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企业研发投入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2017-01-23 21:43余贵玲
重庆行政 2016年6期
关键词:准备金全市知识产权

余贵玲

《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推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至2020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较之前全市“十三五”规划目标提高了0.3个百分点。这一指标体现科技创新活动的核心,是全市建设西部创新中心的关键,也是重庆当前创新中的短板,实现目标要求任务艰巨。当前,从研发投入总量看,全市工业企业已基本担当起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但在投入强度、结构及环境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重庆市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重庆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效。2014年,我市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占全市R&D经费总量比重达到86%,成为全市研发活动和科技创新的主体;其R&D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0.90%,超过全国平均水平(0.84%),处西部第一。但重庆工业企业R&D投入占比的优势地位与科研院所及高校等投入量相对较低紧密相关,企业研发活动强度与发达地区差距明显。

(一)从研发活动强度看,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

一是R&D投入经费强度相对落后。2014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0.9%,明显低于北京(1.18%)、上海(1.27%)、天津(1.15%)、广东(1.19%)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大企业5%~8%甚至更高的水平。二是开展研发活动的人员强度相对较低。全市每万人口从事R&D活动人员数、全时当量分别为21.7人、14.7人年,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6.7人、19.4人年),更低于东部发达地区,甚至较天津分别低88.8人和63.8人年,与创新领先城市深圳的差距更大。三是开展R&D活动的企业占比、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占比落后。分别仅为15.8%、9.5%,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远远低于北京、天津、江苏等发达省市。

(二)从结构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研发投入不足

一是信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等本应体现强大创新能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R&D投入总量及强度明显落后。2014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R&D经费内部支出11.98亿元,仅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支出的7.2%,与近5000亿元的行业产值规模极不相称。能源工业、材料行业R&D经费内部支出分别为4.83亿元、15.89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支出的2.9%、9.6%,投入总量及占比均较小,影响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二是中小工业企业R&D投入明显不足。2014年,全市中小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为52.3%,但其R&D投入占比仅为39.8%,投入强度也低于平均水平,创新活动明显偏弱。

(三)从政策扶持看,企业获得政府研发投入减免税收政策有待优化

一是部分行业R&D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呈下降趋势。2014年,全市汽车、电子信息、化工医药获得的减免税分别同比下降16.4%、32.4%、35.9%,这与其研发投入不断增加趋势相反。二是中小型工业企业获得税收减免相对少。2014年,大、中、小型企业R&D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占投入的比重分别为2.9%、2.2%、0.9%,其中小型企业获得的减免税最少,同比下降31.2%。

二、提升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研发投入强度、结构、政策措施环境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从R&D钱从哪里来、花到哪里去、如何保障投入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三个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一)强化基金公司“资金投入+增值服务”模式,推进同类公司改革创新

在落实市委市政府意见,充分发挥银行及资本市场对创新支持作用的同时,应进一步发挥基金管理公司作用,强化市场化运作。一是继续做大创新基金规模。大力引入国内外优秀创投基金公司,如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等,进一步壮大全市创新基金市场规模。二是大力推进基金公司“资金投入+增值服务”模式,提升创新企业成长能力。如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作为中国风险投资行业的领先者,已扶植了超过450家中小型高新企业,包括腾讯、百度、搜狐、搜房、小米等,其中有超过100家企业在中国及海外市场上市或实现并购,其成功经验在于“扶上马,送一程”的“资金投入+增值服务”模式,即不仅向企业家们提供资金,而且在投资后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和支持,进行同一个战壕的创业全程指导。借鉴国内外优秀基金管理公司在选择创投项目、帮助其成功运作(增值服务)方面的有益经验,加大全市各类基金公司尤其是国有基金运作模式改革创新力度,突出市场选择和导向作用,提升创新投入及其效益。

(二)细化落实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保障研发投入可持续性

研发准备金制度实施的关键是其细则及企业内部规范管理。一是研究出台全产业、普适性研发准备金专项政策。借鉴韩国、我国台湾及广东省的成功经验,制定企业研发准备金的财政补贴操作细则,明确企业研发准备金的申报制度、补贴对象和标准、会计处理制度、责任划分及归属部门等。采取合宜的财政补贴会计处理方式,可按照“实际研发费用额×一定比例”一次性支付财政补贴。二是引导企业内部健全研发准备金管理制度。引导企业做好内部研发部门与市场、财务、人力资源等其他职能部门的协同工作,对研发准备金实行专账管理,完善财务制度等,规范准备金的使用,提升资金配置效率。规范完善企业研发及研发准备金的信息披露,加强企业内部对研发准备金的监管。

(三)落实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让市场之手选择和推动高效的企业研发活动

从微观企业主体和创新产业集群两个层面落实普惠政策。一是对行业和企业普惠,不事先进行重点行业选择,而应制定出具有合理性、可比性的创新评价标准,达到相应标准的各行业的企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均可享受相应财税支持政策。通过此项措施,可激发各类企业的创新投入积极性,同时实现市场优胜劣汰的选择法则。二是对创新产业集群普惠。借鉴德国对创新集群支持的普惠方式,在财政、税收等支持政策的对象上不事先进行选择,而且采取竞争性方式,对创新集群进行定期评价,达到相应有评价体系标准则给予相应的创新资金支持,其路径是从普惠至突出重点的方式,相应资金效应得以有效提升。

(四)强化落实知识产权等综合服务,优化研发活动环境

切实让知识产权成为企业创新的“守护神”和“领路人”。一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发挥两江新区知识产权法庭的积极作用,完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机制,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侵权查处力度,发挥知识产权“守护神”功能。二是创新企业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开放战略,搭建与沿线国家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在沿线国家设立“中国(重庆)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帮助重庆以及中国境内企业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减少和规避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引领创新产品走出去。三是打造政府作为出资主体的高端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借鉴韩国政府牵头成立的韩国创意资本公司、日本政府出资成立的日本产业创新机构、台湾工业研究院成立的智财管理公司等在抵御海外专利战、增强本国或本地区企业竞争力方面的有益经验,以政府出资形式,也可采用混合所有制形式,着眼全球,定位服务高端,搭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采取完全企业化、市场化运作,通过制定知识产权地图和导航图等,在特定的技术领域、选定的产业、特定的知识产权类别入手,采取精细管理理念,成为企业创新“领路人”。

营造“引得进,留得住”创新人才环境。一是支持工业企业引进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持续研发能力,并能实施重要产业化项目的海外高端专业技术人才、海外高级工程师和科技创新团队,政府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进行优先奖励资助。二是着力营造各类创新人才差异化的“生活圈”+“文化圈”需求环境。借鉴杭州“三镇三谷”(云栖小镇、梦想小镇、基金小镇;云谷、西溪谷和传感谷)先进经验,在创新产业集聚区等区域,结合不同类型创新人才生活需求,规划打造高端人才工作生活集聚区(社区、小镇),从高品质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生态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和建设,打造高端“生活圈”+“文化圈”环境,形成一批吸引和留住高端创新人才的工作生活的洼地。

加快推进完善研发统计与考核手段。针对研发投入统计中存在的漏统、错统、重复统等问题,应抓紧按照国家对研发投入统计的相关要求,结合重庆实际,快速落实并推进明确统计范围、调查体系、部门分工,建立企业研发投入定期发布及考核制度。

作 者: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经济咨询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准备金全市知识产权
成都推出研发准备金补助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知识产权
基于GPSJ1过程下的未决赔款准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