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2017-01-14 12:33刘淼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23期
关键词:埃希菌头孢大肠

刘淼

肝硬化患者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刘淼

目的 分析肝硬化合并血流感染(BSI)患者的病原微生物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157例肝硬化合并BSI患者, 对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培养、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观察其病原微生物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肝硬化合并BSI患者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G-), 其中大肠埃希菌是阳性率最高的细菌, 占35.03%。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85.45%, 对头孢唑啉的耐药率为97.22%, 对头孢呋辛酯的耐药率为60.00%, 对头孢他啶耐药率为56.37%, 对头孢曲松耐药率达60.00%。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株及耐碳氢酶烯酶(CR-eco)株上述药物的耐药率达100.00%。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64%、31.82%、58.18%。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8.18%、54.55%, 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72.73%, 对氨曲南的耐药率为50.91%, 对酶抑制剂类复合药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65.45%、13.91%。对头孢吡肟及头孢替坦的耐药率分别为21.82%、3.64%。除5株CR-eco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耐药外, 其余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全部敏感。结论 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对于肝硬化合并BSI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及时掌握本地区的细菌耐药情况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肝硬化 ;血流感染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

BSI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和毒素侵入血液循环, 引起全身感染、中毒、炎症反应, 进一步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凝血和纤溶系统改变, 从而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1]。它包括菌血症、败血症。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容易导致BSI的发生。本文回顾性分析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的肝硬化合并BSI患者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BSI患者157例, 其中55例患者均有感染的临床表现, 且血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55例患者中男32例, 平均年龄(60.42±15.21)岁;女23例,平均年龄(61.57±9.60)岁。

1.2 方法 可疑血流感染的患者在发冷、发热期间或之前,采取静脉血20 ml, 床旁立即分别注入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瓶,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lert30-12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 阳性报警后将标本转种于血平板和伊红美蓝平板培养; 细菌的鉴定及药敏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大肠埃希菌ESBLs检测及CR-eco检测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纸片确证试验。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及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2 结果

2.1 血流感染细菌种类 157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BSI患者,主要病原菌为G-菌108例, 占68.79%(108/157);革兰阳性菌(G+菌)46例, 占29.30%(46/157);真菌3例, 占1.91%(3/157)。其中大肠埃希菌55例, 占35.03%(55/157), 是阳性率最高的细菌。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9例, 占18.47%(29/157), 其余发病率较高的为鲍曼不动杆菌13例, 占8.28%(13/157), 铜绿假单胞菌9例,占5.73%(9/157), 金黄色葡萄球菌12例, 占7.64%(12/157), 肠球菌8例, 占5.10%(8/157)。

2.2 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结果 55例大肠埃希菌株中产ESBLs 28株, 占50.91%(28/55);CR-eco 5株, 占9.09%(5/55)。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85.45%, 对头孢唑啉的耐药率为97.22%, 对头孢呋辛酯的耐药率为60.00%, 对头孢他啶耐药率为56.37%, 对头孢曲松耐药率达60.00%。ESBLs阳性株及CR-eco株上述药物的耐药率达100.00%。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64%、31.82%、58.18%。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58.18%、54.55%, 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72.73%, 对氨曲南的耐药率为50.91%, 对酶抑制剂类复合药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65.45%、13.91%。对头孢吡肟及头孢替坦的耐药率为21.82%、3.64%。除5株CR-eco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耐药外, 其余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全部敏感。

3 讨论

BSI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也是引起其他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其预后差, 病死率较高。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严重障碍, 机体免疫功能缺陷, 造成细菌感染的机会增加, 肝硬化患者长期存在门静脉高压, 肠道屏障功能障碍, 导致肠道细菌移位并大量繁殖, 产生大量毒素和代谢产物, 导致菌血症和败血症的发生[2]。本文统计了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BSI患者157例。研究表明, 感染的主要类型为G-菌, 占68.79%, 且以大肠埃希菌为主, 占35.03%, 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 这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3]。其余发病率较高的为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55例大肠埃希菌株中产ESBLs 28株, 占50.91%, CR-eco 5株, 占9.09%。ESBLs包括TEV型、SHV型、CTX2M型等, 是一类能水解头孢菌素、青霉素、单环类抗菌药物的β-内酰胺酶, 通过染色体突变和质粒介导由革兰阴性杆菌产生[4]。碳青霉烯类药物(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其敏感型好, 作为首选药物[5,6]。但CR-eco株常同时携带多重耐药基因, 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及作为最后防线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均耐药, 成为多重耐药或对现有抗菌药物全部耐药的泛耐药菌, 有效治疗药物少, 病死率高[7-9]。其耐药机制可能与外膜孔蛋白的丢失合并β-内酰胺酶的过度表达, 或者与表达碳青霉烯酶有关[10]。

综上所述, 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对肝硬化合并BSI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及时掌握本地区的细菌耐药情况,对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提高抗感染水平, 减少细菌耐药性, 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1] 何卫平, 邓凤英, 鲍春梅, 等.血流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临床特征分析.传染病信息, 2015,28(2):99-101.

[2] 王静云, 孙晶, 高沿航.肝硬化并发菌血症研究进展.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4.30(7):683-686.

[3] 钱敏健, 宛宝山, 张莉, 等.上海新华医院崇明分院2015年临床常见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2):159-166.

[4] 张华. 208株血培养大肠埃希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国际医学检验杂志, 2017, 38(9):1275-1277.

[5] 徐建民, 陈水平, 陈建奎.耐药性细菌碳青霉烯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7, 24(3):349-355.

[6] 赵顺金, 符一骐, 祝茂仙, 等. 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耐药性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中华医学杂志, 2017, 97(32):49.

[7] 王钱, 鲍春梅, 何卫平, 等. 老年肝胆疾病患者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5, 31(5):762-765.

[8] 商振球, 彭根英. 肝硬化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研究.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4.31(4):366-369.

[9] 何卫平, 崔恩博, 王钱, 等. 235株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5, 14(3):170-173.

[10] 姚丹, 余方友, 黄晓颖, 等. 引起血流感染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谱分析.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4, 44(12):917-91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3.023

116000 大连第六人民医院检验科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血流感染细菌种类情况及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

2017-10-18]

猜你喜欢
埃希菌头孢大肠
2018年-2020年凉山彝族地区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检测分析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大肠憩室是什么病
2017年至2020年昆明市儿童医院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
头孢吡肟与头孢呋辛治疗癫痫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比较
头孢那么多,到底怎么选?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美国多个州大肠埃希菌感染暴发即将结束
四代头孢药功效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