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孩子们最好的节日礼物

2017-01-25 04:39本刊编辑部
中国民政 2017年11期
关键词:儿童节困境家庭

◎ 本刊编辑部

送给孩子们最好的节日礼物

◎ 本刊编辑部

一年一度的儿童节已经来临。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儿童家长纷纷采取多种形式,共同庆祝这一专属于孩子们的节日。

保护儿童权益、关爱儿童成长是设立儿童节的初衷。对于儿童工作者来说,这个节日的到来,让他们的心情喜忧参半。喜的是随着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深入开展,政策法规逐步健全,工作机制得到理顺,重点工作取得突破,工作模式进一步创新,涵盖儿童生活、医疗、教育、保护的关爱体系正在形成并稳步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儿童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正在得到落实。忧的是,一些关于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负面新闻仍不时见诸报端,折射出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关爱保护依然任重道远。3月26日,湖南隆回县一名留守儿童杀害73岁老妇,拿走其身上700余元现金后逃离现场;5月9日,贵州毕节青场镇两名留守儿童丧生火灾,最小的仅出生56天;“没有红,没有绿,眼前只有一片灰黄”,一位留守儿童在他日记中的感叹,让他们“成长的烦恼”得以直观呈现。

没有爱与希望的浇灌,缺乏家庭关爱,缺乏安全保护,缺乏种种困扰的疏导,这不仅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生的悲哀,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同样是至深至切的痛点。有专家估计,当前约有一亿左右的儿童需要得到更好的关爱和保护,包括农村留守儿童、随父母一起进城的流动儿童以及成长在各种隐患环境中的问题儿童,占到全国儿童的三分之一。他们既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劳动力来源,同时也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之下,可以使社会持续发展的潜在资源。把他们的问题解决好了,他们就是资源。如果他们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他们就可能被现代化进程淘汰,给收入差距、社会稳定等问题埋下隐忧。

让农村儿童不再“被”留守,让阳光洒在所有困境儿童的脸上,是政府的职责与使命。切实把监护问题、户籍问题、辍学问题、生活困难问题等逐一解决落实好,是保护儿童权益、关爱儿童成长的基础性工作,各级政府责无旁贷,也正在持续发力。而从长远看,只有实现教育的均等,打通城乡间的隔阻,顺利实现身份转变,才能把对儿童的关爱保护,从静态的单向输送,变成动态的一路护持:不是将孩子固化在原地,被动地“接受”关爱保护;而是打开他们通往外面世界的窗户,让孩子们拥有前景可期的未来,具备选择人生路径的可能。就此而言,政府还需要更有效有力的行动。

无论是留守儿童,还是各类困境儿童,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就是正常社会化过程的中断,既包括物质方面的缺乏,也包括心理疏导与情感交流的缺失。填补治理空白,需要从家庭到社会,从社会到国家的共同努力。

家庭是孩子的心灵港湾,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儿童成长和身心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落实留守儿童成长的家庭关爱,让家长补回缺失的亲情和关爱,温暖留守孩子孤寂冰冷的心灵,给孩子一个快乐、阳光、无忧无虑的童年,尤其重要。一个小小的父母的爱抚,胜过许多丰厚的物质刺激和感染。要采取有力措施,把各级政府要求的“坚持家庭尽责”措施,早日转化成家长们的常态教育理念,真正将孩子们情感的需要、温暖的需要,放在家庭的核心位置。基于孤儿群体的特殊性,也要努力创新养护模式,通过培养寄养家庭,让孩子在家庭和社区环境中成长,使之更好地融入社会。

社会力量同样可以大有作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社会力量参与儿童关爱保护是社会健康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全方位、多角度关爱留守儿童,需要发挥社会力量灵活自主的优势,提供政府关爱保护之外更多的帮助,让他们切切实实感受到更加全面、更加贴心的温暖。要积极培育慈善组织,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的服务,也要通过购买服务等政策的有效引导,不断创新基层服务供给模式,让社会力量有更多机会发挥作用,帮助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

儿童是未来的建设者,是国家兴旺之所系、民族复兴之所寄。对于儿童问题重视、关注、关爱、保护,人人有责。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超越同情和悲悯,采取更加扎实的行动,落实儿童节的初衷,给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更多关怀与温暖,这是送给孩子们最好的节日礼物。

(联系:cgeditor@yeah.net)

猜你喜欢
儿童节困境家庭
易孺詞律觀探微兼論四聲詞之困境
困境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快乐的儿童节
中国“富二代”家庭教育的困境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我的儿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