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卫·贝利的时尚摄影看摄影艺术的多元性

2017-01-16 12:58万泽慧阚青
艺术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多元性摄影艺术

万泽慧+阚青

摘 要:本文通过评论摄影家大卫·贝利的作品从而探析摄影艺术创作的多元性。摄影作品的创作中摄影者常常具有摄影师与艺术家两者的双重身份,而且摄影的作品也可能涵盖于多个摄影门类之间。随着当今艺术观念的革新与改变和摄影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拍摄创作的方式也更加的多种多样;贝利能够把最值得关注的情感巧妙地结合时尚显现在图片中,这正是他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时尚摄影 摄影艺术 David Bailey 多元性

著名的英国摄影大师David Bailey的摄影作品就像他的人生一样的充满了奇幻与多样,时而强硬,时而冷漠孤傲,在一大批当代的摄影师中显得个性鲜明,风格强烈。他并非科班出身,但从业不久他就小有名气,并为英国《时尚》杂志效力。贝利的拍摄手法不同于常规,往往在不经意间促成了一种别样的精彩和豪放。贝利每一次拍摄个性的时装大片时,无论是模特的大胆表现,还是贝利那独特的拍摄手法,演绎出来的作品总是会人念念不忘,与此同时,也不失他的艺术品位。而经他所拍摄的人像,往往也最令人印象深刻,他所呈现出来的独特构图,除了强调被摄对象的特别外,同样也深入到拍摄对象的内心世界中去。

贝利1999年发表的作品《美人照之盒》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照片中的模特被放进一个密闭的透明的球形体中,扭动着自己身体。而整个的物体被悬空的置于空气中,有些超现实的意味,古老的街道和老式的轿车作为背景总能给人回到百年之前的视觉与情感的体验。在古老的街道上还有一个穿着大衣的男人正在独行,他好像没有看到这个漂浮在空中的美人。而站在透明玻璃球中的穿着白色连衣裙的时尚女郎也并没有去看这个男人,她在好奇地张望,好像她并不属于这个时代、不属于这个古老的城市。一层薄薄的透明的玻璃把十四行女郎和这个世界隔开,她置身于世外却又能将这个世界看得清楚。

在他另一系列的作品《摇摆的60年代》(Swinging Sixties)用非常前卫的人物造型和模特十足的表现力创造了那个年代的时尚高峰。说起《摇摆的60年代》,不得不提当年的“it girl” Jean Shrimpton。作为模特,她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红极一时的Twiggy之后的第二名火热的英国超级模特,同样,她也是摄影师贝利曾经的爱人,更是贝利的摄影作品中的终极缪斯。查阅相关资料不难知道,当年的“摇摆伦敦暗黑三人组”是由贝利,Terence Donovan还有Brian Duffy组成,由于彻底改变了所谓1960年代时尚摄影的风格,对于复兴1950年代所表现出的安静、戏剧舞台化的时尚摄影图像而闻名于世。同时,在贝利的时装作品中,总是用他机灵独特的创意来构成画面,给观众带来的不仅仅是时装的魅力,更加引发读者对这幅作品的艺术层面与精神层面的思考。

摄影者身份的多元性

在艺术创作领域,贝利的身份具有多元性。他不仅仅是一名摄影师,在绘画、雕塑、陶艺、爵士音乐等方面也有所涉猎。他不喜欢称时装摄影的主角为模特,更喜欢叫做人。他说这是关于“人”的照片,而非模特,他想要表现的是人的个性特点。“我生来就是一个形象缔造者,而现在我要创造不被叫做照片的东西了。” 贝利从不把自己称作是一名雕塑家亦或是摄影师,所谓“形象的制造者”才真正是他对自己的个人定位。贝利始终坚持造型是在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并且将情感寄于造型之中。“任何的艺术作品几乎都是通过创作者的精神所映射出来的形貌。”①贝利无论是在摄影还是在其它艺术创作中,他对于作品中各个形象元素的精心雕琢正是他作品打动人心的基础。

贝利对于其它艺术门类的兴趣让他具有了深厚独特的审美品味。因此,在艺术领域的多元身份让他的作品能够摆脱传统摄影审美和摄影技法的局限,具有新颖的风格。他认为,所有艺术都是一个整体,创作者或欣赏着不应该特别强调划分每一个艺术门类及其界限。整个艺术本身就都是一家,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从他的作品里能感受到很多他对艺术创作整体的把握和深度的理解。

艺术家和设计师的身份界限并不是十分明确。在古希腊早期,人们在陶器坯件外部用线条勾勒出形象的细节和轮廓,并让图形外的部分涂为深色。经过高温烧制后形象内部呈现红色,被成为红绘。红绘与实用的陶器共生,印证了艺术和设计早期互相共生的关系。而中世纪许多家族掷重金聘请画家作画,也反映出了画家也有受人所聘,为谋薪水而工作的一面。

无论是摄影、音乐、写作还是绘画,除了具有应用价值以外还可以被用来表达情感于思想。在斯蒂格利茨等摄影人的倡导下,摄影人逐渐摆脱了绘画者的影子,摄影巧妙地“借鉴”了传统美学经验并在逐渐完善了自身本体语言的构件。

当摄影家有意无意地按下快门,都可能包含了潜在的审美观;在拍摄之后结合摄影者对于美的理解以及适当的修饰,通过摄影这一途径完成创作。一张低调的照片同样能表达出心情的低落或是沉痛的郁闷。作者自己能从摄影中表达出心境的复杂与挣扎,如写作般的长篇大论亦或是优美动人或惹人怜爱的表现手法,传达出了相似的情感。当我们感伤时会听节奏缓慢、旋律悠扬的音乐;摄影作品一样能通过阴调、取景、色彩或是其它画面内容表达出舒缓柔和感情。贝利善于用自己各个艺术门类的创作经验来启发和酝酿自己的摄影作品,就像达盖尔所说:“我已抓住阳光来帮我做画”。

摄影作品身份的多元性

贝利的摄影作品既是时尚摄影作品,又是艺术摄影作品。虽说大部分摄影者追求的是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创意;商业用途的时尚摄影则是追求产品的表现力与大众的反馈;艺术摄影相对更加自由,而时尚摄影则有更多的限制。但不可否认,两者是相互有交集的关系。时尚摄影是摄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在商品中互相融合的一种表现形式。日益增多的时尚摄影作品也如艺术摄影一样不乏创意,让人眼前一亮。在这一层面上,时尚摄影通过借用艺术摄影在视觉上的独特的传达形式,但又保留了需要传递给大众的商品信息,这样传播会更加突出自己的优势,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而对于摄影师而言,也能发挥自己的在创作上的才能。在一定意义上讲,时尚摄影脱离不了摄影艺术性的特点,而艺术化又是时尚摄影在视觉传达上的必备手段。时尚摄影与艺术摄影的相互融合使得摄影作品更具感染力,同时也更具商业价值。

随着现代艺术思潮的传播和发展,如今各个摄影门类的界限也不再如从前那样明确和严格。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过:“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摄影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并被赋予许多内涵。观念艺术照片出现在摄影展览之中,而杂志广告中也有了艺术摄影的身影。在这个人们依赖与影像的时代,摄影作品的解读与应用更加自由化。例如贝利的人像摄影作品,他的作品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典型流行范例,这些作品有着时尚摄影和广告摄影的特征。它的作品并非抓拍,当从新客观主义的层面来看也是一种纪录,并且还具有深刻的人类学意义。而在纪实摄影作品中,也不乏一些有艺术价值的摄影作品,例如中国摄影家庄学本的少数民族摄影作品,很多作品都具有较强的艺术价值。南·戈尔丁式的非常个人化的私生活题材摄影,如果呈现在facebook上、报纸上、杂志上或在艺术馆中,给我们的感觉可能大不相同,这是由于不同的媒介暗示了不同的解读方向。因此可以看出,摄影作品的身份由于受众、媒介、文化、展示地点等方面的差异是具有多元性的。在当代,越来越多的作品将呈现出摄影与艺术各门类之间的跨界融合。

摄影方式的多元性

贝利拍摄人物迅速高效,绝大部分时间用在前期准备、与模特的沟通交流和互相了解上。他并不迷恋日新月异的摄影技术,并且觉得摄影不是目的,表达出情感才是。当贝利刚开始接触摄影的时候,用的是他母亲给的一个胶片相机,大卫从那时起就有无限的灵感,即使是用简单的摄影设备也能拍得像模像样。从皇家空军退役,大卫开始为时尚杂志拍照后,接触到了更加昂贵的数码相机,他才发现数码摄影能够过更加便捷有效地达到他的拍摄目的。他很有自己的想法,拍时装的相机一定不会用来拍肖像。因为他的肖像更趋向于静态表现,适合使用较大画幅的中型和大型相机。一次成像相机、中画幅胶片相机、135胶片相机、数码相机不同的拍摄设备适合于不同的拍摄题材,这需要由摄影师根据拍摄方案提前作出选择。

如今的摄影方式是极为丰富的,它随着物理、化学等科技领域的发展应运而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历程。贝利喜欢尝试不通的摄影方式,因为不同的摄影方式有其自身的呈像特点。例如湿版摄影,它大约于十九世纪出现于英国,主要原理是在涂有沥青的片状载体或者是普通的玻璃片上记录下影像。这种拍摄方式比如今盛行的数码相机拍摄流程要复杂。也许正是因为流程的繁琐,让摄影师格外珍惜每一次创作。在拍摄前,摄影师都需要在脑海中构思好,除了图片的结构,相纸的大小,还有药品的配合等等。每一次,一些细微的变化,都能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从传统的物影摄影、银版、湿版、干版、胶片摄影到如今的数码摄影、虚拟摄影。无论是在传统摄影还是数码摄影流程中后期制作都是表达摄影师理念与情感的重要方式。受益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摄影师如今在软件中能够非常方便的调整图片的色彩、亮度、反差等参数,甚至可以无中生有、移花接木、天衣无缝。

虽然摄影方式越来越丰富,但贝利也给很多年轻的摄影人敲响了警钟,他在英国《卫报》的相关采访中说道:“正是技术的发展,才导致当今的摄影界出现了大量的粗制滥造毫无思想的作品”。虽然他的话语略显偏激,但体现出他对于“技术至上”的警惕和作品思想内涵的重视。

结语

摄影虽然只有不到200年的历史,但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和影响力。“收集照片就是收集世界。”②真情实感是最值得收集的,也是贝利摄影艺术力量的源泉。真正参与到创作的过程的亲历者,更可知摄影的宽广和美丽。贝利用他的创作充分展现了摄影的多元性和对情感的承载能力。正如伟大的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所言:“我们不只是用相机拍照,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所有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爱过的人。”

注释:

①阮义忠.摄影美学七问[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

②【美】苏珊·桑塔格,黄灿然,译.论摄影[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多元性摄影艺术
库淑兰剪纸艺术中的多元性探究
“瑞狮壶”的艺术构成与文化多元性分析
摄影艺术在新媒体中的运用与分析
吉林书画摄影艺术作品选刊(16)
论摄影艺术
软法的多元性思考
梁漱溟思想中的多元性与混杂性
传统中国画重彩材料的多元性探究
林玲摄影艺术
舞美设计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