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表演专业剧目课程的教学组织与实践

2017-01-24 08:44李玉婷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剧目舞蹈专业

李 燕 李玉婷

(吉林艺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1)

舞蹈表演专业剧目课程的教学组织与实践

李 燕 李玉婷

(吉林艺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1)

本文在研究中以舞蹈表演专业剧目课程为核心,从课程性质、人才培养以及学生表演特质等方面入手,合理组织舞蹈表演专业剧目课程教学设计,完善教学结构,为舞蹈表演专业剧目课程教学实践创造条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舞蹈表演专业;剧目课程;教学组织;表演特质

舞蹈剧目课程作为舞蹈表演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舞蹈表演专业剧目课程要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将舞蹈剧目课程建设为精品课程,完善课程教学体系,从而促进艺术人才的培养和输送。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课程性质和作用合理融入到课程设计、组织和实践中,以此为根据,延伸舞蹈剧目课程教学的目的、内容和任务,将教学框架清晰化,使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之间形成明确性“蓝图”,防止认知错位,发挥出自身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因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舞蹈表演专业剧目课程的教学组织与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舞蹈表演专业剧目课程的教学价值

舞蹈剧目教学主要依托于完整舞蹈作用,借助课程教学和优秀剧目,使学生了解舞台知识,塑造人物形象,凸显人物内心变化,并通过舞蹈表演技能,强化自身的表演力和表演经验,达到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进行舞蹈表演专业剧目课程教学中,考虑到课程综合性和表演性较强,结合认知构建理论,教师要融入其他课程训练内容,一方面重视艺术形体、专业技能、舞蹈风格、舞蹈美感等方面的训练,综合各门专业课程训练成果,着重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分析能力、对规定情境的想象能力、对表现对象的体验能力等内在能力,使学生可以完美地表现作品内涵。

(二)开发表演实践平台

在课程教学开展中,一方面,剧目课程多变性强,无论是作品表现艺术形式上还是在作品体裁上,包含各种类别和风格,也使舞蹈剧目课程教学可以使学生表演难度循序渐进地提高,借助这种课程多变性,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语言驾驭能力。另一方面,舞蹈剧目课程和其他专业基础课程存在“以舞带功”的逻辑关系,在专业水平与技术难度方面要高于学生实际水平,强化专业基础教学效果。

(三)加强表演心理训练

在舞蹈表演专业剧目课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完美呈现艺术作品,剧目课程包含了表演心理训练内容,这一训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对舞台表演环境的适应能力,还锻炼了学生表演时的心理稳定性,强调学生对艺术作品内涵、规定情境以及表演对象的综合分析和体验,使学生在表演实践中,在音乐刺激下,感悟舞蹈规律,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与作品创作能力,以实现表演水平与创作水平的提升。

二、舞蹈表演专业剧目课程的教学组织

(一)落实“三实”设计原则

在教学组织中,针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将校企合作建设作为实践平台,依照职业岗位需求,借助职业共性教育,实现一般性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则是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做好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将职业个性发展为切入点,实现拔尖表演人才的培养。在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要求学校遵循“三实”原则开展教学组织,即为实训性、实效性、实践性,从舞蹈表演要素入手优化课程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制定和就业挂钩的能力评价,以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以及舞蹈表演时间为保障系统,整合教学资源,实现舞蹈表演专业剧目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构建科学化教学手段

为凸显课程设计理念,结合上述“双实”人才培养目标和“三实”教学原则,明确阶段性、层次性和整合性设计思路,完善剧目课程教学大纲,在此基础上,重新规划教学目的、教学任务、课程内容,细化表演心理训练及其考核标准,提高舞蹈表演专业剧目课程大纲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符合课程性质,进而保证教学整合方向的准确性和专业性。具体措施为以下几方面:

1.丰富剧目传授手段

在剧目课程教学中,除了保留传统身传口授的教学方式外,要引入数字化教学技术和多媒体的现代信息技术,以此转变教学手段,借助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立体化呈现,构建现代化教学体系。

2.突破课堂排练局限

为了强化学生舞蹈表演实践能力,在剧目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增加舞台排练、剧场演出实践、社会演出等实践教学比例,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加强对作品内涵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规定情境的想象方向,提高学生综合舞蹈表演能力。

3.遵循课程教学规律

在实际教学中,要遵循课程教学规律,选择确定性强的教材,传授间接经验,在学生掌握一定表演基础后,适当加入新创剧目,提高学生艺术创作能力。

4.参与高级舞蹈比赛

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高规格舞蹈比赛,在比赛中提高舞蹈表演技能和剧目理论的应用能力,形成特殊实践意义的教学激励制度,提高学生舞蹈表演能力,并在舞蹈表演中涌现大量拔尖表演人才。

(三)建设剧目课程精品系统

在教学组织中,以建设精品剧目课程为主要目标,这主要是因为舞蹈作为一种“动态意向”,主要是让观众在画面、情节、音乐中发挥想象力,追求美好,而在这种力的收缩、放松中,舞蹈才赋有生命力。这就需要舞蹈表演专业剧目课程在教学组织中,强化教学研究,以作品立意、特征形式、情绪情感以及表演分寸等方面入手,因材施教,以实现表演拔尖人才的培养。

三、舞蹈表演专业剧目课程的教学实践

(一)教学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要制定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展,设计选择性教学排练、后期创剧排练、舞台表演实践等活动,应用各个基础课程知识和技能,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舞蹈表演人才。同时,教师要设置教学措施与激励措施,发挥出核心课程的教学价值,以满足时代发展需求。除此之外,舞蹈剧目课程在教学中要凸显人本属性,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与“学”,提高学生舞台认知的唯一性,使自身水平和二度创作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

(二)教学思路

在舞蹈表演专业剧目课程教学中, 要结合教学的“点”和“面”,将肢体外形动态和表演者内心情感有效结合,合理运用情感、技能、形态和神韵,实现心、神和境的表现。

1.专一化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将学生从原有基础课程学习逐渐转化为专一化知识、技能的学习,导入已有知识、技能,在综合性实践学习状态开展舞蹈表演学习。先从简单的群舞排练入手,逐渐演进教材,让学生了解舞蹈表演程序与表演区域后,进阶高层次训练,形成特定时空观念与当众表演,培养群舞表演素养。

2.提高群舞难度

待学生形成基础群演能力后,提高群舞排练难度,加入剧目教材评析环节,引导学生对作品内涵进行理解,启发学生对作品中特定情景的想象和对舞蹈意境的体会,表达出表现对象的情感和内心动态,提高学生舞蹈表演的画面感和舞蹈美感,达到学生综合舞蹈表演能力的提升。

3.引入单项舞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加大单项舞教学排练力度,让学生从群演中脱离出来,适应非群体性舞蹈形象,体会人物内心情感和情感表达,并逐渐提高表演难度,使学生可以独立塑造舞蹈形象,适应高难度表演,提高学生专业表演能力。

(三)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以“精典”“精细”“精华”为核心,训练性作品为主、新创作品为辅,合理筛选优秀教材,把舞蹈作品和人物对象融合在一起,促进内容和精神的统一。首先,舞种风格在配合基础课程进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突破基础课程排序局限。其次,在作品体裁上,兼顾各个舞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排练舞剧的选场。最后,在教学排序上,重视课程间的联系性,考虑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进展,先易后难,提高学生表演感染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舞蹈剧目课程性质决定其教学价值和教学意义,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不同的基本功课训练技巧,综合学生的所学和所练,切实发挥综合训练的作用。对此,在剧目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舞蹈作品内涵进行分析,体会舞蹈形式特征,并对舞蹈形象进行综合塑造,还原作品原貌,进而提高学生综合表演能力。

[1]张星.高职舞蹈表演专业剧目课程与教学论[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4,12(2):130-134.(2014-06-06)

[2]张星.舞蹈剧目课建设的相关要义[J].大众文艺,2014,(22):229-230.

[3]路耀武.关于舞蹈教学剧目选用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3(3):197-198.

[4]姚佩,傅小青.高校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培养[J].戏剧丛刊,2015(4):103,109.

[5]潘多玲.重视强化“剧目教学”课的教材建设——谈普通高校舞蹈院系“剧目教学”课的课程建构[J].艺术教育,2014(8):109-110.

J70

A

猜你喜欢
剧目舞蹈专业
舞台剧目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学舞蹈的男孩子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舞蹈课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