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例痰热清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2017-01-16 10:11静,王
天津药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溶媒过敏史注射液

李 静,王 斌

(1.天津市泰达医院,天津 300457; 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 300052)

安全用药

149例痰热清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李 静1,王 斌2

(1.天津市泰达医院,天津 300457; 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 300052)

目的:探讨痰热清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在1995—2014年公开报道的关于痰热清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149例进行统计、分析、汇总。结果:痰热清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大多由联合用药导致,并多发生在用药初60 min内。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痰热清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尽量避免其发生。

痰热清,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痰热清是我国采用指纹图谱检测、研发并批准上市的第一个中药注射液,其主要成分是由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抗惊厥、护肝利胆等作用,对呼吸道相关的病原微生物有明显抑制作用[1],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早期引起的发热、咳嗽、咳痰不爽、口渴、咽喉肿痛、舌红、苔黄等症状[2,3]。痰热清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有很好的疗效。痰热清注射液起效快,疗效好,副作用小,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实验室常规检查结果在使用前后无明显异常变化,因此痰热清临床使用广泛。同时,关于痰热清不良反应(ADR)的报道也日趋增多,甚至发生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4]。为全面了解痰热清的ADR,笔者对痰热清ADR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归纳,旨在探讨痰热清ADR的发生特点,加强防范,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以痰热清为关键词,检索1995—2014年期间在主要医药期刊上公开发表的关于痰热清注射液ADR的文献,在进行筛选后,剔除文献统计、综述、重复报道的文献。经统计,收集到符合要求的文献32篇,共涉及患者149例,并将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过敏史、用药情况、ADR的临床表现及累及器官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与患者性别和年龄的分布 在筛选所得的32篇文献中,149例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见表1。男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女性略高。149例患者中年龄最小者3个月[5],年龄最大者92岁[6],ADR发生率高的年龄组为41~60岁和61~80岁。

表1 性别与年龄的分布

2.2 原患疾病及过敏史 149例被调查患者中,大多为呼吸系统感染及其他疾病并发呼吸系统感染,其他病例中有手足口病患者5例,急性胃肠炎患者2例以及术后预防用药患者1例。149例被调查患者中21例(14.09%)无过敏史,122例(81.88%)过敏史不详,仅6例(4.03%)有药物过敏史,包括青霉素过敏2例,头孢类抗菌药物过敏1例,磺胺类过敏1例,酒精过敏1例和脱氧核苷酸钠过敏1例。

2.3 用药情况

2.3.1 稀释溶媒 所用稀释溶媒及患者比例为:氯化钠注射液12例(8.05%)、果糖氯化钠注射液10例(6.71%)、5%葡萄糖注射液83例(55.70%)、10%葡萄糖注射液5例(3.36%),其余39例(26.17%)患者所用的稀释溶媒不详,全部病例均采取静脉滴注方式给药。

2.3.2 联合用药 149例ADR中,有113例患者采取联合用药,占总数的75.84%。联合用药中使用的药物种类有大环内酯类(10例),喹诺酮类(18例),头孢菌素类(23例),康复新液(12例),其他对症治疗药物(50例)。

2.3.3 静脉滴注速度 ADR病例中,由于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引起的有28例,占18.79%,减慢滴注速度后症状有所缓解。因此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局部药物浓度过高[7](成年人以30~60滴/min为宜,儿童以30~40滴/min为宜[8])。

2.3.4 ADR发生的时具体间分布 149例ADR中,有33例患者仅记载在用药后出现ADR,但未注明用药后ADR发生的具体时间。其余116例病例在用药后60 min内出现ADR的有87例,占75.00%,ADR出现最快的在用药后2 min即出现[9],最慢的在用药9 d后发生[10]。

3 讨论

3.1 痰热清注射液ADR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由表1可知,痰热清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热清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多数集中在大于40岁的患者中,149例不良反应病例中共有100例(67.11%),这可能与痰热清注射液的使用人群特点相关,并且老年患者一般有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代谢、排泄均有所降低,患者体内容易发生药物蓄积,从而引发ADR。

3.2 痰热清注射液 ADR与原发病及既往过敏史的关系 149例痰热清ADR病例中,原发病为呼吸系统感染及其他疾病并发呼吸系统感染者达141例(94.63%),这应与痰热清注射液的临床用途有关。而在过敏史方面,过敏史不详者122例(81.88%),这可能与ADR统计报道质量有关,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充分重视患者的过敏史。

3.3 痰热清注射液ADR与用药情况

3.3.1 痰热清注射液ADR与稀释溶媒 痰热清注射液说明书中推荐的稀释溶媒为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据文献[11]报道,用果糖氯化钠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作为痰热清注射液的稀释溶媒时,其成品输液的不溶性微粒均超标,而用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痰热清注射液的稀释溶媒时,其成品输液的不溶性微粒符合规定[12]。不溶性微粒对人体危害较大,当其沉积在毛细血管时,可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毛细血管栓塞、肺栓塞、静脉炎、肉芽肿、类热原样反应等。因此,痰热清注射液的溶媒选择不当亦是痰热清注射液ADR的诱因之一。

3.3.2 痰热清注射液 ADR与联合用药 149例痰热清注射液所致ADR中联合用药与单独用药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痰热清注射液是一种化学成分复杂的中药制剂,其君药为黄芩,臣药为熊胆粉和山羊角,佐药为金银花,使药为连翘,使痰热清注射液易与其他药物发生反应,影响痰热清注射液的pH值、含量和稳定性,给患者带来潜在的危险。痰热清注射液与所有喹诺酮类药物发生反应;与头孢哌酮、头孢呋辛、头孢匹胺、头孢吡肟等少数头孢类药物发生反应;与部分磺胺类药物发生反应。痰热清注射液中的熊胆粉为含有胆汁酸的碱金属盐,不宜与庆大霉素、维生素B6、环丙沙星等酸性药物联合使用[13]。

3.3.3 痰热清注射液ADR与滴注速度 痰热清注射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中药复方注射剂,其主要成分为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等药物的提取物。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芩中的黄芩苷和熊胆粉中的熊总胆酸盐是致敏物质,山羊角中的绿原酸和其水解物是高敏物质[14]。另外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工艺相当复杂,制备过程中还需添加着色剂、增溶剂、稳定剂等,注射液的质量亦不易控制,其有效成分和杂质的含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亦是导致痰热清注射液ADR的重要原因。若输注速度过快导致一过性药物浓度过高将易诱发痰热清注射液ADR的发生[7,15]。

3.4 痰热清注射液ADR与出现时间的关系 149例痰热清注射液所致ADR病例中有具体时间记载的共有116例,在用药后60 min内出现ADR的共有87例,最快的在用药后2 min即出现,表明痰热清注射液所致ADR潜伏时间较短,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应重点注意观察患者用药60 min内的临床反应,及早发现ADR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生严重ADR。但其中报道1例男性患者在使用痰热清注射液第9 d出现眼视物不清,表明痰热清注射液ADR也可能会迟发,提示医护人员亦应注意观察患者连续多天用药后的临床反应。

临床医师在使用痰热清注射液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和注意事项,遵守“辨证施治”原则, 针对病机和中药的药性合理用药。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过敏史,对本品过敏及过敏体质者禁用,对老人,儿童及心、 肝、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使用该药时应充分权衡利弊,实现个体化给药。痰热清注射液的稀释溶媒以5%葡萄糖注射液效果最佳。痰热清注射液最好单独使用,如必须联合使用应保持一定的时间间隔并在换药时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50ml以上冲洗输液管或更换输液器。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浓度不宜过高,10~20 ml痰热清注射液用250~500 ml稀释溶媒稀释为宜,静脉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推荐滴注速度为成年人30~60滴/min,儿童30~40滴/min。给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的临床反应,并叮嘱患者在用药后留意自身不适感,一旦出现ADR,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采取相应措施。医务人员应提高合理用药意识,确保患者用药经济安全、有效。

1 曹娅,刘俊.50例痰热清注射用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1):42-44

2 唐启令,孙永旭,康爱绒,等.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的痰热清注射液临场应用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6):1488-1490

3 邱巧玲.痰热清注射液的临床新应用及不良反应[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3):150-151

4 陆巧燕.46例痰热清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北方药学,2012,9(4): 92

5 赵新国,孙丰.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9): 5781

6 彭婕.痰热清注射液致42例不良反应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1,11(4): 317-319

7 王琳,阎姝.痰热清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J].药物评价研究,2014,37(4):362-366

8 于万岭,毕根旺.痰热清注射液说明书更改说明[J]. 中外医疗, 2013(26): 118-120

9 谢本树,张海英.痰热清致过敏性休克1例[J]. 中国药学杂志, 2010(12): 918

10 张晋萍,冯宁宁.痰热清注射液致视物模糊1例[J]. 医药导报, 2009,28(7): 915

11 杨晓敏.痰热清注射液配伍输液的微粒观察[J]. 中成药, 2006,28(3): 462-463

12 李娟.痰热清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32):6724-6725

13 宋丽娟.痰热清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8):2014-2015

14 于莉,邱召娟,谭喜莹.110例痰热清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5,12(6):360-362

15 王强,夏春萍.痰热清的不良反应分析与用药指导[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4,23(8):53-56

2016-04-27

R969

A

1006-5687(2016)05-0034-03

猜你喜欢
溶媒过敏史注射液
过敏史减弱呼出气一氧化氮对慢性咳嗽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的预测作用
附带溶媒药品有效期的风险防控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参麦注射液溶媒选择合理性探讨
沉默
复合溶媒应用于阿维菌素结晶的研究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抗菌药静注时溶媒及其剂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