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01-14 12:33纪洪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23期
关键词:双极电切术等离子

纪洪亮

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纪洪亮

目的 观察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肥大局部组织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 例。对照组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观察组实施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65.4±11.5)min、术中出血量(212.4±24.5)ml、术后住院时间(6.0±0.8)d、留置尿管时间(4.9±0.6)d、膀胱冲洗时间(1.8±0.5)d优于对照组的(76.3±11.8)min、(382.4±28.5)ml、(7.1±0.9)d、(5.2±0.6)d、(2.2±0.6)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3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78,P<0.05)。结论 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良性增生疗效显著, 与传统切除术相比具有并发症少、手术耗时短、术后膀胱冲洗及留置导尿时间短等特点, 且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节省住院费用, 值得临床推广。

前列腺良性增生;双极等离子电切术;疗效观察

中老年男性前列腺肥大、良性增生发病率极高, 且随着年龄递增, 发病率逐渐升高[1]。疾病早期因为前列腺自身的代偿功能使得患者并没有显著的临床不适表现, 随着疾病的发展, 代偿功能逐渐不能满足正常的生理需求, 患者开始出现尿路刺激症, 包括尿频、尿急、尿不尽、排尿困难等。在药物治疗缓解不明显前提下, 外科手术治疗是首选, 但传统术式存在术中出血、穿孔等系列并发症, 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留置尿管及持续膀胱冲洗。本院于2014年开展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泌尿外科治疗的8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5.9±6.28)岁, 病程1~8年, 平均病程(3.35±1.55)年;前列腺的增生程度分级:Ⅰ度6例, Ⅱ度14例, Ⅲ度12例,Ⅳ度8例。对照组年龄54~77岁, 平均年龄(64.24±6.17)岁;病程1.0~9.5年, 平均病程(4.32±1.73)年;前列腺的增生程度分级:Ⅰ度6例, Ⅱ度13例, Ⅲ度15例, Ⅳ度6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围手术期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理化检查及对症治疗, 特别注意心血管与肺部情况, 心肺功能不良需内科处理, 术前应做好皮肤准备, 口服缓泻剂或盐水灌肠, 同时肌注抗生素, 预防术后感染。

1.2.1 对照组 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沿下腹部正中切口, 向下到达耻骨联合上缘附近,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腹直肌前鞘, 直达腹膜, 注意保护腹膜。腹膜反折并顺势推开, 显露膀胱。用弯血管钳戳穿膀胱并向两侧扩大创口,用吸引器吸出尿液, 待尿液排净后, 探查膀胱, 检查前列腺大小, 寻找并注意输尿管口位置有无输尿管间嵴肥大, 有无并发憩室、肿瘤与结石等。剜出增生前列腺, 止血取出增生的前列腺后, 用拉钩牵开膀胱, 迅速以热盐水纱布填塞前列腺窝, 压迫止血约5 min左右。手术切割完成后及时予以冲洗器对术区进行冲洗开阔视野, 同时将手术获取的样本组织送到病理科检查。对患者予以持续膀胱冲洗, 留置导尿管导尿。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65.4±11.5)min、术中出血量(212.4±24.5)ml、术后住院时间(6.0±0.8)d、留置尿管时间(4.9±0.6)d、膀胱冲洗时间(1.8±0.5)d;对照组手术时间(76.3±11.8)min、术中出血量(382.4±28.5)ml、术后住院时间(7.1±0.9)d、留置导尿时间(5.2±0.6)d、膀胱冲洗时间(2.2±0.6)d;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共5例, 其中被膜损伤1例、继发出血1例、膀胱痉挛2例、尿道外口电灼伤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共13例, 其中被膜损伤3例、尿失禁2例, 继发出血2例、膀胱痉挛3例、尿道狭窄3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2.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78,P<0.05)。

3 讨论

前列腺增生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 据王怀鹏等[2]研究指出, 男性患者年龄>50岁以后如果进行前列腺病理学筛查, 可以发现>50%存在前列腺增生或肥大等改变, 而当把研究年龄提升为80岁时, 该筛查阳性比率则会提升至>90%。疾病早期因为前列腺自身的代偿功能使得患者并没有显著的临床不适表现, 随着疾病的发展, 代偿功能逐渐不能满足正常的生理需求, 患者开始出现尿路刺激征, 包括尿频、尿急、尿不尽、排尿困难等[3-5]。随着泌尿外科器械的不断发展, 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6,7]。

等离子电切工作核心系统由工作电极和回路电极构成。当系统通电时, 由于电流在工作电极和回路电极中会产生回路, 同时释放一定的射频能量, 将导体介质聚焦为等离子区,进而对靶区组织进行有效的切割[8,9]。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主要优点包括术中出血少, 降低输血率和缩短术后导尿和住院时间, 更加符合前列腺解剖结构, 具有切除前列腺增生组织更完整等优势[10]。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双极等离子电切前列腺治疗良性增生疗效显著, 与传统切除术相比具有并发症少、手术耗时短、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留置导尿时间短等特点, 且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 值得临床推广。

[1] 朱新华, 王国伟, 赵志刚, 等.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临床探讨. 中外医学研究, 2016,14(1):48-49.

[2] 王怀鹏, 王行环, 陈浩阳, 等.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600例报告.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05, 10(1):22-24.

[3] 张军民, 孙贵财.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3):68-70.

[4] 白禹, 陈加生, 周忠兴, 等. 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临床疗效分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19(24):103-104.

[5] Steven A, John D, Mcconnell C, et al. Medical therapy of prostatic symptoms research group. J Urol, 2012.181(16):217-221.

[6] 张孝雄, 吴健, 罗德毅,等.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分析. 西部医学, 2015, 27(2):200-202.

[7] 程世权, 刘晖, 董宁.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 中国医学创新, 2016(3):132-134.

[8] 邓助朋, 陈宁, 李辉华,等.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53例. 海南医学, 2015(13):1990-1992.[9] 钱俊杰. 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切除和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对患者术后性功能影响的比较观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36(27):4085-4086.

[10] 周杰彬.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和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及并发症观察. 中外医学研究, 2016,14(15):35-3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3.043

111000 辽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1.2.2 观察组 采用日本奥林巴斯经尿道等离子电切系统,手术进行时持续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从60 cm高度反复冲洗, 不需要负极板。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复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包括被膜损伤、尿失禁、继发出血、膀胱痉挛、尿道外口电灼伤、尿道口狭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17-10-30]

猜你喜欢
双极电切术等离子
神秘的 “物质第四态”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效果观察
关于双极模糊图圈连通指数的注记
(i,k)-步双极单值中智竞争图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会厌囊肿的效果
双极脉冲射频术联合膝关节冲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低温等离子切除扁桃体术后出血原因研究
充气式加温系统对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低体温的效果分析
青豫直流工程双极低端成功启动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