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资讯

2017-01-18 01:40
中国饲料 2017年22期
关键词:动物

本期资讯

要闻

中国农业品牌创新联盟成立

11月9日,中国农业品牌创新联盟在首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上正式成立。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出席成立仪式并致辞。

中国农业品牌创新联盟由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中国农村杂志社共同发起成立,由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主管指导。该联盟旨在通过理论研究、互动交流、教育培训、咨询服务、市场联合等多种方式,着眼于合力推动农业品牌战略实施,深化农业品牌建设模式机制创新,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促进资源的集成和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业品牌的水平和质量,增强农业品牌的活力和效益,打造更多的国家级农业品牌,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金融支农创新十大模式片区培训班在合肥举办

近日,农业部、邮储银行和人保财险在安徽省合肥市联合举办了金融支农创新十大模式片区培训班,促进地方农业部门与金融机构合作对接,推动十大模式的推广应用,引导金融资本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培训班围绕农业部在金融服务农业现代化高峰论坛上发布的金融支农创新十大模式,对河北、河南等10省农业部门分管金融工作的负责同志和相关处室负责同志、邮储银行和人保财险分支机构相关负责同志进行了培训。培训班采取现场教学加培训交流的形式,赴安徽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和安徽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进行了现场教学,介绍了河北、浙江、安徽等省金融支农工作的创新做法和典型案例,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详细讲解了农业信贷、农业保险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情况。

下一步,农业部将继续在西北、东北片区举办专题培训班,搭建农业部门与金融机构交流合作平台,加快培养一批既懂农业、又懂金融的专业人才,探索一批可复制、易推广、农民直接受益的金融支农典型示范项目,推动农村金融发展。

兽药

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停止对食用动物养殖过度使用抗生素

11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对食用动物养殖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指南,呼吁农牧民和食品行业停止例行使用抗生素来促进健康动物生长和预防疾病,以缓解因滥用和误用抗生素而日益严重的耐药性威胁。

新版指南强烈建议,应总体减少对食用动物养殖使用所有类型的医用抗微生物药物,并完全禁止以促进动物生长或未经诊断即开展预防为目的,在养殖食用动物过程中使用抗生素。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只有在同一批饲养的动物中确诊已发现感染病例的情况下,才能对其他健康动物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如可能,还应对感染动物检测后,再对症下药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

这些建议旨在减少对动物滥用重要的、数量有限的抗生素,以维护药物的有效性。世界卫生组织称,在一些国家,畜牧业使用的抗生素药物几乎占到全部用量的80%,主要用来促进健康动物的生长。

农业部启动“全国兽医在行动”主题公益活动

近日,农业部在四川成都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兽医大会上正式启动 “传递爱心守护健康全国兽医在行动”公益活动暨全国兽医挑战 “世界最长信封链条”活动,号召全国兽医工作者和兽医系统各类机构主动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贯彻实施。据了解,此次活动将突出其公益属性,用近一年的时间,指导各地以兽医服务进“一园一院三区三场(厂)”系列活动为主要活动载体,广泛倾听民意,推动改进制度设计,推进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保障工作。

农业部:已禁止4种人兽共用抗生素用于食品动物

近年来,农业部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兽用抗生素问题,有效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取得积极成效。坚决淘汰安全隐患品种,已禁止4种人兽共用抗生素用于食品动物,禁止硫酸黏菌素预混剂用于动物促生长;监测生猪、家禽、奶牛等动物饲养场5种主要细菌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状况,建立了耐药性数据库;实施检打联动,严格管控产品质量,兽用抗生素监督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

目前,农业部正在深入实施《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 年)》,着力推进“六项行动”:一是实施“退出行动”,推动促生长用抗生素逐步退出。二是实施“监管行动”,强化兽用抗生素质量监管。三是实施“监测行动”,加强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四是实施“监控行动”,强化兽用抗生素残留监控。五是实施“示范行动”,开展兽用抗生素使用减量化示范创建。六是实施“宣教行动”,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和公众宣传教育。

下一步,农业部将进一步加强兽药管理各项措施;完善国家兽药信息数据平台,推动兽药二维码追溯系统建设,强化兽药生产、经营、使用全程可追溯监管;继续开展兽用抗生素减量化示范创建,扩大范围,增加可替代兽药产品;深入实施兽用抗生素专项整治,狠抓兽药残留监控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加大风险评估力度,切实提高安全用药水平。

饲料

中美签署1200万吨美豆协议订单

11月9日,美国大豆出口商协会称,美国大豆行业者已于中国进口商签订采购意向书,中国进口商将额外采购1200万吨2017/18年度美豆,价值50亿美元。该行业协会称,上述大豆采购意向是在11月8日和11月9日期间签订的。这表明中、美两大经济体农产品贸易依然很重要。

今年7月份,中国商贸采购团在衣阿华州签署1253万吨协议采购合同,8月15日中国大豆买家代表团又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协议采购380万吨。至此,今年以来中美间签订的美豆协议订单总量高达2833万吨,已远远超过2015年中美所签定的1318万吨采购协议。

中国有意进口俄罗斯甜菜渣用于牲畜饲料

甜菜渣是甜菜生产的废料,可用作大型牲畜的饲料。据俄罗斯联邦动植物卫生监督局日前发布消息称,为了针对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甜菜渣的植物检验风险进行分析,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派遣专家从10月30日至11月10日将在俄境内视察5个地区,对一系列甜菜渣生产企业进行实地检疫考察。

消息指出,11月1~2日中国代表团访问了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此外,中国专家还将考察圣彼得堡、利佩茨克、坦波夫、别尔哥罗德等城市的生产商。

出口美国动物饲料新增一种添加剂

从江苏检验检疫局获悉,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日前发布条例,修订动物饲料与饮用水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条例,批准γ-亚麻酸红花油作为狗粮添加剂。

江苏昆山检验检疫局提醒相关出口企业,一是要认真学习贸易国的法律法规要求,积极应对贸易壁垒,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在原料选用上严格控制标准,减少出口风险;三是自检自控能力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应主动与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联系,借第三方资源严格把关,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黑龙江省成立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

为促进粮食市场化收购资金供应问题有效解决,增强信贷风险化解能力,黑龙江省政府决定在“黑龙江省玉米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基础上成立“黑龙江省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据悉,11月1日,基金启动运行,基金规模暂定10亿元,其中省政府出资20%,参与企业出资80%。基金认缴截止日期为2018年1月31日。

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是指在黑龙江省范围内由政府适当出资,引导符合条件的粮食企业共同出资设立,缴存于贷款银行账户,为粮食企业提供融资增信,专门用于防范玉米、稻谷和大豆市场化收购贷款风险的基金。贷款银行包括农发行、与基金签订合作协议的各商业性金融机构。

常州饲料企业助力两大类动物产品免核查证书

11月14日,从江苏常州检验检疫局获悉,进出境动植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再出新策。从12月1日起,免于核查动物检疫证书产品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增的两大类动物产品报检时无需提供检疫证书,贸易往来更加便利。

江苏常州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免于核查输出国家或地区官方动物检疫证书的产品涉及两大类:两栖类和爬行动物油脂,鱼类的骨制品。企业在进行这两类产品的报检时只需要提供相关的工艺说明,不再需要提供输出国家或地区动物检疫证书。这些动物油脂和骨制品主要用作动物饲料及添加剂,可以促进动物生长发育,具有较好品质及功效。

傲农生物投建乳猪奶粉及生物饲料生产线

11月17日,傲农生物发布公告,公司拟与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项目投资合同书,在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 “年产18万吨乳猪奶粉及高端生物饲料生产线”项目。项目总投资预计为1亿元,建设工期为12个月。

正大集团张掖分公司被评为国家级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示范企业

近日,兰州正大有限公司张掖分公司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国家级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示范企业”。兰州正大集团张掖分公司年产30万吨饲料生产线项目位于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产品产业园,是正大集团重点建设项目。工程于2014年5月开工建设,2015年8月建成投产并取得生产许可证,是甘肃省建成的具有全球先进水平的现代化饲料生产线。该公司按照国家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建立饲料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高度重视并积极组织实施示范企业创建工作,成效显著,顺利通过农业部组织的专家现场验收和评审。

畜牧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助力广西现代热带农业产业发展

11月6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与广西扶绥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达成共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西分院共识,积极推进广西现代热带农业产业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危朝安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长王庆煌出席签字仪式。

根据协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将加强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推广,促进广西热作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机械和加工装备研发,促进广西热作产业升级;加强规划研究,为广西现代热带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同时打造热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成果技术转移转化基地、中国—东盟农业科技合作基地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创新创业基地。

山东畜牧业总产值超过7500亿元

近日,从山东省畜牧兽医局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立足丰富的品种资源、优越的地理区位、雄厚的农业基础,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内生增长与开放追赶相结合,加快转型升级,畜牧业发展历经数量增长、结构调整、质量提升等阶段,确立并保持了在全国的优势地位。

2016年,山东省出栏生猪4600余万头,家禽近19亿只,山羊绵羊近3300万只,肉牛445万头;肉蛋奶总产量1473万吨,占全国10%,其中禽肉占全国15%、禽蛋占世界5.3%;实现总产值2541亿元,增加值1062亿元,畜牧业一二三产总产值超过7500亿元。畜牧产业规模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河北举办首届动物防疫技能竞赛

日前,从河北省农业厅获悉,该厅联合河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举办了“首届动物防疫职业技能竞赛”,来自全省各地13支代表队的39名选手进行现场竞技,京津冀三地动物疫病预防部门同志等500余人观摩了比赛。

该竞赛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现场技能操作考核两部分,其中技能操作比赛分为两个阶段,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操作。最后分别评选出个人和团体一、二、三等奖。

据介绍,动物防疫人员作为兽医卫生的重要参与者,防疫灭病的重要执行者,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动物疫病防控成效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需要各级不断创新动物疫病防控机制,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综合素质。

青岛市禁养区已搬迁120家养殖场完成96%

11月2日,青岛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场会在莱西市召开,从会上了解到,青岛市2475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已有2082家完成配建,配建率达到84.1%。统筹考虑生态红线、城镇现行总体规划、动物防疫条件、卫生防护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青岛市共划定148个禁养区,总面积2211.8平方千米。畜禽养殖禁养区内共计划关闭搬迁规模养殖场区126家、养殖专业户969家,已关闭搬迁养殖场120家、专业户938家,完成任务进度的96.6%。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江苏宜兴禁养区畜禽养殖场100%关停

日前,随着万石镇江苏新坤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关停拆除,宜兴市禁养区内的所有畜禽养殖场100%实现关停退养,提前4个月完成无锡市下达的任务。至此,今年来已关闭并拆除禁养区畜禽养殖场83家。

自开展“263”专项行动以来,宜兴市按照“禁养区关停、非禁养区拆治并举”的工作思路,采取调整结构、协议拆除、曝光督办、挂账销号、督查追责等措施,着力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宜兴近年来共投入资金3亿余元,累计关闭拆除畜禽养殖场840家、拆除养殖圈舍38万平方米,压减存栏奶牛706头、生猪11.8万头、禽94.4万羽。在整治过程中,宜兴市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两手抓”,引导农户转型发展,利用养殖用地复垦复绿改种低碳经济果林、购置农业机械发展合作服务组织,实现畜禽养殖业的华丽转身,保障了养殖户不因推出畜禽养殖业而减少经济收入。

西藏高原水产养殖新模式亮相“双新双创”博览会

近日,西藏新型水产养殖模式——“高原单元式循环水产养殖模式”亮相博览会。由农业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首届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新技术和新农民创业创新博览会。

据介绍,该养殖模式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联合西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共同研发,主要针对高原、高寒环境下,鱼苗孵化、成活率低,生态脆弱、易破坏等问题,采用自动增氧、自动投饵、循环净化水体和鱼菜共养等技术,具有节本、节能、节水、环保等优势,在西藏高原气候环境下重要经济鱼类品种养殖、智能自动化技术下人力成本的降低、信息化技术下精确养殖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将取得突破。据悉,西藏自治区二级野生保护动物亚东鲑作为首批养殖品种已试验成功,高原单元式循环水产养殖模式的应用和推广,为探索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模式和西藏农牧渔精准扶贫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云岭牛落户丽江

“云岭牛”是我国首个自主培育的三元杂交肉牛品种,也是全国第四个、南方第一个自主培育的肉牛品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杂交选育的第4个肉牛新品种。日前,从云南省丽江市农业局获悉,目前丽江市已引进6头云岭牛,并积极开展了云岭牛的冻精改良工作。

湖北肉牛肉羊形成产业带

11月4日,从湖北省牛羊产业协会获悉,湖北省已基本形成汉江流域、清江流域肉牛产业带和秦巴山区、大别山区的肉羊产业带。

牛羊产业是畜牧业中的“朝阳产业”。从发展条件看,湖北处于长江中游,气候温暖潮湿,地形以山区、丘陵、平原为主,自然条件优越。据全国草地资源调查统计资料显示,湖北草地约占南方14个省区草地总面积的8%以上,湖北省草地总面积达9528.3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7607.3万亩,占总面积的79.8%。

近年来,在市场拉动和政策驱动下,湖北全省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十二五”期间,该省肉牛出栏由123.1万头增长到159.87万头,增长29.87%;肉羊出栏由509.3万只增长到550.58万只,增长8.11%。

东三省生猪出栏量有望跃居全国第一

在环保政策的影响下,各大省份存栏下降,生猪存栏量有所调减。而2017年作为畜禽禁养的最后期限,各大养猪大省的存栏量将会继续减少。

于此同时,生猪养殖区域得到重新划分,目前养猪业正处于大转移的过程中,由南方水网密集地区向北方的玉米主产区。目前,养猪大企争相抢占东北市场,而且还在不断加码,预计东北地区的生猪养殖量将进一步提升。另外,据《关于加快东北粮食主产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东北地区要实现肉类占全国总产量的15%以上的生产目标。

按照此种势头发展,东北三省生猪供给量将远超我国2016年第一生猪大省四川的出栏量,有望跃居全国榜首。

香港食安中心检获违规进口禽蛋及蛋类产品

11月11日,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环署)食物安全中心(中心)公布,一批禽蛋及蛋类产品违规进口香港,全部货品已被截获,没有流出市面。

被检获的蛋类产品包括420瓶蛋液(重 9870 千克)、21 箱咸蛋黄(重362千克)及 20箱鸭蛋(重480千克),该批产品全部没有进口所需的卫生证明书和食环署的书面准许。中心已将全部产品销毁。

科宝新西兰祖代鸡场破土动工

国际畜牧网11月17日消息称,美国科宝育种公司 (Cobb-Vantress)在新西兰投资的种鸡场破土动工,该种鸡场将主要为亚太市场供应种鸡。

投资4000万美元的种鸡场将主要生产祖代种鸡,繁育高价值的父母代鸡,鸡苗将出口给经销商以及科宝在中国的公司,以满足亚太地区的需求。

预计,新西兰新建的祖代鸡场每年可生产200万只祖代鸡,鸡场将于2019年2月投入生产。新西兰土地信息 局 (TheNew Zealand Land Information)表示,高品质的种鸡出口将给新西兰带来约4000万美元的年度海外销售。

其 他

中国首个农场动物福利行业标准过审

日前,从中国兽医协会动物福利分会获悉,我国首部农场动物福利行业标准《动物福利评价通则》,通过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专家审查,圆满完成农业部的标准制(修)订任务。

据了解,中国兽医协会自2015年起携手30余家行业内领先的养殖企业、屠宰企业、食品深加工企业、餐饮企业和商超企业共同启动中国农场动物福利标准的制定工作,从畜禽的饲养管理、畜舍环境、疫病防控、行为表达、人员操作要求、宰前处置、击晕和刺杀放血等方面设置技术参数,包括饲养密度、温湿度、氨气浓度、饲料饮水清洁度、电击频率等具体指标,以确定养殖、运输和屠宰环节的福利基本需求,维护动物健康,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据悉,《动物福利评价通则》起草工作历时2年,期间开展大量的理论和应用实验。目前,生猪、肉鸡、蛋鸡、肉羊、肉牛、奶牛等分畜种动物福利标准制定已完成,将陆续提交审查。这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全面增进人类福祉。■

猜你喜欢
动物
超级动物城
当动物爱上了自拍后……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奇趣动物
动物也凶猛
奇趣动物
动物篇之P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