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应用四君子汤的分析

2017-01-20 20:25张龙山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四君子汤组方气虚

张龙山

凉州区中坝镇卫生院中医内科,甘肃武威 733000

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应用四君子汤的分析

张龙山

凉州区中坝镇卫生院中医内科,甘肃武威 733000

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已获取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且在临床治疗长时间应用中,延伸出多种加味方,提高药物的针对性,扩大应用范围,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恢复患者脾胃脏器的正常功能,促使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在临床治疗中需进一步提高药方的应用价值,以增强临床治疗效果。

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

中医内科疾病脾 胃气虚 证[1]属于我国 临 床 治 疗 中 较为普遍的一种疾病,具备诱因多、病机复杂等特征。脾胃气虚证以年龄、心思重、过度劳累、饮食不规律等为主要诱因,患者常表现出精神状态不好、腹胀、舌苔发白、呃逆、消瘦、面色发黄、脉搏无力等,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者出现胃肠疾病、厌食等并发症。 在传统治疗中多以中西医结合、西医等方式进行治疗,但是未具备明显的针对性, 因此多数患者的临床疗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的患者并发多种并发症,大大增加患者的痛苦。 在中医中,脾胃属于五脏的根蒂,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重视患者的 脾胃。 四君子汤[2]属于脾胃气虚 证 临 床 治 疗 中使用较为普遍的方剂,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

1 四君子汤的概述

1.1 四君子汤组方

四君子汤在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最早被提及,主要包括四种药材,其组方如下:去皮茯苓:15 g、人参:15 g、白术:15 g、炙甘草:6.1 g,上述 4 种药材需水煎12 h,口服用药,并可在口服过程中,增加白汤或者是食盐少许以用于调味。

1.2 四君子汤功能与作用

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四君子汤,主要是因为其具备益气健脾功能,在脾胃气虚证的临床治疗使用较为普遍。四君子汤在运化、纳谷乏力、脉弱、食少等患者的治疗中适用。 脾胃虚弱的患者普遍存在气短乏力、气血生化不足、语言低微等情况;脾胃失调的患者会出现食欲降低、湿浊内生等症状。在传统中医中普遍存在这样的认识:中焦脾胃气虚患者普遍存在脉虚弱、舌淡等症状。 而四君子汤中的人参属于常用的一种强壮滋补的药物,以人参多糖、人参皂苷为主要成分,具备提高免疫力、健脾养胃、安神益智、补脾益肺等的功能,充分发挥甘温益气的作用,属于君药,在失眠、心悸等症状的临床治疗中使用较为普遍,对患者的内分泌系统进行调节,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增强神经系统的稳定性;白术以维生素 A、苍术酮、苍术醇、挥发油等为主要成分,具备增加食欲、止汗、燥湿利水、健脾和胃、安胎、化痰、补脾益胃等的功能,属于臣药,在食欲下降、虚胀、小便不利等症状的临床治疗中使用普遍;炙甘草性平、味甘,主要成分为黄酮、三萜类等,具备镇咳祛痰、抗炎、抗溃疡等的功能,属于该组方的使药,能够调和诸药,主要针对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咳嗽气喘等临床症状进行治疗;茯苓味甘、性淡,具备健脾宁心、缓解心悸、止咳化痰、消化通便、改善失眠与肩背酸痛等的效果,能够治疗惊悸失眠、心神不安、脾虚食少等症状,属于该组方中的佐药。诸药联用,能够有效缓解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尤其是益气健脾作用明显,在脾胃气虚证的临床治疗中较为适用。特别是白术和茯苓的联用,可有效保证健脾祛湿功能发挥的充分性。

2 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应用四君子汤的分析

2.1 四君子汤的应用

脾胃气虚症患者,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正气不足,脾胃气虚症属于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在其临床治疗中,四君子汤的应用较为普遍,常作为一种补气剂适用,尤其是在食少气短、脉虚弱、舌淡苔白、面色晄白等症状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较为适用。在实际临床中使用时,还可用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等脾胃疾病的临床治疗。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药物加减,以有利于患者调气、安神。如果患者存在心悸失眠症状,需加入酸枣仁:5.1 g;如果患者存在呕吐症状,需加入半夏:3.1 g,以用于止吐;如果患者存在痞满腹胀的症状 ,需加入陈皮:10.1 g、枳壳:10.1 g 等,以用于行气宽胸;如果患者存在肾阳虚证的症状,需加入附子:8.1 g,以用于温肾助阳;如果患者存在心神不宁的症状,需加入枣仁:3.1 g,以用于宁心安神。 就临床治疗疾病而言, 该组方在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均可使用,特别是加味方的临床使用极为广泛。

2.2 四君子汤加味方的应用

2.2.1 六君子汤 最初出现在《医学正传》中,以四君子汤为基础,再加入生姜:3 片、大枣:2 枚、陈皮:3 g、半夏:4.5 g,以充分发挥益气健脾、燥湿化痰等的作用,有利于患者排痰。 六君子汤在胸围痞闷、呕逆等的脾胃气虚合并痰湿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较为适用。

2.2.2 异功散 异功散最早出现在《小儿药证直决》中,以四君子汤的组方为基础,加入大枣、生姜、陈皮等药材,餐前温服,3 次/d,以充分发挥益气健脾、行气化滞的功能,在临床治疗中主要针对脾胃气虚兼气滞证进行治疗,尤其是呕吐泄泻、胸围痞闷不舒以及饮食减少等症状的临床治疗效果极为显著。在现阶段我国的临床治疗中, 异功散在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中使用普遍,且疗效良好。

2.2.3 保元汤 最早出现在《博爱新鉴》中,其组方如下:炙甘草:3 g、肉桂:1.5 g、黄芪:9 g、人参:3 g、生姜:1 片,用水煎服,以发挥益气温阳的作用,在虚损劳怯、元气不足、倦怠乏力等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使用较为普遍,且对小儿痘疮的临床疗效也较为良好。

2.2.4 香砂六君子汤 在《古今名医方论》中有对香砂六君子汤的记载,组方如下:人参:3 g、半夏:3 g、砂仁:2.5 g、木香:2 g、白术:6 g、陈皮:2.5 g、甘草:2 g、生姜:6 g。 香砂六君子汤具备行气温中、益气化痰的功能,在呕吐痞闷、痰阻气滞、不思饮食、气虚仲满等症状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使用普遍。

3 讨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日常饮食与生活等方面的变化较大,且工作压力增加明显,造成胃气不调、脾气失衡等现象的出现。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属于临床治疗中多发的一种疾病,以中医角度入手,常见脾胃气虚、正气不足的患者,以心思重、劳累过度、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等为主要诱因,主要临床表现是脉搏缓慢无力、面色发黄、气短、大便较稀、消瘦、呃逆、舌苔发白、精神状态不好、腹胀、四肢寒冷、口唇干燥等,一旦治疗不及时,患者会出现胃肠疾病、厌食等多种并发症。现阶段,常规药物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远期疗效不理想,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起效时间较长,药物依从性不好,增加患者的身体痛苦与精神压力。《黄帝内经》中将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形容为“脾气之虚形容而枯”。 在中医中,胃属于受纳水谷的主要器官,脾主要负责运送水谷精微物质至全身,人体中的脾胃健运,那么气机顺畅,有升有降,秩序井然,若脾胃气虚,那么气机升降不正常,秩序混乱,水谷不运,会导致腹泻、呕吐、呃逆、腹胀等疾病的出现[3]。 一般情 况下,中医内科 疾 病 脾胃气虚证患者 的 心理调节能力不强,无法正常休息,影响患者身体机能。患病早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显著,无法及时发现病症,女性患病初期,白带量增加显著,且暗黄,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近几年,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医治疗受到重视,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临床治疗中,四君子汤得到广泛的应用,且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四君子汤中的微量元素、三萜类、茯苓含多糖、氨基酸等的含量较丰富,且主要成分是茯苓三萜茯苓聚糖,具备抗肿瘤、抗炎、提高免疫力等的功能。四君子汤在脾胃气虚证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已超过数百年,功效显著,且在长时间的临床应用中,逐渐延伸出六君子汤、异功散、保元汤、香砂六君子汤等加味方,其中六君子汤具备益气和胃、燥湿化痰等的作用;异功散具备行气化滞的作用;保元汤具备补气的作用;香砂六君子汤具备行气温中的作用,在寒湿气滞证的临床治疗中的使用较为普遍。 就四君子汤与加味方的主治疾病与功用而言,上述药方均能够治疗脾胃气虚证,但在具体使用时,存在较大差异,需医生以患者的实际病情为基础实施辨证施治,以增强患者临床治疗的 针 对性。 与佘继先[4]的探究结果相 差不 大。可见,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具备积极作用,能够将患者的脾气与胃气控制在正常范围中,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调整患者气血,缓解患者并发症,提高睡眠质量,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

综上所述,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应用四君子汤,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而且具备良好的经济性与安全性,降低复发率,且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较小,维持患者脾气、胃气升降的平衡,促使患者身体恢复健康,可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1]胡 银 柱.四 君 子 汤 治 疗 内 科 疾 病 脾 胃 气 虚 证 的 疗 效 分 析[J].光 明中医,2015(9):1894-1895.

[2]傅 冬 生.关 于 四 君 子 汤 在 中 医 内 科 疾 病 脾 胃 气 虚 证 中 的 应用 分 析[J].医 学 信 息,2016,29(10):214-215.

[3]史 守 彤.四 君 子 汤 在 中 医 内 科 疾 病 脾 胃 气 虚 证 中 的 应 用 分析[J].光 明 中 医,2016,31(19):2775-2776.

[4]佘继先.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 100 例疗效 观 察[J].中 国 社 区 医 师,2016,32(18):93,95.

R259

A

1672-5654(2017)02(a)-0197-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04.197

2016-11-10)

张龙山(1971.3-),男,甘肃武 威 人,大 专 ,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

猜你喜欢
四君子汤组方气虚
基于“脾主肌肉”理论探讨四君子汤在创伤修复中应用研究进展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和对患者消化功能的影响评价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四君子汤治疗脾胃气虚证的研究进展
四君子汤对结肠癌肝转移小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研究
推拿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气虚便秘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对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组方规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