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饶、潍坊、南京、无锡看重庆车驾业务监督

2017-01-23 13:28刘念
重庆行政 2016年6期
关键词:考试监管监督

刘念

车驾管理是公安交管工作的源头阵地,是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的第一道防线。当前,公安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改革重点逐步从业务改革转向制度改革。“监督”已成为顶层设计“防风险、破难题、补短板”的强攻点和主抓手。为切实提升重庆车驾业务监督管理水平,进一步明晰车驾管“裁判员”监督的范围、层级和结果运用,推动重庆市车驾业务监督工作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重庆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车驾业务监管考察组,先后赴江西上饶、山东潍坊、江苏南京、无锡等地,考察学习车驾业务监督体制、运行机制、数据研判、系统建设等工作。总体来看,四个地方对车驾业务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空前、顶层设计科学、硬件展示大气、运行管理规范,体现了车驾业务监督管理的前瞻性、系统性和持续性,走在了国内同行的前列,并对重庆车驾业务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各地车驾业务监督工作的亮点

(一)江西上饶相关情况

1.注重体系建设,车驾业务监督渠道畅通

江西总队为加强车驾业务监管,防止违规违纪,从体系建设入手,环环相扣,落点具体。一是细化监管层级。不仅立足于本级车驾管工作的监管,还深入各大队基层,至上而下,全方位、全覆盖开展监管。二是落实监管责任。落实一把手负责制,支队长为车驾监管工作第一责任人,车管所长为直接责任人,专人具体负责组织协调落实各项监管措施。三是健全监管制度。建立岗位监督制约、信息公开、数据分析、视频监管、明查暗访、档案抽查、信访举报和网络舆情核查、队伍教育、定期通报讲评等9项监管工作制度。四是加强中心建设。作为车驾管监管工作的载体和抓手,江西各地均完善监管中心建设,实现了视频信号畅通、系统功能完备、业务授权规范。

2.注重资源整合,远程监管实现智能自动

上饶支队通过资源整合,建立远程考试管理系统,弥补现场考试对隐性数据难以监管到位的盲点。一是考前参数自检。各考场每次开考前必须进行参数自检,正确率达到100%,由考试员电子签名确认,同时通过远程考试系统发送考车自检指令,各考场对每台考车进行传感器信号自检,自检合格的考车才能开考。二是考中自动比对。对考车车载评判设备、参考人员人像、理论考试考台异常鼠标、IP接入、合格率过高、考试成绩异常、考中业务数据等情况进行自动化报警,及时发现考试中存在的违规情况。三是考后自动校验。考试结束后,系统会根据考场考试系统上传的考车坐标、传感信号、考生信息等数据进行校验,评判不符合部令的,远程监控视频及考场图标上会报警,杜绝篡改考试参数现象。针对科目一考试,系统会将前台考试成绩、后台评判结果、公安监管系统三者成绩生成列表,进行校验,校验一致的,方能打印成绩单。

(二)山东潍坊相关情况

潍坊市车管所加强科技建设,从服务群众出发,建立打造五个中心,实现科技车管、智慧服务。

1.设立大厅服务中心,畅通业务受理渠道

完善“一窗式”服务模式,整合业务窗口。将原先分属科室的23个业务窗口整合为18个,业务受理系统与排队叫号系统全面挂接。优化业务流程,设立警官服务、资料审核、业务受理、复核归档四个岗位,实行资料审核前置、前台一窗受理、后台复核归档三级签字监管模式,每笔业务分工协作,相互监督。

2.整合公共关系中心,统一受理群众诉求

建立车管微博、微信、QQ和潍坊民生警务平台一体化工作机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和群众期待,并对市长热线等相关投诉实行分类受理,建立三级舆情应对机制,将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3.完善业务监控中心,严防业务违规问题

依托业务预警和视频监管系统,实行业务数据和执法现场合成监管,对服务场所、重点业务、关键环节实现动态监控。在业务数据监管方面,对业务数据自动分析和人工检索,特别是对选号后退办、多次档案更正、数据录入错误等异常业务强化事前事中监管,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查纠。在执法现场监管方面,在业务大厅、查验厅、考场、选号区、检测线等重点场所共设60余个监控点、400余个监控通道,实现全方位、无死角远程视频监控,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

4.优化远程监管中心,规范车辆源头监管

机动车检测数据全部实时上传,系统自动分析比对,自动拦截不合格数据。同时,对全市23家安检机构、65条检测线视频和数据监管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增设审核资料上传漏项报警锁定和违规安检“黑名单”记录功能,严防失控漏管问题。

5.升级考试监管中心,形成“五化”新格局

按照“一个平台,多种接入,全面集成,综合监管”的架构,研发以8个子系统为支撑的综合监管系统,形成视频监督全覆盖、考试监管全方位、考试预警全自动、过程数据全存储的整体功能和系统特点,通过分考场管理、远程控制和成绩管理等系统,实行对各考场和科目考试过程统一管理和控制的“双监管、双认证”及考试成绩的“双签名、双认证”模式,并将各科目学员考试音视频以“三级目录”存储3年以上。“一键统计”分析研判功能,能统计各类报表,包括考试合格率动态变化、各科目考试扣分情况分析、驾校考试合格率排名等数据。实现了考试规范化、数据可视化、监管远程化、防腐科技化、服务人性化的监管新格局。

(三)南京相关情况

1.创新科技驱动,推进基础信息化应用

南京车管所坚持向科技要警力、要效率、要安全。一是“双盲”切断利益链条。考试顺序由系统随机分配、考官考生自动组合,模糊考生信息,做到互不知情。考试员集中后台实施监管,实行远程评判,并聘请警风监督员、志愿者参与监管。二是研发三大利器。利用PDA查验终端,GPS定位、执法电子签名,规范查验工作;运用QVDM外廓尺寸测量系统,30秒内精确测量车辆尺寸,后台系统实时监控;使用VIN码读取仪,秒杀盗抢、走私、套牌及非法改装拼装车辆。三是强化源头管理。通过研发重点车辆源及驾驶人源头监管服务平台,实现了动态监管、即时提醒、实时分析、在线考评等功能,提升源头监管力度。

2.打造“通道式”上牌流程,业务监督覆盖细节

南京车管所创新机动车“通道式”上牌流程,有效解决上牌车辆排队场地积压、非法中介随意穿插、车主不清楚上牌流程、办理时间长等问题。新车车主只需备齐车管所对外公布的上牌资料,由本人驾驶新车依次通过手续审核站、车辆查验站、选号制证站、安装号牌站4个通道即可完成新车入户上牌流程。将以前所需的14个程序、往返3公里缩短为4个通道,办理时间从原来的3小时缩短为30分钟。流水线作业,人不离车、路不回头,通道走完、手续办完,从源头上减少风险产生的环节,让监督工作覆盖到车驾业务办理的细枝末节,易于操作,利于监督。

(四)无锡相关情况

1.大数据系统量身定制,实现监督管理数字化、系统化

无锡科研所开发的大数据系统,针对“六合一”综合应用平台的交通管理业务数据,通过深入细致统计研判,从数据中提取监督信息,让异常业务数据自己现形。一是数字化功能强大,能及时通过数据发现业务风险点变化,为监督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实时掌握异常变化;二是系统兼容性强大,可为其它外挂系统数据提供接入端口,各地可因地制宜,按照实际所需进行开发定制。

2.考场标准化三方评判,实现监督管理社会化、专业化

公安部交通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无锡科研所下设部门)是国家质检总局授权唯一专业从事交通安全产品检测、检验和标准值修订的国家级检测机构,该中心目前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部令标准,已与山东、安徽等6省总队合作开展科目二考场标准化评判的监督检验工作,主要从考场管理制度及人员配置、音视频监控、考场场地、考试车辆规范性、考试系统、数据安全性等相关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检验,通过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第三方的专业性、权威性评判,为考场的监督管理提供权威标准,让驾驶人考试结果更加公平、公正。

二、车驾业务监督工作的启发

(一)规模化建设秉持“高大上”,是车驾管规范化的基础

车驾管作为公安交管的源头阵地,小规模、设备陈旧的场地已不能满足形势需求。山东潍坊打造5个中心和1个考场,对业务受理、执法监管、声讯服务等进行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遵循只有加大硬件投入、提升科技服务才能适应当前车驾管改革工作的这一规律,建设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平台,先进的信息资源系统,规模化的考试场地,真正实现了车驾管服务精细化、执法规范化、监管信息化、宣传社会化、队伍正规化。

(二)规范化运行体现“严深细”,是提升监管效率的保证

潍坊车管所整合业务窗口,三级签字监督管理模式,既节约办事群众因手续不全排队等候时间,又规范了业务办理行为。南京车管所连续6次被评为全国“一等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业务规范化运行,特别是机动车“通道式”上牌流程的创新,实现了让群众流程清晰少跑路、让民警业务专攻效率高、让环境规范无积压的目标。

(三)信息化支撑突出“全精专”,是未来监管发展的走势

“向科技要监管力量”是未来监管工作的必然走势。江西上饶建立的远程考试管理系统,实现了考试参数全锁定、考试过程全监控、考试监管全补充、考试预警全自动、考试成绩全审核、考试数据全储存6大功能,形成了高智能、高效能的工作运行机制。通过与无锡所交流,要让监管工作发挥高效能,数据的监管是重要依托。数据监管要以大数据研判为基础,综合研判、深入挖掘,形成业务预警。

(四)多元化考评做到“广硬实”,是监督体系运行的保障

提高监管效能,务必以科学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作为支撑,注重结果运用是车驾管工作走向规范的重要抓手。江西上饶、山东潍坊等地完善绩效考评体系,以建立系统、定期通报、融入第三方结果(民意调查、网络舆情、互评机制)等多种形式,立足以问题为导向,多元化开展绩效考评,保障整个车驾管监管体系的良好运行,推动车驾业务办理逐步规范。

三、重庆市车驾监督工作存在的差距

(一)监督机制有待健全

江西、山东、南京等地建立了完备的监督体系和全方位的监管制度,依托考评体系,成效显著。反观重庆,在体制上锐意创新,将“裁判员”和“运动员”职责有效分离,“跳出车管看监管”,率先实现体外监督,但在监督方法创新、制度建立、结果运用等方面亟待完善。

(二)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重庆市监督系统还停留在平台搭建上,科技信息化监督运用不够。监督工作可使用的系统缺乏,监督工作停留在事后,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和突破,导致监督工作总是“跟在后面跑”。

四、相关工作建议

此次调研充分证明,重庆市成立专门的车驾业务监督部门,在体制上的创新突破,较其它省市有根本性优势,这是我们破解困局、借势而上、做事笃定的前提。如何借鉴先进经验,立足直辖特点,快速有效地展开、提升具有重庆特点的监督工作,要从科技、运行、管理、保障等方面入手,提出并实施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综合性地工作措施。

(一)依托科技手段,强化信息支撑,提升监督工作水平

互联网信息技术在车驾管的应用,引领了监督工作方向。在“互联网+”时代,监督工作是让群众享受改革红利的催化剂。一是要引入社会力量,打造互联网监督平台。将考试过程视频、机动车查验视频等上传云端,让群众通过手机App就能查看,自主监督,打造阳光车管。二是要在网上收集社情民意,打通群众监督信息的反馈渠道。三是要建立专业研判队伍,定期交流车管所与监督支队人员,保持研判队伍活力,避免长期脱离一线岗位弱化监督力量。四是要科学分析研判,运用大数据深度挖掘,找出隐藏的异常业务数据,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二)笃定监督方向,明晰工作思路,引导监督持续健康发展

从各地调研来看,目前总队党委决定在建的车驾业务监督系统,是我们笃定监督工作方向的根本基础,是坚持体外监督、独立监督的重要抓手。一是要科学调研全市车管系统“三级”管理模式,完善优化符合重庆实际和未来趋势的车管体制。二是要按照“1+4+N”要求,把车驾业务监督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三是要要坚持体外循环模式,不干扰、不介入具体业务,正确区分监督与纪检监督的职责。四是要强化机制建设,借助纪检、法制、刑侦、检察等部门,明确监督项目、权限设置和责任追究等,完善辅助监督办法,推进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技化。

(三)运用考核杠杆,强化监督约谈,切实促进车管工作

如何将监督结果有效运用,是车驾业务办理逐步规范和监管成果体现的重要保证。借鉴潍坊经验,形成“平时考核排名、重点问题通报、异常业务约谈”三位一体的监督考核体系。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基于监督系统和“大数据”平台,将实时监管发现的违规办理、异常数据、上级业务通报等问题纳入考核范围。二是坚持民意主导。将民意调查、网络舆情、群众投诉举报等结果纳入考核范围,注重第三方评价。三是强化结果运用。依托考核杠杆推动,将责任落实到人、问题整改到源头。通过体系化考核,让车驾管问题发现得了、整改得了。四是推行约谈制度。对区县车管所、社行单位出现的异常业务,监督部门代表总队采取提示、约谈等方式监督整改,硬性纳入结果运用。

(四)加快系统建设,筑强监督板块,展示监督实效

南京、上饶、潍坊等地均建有集约专业、针对性强的系统平台作为可视化窗口。目前,重庆正在推进的监督系统建设要切实加快步伐,尽早上线启用,并在运行中不断完善升级。一是要尽快建立符合重庆实际的车驾业务监督系统,同时启动车驾业务向社行单位延伸,实现“1+4+N”目标。二是要建立完善监督运行工作机制,全面监督车驾业务“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三是要将远程监督中心打造成为精品项目,集约远程监督、远程预约、音视频监控中心为一体,切实展示重庆车驾改革成效,释放改革红利,真正做到利民惠民。

作 者:重庆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驾考监督支队副支队长

责任编辑:宋英俊

猜你喜欢
考试监管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