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少数民族学生生化检验实验教学中引入质量控制的实践与思考△

2017-01-14 23:32王晓丽李兴华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实验课少数民族教学质量

葛 亮 王晓丽 李兴华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63)

调查研究

对少数民族学生生化检验实验教学中引入质量控制的实践与思考△

葛 亮 王晓丽 李兴华*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63)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学教育也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为提高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医学检验课程教学质量,激发教师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教与学的主动性、创造性,则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建立符合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体系,达到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本文尝试在少数民族班实验课教学中全程引入质量控制,督促教师与学生的实验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临床生化与检验;少数民族学生;实验教学;质量控制

检验医学是在实验室内对人体取材样本进行检测分析的一门学科,是一个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极强的专业,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是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深入了解检验专业的窗口。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不仅影响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决定性的作用。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以维吾尔族居多,占新疆总人口的48.53%[1],新疆本地区民族大学生占比已超过40%,如何提高民族学生班级的教学质量,是新疆教学工作者一直努力探讨的问题。

本教研室长期从事民族班级教学工作,其中发现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的现象,如何改变此现象,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激发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主动性、创造性,这就需要教研室全面加强课程建设,更新教学内容,建立符合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及有利于创新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体系,以达到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2]。为此,我们在实验课的教学中全程引入质量控制,以期提高民族班实验课教学质量。

1 临床生化与检验实验教学在民族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良莠不齐,因此造成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较困难,沟通表述有障碍,成绩提高也较慢,老师对学生缺乏耐心辅导,久而久之师生对提高教学效果的积极性都不高。

1.2 传统的实验考核内容过于简单[3],考核体系缺乏标准化作业程序,学生往往在试验后只是大体知道结果做得好或不好,但究竟好或不好到何种程度,实验失败在哪个环节都不了解,学习没有积极性主动性。

1.3 以往的实验教学方式都是先由教师讲解,学生再按实验要求及步骤进行操作,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只是机械操作,完成任务。另外现代临床检验工作高度自动化、信息化,学生误认为教学实验中的手工操作不实用,大部分学生不重视,也不愿意思考实验内容,对实验内容敷衍了事,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及创新性也很肤浅。

2 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目的,改革民族班实验课教学模式

2.1 针对以上问题,本教研室在近几年的实验教学中不断探索改革,将生化检验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引入临床生化与检验实验课程的教学中,使其作为实验结果的考评标准,从而在实验教学中起到激发学生有效的分析结果、教师对实验课有准确的考核、评价标准及溯源作用。

2.2 为改变民族班实验课教师力量薄弱的状况,教研室让科室检验人员特别是少数民族医师参与到实验课的教学中。这些新加入的民族教师临床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并且掌握现阶段较为先进的实验方法,具有多年实习生的临床带教经验。我们可以从他们那里了解学习如何更好的让少数民族学生掌握医学专业知识。为保证教学质量,教研室要求参加实验课教学的教师均应参加理论课的集体备课活动,使其熟知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另外特别制订一份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实验课的教学大纲,按照大纲严格要求学生,力求通过实践促进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务必实现教学目标。

为此教研室制定的目标是:第一、按照大纲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针对民族学生制订统一的实验教学考核标准,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和教学水平。第二、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实验结果按质控要求考核。第三、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误差产生的原因。第四、对民族学生格外关注多讲解多交流加强其理解能力,还可以施行民汉搭配、以强带弱共同学习。以此督促教师与学生重视实验课的教学,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激发学生上实验课的热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构建合理实验思维[4]。

3 以质量控制为标准,改革少数民族班教学内容

3.1 教学内容的创新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现代医院检验科已经高度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但实验教材内容及要求明显落后于实际工作,应将新知识新技术融入新的教学中。以往的临床生化与检验理论教学多是从三大基础代谢等专业基础理论讲起,相关质控内容则安排在后一学期讲解,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学生不了解质控要求,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就无法用质控标准去衡量,教师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判定缺乏统一明确的认识,导致学生对实验课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

3.2 让学生参与质控考核活动,提高学生积极性。按照改革后的教学方针要求,我们将生化检验质控与管理相关内容提前至理论课程起始阶段,配合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地反映临床工作质量控制全过程,并将历年临床实验室参加质控考核的数据让学生自己分析判断,根据评判标准评定实验室考核成绩。这样以来可通过让学生参与考核过程,使学生了解质控的重要性,主动将本人实验数据按质控考核方式运用到实验课程中。

3.3 将PBL教学法融入民族班实验教学中。因为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基础较薄弱进而影响其理解能力,所以在实验课课前要求民族班学生预习实验内容,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实验操作路线图,对实验要点在实验各阶段都做出标注,找到疑难提出问题。开始实验时教师亲自示范质控环节,统一标准。实验结束时,教师按照Levey-Jennings质控图的模式,公布此次实验结果的±2SD范围,让学生自行判定PT成绩,同时对实验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集体讨论纠正,对失败的结果要求学生分析失败原因并再次实验验证。此方法能将较繁杂的文字转变成直观的图表,更能被少数民族学生所接受,更能加深印象增加理解,更能达到教学目的。

3.4 对实验报告规范化培训。实验报告的质量可以客观地反映学生对实验原理、操作及结果的准确性的掌握程度。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实验的同时将观察到的结果及时记录下来,对不规范的操作及时纠正,同学之间或教师与学生之间讨论操作过程规范化程度。这种操作、答疑、记录,并当堂公布实验结果的标准值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同时对教师的责任感及专业水平要求更高。

4 以质量考核体系保证实验结果考核标准化

4.1 PBL教学法及质控考核的引入、新考核标准的统一,对教师与学生都具有更客观的考核标准,提高教学质量就不仅仅是教师的任务,同时需要学生参与,教师对教学效果起到指导作用,对学生起到督促作用,学生对自己亲手测定的结果及考核成绩非常重视,以此调动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效果。

4.2 我们在教学改革后,将每次实验课视为一次“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将每个实验小组模拟为一个“独立临床检验单位”,按考核要求,教师提前准备5份不同浓度待测样本随机发放,每个实验小组对领取的随机样本未知。所有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均由学生依据质量控制要求、教师讲解的实验注意事项及自己预测来把握质控节点。

4.3 各实验小组按操作步骤对待测样本进行“盲测”,测定完毕后按照室间质评要求,以实验报告形式向教师上报待测样本的测定结果。此结果即作为本次实验成绩记录在案。

4.4 当全体同学上报结果后,教师公布待测样本的靶值。学生按照全国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会议推荐方法,计算VIS得分,判断本人本次实验成绩。实验课期末考核也按此方法进行,考核成绩记录在案,所有实验课成绩取其平均分按一定比例计入该课程理论课最终成绩,以此激励学生重视实验课。

4.5 使用新的具有针对性教学模式后,使实验方式直观化、标准化,加之教师对教学内容反复讲解和强调,更加能加深少数民族学生的印象,避免因理解不当造成操作失误,同时便于学生找出实验失误的细节,提高民族学生上实验课的兴趣。

4.6 将民汉学生混合编组实验,既可以使各民族学生间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又可以减轻老师一些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去多关注少数民族学生。试行以来民族学生的实验课成绩明显提高。

5 结论

我院作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每年承担大量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任务,实验教学作为临床与检验专业的中间桥梁,可以增加学生对实验室诊断的了解。通过几年来对民族班实验课的改革与探索,不断将PBL教学法及质控考核模式融入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少数民族学生从被动灌输逐渐转变为主动汲取知识[5],从先前认为实验课可有可无的意识转变为积极主动上实验课,增进了少数民族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发现、解决问题并勇于开拓创新的科研素质。其次,加强了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风气,树立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第三、真正实现了课堂互动,重新使学生回归到实验教学的主导作用。第四、使学生正确理解了质量控制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并延伸至以后的学习及工作中。第五、引入最新网络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兴趣,微课也可通过手机随时观看实验过程并加以总结。第六、通过分组讨论、民汉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语言表达欲望和沟通交流能力得到加强,知识面得到进一步拓宽[5],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通过这种教学改革,少数民族学生一致认为,临床实验室离他们不再遥远陌生,而且进入临床实习后能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和要求。另外抓住学生喜欢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心理,引入现代教学手段“微课”使学生感到新颖,增加学生上课的兴趣,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少数民族检验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精通检验操作,更要重视检验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这就要求我们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的,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从本质上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促进检验医学发展[6]。

[1]2015新疆统计年鉴.新疆统计出版社,2016.

[2] 桑国耀,张峰波,热依汗·谢以提. 浅谈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J]. 新疆医学,2014,44(8):167-168.

[3] 王昕,王俊平,王新民.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 检验医学教育,2012,19(1):32-33.

[4] 何平. 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6):865-866.

[5] 余琳,刘忠民,林勇平,等. 融合PBL教学法在临床生化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8):1166-1168.

[6] 石玉荣,梅传忠,武文娟,等. 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质量[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5(5):96-97.

△项目来源:新疆医科大学Ⅶ期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G2013090

*通讯作者:李兴华,女,主任技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临床生化检验。邮箱lixinghua2010@sina.cn,电话13639950066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南湖东路北二巷38号

R291.5

B

1006-6810(2017)05-0053-03

2017年2月4日收稿

猜你喜欢
实验课少数民族教学质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少数民族的服装
有趣的实验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