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阴道子宫全切术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比较观察

2017-01-14 12:33刘翠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23期
关键词:阴道腹腔镜子宫

刘翠翠

经阴道子宫全切术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比较观察

刘翠翠

目的 探讨比较经阴道子宫全切术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拟行子宫切除手术的子宫疾病患者, 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次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20例。研究组行经阴道子宫全切术, 对照组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给予两组患者跟踪随访1年, 对照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5.00%(7/20), 研究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00%(1/20),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拟行子宫切除手术的子宫疾病患者应用经阴道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效果优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临床效果, 且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 值得推广及应用。

经阴道子宫全切术;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临床效果

子宫疾病是属于临床常见的妇产科疾病, 包括有子宫肌瘤疾病、子宫腺肌症、子宫恶性肿瘤以及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 发病率均较高。临床对于子宫疾病多以舒适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包括常规开腹治疗、经阴道治疗以及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等[1]。本次研究旨在探讨观察经阴道子宫全切术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效果并作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拟行子宫切除手术的子宫疾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 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次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20例。对照组中年龄最小38岁, 最大57岁, 平均年龄(43.21±4.60)岁;其中7例子宫肌瘤, 5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5例早期子宫恶性肿瘤, 3例子宫腺肌症。研究组中年龄最小39例, 最大59岁, 平均年龄(42.87±5.38)岁;其中8例子宫肌瘤, 6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4例早期子宫恶性肿瘤, 2例子宫腺肌症。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组 患者行经阴道子宫全切术, 协助患者调整体位为膀胱截石位, 给予硬膜外麻醉, 行术野常规消毒铺巾,牵拉宫颈, 并将肾上腺素盐水(1∶10000)注入宫颈与阴道交界处、左右两侧宫颈旁。作一纵行切口由阴道前壁直至膀胱沟, 将阴道前壁至膀胱宫颈交接处筋膜以及宫颈邻近间隙分离、钳夹、切断, 给予骶韧带、主韧带行双重缝扎, 水平切断子宫峡部, 行双重缝扎子宫动静脉, 逐渐钩出钳夹, 切断卵巢固有韧带、圆韧带、输卵管, 给予残端行双重结扎, 取出子宫,将阴道残端及腹膜缝合, 盆腔常规放置引流管。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 阴道采用碘伏纱布填塞24~48 h预防出血[2]。

1.2.2 对照组 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 协助患者调整体位为膀胱截石位, 给予气管内麻醉, 行术野常规消毒铺巾、导尿以及举宫。脐部正中部位作一约1 cm切口, 成功气腹针穿刺后将注入2 L二氧化碳(CO2), 在脐轮上缘皮肤采用套管针穿刺直至刺入腹腔镜光源, 于患者的耻骨联合上腹中线旁、左侧麦氏点、右侧麦氏点均作一皮肤切口, 穿刺相应的套管针并将操作钳置入。采用举宫器举宫, 通过腹壁穿刺将适量垂体后叶素通过注射针注入子宫肌层内, 采用超声刀将附件、圆韧带、膀胱反折腹膜、阔韧带前后叶进行处理,并给予子宫动静脉及主骶韧带妥善处理, 经阴道取出宫体。将子宫动静脉套扎并给予阴道残端打结固定, 阴道残端行连续缝合, 骶韧带上缝合, 选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盆腔及吸引干净, 仔细检查残端无出血后将腹腔镜等操作仪器撤出, 术后常规性抗感染治疗[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以及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对照组手术时间为(86.86±23.45)min, 术中出血量为(87.21±4.33)ml,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4.86±7.41)h, 术后住院时间为(5.12±1.12)d。研究组手术时间为(80.56±19.42)min, 术中出血量为(86.22±3.13)ml,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7.36±8.23)h, 术后住院时间为(4.03±1.01)d。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研究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术后均给予两组患者跟踪随访1年, 对照组有4例围绝经期症状, 2例阴道干涩, 1例性欲下降, 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5.00%(7/20);研究组无发生围绝经期症状及性欲下降, 仅有1例阴道干涩,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00%(1/2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疾病属于妇产科常见疾病, 而且临床发病率极高,确诊为子宫疾病的患者临床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 子宫全切除术为常用手术方法。但是由于子宫全切除手术对子宫疾病患者造成极大的身心影响, 因此, 采取何种手术方式提高临床效果同时不造成身心影响且安全性高, 是目前临床妇产科急需解决的问题[4]。

[1] 韩吟秋, 甘建辉, 于虹, 等.经腹腔给予利多卡因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及住院时间的影响.中国内镜杂志,2016, 22(11):71-74.

[2] 范锡平, 范良生, 李婧, 等.难治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行子宫全切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性科学, 2016, 25(3):41-43.

[3] 张素芳, 王彩莲.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40例临床体会.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 23(1):45-46.

[4] 曾华.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联合阴道残端骶骨固定术与传统经阴道手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的对比分析.世界临床医学, 2017,11(9):111.

[5] 梁军, 邢慧敏, 刘艳, 等.双极电凝、LigaSure 及超声刀对人子宫旁血管组织热损伤的实验研究.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6,16(11):1026-1029.

[6] 何燕.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和开腹全子宫切除及经阴道全子宫切除的临床观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0, 17(9):706-707.

[7] 蒋瑜.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与经阴道子宫切除术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 19(9):1280-1282.

[8] 彭爱珍. 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子宫全切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国当代医药, 2014.21(33):176-178.

[9] 付婷, 游存厚. 经腹子宫次全切术与腹腔镜子宫次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比较.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7):217.

[10] 朱纪坤.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与阴式全子宫切除术100例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当代医学, 2013(27):104-10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3.033

113006 抚顺市中心医院妇产科

以往对于子宫全切除术多以开腹手术治疗为主, 但是临床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而且给予持续跟踪随访可知, 患者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极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5-7]。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属于微创技术, 手术过程中术者术野清晰, 可以仔细了解探查腹腔盆腔脏器的具体情况, 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但是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施行二氧化碳气腹, 对盆腔脏器容易造成极大的干扰, 再者, 手术过程中需要应用各种腹腔镜, 仪器设备较多, 故手术费用偏高。本次研究给予研究组经阴道子宫全切术取得了满意结果, 患者手术切口小、术后疼痛感轻、有利于减少肛门排气时间缩短、下床活动时间提前、住院时间缩短等, 而且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少, 手术后不会影响或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会导致夫妻正常性生活受到各种影响。女性阴道是属于特有的天然孔道, 经阴道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疾病的患者, 通过充分应用天然孔道阴道完成手术, 只在阴道内操作, 经自然腔隙治疗疾病, 不必进腹腔, 腹部无创口,更利于术后康复。除此之外, 经阴道子宫全切术不需要应用过多且特别昂贵的微创手术器械, 更不需要对患者施行二氧化碳气腹, 手术时间短而且手术出血量少, 不会对患者盆腔脏器造成损伤[8-10]。

综上所述, 给予拟行子宫切除手术的子宫疾病患者应用经阴道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效果优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效果, 且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2017-09-18]

猜你喜欢
阴道腹腔镜子宫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子宫多了一坨肉——子宫纵隔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假如没有了子宫
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宝宝在子宫内为何不长了
假如没有了子宫
治阴道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