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问题研究

2017-01-27 12:00毕雅婷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
消费导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双师教师队伍青年教师

毕雅婷 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问题研究

毕雅婷 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

高职院校要想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成为社会所需的教育,其关键在于师资队伍,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分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 措施

从宏观环境来看,我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正在不断深入,世界经济发展日新月异,高职教师必须要从学校走进社会,了解并掌握当今社会经济变化给学科建设、教学工作带来的深刻影响及变化。因此,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刻不容缓。

一、“双师型”教师的定义

“双师型”教师定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双职称。要求高职院校教师不仅具有教师系列职称(讲师、副教授、教授),同时要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经济师、会计师等)。

第二,双证书。要求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同时要考取相关专业的行业技能等级证书(如中级经济师、高级经济师等)。

第三,双素质。要求高职教师既要掌握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同时要有将职业知识、实践能力融合于教学过程中的能力[1]。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双师型”内涵认识不清。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将“双师”直接认为就是“双证”,只要持有教师资格证以及职业资格证就可以认定为“双师”,但是,这一类双师并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例如,有些职业资格证的获取,教师通过先学习书本知识,再参加考试获取的,没有实践操作步骤;有些教师取得的是会计师证书,但是主讲的是国际贸易课程等,这些都是因为对“双师型”教师内涵认识不清造成的。

(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当前,高职院校大量引进高学历青年人才,这就产生两方面影响:其一,在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上,青年教师偏多,老教师较少;其二,从教师来源来看,很多青年教师毕业即进校,或仅工作一两年即进校工作。大量的青年教师学历虽高,但是其学业的完成是在导师的带领下进行的,自身专业技能、实践能力薄弱。

(三)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高。高职院校相对于其他院校相比,受资金制约影响较大,教师福利待遇水平不高,而薪资水平的高低恰恰影响到稳定的、高质量教学团队的建设[2]。高职院校管理水平有限、管理制度不完善、福利待遇水平有限,这就导致高职院校既不能有效地引进专业技术人员,也不能稳定高学历教师队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四)教师培训缺乏长效性、针对性、系统性。当前,高职院校对教师的培训工作重视不够,没有形成对教师的一种长效的、特色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机制。另一方面,高职教师自身对培训重视不够,由于课务繁重,无暇参加培训,或者是即使参加培训,但专业、培训技能不对口,这都导致教师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做到及时的充电,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

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解决措施

(一)准确把握“双师型”教师内涵。各高职院校应准确认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明确“双师型”教师准入门槛。

对于双师与双证的问题,高职院校需要区分清楚。在双师的判定中,要看其所取得的专业技术职务与所教专业是否一致,其证书的获取是否是通过纯考试获取的;其是否具有专业技术证书应具有的实践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判定可以定位:具有助教以上的合格教师,获得初级以上技术职务,并在基层从事相关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有累积两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历的即可判定为“双师型”教师。

(二)拓宽师资引进渠道,引进综合性人才。鉴于高职院校师资结构不合理的现状,高职院校应不断拓宽师资引进渠道,一方面继续加强对高学历青年教师的引进,鼓励青年教师利用假期时间进入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另一方面要加大从企业、社会引进高职称、高技能人才,可以聘请本地区、本行业具备职场专业素养的人士担任兼职教师,这也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双师素质上严格把关。例如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要求,除了要具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外,还要具有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经验。

(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首先,高职院校对于优秀的人才应充分考虑其福利待遇问题,使其消除对物质方面的不满,安心工作,稳定教师队伍。

其次,与一般企业组织相比,高职院校教师知识水平较高,需要层次与内容差异化明显,对精神需求、工作上的成就感的需求往往能够超过其物质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采取措施满足“双师型”教师的精神需求,突出其人才激励中的文化激励部分[3]。

最后,声誉需求也是教师的重要的精神需求。对于那些在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为学校、社会做出较大贡献的教师,高职院校应给予相应的荣誉,调动其积极性,以此稳定教师队伍建设。

(四)建立长效、有针对性的培训机制。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以“团队”的形式制定师资培训计划,使“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能够得到持续性的培养。培训的关键在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现代教育方法。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通过相互学习借鉴的方式,充分吸取各高职院校的成功之处,选择本校优势专业作为“双师型”教师培训点,其他院校可根据需要选派教师学习,从优势专业向其他专业进行传播扩散、消化、吸收、应用,进而形成一套符合本校实际的培训体系,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总之,各高职院校应不断总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适时调整策略,努力建设一支高质量、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左彦鹏.内涵与结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研究综述[J].职教通讯.2017(04)

[2]梁辉.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七维式全程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07)

[3]刘青青,周先进.职业院校卓越教师专业素质的内涵及构成要素[J].职业技术教育.2017(04)

猜你喜欢
双师教师队伍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