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原因分析及治疗

2017-01-16 07:01梁锦超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疝的疝囊修补术

梁锦超

(开平市结核病防治所,广东 开平529300)

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原因分析及治疗

梁锦超

(开平市结核病防治所,广东 开平529300)

目的:探讨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5年8月诊断为腹股沟疝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对比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腹股沟疝手术后1年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及腹股沟疝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腹股沟疝手术后1年慢性疼痛的发生分别为4.0%和10.0%,观察组和对照组腹股沟疝的复发率分别为0.0%与4.0%,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上传统疝修补术比较,复发率低,疼痛发生率低。

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慢性疼痛

腹股沟疝多见于老年人,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到来,腹股沟疝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临床上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为常用的手术方法。但是有学者指出在疝修补术后3~6个月,患者会出现手术区域的疼痛[1]。本文旨在分析两种手术方法术后患者发生慢性疼痛的原因并提出治疗对策,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8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诊断为腹股沟疝的患者100例,入选标准:(1)年龄>60周岁,原发性腹股沟疝者。(2)单侧疝患者。排除标准:(1)既往有下腹部手术史。(2)股疝、嵌顿疝、复发疝、双侧疝。(3)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者。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男性28人,年龄(68.5±8.7)岁;对照组男性29人,年龄(67.4±9.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1.2.1 对照组 原则是疝囊高位结扎,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后壁。常规麻醉、消毒、铺巾,逐层切口,在精索后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与切开的腹横筋膜上下共同缝合至腹股沟韧带上,即加强腹股沟管后壁。

1.2.2 观察组 采用Bard公司的网塞和补片,硬膜外麻醉,术中不作广泛的腹股沟解剖,疝囊高位游离至腹膜外脂肪层,小疝囊直接回纳入腹腔,大疝囊则横断结扎,均不做高位结扎。将锥形疝囊充填物充填入疝环内,疝囊顶同锥形充填物尖端缝合1针固定,并将锥形充填物同疝环周围组织缝合固定防止脱出。成型补片分别同耻骨结节、腹股沟韧带、联合肌腱缝合固定,精索穿出孔留一指尖空隙。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腹股沟疝手术后1年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及腹股沟疝的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资料录入SPSS 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腹股沟疝手术后1年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4.0%和10.0%,观察组和对照组腹股沟疝的复发率分别为0.0%与4.0%,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腹股沟疝手术后1年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及腹股沟疝的复发率对比

3 讨论

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诊断不困难,当发现手术后3个月以上仍存在持续性疼痛,疼痛表现为屈髋时减轻,伸髋时加重,即可确诊。有学者对75例传统疝修补术与55例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发现两种手术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比例分别为8.0%,3.6%,差异有显著性[2]。同样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慢性疼痛发生率为4.0%、10.0%。

传统的疝修补术是一种错位对合的缝合,只是将腹股沟韧带与联合肌腱强行缝合,随着时间的延长,易发生撕裂。而且老年患者肌肉腱膜、筋膜存在遗传性缺陷,致使局部腹横筋膜脆弱,因此手术术后复发率高[3]。相对于传统的Bassini和Mc Vay等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适用于腹横筋膜、腹横肌和腹内斜肌薄弱、复发性疝和双侧疝等[4]。据文献报道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1~2年慢性疼痛的发生率达高5%~35%。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神经因素:手术后腹股沟区神经存在变异,如髂腹下神经、生殖股神经生殖支,会造成疝手术后神经的损伤,或形成神经瘤。此外,此外手术中缝合时易将缝针进入骨膜,形成刺痛感[5]。(2)材料因素:修补材料质地硬,易形成瘢痕或粘连,此外锥形充填物易对周围组织形成压迫,形成疼痛感。(3)固定因素:当补片移位、皱缩时,会压迫神经造成疼痛。(4)其他:精索血管压迫、切口血肿也是造成术后慢性疼痛的原因。针对上述各种造成疼痛的原因,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1)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进行操作。(2)手术时保护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生殖股神经。(3)剪开提睾肌和解剖内环时避免损伤生殖股神经[6]。(4)采用可吸收缝线,固定平片时减少缝合针数,不要缝合过深。(5)补片要重量轻,厚度薄,无记忆效应。当发生慢性疼痛时,轻者可以采取理疗针灸、非甾体类药、弱阿片类药物,当疼痛严重时可以注射局麻药加类固醇混合剂。对仍不能缓解的,可采用补片材料取出术。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认为当发生腹股沟疝后,应该优先选择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以减少手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

[1] 何文,杨柳,黄耿文,等.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疼痛调查[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9(5): 53-54.

[2] 王爱光,吕传鹤,蒋林哲.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原因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5(2):36-39.

[3] 郭兢津,梁伟雄,张彤.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 (22):4128-4131.

[4] 李绍杰,唐健雄,陈革,等.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4438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6):459-461.

[5] Li JF,Lai DD,Zhang XD,et al.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in the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fter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J]. Canadian journal of surgery,2012,55(1):27.

[6] 杨春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68例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0):71.

2015-08-27)

猜你喜欢
疝的疝囊修补术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联合腹股沟小切口治疗特殊类型腹股沟疝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改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56例临床疗效分析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嵌顿疝19例临床分析
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方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