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内开花墙外红,针灸推广需加强
——新编中兽医针灸史初探

2017-01-26 09:07王成杨品李香余莉唐素君
中国动物保健 2017年2期
关键词:针灸学兽医学中兽医

王成,杨品,李香,余莉,唐素君

(1.四川省筠连县畜牧水产局 四川宜宾 645250;2.筠连县沐爱镇畜牧水产站 四川宜宾 645253;3.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南充 637131;4.南京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史研究中心 南京 210095)

墙内开花墙外红,针灸推广需加强
——新编中兽医针灸史初探

王成1,4,杨品2,李香3,余莉3,唐素君1

(1.四川省筠连县畜牧水产局 四川宜宾 645250;2.筠连县沐爱镇畜牧水产站 四川宜宾 645253;3.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南充 637131;4.南京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史研究中心 南京 210095)

针灸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人畜疾病治疗手段,其方法就是 內“ 病外治”或称“由外治内”:主要是用针刺入病人病畜身体的一定穴位,或用艾火的温热刺激烧灼病人病畜的穴位,以刺激经络、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而达到人畜(脏腑)阴阳平衡、治疗病痛的目的。针灸以其独特的优势,流传至今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与中餐、功夫、中药一起被海外赞誉为中国的“新四大国粹 ”[1,2],针灸 被 誉为“中国的第 五 大 发明”[3]。

1 中医针灸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运用针刺、艾灸防治人畜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法灸法、临床治疗、医籍选读和实验针灸等(章节或课程)。针灸具有适应证广泛、经济安全、操作方便、疗效显著等特点。世界卫生组织(WHO)1979 年 6 月在北京就针灸临床适应症问题召开讨论会,首次认定了 43种针灸适应症[4],其《世界卫生》1979 年第 12 期正式面向世界进行了公布,1996 年又增加了 64 种[5];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杜元灏博士领导的中国现代针灸病谱研究小组通过文献研究并于 2006 年 9 月公开宣布,针灸疗法已 达 16 类 病 谱 461 种[6-8],包括 西 医病 338种、西医症状 73 种、中医病症 50 种。目前全世界已有 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针灸疗法,开展了针灸医疗、科研和教育活动。仅我们中国,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包括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均有包括针灸内容的医药或中医药科研院校,中央级科研机构即 1951 年 7 月成立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初名卫生部针灸疗法实验所,1955年 12 月更名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医药或中医药院校(高等、中职)中医专业均开设了针灸学课程,针灸(针灸推拿)专业设置了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临床治疗学、实验针灸学及针灸医籍选等;各省市、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所)均设有针灸研究所(室)开展工作。农业院校(高等、中职)兽医(动物医学)专业设置的中兽医课程有针灸内容,为数不多的部分院校曾经开设的中兽医专业设置过兽医针灸课程[9],笔者曾在四川 省农业广 播电视学校举办过畜牧兽医专业动物针灸方向(俗称动物针灸专业),招生(中专)三届 68 人。

针灸发源于中国,不仅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服务于全人类生命健康的宝贵资源:2006 年 5 月 20 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和中国针灸学会(CAAM)申报的“针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Ⅸ-5);2010 年11 月 16 日,“中医针灸”正式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指导下,中国中医研究院和中国针灸学会(CAAM)1987 年 11 月 22-26日在北京发起成立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简称世界针联,WFAS)并召开了第一次世界针灸学术大会。世界针联是全球唯一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建立正式工作关系的、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建立 A级联络关系的非政府性针灸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总部设在北京。中国针灸学会(CAAM)于 1979 年 5月 16 日成立,时为中华全国中医学会(1992 年 1 月更名为中华中医药学会,CACM)的二级学会,1985 年3月 5日经国家体改委批准,升为国家一级学会。

日本、美国是世界上同时于 1974 年成立全国性从事兽医针灸推广、教育、研究内容的两个国家,相比我国 1956 年 2 月 20 日成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小组[10,11]晚了 很多,但属针灸专 业 群 众 性 学术团体,且成效明显。法国 1979 年在米林(Milin)也成立了全国性兽医针灸组织:法国兽医针灸协会(FANA)[12]。

2 当代针灸

(动物或兽医)针灸,是“针”和“灸”的合称,其理论和人医(中医)一致,动物相对人更复杂一些。

针灸是中国兽医在世界享有盛誉的重要标志,1980 年被联合国大学 (UNU)纳入分享传统技术(STT)项目,其《伯乐针经》早在隋唐时期便已传入日本和朝鲜半岛,为东亚地区传统兽医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日本国 1974 年 4 月成立了全国兽医针麻研究会(1979 年改称“日本兽医针灸学研究会”,JSVAM),定期出版《兽医针灸学研究会会报》。1976年 6 月又成立“日中友好畜 产研究会”(初称“日本友好民间养豚研究会”),当年 11 月举办了猪病针灸疗法学术讨论会,1979 年 11 月又举行了专门介绍中国的畜牧业和家畜针灸的学术讨论会。1981 年11月邀请中国针灸讲学团到该国传授兽医针灸技术,1983 年 8 月与中国合作在上海召开了“中日兽医针灸学术讨论会”,出版了《中国の兽医と家畜针灸》(笹 崎 龍雄 、清 水 英 之 助 共 著,東 京 養賢堂 1987年1 月)等 。之前,日本还译编了《獣 医 針灸 :豚牛家禽 の穴位 と 治療 》 (江西省 動植 物防 疫 検疫站 編、池上 正治訳 ,東 京刊 々堂出 版 社 1976 年 4 月)、《中 国獣医 針灸 療法 》(森 谷 信 行 、安 原 茂 訳編,東 京 三 景1978 年 3 月)等。1993 年 10 月后,以推广普及中兽医、兽医针灸为目的的日本传统兽医学会(獣 医东洋医学会)、日本小动物针灸汉方医学研究会(小动物 鍼灸汉方医学研究会)陆续成立,定期邀请中国部分大学知名学者讲学传授。韩国虽然资料报导较少,但 1989 年 9 月高 文社也 出 版了《獸 醫臨床 針醫學》(徐斗锡著),1990 年 6 月正式成立了韩国兽医针灸学会,每年定期举行一次学术交流会。

兽医针灸能引起美国兽医的重视,是与 1972年2月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访华感受中国针灸疗法带来的巨大效应引起广泛关注有关,此后的杨格(H.GradyYoung)1974 年 12 月在美国乔治亚州成立了国际兽医针灸协 会 (IVAS)[13,14],1979 年始邀 中国兽医到美国交流兽医针灸,每年均有部分院校师生到中国研修。美国兽医学会(AVMA)1988 年正式承认针灸是一种治疗动物疾病很好的方式,1996 年在有关法律中既强调针灸、天然植物疗法(包括中药)是兽医学不可缺乏的一部分,又鼓励各个兽医学院开设针灸等课程,强调兽医师应该有足够的针灸教育经历才能应用针灸。美国国际兽医针灸协会(IVAS),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来自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 1600 名会员的兽医针灸事业团体,在我国港台地区均有该会注册兽医针灸师。

中国兽医针灸术与美国国际兽医针灸协会(IVAS)国际兽医针灸术不同,后者是因重视兽医针灸培养的 IVAS 授课教师早期均是人医针灸师,学员学到的全是人体的针灸穴位和针法,通过 30多年的不断完善,目前已经成为欧美国家主要的兽医针灸术。而中国兽医针灸术,是以马为主体独立形成的技术,华中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河北农业大学中兽医学院等从 1979 年起多次举办亚太地区兽医针灸培训班、国际兽医针灸培训班加以推广普及。内蒙古农业大学先后主编了《兽医针灸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赵阳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3 年 5 月;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规划教材,杨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8 月)、南京农业大学主编了《比较针灸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周浩良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年 10 月),中国农业大学主编了《中国兽医针灸学》(于船教授主编:中文版,农业出版社 1984 年 7 月;日文版,竹中 良 二 、高 橋貢訳, 東 京 文 永 堂 出 版 1988 年 7 月)并创立了激光兽医针灸学,培养了数名至今仍在中兽医教学岗位的硕士研究生;台湾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等还分别编印了《临床兽医针灸学》(杨清容、林仁寿等编著,台北华香园出版社 1984 年 8月、修订本《新兽医针灸学》2009 年 1 月)、《中国 针灸荟萃·兽医针灸卷》(杨宏道、李世骏、于船主编,湖南科学 技术出 版社 1987 年 3 月)、《历 代兽医针灸大全》(农业考古·兽医专号,张泉鑫编撰,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9 年 6 月)、《中 国兽医针灸图谱》(李长卿、范文学主编,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年 11月 ;日 文 版,鄭 経農、 細 見教 共 訳, 東 京 イ ン タ ーズー1998 年 4 月)、《实用家禽针灸》(《实用家禽针灸》编写组,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年 12 月)、《实用动物针灸手册》(胡元亮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年 4 月)、《动物针灸学》(钟秀会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年 8 月)。

1987 年 5 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联合日本兽医针灸学研究会(JSVAM)、美国国际兽医针灸协会(IVAS),在北京召开了“国际兽医针灸学术讨论会(IVCA)”,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官员在内的中外专家 206 人(国外 65 人)出席会议,大会交流 216篇论文。1997 年 3 月在台湾大学成立的中华传统兽医学会于 1998 年 8 月成功承办了第 24 届国际兽医针灸学大会,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澳洲近百名学者参加。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由于犬猫等伴侣动物已经进入城乡平常家庭,兽医针灸在小动物临床应用逐步显现,《犬猫的按摩与针灸》(何静荣、陈耀星著,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年 2 月)、《犬病针灸疗法》(董君艳主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年 1 月)、《小动物 针 灸技法手册》(胡 元亮主编,刘钟杰副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年 1 月)、《犬猫针灸疗法》(宋大鲁、宋劲松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年 6 月)、《犬疑难病的 诊 疗与针 灸图谱》(陆钢、范开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4 年 3 月》、《家 畜 のお灸 と民間 療法 》(保坂虎重·白水完 児·他著, 農文恊 1997 年 3 月)、《犬·猫 の 针 灸 疗 法》(鈴木照著,新生出版 2008 年 2 月)、《ペットのための鍼灸マッサ ージマニュアル》(石野 孝·澤 村 めぐみ·他著,医道の日本社 2012 年 6 月)等陆续出版,台湾地区 2008 年 6 月还成立了“中华亚太小动物中医学会”,这些为再度掀起“世界兽医针灸热”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由于赛马业的发展,马针灸推广、研究又重新焕发新春,重印、再版著作主要有《马病针灸学》(杨英、芒来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6 年 5 月)、《马针灸学》(郑州畜牧兽医专科学校编,河南人民出版社 1960 年 5 月)等。

涉及兽医针灸的全国性学术团体,除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1976 年 6 月由原中兽医小组升格组建)外,还有 2010 年 10 月 27 日在北京成立的中国兽医协会中兽医分会。中国之外的国际性学术团体,主要有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中国兽医协会中兽医分会发起,2006 年 10 月26-27 日在北京农学院成立的亚洲传统兽医学会(ASTVM)、2013 年 9 月 12-15 日在马德里(西班牙)成立的世界中兽医协会(WATCVM),旅居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谢慧胜博士还创办了中兽医学院(ChiInstituteofTCVM),他和国际兽医针灸协会(IVAS)一样面向全世界培训、认证注册兽医针灸师。

3 腧穴新针

针灸,常与“方药”并用,有“针不离方、方不离针”“ 七 分 针 灸、三 分用 药 ”“ 针 灸 拔 罐 子 、病 好 一 半子”之 说 ,“ 一 根针 ”“一 把 草 ”可 谓 是 中(兽)医 诊 疗技术上最生动、最形象的比喻和概括。针灸和方药在临证上常常密切配合施用,一般先施针灸,而后议方药(“一针二灸三吃药”),从而针药结合,“相辅相成”,即可节省方药,缩短疗程,而且疗效又好,还能巩固效果。正如《内经》所说:“以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则病无所逃矣”;《养耕集·源流自序》也说:“针不能到者,有药以至之;药不能及者,有针以挽之”。“针药并施”在临床实际中往往忽视,有的人觉得掌握针灸基本功很难,加之施针没有方药来钱而不愿意,正确应根据病证情况灵活选择运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推广的水针疗法(小剂量药物穴位注射法),就是一种针刺和药物并用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兽医针灸术和兽医针药结合的最早记载,现存文字见于汉代《列仙传·马师皇》“(马师皇)乃针其唇下及口中,以甘草汤饮之而愈”记载,其后的《肘后备急方》有用针尾尖穴治马急黄黑汗(破尾使骨镵血即止)、灸熨术疗马羯骨胀等记载,《齐民要术》“治 马 患喉 痹 欲 死 方 ”“ 治 马 中 谷 方 ”“ 治 马 瘙 蹄 方 ”“治驴漏蹄方”等也有针刺和热烙治病的应用。

隋代《马经孔穴图》(《隋书·经籍志》)是我国书目中所见最早的兽医针灸专著,惜此书已散佚。《司牧安骥集》中的《伯乐针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兽医针灸专著,书中记载穴名 74 个、穴位 152 个,并依据病性、病机、病位和穴位特异性论述了每个穴位的适应证及其针法,对兽医针灸疗法和针烙工具均一一提及;记述了针刺补泻及呼吸补泻法、捻转补泻法、按压穴孔补泻法;明确提出针灸治疗具有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和镇痛、解热、熄风的功效。《伯乐针经》和《司牧安骥集》中的“伯乐画烙图”“伯乐画烙 歌 诀 ”“ 放 血 法 ”“ 六 阴 六 阳 图 ”以 及“ 看 马 五 脏 变动形相七十二大病”中针药并用治病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兽医针灸的形成。《蕃牧纂验方》有“春季放大血,则夏无热壅之病”记载,所附“针法”源于《伯乐针经》。《痊骥通玄论》也有白针治疗马眼内混睛虫等记载,《新刊马书》卷之六为“针烙”,既录《伯乐针经》又新创《针刺论》等。《元亨疗马集》不但详细地记载兽医针灸经验,而且在马、牛、驼的许多病证中都采用针药结合的疗法。穴位数量明显增加,仅“明堂歌”里说马体穴位名有 159 个(实为 95 个),穴位 360 个(实为 198~200 个),并附“针牛穴位名图 ”。书中“伯乐明堂论”“明堂歌”“针穴”“伯乐画烙图”等,是后世兽医针灸的准则。

以喻仁、喻杰《元亨疗马集》为蓝本而编集的《牛马驼经大全集》《新刻注释马牛驼经大全集》、《增订马经》等也继承和发展了唐宋以来的《伯乐针经》内容,就是在民间流传的坊本古籍如《鸡谱》《疗马集》《养耕集》《牛医金鉴》《相牛心镜要览》《抱犊集》《牛马捷径》《牛经切要》《猪经大全》《畜宝》《驹儿编全卷》《牛经备要医方》《治骡马良方》 等中,仍不乏兽医针灸的内容。如《养耕集》“论牛穴道针法形象全图说”列牛体穴名 40 个、穴点 78~80 个,其“针法全集”反复启示人们“用药以疗其内,用针以救其外”的针药结合方法;《牛医金鉴》在“法名穴图”里标有牛穴位 35 个,《抱犊集》对火针针法进行了革新,《活兽慈舟》专设“论针法”,这些运用针灸技术治疗牛病的宝贵经验,大大填补和丰富《元亨疗马集》之“针牛穴位名图”这方面的不足,被视为牛病针灸疗法的重要文献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兽医针灸著述逐渐丰富,腧穴(穴位)逐渐增加,涉及动物品种越来越多:《兽医针灸汇编》(农业部畜牧兽医总局编,财政经济出版社1957 年 5 月)首次对马牛穴位进行了整理,统一了穴位名称和位点,总结出了马的针灸穴位 133 个、牛的 71 个;《中兽医针灸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编,农业出版社 1959 年 9 月)进一步统一了马(167 个)、牛(85 个)穴位名称,校定了穴位的局部解剖,调查整理了各地针灸治疗家畜疾病的技术经验,新添了猪(67 个)、驼(40 个)的针灸穴位,此书经过修订改名为《兽医针灸学》(农业出版社1981 年 10 月)。江西省农业厅中兽医实验所杨宏道先生,1958 年 9 月率先发表了“兽医针灸术在猪病方 面 的 应 用 ”(《畜 牧 与 兽 医》1958 年 第 5 期227-229 页),扩大了针灸的应用范围。此后还出版了《简明猪病针灸疗法》(江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编,江苏人民出版社 1960 年 4 月)、《猪病针灸手册》(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所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78 年 10 月)等专著。

针刺疗法是中医学、中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除具有镇痛作用外,还能通过对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我国从 20 世纪 60年代开始研究针刺麻醉临床和机理研究、电针镇痛机理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农学院)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有《家畜针麻与外科手术》(华中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 1976 年 11 月)。1979年 12 月至 1980 年 1 月,彭宏泽教授、孙永才教授、陈慈麟教授3位专家应美国农业服务基金会邀请,赴美演示家畜针刺麻醉术(孙永才、彭宏泽、陈慈麟、黄述恩、严钦典、陈东仁完成的“家畜针刺麻醉临床应用的研究及推广”1980 年荣获农牧渔业部科技改进二等奖)。进入 21 世纪后,该校教授丁明星博士又开始在临床兽医学专业(外科学方向)招收研究生,继续相关工作。针刺麻醉是我国科技人员在传统针灸镇痛基础上创立起来的新技术,是兽医外科手术领域的一项技术革新,也是传统针灸术的又一发展,针刺镇痛至今仍是中兽医的独特医术。

1980 年 7 月,杨宏道、李世骏等先生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年会上,又提出了实验动物狗(犬)的针灸疗法[15];1981 年 3 月,中国农 业 大学于船教授应邀出席了联合国大学(UNU)传统技术(STT)会议作了“中国传统兽医针灸技术”报告。1981 年 10 月在全国兽医针灸针麻学术研讨会上(收到论文 243篇),又增添了鸭、兔、猫的针灸技术资料。

激光是 20 世纪 6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光电技术,兽医上最先利用是用它代替传统金属手术刀,进行切割和家畜的阉割术,随后才在临床诊疗及作用机理方面开始研究。我国从 1977 年开始把激光技术引用到兽医中后即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1978 年 7 月率先发表了“激光刺激家兔后三里穴对痛阈的影响”(太原全国农业学术讨论会),东北农学院(东北农业大学)1979 年 9 月开始了“氦氖激光麻醉的研究”,农牧渔业部(农业部)1980 年 1 月将“激光在兽医领域中的应用”列为重点研究项目,并于 1983 年 7 月在哈尔滨召开了首届全国兽医激光应用技术交流会,《激光在兽医外科领域中的应用》(王云鹤编著,农业出版社 1985 年 5 月)、《激光在兽医学领域的应用》(王云鹤、李树滋编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6 年 1月)、《激光兽医学》(于船、黄志渊主编,农业出版社1990 年 12 月)等是此领域主要专著,《激光兽医学》介绍了北京农业大学兽医激光针灸研究成果。

TDP 是“特定电磁波谱”汉语拼音字母(TE DINGDIANCIBOPU)的缩写,“TDP 辐射器”是“特定电磁波谱辐射器”的简称,俗称“神灯”,1982 年由重庆市硅酸盐研究所所长苟文彬高级工程师发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 7448 工厂率先设计成型的一种新型医疗仪器,1983 年开始应用于兽医临床。《TDP 的原理与应用》(陈长佑主编,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年 2 月)是 TDP 唯一专著,兽医部分就例举了包括前胃迟缓、炎症、阴道脱出、仔猪白痢等 46 个病证的 TDP 局部照射方法。

河北省定县中兽医学校编的《中兽医针灸学》(农业出版社 1961 年 9 月)作为中兽医专业“中等农业学校试用教科书”公开发行,是全国中专中职第一本针灸教材。内蒙古农业大学主编的《兽医针灸学》(赵阳生主编,农业出版社 1993 年 5 月)是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中兽医专业、兽医专业第一本本科教材。2016 年 7 月 20-23 日,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召开了全国主要本科院校《兽医针灸学》教学研讨会,探讨了《兽医针灸学》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8 月 8-12 日联合内蒙古农业大学举办了第一届《兽医针灸学》师资培训班,21 所高等院校 29 名教师参加了培训。

以上内容的详细介绍,还可参见《中兽医诊疗技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畜牧兽医类规划教材、21 世纪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规划教材,王成、关铜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年 8 月、第二版2011 年 2 月、第三版 2012 年 8 月)[16-18]相关章节。

[1]吴儿平主编. 新编英语美文背诵 [M]. 长沙: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4:117.

[2]吴雅楠.中医针灸[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 48.

[3]陈君慧.影响人类的重大发明[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3:413.

[4]薛立功主编.世界卫生组织推荐 43 种疾病针灸临证指南[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5.

[5]徐潜主编.传统中医疗法[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13

[6]于广军,杨佳泓主编.医疗大数据[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29,132.

[7]杜元灏,李晶,等.中国现代针灸病谱的研究[J].中国针灸 .2007 (5):373-378.

[8]崔昕. 中国现代针灸病谱研究获得初步结论 [J]. 中国医药报, 2006(09)14:A07.

[9]王广忠,马传普主编.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学习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44-45.

[10] 于船. 中兽医学在历代的发展和贡献 (四)[J]. 中国兽医杂志. 1992(2):46.

[11] 《于船文集》编委会.于船文集[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23.

[12]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中国兽医针灸学 [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4:5.

[13] 张泉鑫.国际兽医针灸协会简介[J].中兽医学杂志.1988(1).

[14] 黄燕卿.美国的国际兽医针灸学会简介[J].中国兽医杂志.1986 (2):53-54.

[15] 杨宏道,郁二生.犬针灸疗法[J].中国兽医杂志.1981(10):35-41.

[16] 王成主编. 中兽医诊疗技术 [M]. 郑州: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2.

[17] 王成,关铜主编.中兽医诊疗技术[M].第 2 版.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

[18] 王成,关铜主编.中兽医诊疗技术[M].第 3 版.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

10.3969/j.issn.1008-4754.2017.02.033

王成(1969-),男,大学本科,高级兽医师、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兽医技术推广及畜牧兽医史研究等工作。E-mail: scwangcheng@126.com。

猜你喜欢
针灸学兽医学中兽医
中兽医药治疗鸡痘的新思路
动物疫病诊断中兽医病理诊断技术探讨
《中兽医学杂志》
《中国兽医学报》征稿简则
《中国兽医学报》征稿简则
《中国兽医学报》征稿简则
针灸学教材中行针手法来历考证
月令体农书中兽医知识书写特点探析
发展中兽医需要认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重庆市针灸学会刮痧、推拿、耳穴专委会举行2019年学术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