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文化遗产,助建台商精神家园

2017-01-27 11:42金坤萍昆山博物馆215300
大众文艺 2017年7期
关键词:精神家园昆山台商

金坤萍 (昆山博物馆 215300 )

活用文化遗产,助建台商精神家园

金坤萍 (昆山博物馆 215300 )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遗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我国5000年文明史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灿若群星、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民族悠久历史的鉴证,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体现。在保护利用文化遗产活动方兴未艾的当下,对于昆山这样一座居住着10多万台商及眷属的新型工商城市而言,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发挥文化遗产的情感纽带作用,对于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昆山丰富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11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中,把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物质文化遗产通常指文物,包含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等。

据考古证实,6-7000年前昆山就有人类居住。夏、商时期,地属扬州。周时称娄邑,属吴国。吴王曾在这里豢鹿狩猎,故又名鹿城。秦置娄县,南朝梁大同初年始名昆山县。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置新阳县,与昆山同城分治。民国元年(1912年),昆、新两县并为昆山县。悠久的历史,自然孕育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一)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历史文化遗存众多。昆山目前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9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绰墩遗址、赵陵山遗址、秦峰塔、玉燕堂(张厅)、敬业堂(沈厅)、顾炎武墓及故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毕厅、双桥及沿河建筑、祝甸窑址、余氏当铺、集善桥、玉龙桥、叶楚伧故居、五丰面粉厂旧址、陈墓区公所旧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9处,文物点298处。

以赵陵山、绰墩、少卿山三大遗址为代表的古文化遗址成果丰硕,其中赵陵遗址考古于1992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绰墩遗址是太湖地区发现的文化序列最为完整、文化遗存极为丰富的又一处重要的史前文化遗址,发现新石器至唐宋时期各类遗存450处,出土各类器物1000多件,同时还发现了古水稻田以及水稻灌溉系统,开创了中国稻作农业的先河。张浦姜里遗址发现了从马家浜至唐宋比较完整的文化层堆积,尤其是崧泽文化遗存面积大、保存好,发现的齿缘玉璜和玉耳珰等崧泽文化玉器,造型独特,工艺水平高,在太湖流域是首次发现。

古镇、古村落保存良好。昆山已经成功打造出以“周庄”为代表的“水乡古镇”文化遗产品牌,周庄镇、锦溪镇、千灯镇3个古镇,具有得天独厚水乡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物资源,已成功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同时还留下了一批文化意味浓厚的传统古村落和典型江南水乡风貌的生态村落。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

昆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厚,经过普查,收集项目线索358条。经过多年建设,已初步形成四级名录体系,目前,昆山级名录项目有21项,苏州市级9项,省级5项,国家级2项(昆、锦溪宣卷)。

昆曲起源于昆山,是昆山最重要的“非遗”品牌。昆曲被誉为中国的“百戏之祖”,与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联合国宣布的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昆曲榜上有名。六百多年前,昆曲就是由“昆山腔”逐步发展成中国的第一大剧种,在明清之间兴盛了两百多年,一直延传至今。昆曲集中国的诗歌、音乐和舞蹈精华于一体,将中国的古典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项世界文化遗产中,凝集着昆山人的智慧和情感。

昆山人文荟萃,人才辈出。自宋至清有进士476人,其中武科17人。南宋文坛四大家之一范成大、“忧国忘家,始终一节”大学士、文学家卫泾;元有名士顾阿瑛;明代有航海家费信、大学士顾鼎臣、著名文学家归有光、戏曲家顾坚、魏良辅、梁辰鱼;明末清初有杰出思想家、爱国学者顾炎武、文学家归庄、著名教育家朱柏庐、金陵八家之一龚贤;清有“昆山三徐”徐乾学、徐秉义、徐元文;清末民国有南社著名诗人、画家、教育家胡石予、书法家方还、天文学家朱文鑫、植物学家蒋英等。

二、文化遗产和精神家园建设的关系

文化遗产的性质,决定了它是精神家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文化研究中比较经典而且常被人们引用的是英国学者泰勒的说法:“文化或者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上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中国学者殷海光,在《中国文化的展望》一书中曾经列举了47种不同的文化定义 ,包括“文化乃传统行为的全部总结”;“文化是一个社群或部落所遵循的生活方式。文化包含一切标准化的社会程序。一个部落文化乃该部落所遵循的信仰和程序之聚集”等。这些定义尽管有详略与侧重的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文化是历史的积累,而且活在现实的社会之中。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化遗产不是死物,而是渗透在血脉之中、表现在行为之中的活的精神。只有从这种历史传承和沿革的意义上看待文化遗产,才能准确把握文化遗产与精神家园建设之间的关系。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精神家园中能起到一定作用。昆山是大陆台资最密集、台商人数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据统计,昆山共有台资企业4234家,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4家台资企业;总投资额521.2亿美元,占全大陆台资的1/9;共有10万台胞在昆山工作生活。广大在昆台商深耕大陆、扎根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立足昆山、营造家园的愿望更加强烈。为了让广大台商眷属了解昆山、融入昆山,真正将昆山作为“第二故乡”,我市启动了以“宜业、宜居、包容、认同”为主题的台商大陆“精神家园”建设,确立了打造“精神家园”经贸是基础、文化是纽带、活动是载体、制度是保障、服务是根本的基本方针。全面实施家园意识深化、文化发展融合、节庆活动品牌、企业发展优化、公共服务保障“五大工程”,用实实在在的举措把昆山打造成为台商大陆“精神家园”。其中文化遗产能起到纽带的作用,搭建起两岸沟通的桥梁,以周庄为代表的水乡古镇文化、以昆曲为代表的戏曲文化、还有古遗址、古墓葬、名人故居、古建筑、古桥梁、古河道、老街、寺塔等等,让台商更好地了解了解昆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通过两岸同胞同根同源的文化认知,可以增强台胞对昆山的认同感,让台胞了解昆山的过去,融入昆山的现在,探究昆山的将来,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必不可少,只有对昆山的“过去”有充分的感受和喜爱,台胞“同创同乐、共建共融”精神家园才有基础,也只有让台胞喜欢上昆山特有的历史文化,才能进一步提升台商大陆‘精神家园’的高度认同感。

猜你喜欢
精神家园昆山台商
黄旙绰与昆山腔考
昆山三虑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失乐园
昆山迈晟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三虑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守望不朽的精神家园
——评《湘鄂渝黔边区少数民族艺术研究》
台商马景鹏的“老家”情怀
在溧台商讲述创业故事——溧水,一片值得台商扎根发展的土地
台商吕孟哲的剑胆琴心
和谐文化是澳门诗人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