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通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观察

2017-01-14 12:33彭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23期
关键词:大池尼莫尼莫地平

彭过

尼莫通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观察

彭过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商品名:尼莫通)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尼莫通联合腰大池引流缓慢放脑脊液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5例, 有效16例, 无效4 例, 总有效率为91.1% ;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6例, 有效17 例, 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尼莫通联合腰大池引流缓慢放脑脊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 可以在临床当中推广使用。

尼莫地坪;腰大池引流;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类型, 是指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脑血管突然破裂, 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的统称, 可分为自发性(大约占脑血管意外的15%, 多见于30~70岁)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临床上以起病急,病情凶险, 表现为剧烈的头痛, 严重者伴有呕吐等其他神经科体征。有些患者出现精神症状, 如错觉、躁动、抽搐、谵妄,甚至发展至昏迷, 影响患者的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个别患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限制改善生活质量。本院采用尼莫通联合腰大池引流缓慢放脑脊液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内科保守治疗, 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0例, 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意识障碍、腰背腿痛等, 符合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经头颅CT或腰穿证实。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5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 女19例, 年龄43~79岁, 平均年龄(58.5±7.7)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7 例, 女18例, 年龄42~81 岁,平均年龄(59.8±7.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针对病因进行的常规基础治疗,其中发现颅内动脉瘤患者78例, 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或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不明原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例, 烟雾病患者2例行对症治疗。对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积极对症、支持治疗, 如应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适当补液、纠正酸中毒、止血、调节血压、抗感染等[2]。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应用尼莫通联合腰大池引流缓慢放脑脊液进行治疗, 具体措施:尼莫通50 ml(10 mg)加入微量泵中以5 ml每小时持续泵入, 共治疗7 d, 之后改为口服尼莫通片剂60 mg/次, 每4小时1次,在静脉滴注尼莫通期间, 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治疗, 待患者颅压降低后再行腰大池引流缓慢放脑脊液。注意调节引流管高度从而控制脑脊液的放出量, 并且要注意放液的速度,不易太快, 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根据每例患者具体情况和脑脊液引流量, 术后3~14 d左右拔除引流管。

2 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5例, 有效16例, 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1% ;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6例, 有效17 例,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 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临床上以起病急, 病情凶险, 表现为剧烈的头痛, 严重者伴有呕吐等其他神经科体征。有些患者出现精神症状, 如错觉、躁动、抽搐、谵妄, 甚至发展至昏迷。颅内先天性动脉瘤伴有血管畸形的患者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见的诱因, 其他的因素包括:长期高血压导致的脑动脉的广泛硬化、颅内产生的肿瘤侵犯周围血管、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凝血异常、感染所导致及形成的动脉炎及其他原因不明的疾病, 通过仪器及化验检查未明确疾病。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主要原因为颅底动脉瘤及脑动静脉畸形破裂, 其次为动脉粥样硬化、脑外伤, 而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见原因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淀粉样变, 治疗方法虽多, 但疗效差。尼莫通属于二氢砒啶类钙离子拮抗剂, 具有较好的脂溶性,能够通过血脑屏障, 从而抑制钙离子释放, 使脑内细胞内流较多的钙离子, 使氧自由基相应的减少, 减轻对机体的伤害, 血管的平滑肌也相应的达到了松弛, 有效的缓解了痉挛,内磷酸二酯酶在细胞内的活性有所下降, 对应的环磷酸腺苷(cAMP)的比重大大提高, 进一步缓解血管的紧张状态。研究证明可以降低颅内压, 并使得脑脊液得到有效疏通循环,相应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 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保证其生存质量[4,5]。应用尼莫通是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方法, 越早用药预防效果越明显, 大大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如出血后脑梗死的发生[6]。使用尼莫通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能降低患者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致死率, 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治愈率[7]。但尼莫通扩血管作用在临床中常见低血压反应, 需减慢滴速[8]。尼莫通的药理作用如解除血管紧张、舒张血管, 可能导致患者加重出血的症状, 必须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预防方法为使用尼莫通时适当加用止血芳酸等一些抗纤溶酶的药物, 尽量将不良反应降到最小[9]。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5例, 有效16例, 无效4 例, 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6例, 有效17 例, 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应用尼莫通联合腰大池引流缓慢放脑脊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并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当中推广使用。

[1] 史玉泉, 周孝达. 实用神经病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13, 855.

[2] 朱剑勇.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诊断和治疗. 中国全科医学, 2015(16):192-193.

[3] 付桂丽.尼莫地平联合腰椎穿刺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评价.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 92(4):74-75.

[4] 张玉蛟. 脑脊液置换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现代医药卫生, 2011(11):67-68.

[5] 葛明, 赵继宗. 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血管痉挛.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1993(5):227-229.

[6] 吕衍文, 潘细华, 范小莲.等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4.1(1):19.

[7] 朱青峰, 刘俊娥, 王国芳. 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16(5):22-24.

[8] 张信芳. 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尼莫地平鞘内注射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8(4):62-63.

[9] 淡冰, 彭宗清, 李自强. PICC管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尼莫地平鞘内注射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医药前沿, 2016, 6(20):167-16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3.083

124010 辽河油田总医院神经外科

1.3 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通过内科治疗后, 患者的头痛、呕吐症状消失, 体征变得不明显, 身体机能在治疗后有明显的恢复, 生活质量提高的幅度较大;有效:通过内科治疗后, 患者的头痛、呕吐症状症状有所改善, 体征有所好转,身体机能在治疗后有所恢复, 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提高;无效:通过内科治疗后, 患者上述症状未见好转或恶化, 体征未见消失或增多, 身体机能和生活的质量改善不明显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017-11-06]

猜你喜欢
大池尼莫尼莫地平
UPLC-PDA测定尼莫地平片中尼莫地平的含量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3M伤口敷料在持续腰大池引流中的固定导管效果分析
不同载体材料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性质研究*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采用凉血散瘀汤联合尼莫地平的临床疗效
移植单核细胞对中枢系统不同病变趋化作用的PET/CT示踪观察
漂亮的蝴蝶鱼
顽皮的小海豚
顽皮的小海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