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的护理体会

2017-01-14 12:33赵彧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23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出院脑梗死

赵彧

脑血管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的护理体会

赵彧

目的 探究与分析脑血管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102例脑血管病合并抑郁症患者, 随机分成A组和B组, 每组51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疗法, 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给予临床综合干预护理,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B组护理满意度88.24%高于A组的76.4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出院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入院护理前, 且B组护理后出院评分明显低于A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护理后出院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显著高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综合干预护理结合常规护理应用于脑血管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护理疗效更好, 在临床上推荐此护理疗法。

脑血管病;抑郁症;临床护理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口老龄化持续增加, 脑血管疾病患病率也逐渐上升, 近年来死亡率有所下降, 但治愈率仍无明显提高, 患者发生脑血管病变后常常会因为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导致合并发生抑郁症, 患者一旦发病, 对其身体及心理都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临床研究发现对患者采取临床综合干预护理疗法, 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很好的改善脑血管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情况[1]。本文通过对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探讨临床综合干预护理应用于脑血管病并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2例脑血管病合并抑郁症患者, 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1例。A组男32例, 女19例, 年龄39~75岁, 平均年龄(52.03±7.66)岁, 其中脑梗死32例, 脑出血17例, 脑动脉瘤2例。B组男28例, 女23例, 年龄38~74岁, 平均年龄(48.82±8.59)岁, 其中脑梗死25例, 脑出血22例, 脑动脉瘤4例。排除标准:患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者, 不愿意或不接受临床综合干预护理患者, 患有癫痫疾病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方法

1.2.1 A组 给予常规护理: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根据患者病情不同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临床护理。

1.2.2 B组 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临床综合干预护理疗法, 具体如下。①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及病情的不同建立个性化的护理方案。②进行心理护理。为患者详细介绍具体护理方案, 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为患者讲述成功案例, 消除不良心理, 增加患者的自信心以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同时也增加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信任度[2-4]。嘱患者家属多与患者交流沟通, 增强患者的家庭支持。③对于躯体活动不利患者, 帮助其随时翻身变换体位, 以免患者肌肉萎缩或发生压疮, 病情缓解后为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以免加重病情。④帮助患者进行肢体运动, 锻炼其肢体协调能力, 对于偏瘫患者帮助其进行被动训练, 进行翻身、抬腿、屈膝等训练, 3组/d, 15 min/次[5]。⑤进行日常生活自我料理训练,如言语、吞咽、穿衣、吃饭、洗漱、如厕等训练。⑥鼓励患者多参加团体活动, 在团体活动中增加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有利于不良情绪的纾解与调节。⑦嘱患者多食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 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A组非常满意19例(37.25%),基本满意20例(39.22%), 不满意12例(23.53%), 满意度为76.47%;B组非常满意23例(45.10%), 基本满意22例(43.14%),不满意6例(11.76%), 满意度为88.24%;B组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SAS、SDS评分对比 A组患者SAS、SDS入院护理前评分分别为(55.34±11.38)、(53.18±11.55)分, B组患者SAS、SDS入院护理前评分分别为(54.34±11.36)、(54.20±11.75)分;A组患者SAS、SDS护理后出院评分分别为(49.34±11.48)、(48.18±11.35)分, B组患者SAS、SDS护理后出院评分分别为(43.14±11.21)、(44.10±11.30)分;入院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出院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入院护理前评分, 且B组护理后出院评分明显低于A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ADL评分对比 B组患者入院护理前ADL评分(32.12±17.99)分与A组(33.12±18.0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出院ADL评分(132.12±19.79)分显著高于A组(66.97±24.16)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生活压力剧增, 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逐年增加, 其中以老年人多见, 且疾病治愈率极低,患者一旦发病往往会产生抑郁、消极、恐惧、焦虑等情绪,且一些患者预后会出现肢体不协调等情况, 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灵都造成极大的打击, 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 使患者容易并发抑郁症[7-10]。在临床治疗中医护工作者研究发现给予脑血管病变合并抑郁症患者有效的临床综合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的缓解甚至治愈患者的抑郁症。患者因对疾病的恐惧丧失了治疗的信心, 甚至有些患者拒绝接受治疗, 拒绝接触他人和社会, 使得患者情绪低落、丧失生活信心、悲观厌世从而患上了抑郁症。

本次研究中, A组常规的护理疗法过于局限, 对于抑郁症患者起不到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B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患者临床综合干预护理疗法, 对患者进行大量有效的心理干预, 多鼓励患者, 帮助患者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用最耐心细致的服务帮助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并接受治疗, 但治疗费用有所提高。研究结果显示:B组护理满意度88.24%高于A组的76.4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出院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入院护理前评分, 且B组护理后出院评分明显低于A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出院ADL评分B组显著高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于脑血管病变合并抑郁症患者使用临床综合干预护理疗法可以有效的缓解甚至治愈抑郁症, 值得医护工作者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 郭霞. 健康教育对脑血管病患者康复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2014, 4(19):119-120.

[2] 罗坚, 梁德贞, 梁琴. 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护理进展. 护士进修杂志, 2015(2):125-127.

[3] 申亚巍, 王玉芬, 张丽芳, 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与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全科医学, 2012.15(30):3473-3475.

[4] 刘雯, 王珊, 赵荣一. 脑卒中患者的中医护理.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 5(1):78-80.

[5] 张东辉. 106例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观察及护理. 中外女性健康月刊, 2014(10X):135.

[6] 齐茂玲. 脑卒中急性期中医整体护理临床运用50例. 内蒙古中医药, 2012.31(16):156-157.

[7] 高建梅. 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35(3):163-165.

[8] 海丽红. 急性脑梗死后合并抑郁症的护理体会.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7(15):143.

[9] 黄丽丹. 脑梗死后抑郁症84例的护理体会. 当代医学, 2012,18(16):126-127.

[10] 朱敏. 脑梗死后抑郁症106例的护理体会. 健康必读旬刊,2013, 12(6):47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3.099

115001 营口市精神病医院功能科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SAS、SDS、ADL评分。①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定护理满意度, >90分为非常满意, 60~9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 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②使用SAS及SDS评分评定患者心理状态, 分数越低越好。③使用ADL评分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100分为生活自理, >60分生活基本自理, 40~60分生活需要协助, 20~40分为生活基本不能自理, <20分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5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017-10-16]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出院脑梗死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
第五回 痊愈出院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