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写在2017 年上海非遗进高校系列活动开幕之际

2017-01-27 13:11倪闽景
非遗传承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上海师范大学进校园弘扬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名词已成为近年来举国上下轰轰烈烈的文化热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2017 年年初,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2017 年6 月,市委市政府也出台相应的贯彻落实文件,提出了上海要加强非遗活态保护;根据中央和地方工作部署,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不仅将保护、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工作项目列入校园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并且在草拟两委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实施方案中,将其作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程予以贯彻落实。

校园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广大师生是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力军。上海市“非遗进校园”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积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六进”机制,以进教材、进课堂、进课外、进网络、进队伍建设、进评价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非遗”在学校落地生根。2011 年,教育部在全国评选出449 所学校作为第一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上海就有15 家学校入选。截至目前,上海已经建立了73 所“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和18 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校外实践基地。今年是“非遗进高校”的第4 个年头,共计开展了27 场次主题进校园活动。以上海师范大学为典型代表,连续3 年承接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并有效协助相关单位统筹开展全市“非遗进高校”工作,还成立了上海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中心,以《非遗传承研究》刊物和《上海市中小学生非遗传承与保护研究报告》等为载体,孵化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习社团,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以后可以落地生根,接续、传承、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其实,每一个非遗项目都是一段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彰显中国智慧的鲜活历史。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权利、有义务迈过非遗的大门,走进历史、触摸传统中国的精巧模样,亲之信之,近之爱之。未来的中国,必定属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你们!

猜你喜欢
上海师范大学进校园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苗语典型存在动词初探
发展教育,让每一位师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上海师范大学学生篆刻作品入选全国大展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咏春社团推动武术“非遗”进校园上海师范大学咏春社团成立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