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鲁西南伏里土陶的设计美学品味和传承展望

2017-01-27 12:00董曼浙江理工大学
消费导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土陶美学艺术

董曼 浙江理工大学

基于鲁西南伏里土陶的设计美学品味和传承展望

董曼 浙江理工大学

伏里土陶作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本土特色的一项民间艺术。位于山东省枣庄市的南伏里村不仅是伏羲故里,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伏里土陶这一民间工艺因产于伏里村而得名,约有3000年的历史。现如今,这个古来的民间工艺,本着特色的传统民间风格在不断地进行创新,逐步踏入世界民间艺术之林。文章将通过对伏里土陶的设计美学品味,对其进行传承和展望。

伏里土陶 美学 传承

一、伏里土陶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情况

土陶艺术历史久远,来源于民间。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应用,而且经过长年的不断积累,造型艺术非常美观,含有很高的艺术价值。[1]据龟山伏羲庙记载,伏里是伏羲的故里。而据传“伏里土陶”的鼻祖是伏羲的后人宁,是位于鲁西南地区的枣庄市西集镇南伏里村的民间工艺,属古黄河下游的黄淮泰岱文化区。[2]伏里土陶最早可追溯到56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在当地新石器遗址、周代遗址、汉墓群等出土大量陶器,说明其历史悠久。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达到发展的顶峰,它装饰性强,造型古朴、具有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造型、汉代的风韵,是至今罕有的土陶历史文物。

二、伏里土陶的设计美学品味

(一)伏里土陶的结构美。所谓的“结构”,是指各物质系统内部组成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作用的方式。在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过程中,房屋的出现、衣服的发明、陶器的制作为先民们提供了一个与外界环境隔离,形成相对封闭而又可以自由控制的空间和体积的概念。[3]这些被称为空间结构的概念与人的日常起居生活关系密切相关,很快进入了人的意识领域,形成审美积淀。

伏里土陶的造型结构很独特,在其大量作品中,运用到了这种反现实的民间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法。制陶的发展制作已历经几代,伏里土陶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法度”与“规范”。[4]整体的造型结构美学语言并没将其神韵遮住,以土陶老艺人刘三先生的作品为例说明。刘三先生制作的大站狮威猛雄壮、臃鼻、尾巴为“s”型,整体除了四腿、肩、胯骨处用“旋涡纹”饰装饰外,其它则用线条和乳钉纹装饰,无论何种文化层次之人,均有初看是狮,细看而不像,可以说具有怪诞的想象力,也可以说是表现手法上的一种夸张。

(二)伏里土陶的形式美。在德国古典哲学时期,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指出了“内容与形式”这一对范畴。物体的形式美主要指其外部形式所产生的一种美感。黑格尔所说的“感性材料的抽象统一的外在美”指色彩、形态、肌理的美。

作为一种特点鲜明的艺术品,伏里土陶的形式美体现在花纹、线条、装饰上,可以说是将我国的文化以独特的形式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伏里土陶具有形式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均取材于民间典型的缀饰花纹,像漩涡纹、狗牙纹、线条纹、回纹、玄纹、鱼鳞纹。伏里土陶在赏玩艺术上算是自成一体系,而与中国工艺史上的传统纹饰、典型的工艺特色一脉相承的是,表现手法上的玄纹、线条纹汉纹、乳钉纹、螺旋纹等。

(三)伏里土陶的功能美。功能美是一定的材料经过组合形成结构,表现出其相应的形式,则进而产生一种特定的功能。功能美是种符合特定目的性的功能,它以独有的表现力,因其相适应的形态上而被视觉化。其本质不仅是符合目的性本身,而且是符合功能性的直观体现,是功能所表现中的美。

伏里土陶体现出功能性的是生活用品类,包括阖盆、灯台、烫酒用的钱闷子、汉纹罐、松枝盆等。在伏里土陶独特的探索中,有件器物必须值得一提,那就是盉!盉的发明出现是人类炊具制造史上的一大进步。早期的史前文化,这种器物是相当少见的。而其鼎盛时期则在周,盉这种器物上缀饰的图案明显地反应了周时代的特色。端庄大方的盉,大器稳重,造型精美,在倒水的时候,身会稍倾斜。

三、伏里土陶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对策

(一)伏里土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民间力量薄弱。至今为止,还没有保护民间文化的组织,也没有非营利性的组织参与到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保护的群众和文化传承的基础非常薄弱,人才方面也很匮乏。其次,文化研究方面的人才力量相当薄弱,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会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因其传承人与民间文化保护的人才组织的缺乏,将会阻碍文化的传承以及制约城市的发展。

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动力不足。枣庄市的文化产业与发达地区相比,依旧处在起步阶段,传统产业多而新兴产业少,产业结构不够完善,门类不全面,经营较分散,链条短、产值低、品牌少而规模小,文化资源的优势还未转化为产业优势,而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在枣庄市尚未形成一定规模。

(二)伏里土陶发展应对对策。无论是现代的社会形态还是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品的生存与发展都必须依靠商业的流通运转。但是,传统的形态很难让普通消费者体验到其技艺的魅力,这是阻碍传播的一个原因。[5]可以说“市场”是工艺美术品发展生存的最好途径,但如果盲目顺应市场的转变,伏里土陶也许会丧失其原有的特色本质,因而,会造成其文化方面的缺损。

四、结论

伏里土陶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已形成其独有的艺术造型和花纹缀饰的特色,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具有非常重要观赏的、学术和考古的价值。现如今,这一古老艺术重新注入新鲜血液,在逐步地创新中跻身于世界民间艺术之林。但其现状却令我们堪忧,即将面临生存土壤的大量缺失、继承人才的匮乏、制作工艺的落后和资金不足等困境。唯有培育传承艺术人,加大资金的投入,不断改良制作工艺,才能有效解决所面临的传承和发展这两大难题,使伏里土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其持久的艺术魅力。

[1]郑哲.土陶造型艺术和民俗装饰设计[D].中国水利水电出版.2013

[2]朱纪.历史悠远的伏里土陶[J].中华手工.2004

[3]李超德.设计美学[D].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4]刘成龙.荒诞不经反其实——伏里土陶艺术考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

[5]王泽猛.论民间工艺美术品的生存与发展途径——以伏里土陶和苏绣为例[J].艺术教育.2008

猜你喜欢
土陶美学艺术
仝仺美学馆
土陶
盘中的意式美学
湘西土陶创新发展探究
土陶记忆
纸的艺术
纯白美学
渝东南土陶馆建设的构想与旅游开发研究
“妆”饰美学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