山西水果产业发展的利弊因素分析

2017-01-13 18:59文/
中国果业信息 2017年11期
关键词:果业果品果园

文/

山西水果产业发展的利弊因素分析

文/王秋萍

山西省是我国果品重要生产基地。近年来,山西水果产业围绕“提质增效”的主线,积极调整树种品种结构、推进优质区域布局、延伸优化产业链条、提高市场占有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到2016年底,全省果品总收入达245.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果品收入达1 038.5元。水果产业已发展成为山西的特色优势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面对水果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山西水果产业要进一步实现调结构、优布局、转方式、增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分析山西水果产业发展存在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对促进山西水果产业提档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因素分析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境内土层深厚,土层最深可达100 m以上;光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独特的自然资源有利于苹果树的生长发育和安全越冬,有利于果实着色和干物质与糖分积累,生产的果品个大、色艳、含糖量高、硬度大、品质优,是我国北方水果最佳栽培区域之一,是我国果品重要生产基地,是我国及世界苹果、梨、葡萄优势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有5个县被确定为全国梨生产重要基地县,20个县被确定为全国苹果生产重要基地县,特别是临汾西山地区是我国及世界苹果最佳适宜栽培区之一。

产业基础优势。一是水果生产规模大。由于山西省具有发展水果独特的自然气候资源,水果业发展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市场的认可,水果已发展成为我国果品重要生产基地。目前水果总面积56.4万hm2,位居全国第7位,在中部6省居第1位;果品总产量为910.6万t,位居全国第5位,在中部6省居第1位。其中,苹果栽培面积33.4万hm2,全国排第2位,分别约占全国、全世界苹果面积的15.6%和7%;梨栽培面积9.5万hm2,在全国排第3位,在中部6省排第1位,分别占全国、全世界梨面积的8.62%和5.34%。二是区域布局相对集中。目前,山西果业初步形成以晋南丘陵区、吕梁山南麓边山丘陵区和晋中丘陵区为主的苹果优势栽培区,以晋中、忻州和晋南区域为主的梨优势栽培区,以大同盆地为主的杏优势栽培区,以中南部的清徐、曲沃、稷山、尧都区等县(区)为主的葡萄优势栽培区和地方特色小水果优势栽培区。三是初步形成了生产、贮藏、加工、销售的产业链体系。全省已建成350万t的果品贮藏能力,有150家果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果业农资销售网点约6 000余个,形成了巨大的农资销售服务网络;果业及相关从业人员达300余万人,形成了一业带动百业兴的局面。

与发达地方相比存在发展潜力优势。一是增产潜力大。山西省水果单产相对全国发达省份及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如与山西仅一河之隔的陕西省苹果平均每667 m2产量约1 474 kg,而山西仅为1 091.8 kg。同时,晋中盆地、晋南盆地及晋东南盆地的周围边山丘陵区有大量适宜栽培区,为新发展果园提供了广阔的土地资源。二是提质潜力大。目前山西水果优果率仅为66.5%,相对全国平均优果率、山东省果品优果率分别差3个和5个百分点,相对世界水果产业发达国家日本、新西兰优果率分别差20个和23个百分点。因此,加大中低产果园改造力度,加强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提质潜力很大。三是增效潜力大。由于全省水果产业在标准化分级、冷链贮运、加工、品牌建设等产后处理环节发展相对缓慢,果品产后增值比例小。据初步调查测算,全省水果产后环节实现收入约130亿元,仅占果品生产环节总收入的5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占比通常在150%~200%之间。同时当地果品品牌建设不足。

市场对优质果品需求旺是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果品市场供大于求只是低端果品市场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低端水果出现结构性、局部性、阶段性卖果难。预计未来5~10年,国内市场高端、中端鲜食果品需求将呈3%~4%的速度增长。水果市场需求的分化发展,为作为水果栽培适宜区的水果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机遇。此外,由于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的果树生产衰退,自给率降低,但是果品需求量仍在增长,欧洲市场鲜果的需求量每年以3%的速度增长,一些发达国家40%~50%的果品依靠进口。国内国际两大市场需求前景乐观,为山西的水果产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不利因素分析

生产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和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水果生产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水果生产从业者每个成年劳力从2011年的50~60元/天,上升到目前的 100~120元/天,涨幅达100%。劳动力结构趋向老龄化和非主劳动力化,以留守农村的老人(55~65岁)和妇女为主。果园从业者科技素质低,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初中或初中以下,同时多数为兼营种植农户,大型专业种植户占少数,接受新思想、新技术的能力有限,标准化栽培、集约化管理观念意识薄弱,影响水果产业转型发展。

果树晚霜花期冻害等自然灾害危害面在扩大。近年来,全省果树晚霜花期冻害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呈扩大趋势,如2010年、2013年大范围发生的花期霜冻造成全省梨果几乎全部绝收;2014年5月上旬的花期霜冻造成全省约12万hm2果园受灾;2006年 4月11—12日、2007年4月2—4日、2008年4月11—13日,全省大部分果园均发生了数次花期霜冻害,受灾面广、受害严重。近年来,受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夏季冰雹等灾害天气发生频率也在增加,不少果园不同程度遭受冰雹袭击。果树晚霜花期冻害和冰雹等灾害轻者导致果园减产或引发树体衰弱,降低单产和果品质量;严重的甚至造成全园绝产绝收,严重影响果农稳定收益,挫伤果农生产积极性。此外,干旱、沙尘、风雹等自然灾害对我省局部水果生产影响也比较明显。

果园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果园机械化程度低。据统计,全省仅有不足30%的果园为保浇地,70%果园为旱地、坡地和山地,没有灌溉条件,抗旱能力差;大部分果园投入严重不足,果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普遍低下,90%的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以下,低于全国水平的44.4%左右;80%以上的果园基础设施低级老化,如一些果园水、渠、管道、路、电不配套,灌溉仍以大水漫灌为主,对水资源造成很大浪费。大部分果园的机械化作业仅限于以农用手扶拖拉机为动力,手持喷雾器喷药,其他果园小型作业机械如除草、施肥、深翻、套袋、疏花疏果等方面的机械十分缺乏。

产后环节发展与水果产业大发展不相适应,主体品牌小而散。一是果品机械分级商品化处理、冷链运输体系发展滞后,如果品机械分级商品化处理能力极低,苹果先进生产国有99.7%的苹果经过机械化清洗、分级后,投放市场。而山西省果品商品化处理能力仅占总产量的1%~2%,果品冷链运输能力几乎空白,果品在流通环节的损耗率高达25%,严重影响果品商品质量。二是加工、销售企业发展滞后,规模小,缺乏大品牌、名品牌,带动能力差。全省具有自主进出口经营权的果品销售企业只有7家,年销售量约6万t,仅占全省水果总产的0.68%。三是全省果业品牌整合度不高,扶持力度不大,像陕西“洛川苹果”那样具有知名度、影响力、竞争力的大品牌较少。

三、扬长避短促发展的对策

抓结构调整,构建现代果业生产体系。一是优化区域布局,选择集中连片的基地开展标准化示范园创建活动,推动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二是优化品种结构,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保障周年有鲜果供应市场。优化树种结构,扩大多类型树种果品的上市时间和空间,丰富果品的上市种类,满足市场优质化、多样化需求。三是改进生产方式,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实施高光效树形,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果园生草、节水灌溉、统防统治、配方施肥等提质增效集成技术,提高果业技术入户率和技术应用到位率。四是加强质量安全建设,规范投入品使用,推广病虫无害化综合防控技术,加大果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抓内生动力,构建现代经营体系。一是实施百万果农培训工程,深入推进对中小果农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其技术素质、果园管理水平和果园经营水平,使其逐渐成长为专业化的新型果农。二是重点培育400个新型果业经营主体,促进当前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向专业化、集约化的方向转变,果业经营模式向矮密高效栽培模式、休闲采摘果园管理模式、品牌果园经营模式等多元化模式转变,推进水果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产业化,促进全省果业生产、经营、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三是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基础上,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业效率。四是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各种类型的经营性服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推动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要以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为载体,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改变单打独斗的落后局面,不断提升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提高产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实现产销一体化经营。

抓融合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实施采后商品化处理。加强优势产区加工基地建设,下大气力抓好水果商品化处理,按照不同水果的特点,分别做好清洗、分级、打蜡、贴商标、包装等工作,把果品的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统一起来。二是发展加工物流贸易。以消费促生产,在有条件地区建立冷链系统,实施新鲜水果配送,完善加工、运输、销售全程冷藏保鲜。促进产地市场建设,建立互联网+果品营销体系,特别是建设和维护好山西水果线上展示和销售平台——“臻耕园”。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强产销衔接,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格局。三是实施品牌战略。打造1个地域(公共)品牌——“晋果”品牌,向国家农业部质量安全中心申请登记“晋果”品牌,结合山西独特自然资源、山西水果品质特点及人文资源等,丰富“晋果”品牌内涵,树立山西水果整体市场形象;创建20个企业品牌,筛选和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经营管理规范、营销和市场开拓能力强的销售企业或合作社,指导其准确定位市场,创新营销模式,提高山西水果市场占有率。

抓资源整合,构建科技创新支撑体系。一是建立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依托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结合各地果业推广部门,创新科技攻关协同方式,建立产、学、研紧密衔接的科研创新体系,建立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应用及推广机制,切实提高科技效益。二是为实施果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简称“三品”)提升行动提供技术支撑体系。果业部门要成立“三品”提升行动的技术支撑体系,深入各类水果示范园,培训和推广先进集成技术和果园集约化管理模式,切实为实施果业“三品”提升行动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批扎根果园,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影响和带动力的果园“土专家”“田秀才”;加强生产经营型、技术服务型等类型新型职业果农的培育,着力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水果产业技术人才队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训千名果园技术骨干,辐射带动4万果农,提高果农的科技素质,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全省果业提质增效工程顺利实施。

【导读】山西水果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文章分析了当地产业发展的利弊因素,指出应构建现代果业生产、经营、产业及科技创新支撑等体系。

山西省临汾市农业委员会(041000)

王秋萍,女,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果树栽培、病虫害防治研究及推广。E-mail:wqplf@163.com

2017-07-12

特约编辑:艾 华

猜你喜欢
果业果品果园
专家传授“美颜术” 果品销售不再愁
天、空、地一体化“未来果园”看一下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果业电子商务营销体系构建研究
秋天的果园
新媒体时代下广告策划在果业推广中的应用研究
果业冷链物流运输现状及对策研究
惟妙惟肖——中国古代器物之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夏令果品入古诗
流翔高钙功能性果品 深受浦江桃农欢迎
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