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重视解决脱贫攻坚中的几个现实问题

2017-01-24 12:57赵建仁
中国西部 2017年7期
关键词:台账贫困村贫困户

文/赵建仁

进一步重视解决脱贫攻坚中的几个现实问题

文/赵建仁

目前,四川省脱贫攻坚已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任务仍然艰巨繁重,需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下足“绣花”功夫,进一步认真对待和解决推进中面临的几个现实问题。

进一步解决好“对象覆盖不全面”的问题

脱贫攻坚的基本指向是促进解决“三农问题”,情况比较复杂,特别要注重整体谋划、统筹兼顾,务求对象精准,不弄虚作假,不留盲点死角,以防止新的不公平、不平衡、不和谐现象发生。为此,要重视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贫困户与临界贫困户的关系。在精准落实扶贫政策措施、抓好贫困群众脱贫的基础上,要结合群众意见、地方财力、政策红线、社会影响等方面因素,积极探索对临界贫困户的帮扶措施和办法,防止在脱贫奔康路上出现新的“掉队”。二是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关系。在聚焦贫困村脱贫工作的同时,统筹做好非贫困村“插花式”贫困户的扶贫工作,坚持到户政策一致性,促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同步发展。三是已脱贫户与未脱贫户的关系。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回头帮”活动,坚持做到脱贫攻坚期内对已脱贫户政策不变、力度不减、帮扶队伍不散,避免“回炉再造”。

组合出拳防止“数字脱贫”的问题

脱贫攻坚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不得半点虚假,不可急于求成,必须要在严、实、细、准上下功夫,扶真贫,真扶贫,防止“数字脱贫”“被脱贫”“摆花架子”。

要建立三本台账。建立问题台账、工作台账和贫困户月收支台账,准确细致地反映脱贫攻坚的过程和轨迹。尤其是贫困户月收支台账要按月分类记录各种收入,月底帮扶干部和贫困户当面算账记录,双方签字确认,一季度一小结,年终一总结,做到底数清、过程清、结果清、收入来源清。

要推进信息公开。注重“三晒”,即要及时晒政策资金落实情况、晒群众收入情况、晒“两不愁三保障”推进情况,扩大群众对脱贫攻坚的知情面、参与面和监督面,让各项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要逗硬考核监督和问责。坚持进一步把脱贫攻坚作为督查、审计、巡视巡察的重要内容,采取多形式、全方位监督。通过常态检查、随机抽查、专项督查等多种办法,掌握真实情况,曝光反面典型,严肃追责。

更加扎实地解决好“脱贫稳不住”的问题

脱贫攻坚不是冲刺一阵子就可以一劳永逸,而要对贫困户“扶上马送一程”,确保脱贫稳得住、贫困“不反弹”。

要增强造血功能。对贫困户简单的给钱给物只能救急解渴,不能根本脱贫、长远致富。打造产业是扶贫的重中之重,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增收致富产业,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切实把贫困户聚在产业链上,真正实现“造血”扶贫。要重视发展集体经济,一家一户的脱贫只有建立在强大的集体经济的基础上。集体经济壮大了,贫困户就有了后盾,就可以解决社会保障、产业发展、就业问题等,才不会出现返贫现象。

要落实后扶政策。借鉴库区移民后扶的经验和办法,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探索后期扶贫、持续扶贫的政策措施,形成一种时间、范围、标准都比较适当的制度,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可持续、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

要创新组织建设。实施“基层组织建设+扶贫攻坚”工程,选准配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大胆破格提拔使用在脱贫攻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一线干部,大张旗鼓地表彰和宣传脱贫攻坚中的先进典型。

进一步解决好“散乱式投入”的问题

目前尽管国家层面出台了相关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办法,但在一些地方落实得不好,仍然存在着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的“散乱式”投入问题,亟需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优化管理结构、创新投入保障。

要聚好钱。坚持以县(区)为主体责任、以财政预算编制为平台、以重点项目为载体、以人大审批使用为准绳,对财政涉农资金进行清理和整合统筹,做到应统尽统,充实扶贫的“钱袋子”。

要投好钱。严防大手大脚和新的平均主义、部门主义,把聚起来的钱主要用于扶贫项目、扶贫基金和扶贫机制等方面,做到投向精准、平台精准、措施精准,确保财政涉农资金用得好、有效益。

要管好钱。扶贫钱是群众的救命钱,用好管好扶贫钱是政府应守护的公平正义。要坚持“一个口子”管流程、“一把尺子”管监督、“一张板子”管问责,管细管紧管严,严防跑冒滴漏,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

重视解决好“晒着太阳等小康”的问题

“脱贫攻坚”与“扶贫攻坚”比较,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与外延却发生重大变化。脱贫攻坚强调在坚持党委政府主体作用不动摇的基础上,更要激发贫困对象的主体作用全面发挥。为此,要防止“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干部送小康”的现象,防止干部“急得要死”、贫困户“死也不急”的现象。

要强化牵引力。通过制作发放“明白卡”“口袋书”和媒体公示、短信传送等方式,把扶贫政策讲深讲透讲明白,对象上不漏一人、内容上不漏一条,让群众从政策中充分汲取脱贫力量,增强政策牵引力。

要强化推动力。通过进一步精准派驻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和农技干部,积极组织和调动社会资本、志愿者等第三方力量扶贫,增强外部帮扶的推动作用。

要激发内生力。通过开展“圆小康梦”“感恩奋进”等主题教育,增强贫困户决战贫困的精气神;坚持在产业项目选择、住房条件改善、集体资产管理等方面,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增强群众脱贫攻坚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各种要素整合和机制创新,激发和挖掘内生于贫困人群自身的力量,使贫困群众产生一种持续的自我减贫动力和创造力。

综合施策解决好“乡村治理”的问题

乡村治理是扶贫的基础。

要转变理念。乡村治理不要唯项目论,一个项目落到一个治理得好的乡村就能盘活、扎根和较好地发展。要彻底改变人的理念,包括文化理念和道德观念,把一些软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好。转变服务理念,从完善服务体系入手,从转变政府行为入手,提升当地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要多元治理。鼓励多方参与、民主协商,充分发挥村两委的核心作用。用好村合组织、企业家等乡村精英、非政府组织等各方面力量,将有能力、有知识、有奉献精神、有威望的人聚集起来,通过村民民主议事会,将过去“一元化”的乡村单一治理模式转变为“多元共治”,打造培塑新的乡贤雅士,探索新型“乡村治理”综合体系。

要文化引领。物质上的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困、文化上的贫困、伦理上的贫困、能力上的贫困。因此,要重视群众精神层面、文化层面、伦理层面的需求,重视能力增进型扶贫,解决民风、文化、伦理和乡村治理的问题。充分挖掘各乡村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乡村民俗文化、村落文化、孝道文化、感恩文化、乡村遗址遗迹文化,寻找乡村文化文脉之根。开展优秀家训、家规、家风的传承和送优秀文化到乡到村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主题活动。突破固有乡村行政管理体制,开展乡与乡、村与村的优秀文化互融互通活动,实现“异文化”与“本文化”融合,让乡村文化丰富起来、生动起来。让群众不但“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而且“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作者系四川省巴中市人民政府秘书长)(责任编辑/凌云 设计/毛豆)

猜你喜欢
台账贫困村贫困户
叶立东:村支书的“新台账”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工作落实,一本台账起什么作用?
靖边规范基层党建工作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