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手术和内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效果观察

2017-01-14 12:33王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23期
关键词:甲状腺癌出血量内镜

王刚

开放手术和内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效果观察

王刚

目的 对治疗甲状腺癌过程中开放手术与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 并对有效且安全的手术形式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76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手术1组和手术2组, 每组38例。手术1组患者采用开放手术进行治疗, 手术2组患者采用内镜手术进行治疗。手术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2组患者创伤面积(3.49±0.82)cm2、手术时间(81.33±10.31)min、住院时间(4.43±6.25)d、手术出血量(19.37±6.54)ml均优于手术1组的(7.52±2.69)cm2、(98.79±21.02)min、(7.94±4.68)d、(41.20±12.99)m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89%, 低于手术1组的42.1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手术治疗方式可改善传统手术模式存在的不足, 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具有显著的医疗价值, 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并使用。

开放手术;内镜手术;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是多发于女性群体的疾病之一, 近年来该种疾病的发病率正逐年呈上升趋势, 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1-3]。在传统的治疗过程中, 常采用开放手术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虽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由于此种方式创伤较大、术后不易恢复且容易引起并发症, 因此此种手术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本文对近期来本院接受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76例患者进行研究, 探讨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接受治疗的76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研究, 所有患者检查结束后均符合甲状腺癌的判定标准[4,5], 同时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将所有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差异分为手术1组和手术2组, 每组38例。手术1组患者中, 男5例, 女33例;年龄20~60岁, 平均年龄(31.4±9.6)岁;肿瘤直径0.2~1.4 cm, 平均直径(0.4±0.3)cm。手术2组患者中, 男3例,女35例;年龄22~59岁, 平均年龄(33.1±8.7)岁;肿瘤直径0.3~1.4 cm, 平均直径(0.5±0.3)cm。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直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手术1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首先对患者进行颈部麻醉, 待麻醉完成且确保无其他症状出现后在适当位置进行切口标记。采取横向切口方式, 将切口切至胸锁乳突肌外侧[6], 在观察一切正常后逐渐将切口进行移动, 直到舌骨下侧停止移动, 最后在胸锁关节上侧对肿瘤进行切除处理。在术后放置引流管装置, 从而有效预防感染情况的发生[7,8]。手术2组患者采用内镜手术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在患者的颈部对其实施麻醉, 在麻醉完成且确认无不良情况发生后在患者胸锁骨上侧1.5~1.6 cm处进行标记[9],对切口位置进行明确。在切口处注射肾上腺素(E), 并按照层次切开患者的皮下组织, 从而使皮下组织与肌群组织分离[10]。将患者的颈部两侧进行牵引, 保障甲状腺组织的完全暴露, 此时通过内镜仔细观察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状态并对其进行彻底清除。在肿瘤切除完毕后及时对患者进行止血, 检查切口有无感染后进行加压包扎, 从而有效预防术后感染情况的发生[11]。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基本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其中手术基本情况即为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创伤面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是否有抽搐、呼吸困难、术后感染以及喉返神经损伤的情况出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对比 手术1组患者创伤面积(7.52±2.69)cm2, 手术时间(98.79±21.02)min, 住院时间(7.94±4.68)d, 手术出血量(41.20±12.99)ml。手术2组患者创伤面积(3.49±0.82)cm2, 手术时间(81.33±10.31)min, 住院时间(4.43±6.25)d, 手术出血量(19.37±6.54)ml。手术2组患者创伤面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均优于手术1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手术1组患者中5例(13.16%)出现抽搐, 3例(7.89%)出现呼吸困难, 5例(13.16%)出现术后感染, 3例(7.89%)出现喉返神经损伤,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2.11%(16/38)。手术2组患者中1例(2.63%)出现抽搐, 1例(2.63%)出现术后感染, 1例(2.63%)出现喉返神经损伤, 无呼吸困难情况出现,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89%(3/38)。手术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手术1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虽然甲状腺癌并不会造成患者死亡情况的发生, 但由于极易发生术后感染以及其他疾病并发症的出现, 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巨大压力, 同时也给医患关系的和谐造成阻碍。因此作者根据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 对2015年8月~2017年 8月本院接受治疗的76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研究, 对采用传统开放手术以及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 结果显示, 手术2组患者创伤面积(3.49±0.82)cm2、手术时间(81.33±10.31)min、住院时间(4.43±6.25)d、手术出血量(19.37±6.54)ml均优于手术1组的(7.52±2.69)cm2、(98.79±21.02)min、(7.94±4.68)d、(41.20±12.99)m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89%,低于手术1组的42.1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内镜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 同时也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改善医生与患者间的关系, 从而为构建文明和谐的医疗体系以及医疗事业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 内镜手术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传统手术方式的不足且能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 具有显著的医疗价值, 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并使用。

[1] 李卫, 张自雄. 65例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析.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4(3):212-214.

[2] 于杰, 孙尧, 刘卓, 等. 开放手术和内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效果分析.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2(5):387-388.

[3] 陈光裕, 田永波, 周小月. 开放性手术与内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癌临床效果对比. 当代医学, 2015(28):66-67.

[4] 唐玮韬, 董岿然, 肖现民, 等. 儿童甲状腺癌手术治疗体会.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3, 34(11):801-804.

[5] 李国春, 诸葛军. 30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分析. 中国医药导刊,2014(1):24-25.

[6] 丁巍, 蒋燕, 张鹏, 等. 老年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切除术术式对术后的影响. 中国老年学, 2011.31(14):2638-2640.

[7] 吉敏, 王彤, 崔彦, 等. 内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低度恶性甲状腺癌的对比研究. 实用医学杂志, 2009, 25(15):2453-2454.

[8] 肖忠承. 开放手术和内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癌效果分析.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1.17(6):783-785.

[9] 孙广伟. 内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癌应用进展. 西部医学, 2013,25(1):156-157.

[10] 裴效瑞, 付鸿江, 郝明利. 对比分析开放手术与内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26):3950-3951.

[11] 吕长城. 开放性手术与内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癌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当代医学, 2014(33):25-2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3.015

110300 新民市人民医院门诊部

2017-10-16]

猜你喜欢
甲状腺癌出血量内镜
甲状腺癌“低位领”式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术的比较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护理干预在降低甲状腺癌患者焦虑中的应用研究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