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董雨亭的“水保情”

2017-01-17 17:16赵宏伟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6年12期
关键词:水保天水水土保持

赵宏伟

天水城里的水保站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其境内年均降水量530多毫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据说,天水的名字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

在这座名字与“水”结缘的城市里,藉河畔人民公园东侧坐落着一片不起眼的建筑,那里有一家创建于1941年,与水和土打交道的科研机构,它就是我国最早的水土保持(水保)科学研究机构——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简称天水站(局)。

天水站(局)成立75年来,在探索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流失防治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水土流失径流观测场——梁家坪径流场;建立了黄河流域第一个水土保持牧草试验原种圃;开展了国内最早的树木引种和杨树杂交育种工作;首创“柳篱挂淤”沟口滩区治理措施;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小流域综合治理样板;开展了国内早期的梯田建设试验研究工作;建立了全国最早的水土保持示范(点)区;积累了全国最长序列的水土流失观测资料……

记者在人民治理黄河70年之际来到天水站(局)采访,脱忠平副局长介绍道,70多年来,天水站(局)开展的试验项目有1000多项,研究课题有530多个,有68项科研成果获地厅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国家级奖6项,省部级奖24项;天水站(局)获地级以上表彰的劳动模范30多人次,其中国家级4人次,省部级22人次。

脱忠平副局长强调,几十年来,天水站(局)在水土保持科研领域取得的骄人业绩,与一批劳动模范的引领作用密不可分。记者本次采访的黄委劳模董雨亭就是其中的代表。

豪情壮志:投身水保献青春

1966年出生的董雨亭是天水本地人,他1991年毕业于河海大学农田水利工程专业,现为天水站(局)水文水资源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2009年,董雨亭荣获“黄委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回忆起1991年刚参加工作的那段时光,董雨亭说:“像所有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一样,我也怀揣无限的憧憬和瑰丽的梦想。”

当时,他被派到桥子沟测站进行水土流失观测。桥子沟测站远离城市,水土流失观测工作既枯燥又辛苦,并且观测是全天候的,不管是节假日,还是白天黑夜,都必须坚守岗位。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就是测站工作人员的真实写照。

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年轻的董雨亭思想产生过波动,他觉得梦想与现实的差距好像太大了!董雨亭曾向大学同学和老师写信“吐槽”,一位他很敬重的老师写了回信。这位老师说,水土保持事业是国家的大事,能参与其中是很有意义的,但是想一下子就出多大的成果也是不可能的。老师劝他不要急躁,扑下身子,从每天最基础的观测工作做起。老师还鼓励他,只要耐得住寂寞,最终一定会出成果的。董雨亭直到今天还认为,那位老师当时的“点拨”对他影响很大。就是从那时开始,他暗暗下定了决心,全身心投入水保事业,踏踏实实地做好观测工作。

就这样,董雨亭开始在基层水土保持事业道路上艰辛跋涉,每天过着与黄土、泥沙为伴的“农民”一样的生活。董雨亭一干就是六七年,慢慢地他从心里喜欢上了水保工作。不经意间,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就在测站无怨无悔地度过了。

2014年,董雨亭担任天水站(局)水文水资源研究室主任,他早年在桥子沟测站当“战斗员”,如今成了“指挥员”。他笑着说,原想会走出山沟,没想到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出发点。

董雨亭告诉记者:“我们观测的小流域河流属于山区型季节性河流,一般降雨历时短、强度高,洪水陡涨陡落,水流含沙量大,不像大江大河那样水文自动化观测程度高,有些先进的水文观测设备在这里发挥不了作用。按照观测技术要求,含沙量的观测是要下到河里取水样的,长时间的涉水测验使得有的同志得了关节炎,遇到河水陡涨还是有一定危险性的。”

不管春夏秋冬,不论节假日,雷鸣闪电和“哗哗”的雨声就像是催促观测人员出发的指令。这个时候,别人都是往屋子里跑,而观测人员都是急匆匆往屋外走、往雨里跑、往沟里去。

董雨亭说:“观测工作是一项严谨而又需要责任心非常强的工作。下雨不会等人到岗啊!每次降雨、产流都是偶然的,是不可重复的事件,绝对不能错过每一次观测,因此必须严防死守,抓住每一次测量时机。”

在水文水资源研究室工作的近三年,凡涉及试验观测的事,董雨亭事必躬亲,不论小流域下垫面调查,还是重力侵蚀调查,都带头深入现场开展调查工作。在做好试验观测工作的同时,董雨亭还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了1982—1990年水保径流泥沙测验资料整编刊印工作,这是天水站(局)33年来第一次开展这样的工作,在人员少、时间紧、要求高的情况下,董雨亭带领项目组同志加班加点,克服了各种困难,圆满完成了任务,成果受到上级单位的认可。

激情满怀:勇于创新拓市场

1998年,董雨亭离开了观测岗位,开始从事水保生态监理工作。当时,水保生态监理工作还是新事物,他参与的藉河示范区水保生态监理的项目是全国最早开展的项目之一。

董雨亭一边从事着水保生态工程监理的项目工作,一边还在水保生态监理的理论研究方面进行不懈探索,发表了《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监理制实践与探索》《藉河示范区建设监理工作述评》《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监理制实施刍议》等多篇论文,还合作出版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理论与实践》一书。

2006年,董雨亭调任规划设计室主任,承担起了天水站(局)主要的经济创收任务。面对竞争激烈的水保技术服务市场和科室人才、设备严重不足的现状,他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在全面提升职工业务素质及科室软硬件基础上,主张确立项目市场中心意识、质量服务意识、项目效益意识和人才培养意识,带动并鼓励技术人员走向市场揽项目、争项目;把规划设计工作定位在实施以创新为核心的全面设计中,按项目管理、规划设计、项目效益三个环节,紧紧围绕市场,高质量地开展设计工作,形成以项目促效益,以效益保质量的局面。

在董雨亭的努力下,天水站(局)在承担水保方案编制项目的基础上,还成功申请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开创了对外技术服务的新领域,拓宽了创收的渠道。天水站(局)先后承担了“陕京四线输气管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中国铝业兴县氧化铝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县川河流域忻州二期项目可行性研究” “黄河炳灵峡水电站水资源论证” “涩宁兰输气管道复线大中河流穿越工程防洪评价”等多个大中型项目,在水保技术服务市场上树立了自己的品牌,有力地促进了单位经济的发展。

“项目上不留遗憾,工作中追求完美”,这是董雨亭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为此,他经常深入每个项目现场实地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力求保证项目质量。

2008年,规划设计室全面完成2个水电站水资源论证、2个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7个管道穿越工程的防洪评价任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创收弥补了单位经费的缺口,缓解了经费不足的压力。

热情满腔:带领团队创佳绩

2003年,董雨亭担任技术推广室主任。他所负责的罗玉沟试验场远离市区,交通不便,是全站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他每天起早摸黑,走十多里的山路,第一个到达工作岗位,带领职工们开展小区观测、集雨高效利用等基础性工作。

有一年夏天,一场持续降雨使原本路况很差的进场山路出现滑坡、坍塌,对外交通彻底中断,加之连续的暴雨雷击,试验场的变压器发生了故障,全场陷入停电状态。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生产,董玉亭一方面带领职工清理塌方,抢修道路,一方面紧急联系山下的电力人员检修电路、更换变压器。为了节省时间,他硬是和职工一道把新配的几百斤重的变压器肩扛手抬地弄到了试验场的安装架上。整整一个月,他与试验场职工同吃同住,不分白天黑夜地连续作战,终于打通并拓宽了道路,使试验场的生产生活恢复正常。那时候基层场点的工作大部分都是体力活,董玉亭凡事必是率先垂范,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每逢节假日,自己都到偏僻的试验场值班;面对基层场点技术工人业务素质普遍低下的状况,他除了鼓励职工自学外,还言传身教,利用业余时间教授职工学习测量和电脑知识,提高了技术工人的业务能力。

在采访中,董雨亭一再强调团队在水保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他说:“水土保持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事业,要有团队精神,需要后继有人。”

现任技术推广室主任苏广旭对记者说:“2003—2006年,董主任在罗玉沟试验场做了很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还完善了观测制度,为坡面径流小区观测、坡面水土流失规律观测,以及后来开展的农业、牧业试验项目打下了基础。”苏广旭还说,董主任工作上要求严格,而在平时的生活中,他是一个乐于助人、关心同事的热心人。

从2014年董雨亭担任水文水资源研究室主任以来,面对观测人员少、年龄偏大的情况,他狠抓职工教育,培养职工爱岗敬业的责任心;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检查等形式,强化试验观测工作规范化建设,严格观测程序,提高观测人员的业务技能。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董雨亭身体力行的带领下,水文水资源研究室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观测任务,连续两年被评为先进科室。

董雨亭的默默坚守精神带动了他的团队,调动了天水站(局)一批年轻人的工作热情。董雨亭说:“水土流失规律的揭示是一个长期的观测过程,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坚守者。干好这个事业,一个人坚守肯定不行,需要团队的共同努力。”

深情款款:做“从一而终”的水保人

全国劳动模范、海尔集团创始人、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说过,“只有达到将工作本身看作奖赏的境界,才会珍惜乃至敬畏自己的工作机会、工作职位”。董雨亭显然已经达到了这个境界。

一眨眼,董雨亭已经在基层水保岗位工作了25年。谈起25年来的感受,他觉得对家庭还是有愧疚的。

2000年,董雨亭接到了赶赴青海开展水保工作的任务,那时他上有年事已高的父母,下有年幼的孩子,还有患病刚做完手术需要照顾的妻子。但是,面对紧急而艰巨的工作任务,他还是匆匆安顿好家庭后毅然奔赴青海工作现场。2010年年底,天水站(局)承担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一期项目可研工作,正值岁末年初,董雨亭的父母陆续旧病复发,但是面对单位这项重要任务,身为规划室主任的他深知肩上所担负的责任,毫不犹豫地奔赴千里之外的陕北开展外业勘测工作。

今年5月,董雨亭的妻子在医院做了心脏手术。19日,妻子手术刚做完3天,正在重症监护室观察。当天,桥子沟测站有紧急事情需要处理,他只好把妻子托付给朋友照料。虽然医院不断打来催促他的电话,但他一直坚持把所有的事情处理完。傍晚6点多,他才急匆匆赶到医院。

今年夏天,董雨亭在西安参加大学毕业25周年的同学聚会时,他对同学说:“虽然水保工作很艰苦,但我一毕业就与它‘朝夕相处,有25年感情了,今后肯定不会改行,要‘从一而终一辈子。”

猜你喜欢
水保天水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扎根基层不动摇 倾情奉献为水保
野蛮时代终结,动保行业要自律,水保协会年会透露出哪些重大信息?
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天水地区的『秦与戎』
水土保持
重返丝绸之路—从天水到青海湖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