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浅析

2017-01-27 12:00李勤中共荔浦县委党校
消费导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民意时代背景场域

李勤 中共荔浦县委党校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浅析

李勤 中共荔浦县委党校

新媒体作为时代创新的平台,不但正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日益改变着社会治理模式,如何务实理性地积极应对新媒体,迎接新媒体时代的各种机遇与挑战,充分运用新媒体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而有效的平台,是当今社会治理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新媒体 开放包容 社会治理

随着我国社会的急速转型,社会日趋多元化,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来讲,也开始从政府管理向社会治理过渡和转变。新媒体作为时代创新的显著标志,其信息传播能力强和传播渠道广的特点,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因其集信息流、舆论观点等为一体,对时下的社会治理造成深刻影响。

一、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社会治理发生的深刻变化

社会治理的参与主体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这些主体共同来担负社会事务的管理。与社会管理不同的是,社会治理更多地强调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和谐型和合作性。作为时代创新标志的新媒体以其信息流丰富庞杂的特点在为人们带来生产生活便利的当下,也使民意表达、舆论传播、官民沟通等发生深刻变化。

(一)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社会治理所处的环境更为开放包容。众所周知,新媒体传播内容庞杂、涉及范围宽广、传播速度即时,使各种信息传播不受时空限制。如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在最短时间内能够通过互联网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我国国内,以中国政府网、人民网、新华网等为代表的主流网站,加上党政机关的官方微博,这些都是党和政府向社会宣传执政和行政理念,搜集民意,实现党和政府与民众沟通的重要舆论阵地。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治理进入到了一个公开透明的环境,这种环境的显著变化,要求政府不但要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而且要切实改变过去那种不科学的管理方式,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有效转变。

(二)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社会治理的内容更为务实理性。一般而言,新媒体具有开放性、自由性等特点,在某种意义上起着“社会调节器”的作用,它使不同身份的人们能够在新媒体平台上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意愿,形成多元化的舆论信息流,这就是社会治理需要面对的内容。当前,我我国主要存在两个大的舆论场域,“一方面是以党报党刊、通讯社、党台为主的传统舆论场域,另一方面是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媒体舆论场域”[1]。这两个主要的舆论场域在民意表达、利益综合、传播特点上各有侧重,如果两个舆论场域的意见发生分歧时,新媒体舆论场域必须成为政府联系民众、集民智、听民意的重要渠道。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合力,实现了官民、政社的上下互动沟通,民众更了解党和政府的现行政策和经济社会热点动态,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而为党和政府制定更为理性务实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

(三)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社会治理更为开放民主。随着社会思想意识的多元化,新媒体作为利益综合和民意表达的平台日显强势,越来越影响到政府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按理来讲,公共权力来自于人民群众,政府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必须充分反映民意。作为新型公共领域的主体平台--新媒体,是民意表达的重要渠道。在新媒体平台上,广大民众对政府公共政策进行讨论和提意见,很多时候还掀起民意声浪,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公共政策朝着有利于民众意愿和民生改善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民意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社会治理的开放性和民主性。新媒体作为时代创新的代表,对政府决策的干预力,将社会治理推向了民主化时代,使社会治理从单纯的政府管理转变成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和民众积极参与协商的共治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都想法尽力避免政策失误,以免造成舆论压力,因此政府更加重视决策民主化建设,积极探索民意汇聚和政策创新机制。

(四)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管理者必须提高自身能力。自从新媒体兴起以来,过去那种仅仅由传统媒体统治舆论的现象被彻底打破,舆论场域日益有力地吸引着社会个体,这其中,从事公共事务的各类公职人员是和媒体打交道最多,并且受媒体影响最大的群体。倘若公职人员的网络意识不强、新媒体意识淡漠、思想观念陈旧, 必然难以科学有效地应对千变万化的信息流公共危机和严峻挑战。当前,一些政府官员有严重的网络恐惧症,没有很好与新媒体沟通的能力,从而严重影响政府公共服务的履职能力。在新媒体时代,政府公共决策实质上是收集、分析信息和科学判断的过程,公务人员同新媒体沟通的素养决定了政府行政的质量。及时从新媒体的信息流中选出时效性强、有价值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科学甄别、筛选,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素材参考。有些政府工作人员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想方设法捂盖子,回避问题,从而导致事态的严重升级,最后也造成对政府自身的被动。

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的对策

在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是自由开放的,也是互动的,因此必须依法治理新媒体承载的各种信息,这是当前社会治理面对的核心问题。在新媒体时代,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各种社会组织必须依法管理,各类企业必须依法经营,广大公民必须依法自治,这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准则。

(一)政府必须充分重视新媒体的作用。当今时代,新媒体已经日益改变着公共服务环境,使得公共服务更加开放包容。必须深刻认识到新媒体在现代信息技术时代的中重要作用,从而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民主开放意识,将政府行政能力、服务型政府建设和社会治理与新媒体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社会治理和新媒体以及文化传播的相互关系和内在机理。改变过去那种对新媒体不甚了解、恐惧不理或敬而远之的不良现象,积极创新新媒体时代的政府工作方式,并且主动学习新媒体相关知识,研究其传播规律,自觉去接近和使用新媒体,从而提高同新媒体沟通交流的能力。在新媒体时代,舆论传播的广泛性和开放性,很多网络舆论传播速度极快,几乎即时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这些年来,大量网络舆论事件发生的现象表明,很多地方政府管理人员仍然对网络舆论不够重视,面对公共事件的发生总是心存侥幸,设法去捂盖子,总想将舆论控制住或压制住,最后造成舆情流向的负向效应。由此而论,在处理网络突发事件时,政府管理人员必须要改变对互联网的漠视态度,不能够不利用、不理睬、不管理,应该及时沟通处理,做到积极引导,实现在多元社会意识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多样化意见中尽量达成共识,在多变舆情中谋求和谐包容。

(二)政府必须科学有效地引导新媒体发挥作用。现代信息社会,两个舆论信息场域同时存在,一个是党和政府直接管理的信息场域,另一个是社会公共声音的新媒体信息场域[1]。这两个信息场域,在社会治理中,政府必须科学有效地加以引导,使新媒体信息场域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首先,科学合理地设置议题,实现两个舆论场域能够同频共振。舆论引导必须注重议题设置,这是舆论引导的基本方式。好比锅炉必须有减压阀、压力锅必须有出气孔一样,“社会必须有适当的宣泄之地”[2]。科学有效地设置议题,积极引导新媒体平台的焦点问题,注重公众的舆论热点,探寻新兴媒体同传统媒体的相同兴趣点,建设同频共振之舆论场域,让时代主旋律得以弘扬。某些公共危机造成了舆论狂潮,但是只要积极疏导,注重正面效应的张扬,同样能够使主流舆论在公共危机舆论狂潮中占据主动。如前几年出现了“保钓”事件,部分地方见到日系车就打砸,这种过激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和国际声誉,网络上对这种过激行为都骂声一片。在这种情况下,各种主流媒体积极引导公众要合法理性地表达爱国情感,从而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响应,这就是两个舆论场域达到同频共振的效果。其次,必须积极引导新媒体舆论的健康走向。政府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积极发声,使得政府的声音能够在社会上得以积极回应,从而成为社会舆论的主流声音。要充分利用网络论坛和官方微博的作用,同网民进行开诚布公的互动,使这些新媒体的典型代表成为真正的舆论领袖。再次,要积极建立以新媒体为平台的信息发布机制。要积极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充分张扬和宣传政府的决策部署,及时将有关政府工作的信息向新媒体进行传递。最后,要加强对社会突发事件的正向舆论引导。必须利用新媒体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让权威声音掌握社会舆论的主导权,使那些谣言以及不实传闻被扼杀在摇篮中。

(三)政府必须正确运用新媒体推动工作。政府要搞好社会治理创新,必须正确运用新媒体推动工作。首先,必须充分发挥政府自身的门户网站以及各类主流媒体的重要作用。政府必须将自身的门户网站当作舆论宣传主阵地,积极宣传政府工作绩效以及政策主张,有效实现官民互动对话、政社沟通交流。要积极运用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以及传播优势,积极营造正向舆论氛围。其次,必须建设新媒体舆情汇集机制,使得各级党和政府的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社会舆情热点以及网络动态,真正了解民意,能够有的放矢地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再次,必须积极运用微博和网上论坛等新媒体工具,实现官员和民众互动交流,用网络问政方式汇集民智。

(四)要不断增强政府管理者的新媒体素养。在新媒体时代,政府的各项服务工作要想科学有效地进行,必须加强公职人员或管理人员的新媒体素养。在各种突发事件发生时,公职人员或管理人员能够积极主动地通过新媒体发布权威信息,使政府的主动应对行为赢得民众支持,得到新媒体的赞誉,从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同时,政府管理人员必须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提高自身同新媒体沟通的技能,充分做到“善待新媒体、善用新媒体、善管新媒体”[3]。所谓善管新媒体,即必须充分尊重新媒体应有的独立性,使其能够按照自身发展规律有效开展工作,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所谓善待新媒体,即必须虚心接受新媒体监督,主动和新媒体沟通交流、加强联系,并且为新媒体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所谓善用新媒体,即熟练利用新媒体,使政府的决策部署得以准确传递,从而积极引导各种问题的解决,降低负面的舆论压力。

[1]统筹两个舆论场.凝聚社会正能[J].红旗文稿,2013(07).

[2]李静,陈镭月.新媒体时代与社会治理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08).

[3]舆论引导艺术[M].北京: 新华出版社,2010.

李勤(1972-),女,广西荔浦人,中共荔浦县委党校校委委员、讲师,研究方向:社会治理。

猜你喜欢
民意时代背景场域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之我见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直接民意、间接民意及司法应对——分类学视角下对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再审视
汇聚民情 畅达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