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就业难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7-01-16 00:47张海霞
东方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自身素质女大学生综合素质

张海霞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特别是女大学生就业难现在已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已经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就当前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进行探析,并就缓解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意识;自身素质;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思想的进步,我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很大程度提高,女性就业率也一直居于世界前列。女性的权益和劳动保障体系也是比较完善和健全的。但是近年来,女大学生就业率明显低于男大学生,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家取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行统包分配制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用人单位与人才之间的“双向选择”制度改革,大学生们再也不能在象牙塔里“高枕无忧”了,而是同样投身于滚滚的就业浪潮中。近些年来,70%的一次就业率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大学生就业遭遇了寒流。女大学生,由于受众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就业难情况在汹涌澎湃的就业潮中更加凸现。

1 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和数据统计,大学生就业率超过了80%,就业形式似乎没有那么难,那么,难在哪里呢?

1.1就业机会上的倾斜性。

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明确提出“不要女生”,更多的用人单位则在岗位和数量等方面明显向男生倾斜,或者明确限定哪些岗位可以考虑招收女生,或者招收女生的数量明显少于男生。由于拒招女生,使得一些优秀的女大学生尚未进入赛场,就被取消了竞争资格;由于限招女生,许多成绩优异的女生与成绩平平的男生被归为一类。就业机会上的倾斜性,必然会造成就业竞争上的不公平性,“择优录用”成了“择男录用”,“优胜劣汰”成了“男胜女汰”。

1.2 就业条件上的苛刻性。

相比之下,用人单位在招收毕业生时,对女生的条件要求更加明确和严格,甚至可以说是苛刻。大多数单位特别注重女生的身高相貌;有的单位对女大学生提高考核分数的要求;有的单位对女生的文艺特长比专业水平更感兴趣;有的单位甚至把“没有男朋友”也列为录用女生的条件。

1.3就业岗位上的局限性

女性职业过于集中和层次较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中国女性的职业分布相对集中于教育、卫生、饮食服务、文秘和演艺等行业,科技含量越高、文化层次越高、职位越高的岗位,女性人才所占的比例越小。这种现象必然会影响到当代女性人才的全面开发,使女性的视野和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并助长某些社会偏见的形成。

2 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2.1从传统文化观念看,存在性别歧视和职业性别隔离[1]

中国自进入农业社会以来,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深厚的“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文化,这样的社会对于男性和女性设置了一套文化模式和评价体系,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的思想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在这种思想意识中,男性理所当然地取得有限的劳动机会和丰厚的报酬,男性在重要的行业领域中掌握了主导地位,女性被局限于低层次的劳动,被视为难以担当具考验和挑战性质任务的柔弱角色。因此,社会中仍存在性别歧视,也人为地造成了职业性别隔离。

2.2 从劳动市场看,总体供大于求,用人单位雇用女性劳动力存在较高的劳动成本约束

我国仍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面临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劳动市场总体情况供大于求。企业追求低成本高利润必然也在雇用劳动力方面精打细算,而雇用女性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成本,这点成了用人单位更愿意招收男性的主要原因。

从女性生理来看,女性担当生育后代的角色,在女性生育哺乳期间,其工资福利由单位负担,女大学生就业后大多都面临结婚生子的情况,因此用人单位往往回避这样的年轻求职者;而从长远考虑,女性工作时间短,对其退休金和培训费用的支出又高于男性,受这些劳动成本的约束,女大学生被用人单位一再冷落。

2.3 从教育看,学校缺乏有针对性的培养方式和就业指导

我国高校扩招,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女性也享受了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在女性关怀和女生成才教育方面,并没有针对性的培养方式,这种对男女生理心理因素的差异和各自优势的忽视,的确掩埋了女性可发掘的潜力,没有最大地发展女性的优势,在模式化的教育中,个性发展和素质提升没有落到实处。而在女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缺乏相关就业技能和心理指导,家庭及自身的期望值、就业规划等不够合理,造成了女生就业压力大、就业选择被动等难题。

2.4 从自身看,女大学生也受心理和观念上的误区影响

女大学生除了女性心理影响外,其实也受到了一定的传统文化观念限制,在思想上往往不够自信也不够独立。女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较男生而言比较保守,追求稳定且往往带有点浪漫色彩,有些女大学生是因为过高的自我期望而高不成低不就,有些女大学生则是过早地将目光锁在婚姻家庭中,局限了自身的发展,缺乏社会竞争力。

3 女大学生就业对策探讨

3.1 准确定位,科学制定职业规划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准确定位、及早制定职业规划,是十分必要的。职业规划不是简单的学习目标、职业理想、职业计划,而是大到最终职业目标的步骤、途径、方法等。女大学生可以通过美国著名就业指导专家霍兰德的“职业人格能力测验”,测量个人职业倾向,评价、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还可以通过与老师、同学和朋友的交谈,接受并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认清自我、认清形势,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怎样干”,才能科学制定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职业,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要关注职业发展前景,调整和修改自己的职业规划,及早准备,树立自信,努力寻找自己的职业规划与国家利益的最佳结合点。

3.2 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做好知识与技能的双重储备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尤其要加强各种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要勤而不惰、优而不庸、乐而不倦、安而不躁。女大学生的学习不要局限于书本,教材,要广泛涉猎与自己有关的专业学科知识,寻求各种机会学习先进的理念、研究方法,拓宽专业知识、增加自己的就业“含金量”,在求知过程中处于优势。在做好自己知识储备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技能的培养。如果期望能作高校教师,那就应该注意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考取普通话证书;积极参加讲课、评课、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锻炼自己的表达、应变能力。

3.3 以正确、发展的观念指导就业行为[2]

首先,走出误区。要走出过去考虑物质条件,迷恋大型企业,追求热门职业这些误区,用真才实学,从“零”做起,脚踏实地,最终才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第二,注意培养多方面的素质。把握将来的就业趋势,“专业井蛙”已不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未来需要的是不仅具有优良的专业素质,同时还具备较强综合素质的现代化人才。第三,树立服务意识。女大学生在个人利益追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时候应树立报效祖国,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不应该过分追求声誉和金钱,而应站在实现人生价值的高度上来择业,以贡献社会。第四,提高法律素养。女大学生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懂得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3.4完善女大学生就业体系[3]

(1)强化政府责任,保证就业性别平等。解决女生就业难的问题,光靠舆论的呼吁与妇联等组织的维权,实际效果非常有限,需要政府部门参与其中,通过政策引导来解决问题。同时,政府部门和立法机构要充分考虑性别意识,保证就业的性别平等。加强执法力度,明确法律责任,建立监管机构,惩戒歧视行为,才能真正建立良好的就业市场机制,保证女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加大高等学校的教育改革力度,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大男女平等国策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女性权益保障水平和社会地位,改善女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环境。

(2)实施差别教育。完善教育机制,转变社会观念,营造和谐的人文性别环境。针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高校也尝试因“女”施教,即所谓的“差别教育”,它是指高校承认、重视男女两性之间的差别,并针对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专门进行适当的女性教育。当前,在少数高校中已经有了这个意识,并且加强了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女性性别研究”开设一些课程,面向女大学生,且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3)利用媒体效应,增加舆论的影响。传媒应大力宣传成功女性的事迹,公正评价女大学生的工作能力,对其勤奋、刻苦、耐心等诸多优点进行大力宣扬。使女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被社会认可,这样女大学生的优秀形象才能深入人心,才能改变单位对女大学生的偏见,要抛弃“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以确立性别平等的观念,就业公平意识。

4 结语:

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种普遍现象,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着重重困难和压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所以在社会需要竭力改善这一问题的同时,女大学生也应该乐观勇敢地面对现实,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要结合自身的能力,去发现机会,创造机会,努力实现自己的就业梦想! 总之,女大学生是我国人力资源建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我们的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该尽一切力量为女大学生的就业创造环境和机会,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相信在党和政府及全社会的关注下一定能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

参考文献:

[1] 韩俊卿.对缓解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6,5(1):191-192.

[2] 张文秀.浅议当前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J].引进与咨询,2006,22(6):140-141.

[3] 杜嘉.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应对[J],计算机教育,2005,13(6):30-31.

猜你喜欢
自身素质女大学生综合素质
试论科研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的素养要求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
谈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