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及完善路径

2017-01-27 17:57
法制博览 2017年31期
关键词:通识知识产权教育

范 萌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2

论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及完善路径

范 萌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2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开展知识产权通识教育是国家战略的需要。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在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奠定知识产权专门人才的培养基础和实现知识产权供给侧质量提升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存在的形式单一、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师资薄弱的问题,本文提出将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与专业培养结合,同时注重通识教育的实务性和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以及优化师资知识能力结构等合理化建议。

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完善;人才培养

一、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下,知识经济时代也随之而来,甚至出现了知识产权国际一体化的趋势。以专利领域为例,专利法的统一以及乃至世界专利局的建立,几乎不可避免。然而,统一专利局西方发达国家可能获得事实上的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可能迅速被边缘化。[1]这些趋势决定了我们必须放眼全球来观察知识产权的国际发展态势,正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国家也已经意识到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和发展的紧迫性,从2008年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到2015年的《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若干意见》,再到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体系。但是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一些企业和个人还认为知识产权很高深,或者意识不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如何能将知识产权根植于民众内心,而不只是政策制定者和跨国公司等少数人的狂欢?反观我国的知识产权教育现状,在高校进行知识产权通识教育是一条可以尝试的道路。

所谓“通识教育”,是“面向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开展的,着力于教育对象精神成长、能力提高和知识结构优化的非专业教育”。[2]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素质已经成为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在大学教育已成为大众化教育的今天,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是要输送到各行各业的。所以,在高校开展像公共政治课一样的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就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营造知识产权良好环境的需要

2017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2016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环境指数与其他国家差距相当大。其中制度环境指数对得分的贡献较大,而拉低排名的主要是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在国家把创新创造作为国家战略的重拳出击下,我国创新的制度环境得到了优化。但是很多自上而下的政策并没有很好地着陆。比如一些企业为了获得国家的补贴而去申请专利,而并不是企业自身的创新升级。只有提升全民的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文化环境才是使这些制度实现良性运转的关键所在。所谓知识产权文化是人类在知识产权及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影响知识产权事务的精神现象的总和,主要是指人们关于知识产权及相关事务的认知、态度、信念、价值观以及涉及知识产权的行为方式。[3]只有让社会大众从内心里认同这些知识产权制度,才会自发地去落实,这是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核心和使命。良好的文化环境也能为健康有序的知识产权市场环境提供重要保障。

那么,如何实现知识产权良好文化环境的营造,首先培育高校的知识产权文化环境迫在眉睫。因为高校作为国家创新的主阵地,知识产权文化能够为高校科研效率提升和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提供思想助力。而且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专门场所,良好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能够熏陶和培育各领域人才的知识产权素质,使之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呈现相应的行为模式。[4]而要培育高校的知识产权文化环境,在全校开展知识产权通识教育是必要的。

(二)是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的有益补充

自2012年教育部正式设立知识产权本科专业以来,全国61所高校增设了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然而,企业对知识产权人才的渴求并没有得到填补。原因主要在于本科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达不到企业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一些学者已就知识产权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过分析。比如西南政法大学张玉敏教授认为:一些高校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自然科学、基础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各占1/3)不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学生经过本科教育,不论是法学还是自然科学的知识结构都是残缺的。这将严重影响学生后续学习深造的连贯性,影响其就业和发展潜力。[5]由于复合型培养对学生和师资的高要求,使得很多高校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不得不落入培养单纯知识产权法本科生的境地,无法达到其人才培养方案的初衷。

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遭遇的瓶颈,主要在于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急功近利思想。殊不知人才的培养除了要满足社会环境的客观需求,更要尊重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知识产权人才的复合型和应用型特征,决定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要完成跨学科的学习任务,如自然科学与法学,管理学与法学等。高校希望在4年或者5年的期间内就完成这样高难度的任务,对学生和师资都是极大的挑战。要突破这样一个瓶颈,我们应该放弃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在本科阶段就能一蹴而就的思想,而应该着重强调人才培养的质量。具体可以借鉴美国模式,将知识产权专门人才的培养放在研究生阶段,等学生具备了相应的自然科学或者管理学背景之后,再去系统研究对应领域的知识产权专门课程。而本科阶段的知识产权教育应主要是通识教育,同时在通识教育的过程中为有志于进一步学习知识产权的同学指明方向。这样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就成为了知识产权专门人才培养的有益补充。

(三)是实现知识产权供给侧改革的关键

最近几年,我国知识产权“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非常突出。以专利为例,在国家专利资助和奖励政策的刺激下,专利申请量连续6年位居世界首位。但是高质量发明专利与发达国家差距还比较明显。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点是要成为知识产权强国,为此必须大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全面促进知识产权创造、申请、代理、审查、保护和运用全链条各环节的质量提升,加快实现专利创造由多向优、由大到强的转变。而质量提升的源头就是在知识产权创造也就是知识产权供给侧进行质量革命。

在知识产权方面重数量而不重质量的问题,实质是忽略了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和意义。知识产权制度是让社会公众尊重和保护创新活动,并激励创新,但是创新活动的水平有高有低。只有那些能实际转化为生产力、影响社会经济活动的创新才是有价值的。这些有生命力的创新活动能够体现知识产权制度价值。而那些停留在纸面上的知识产权,比如一些无法转化的“垃圾专利”,一些只为了获得政府补贴或评定职称而申请的专利,都难以实现知识产权制度的真正作用,还造成科研资源和国家财力物力的损失。高校作为科研的重阵地,同时肩负着培养各行各业人才的重任。通过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不仅仅是让全校师生了解知识产权制度的存在,因为这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已经不是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目的。而是让高校师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和意义,感悟到知识产权制度的生命力之所在。这样当所培养的学生走上相应的工作岗位上时,创新质量也能够得到提升,进而提升运用知识产权的质量。

三、当前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受到高校的重视。很多高校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探索,但是仍然不能满足21世纪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也暴露出一些类似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

在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形式上,很多高校是以选修课来开展。具体主要是法学专业老师开设面向全校非法学专业学生的知识产权法或者案例分析课的形式。这种做法的弊端就在于选修课程班级容量有限,而且是否选修完全取决于学生的意愿,这样就导致此种通识教育的覆盖面很窄。有的高校选择在《形势与政策》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中讲述一些知识产权基本知识和知识产权政策等内容,但学时有限,内容缺乏系统性,很难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

(二)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

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强调不同知识领域之间的整合性和贯通性,要求打通传统的专业界限,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6]知识产权的内容除了复合性和跨学科性之外,还具有与时俱进性。而目前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主要由法学老师讲授,因此很大部分上依然是以知识产权法专业课程为主。但又考虑到非法学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而进行了难度上的降低和理论上的简化。这样的课程内容主体还是法律知识,并没有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的学科背景,以及知识产权与其专业的连通性,缺乏针对性,充其量只是一种普法教育。这种授课内容无法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具有相应领域的知识产权素质。

(三)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师资相对薄弱

目前很多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师资还是以法学专业教师为主,而大部分教师都不具备跨学科专业背景。这也决定了知识产权通识教育难免成为知识产权普法教育的缩影。另外,知识产权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也让不具有实务经验的教师无能为力。在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教育资源和经费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去培养或吸纳复合型背景师资是困难的。出于专业人才培养的急迫性和成本上的考虑,目前这种普法式的知识产权通识教育无疑最具可操作性。这也是目前通识教育无法满足现实需求的症结所在。

四、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完善路径

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在塑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文化环境,奠定知识产权专门人才培养基础和提升国家创新实力方面意义重大。高校应正视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完善:

(一)提升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知识产权的复合型决定了其与不同学科都能进行贯通结合,并且在不同领域呈现不一样的特征。这也注定了单纯普法式的知识产权教育具有过多的局限性,所以必须要将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内容根据不同学科领域的特点来设计,以体现针对性。可以考虑将知识产权通识教育放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作为专业必修课来进行。比如对于理工类专业,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内容主要放在专利制度,还要介绍与之相关的专利申请、专利信息检索等内容。对于文学类专业,则主要侧重于著作权制度的讲解。对于管理学类专业,重点应放在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方面。对于经济学类专业,则应侧重于知识产权投融资、知识产权评估等方面。这样的内容设计既可以让相应专业的学生对知识产权制度有更深刻的领悟,也为后续知识产权专门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二)知识产权通识教育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务性

知识产权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社会大量需要的也主要是懂知识产权实务的人才。我们的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也要围绕此需求展开。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更多地强调实务性。比如对理工类专业的课程,除了讲解专利法的基本知识外,更多地应放在讲解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专利信息的检索与分析、如何利用专利信息找准研发方向等;对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除了讲解《专利法》《商标法》基本知识外,更应讲解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流程及技巧等。为完成这样的实务教学,高校可以与有关的专利代理所、律师事务所、优秀企业、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等签订合作协议,聘请相关行业专家授课。

(三)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形式更多样化

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形式除了传统的讲授模式外,可以将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采用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科技周、4·26知识产权日宣传等开展通识教育。同时可以邀请行业专家来校讲座,并通过在校生到企业参观、走访,使大学生亲身感受知识产权制度以及合理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7]。另外,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可以通过各种微课、慕课形式,借助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中心等优秀平台,来丰富课程内容。

(四)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师资的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

知识产权的复合型和实务性决定了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师资也要具备这些特质,所以高校要引进跨学科高素质知识产权师资,以及聘请专利代理人、律师、企业知识产权运营人才来开展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另外,还可以对本校师资进行培养,制定知识产权师资培训计划,利用社会知识产权实务部门资源来更新在校教师的知识体系,提高知识产权实务水平。[8]

五、结语

知识产权制度在我们国家是舶来品,民众缺乏西方几百年知识产权理论发展的教育过程。美国也经历了不重视到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发展历程,并成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巨大推动力量。但是我们国家没有时间再经历美国这样一个自觉的过程,因为我们在邂逅知识产权制度之时,正是经济全球化蔓延之时。我们的经济要与国际接轨,必须接受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规则。这就让我们的知识产权通识教育迫在眉睫,我们要加紧在国内做好知识产权理论和实践的教育工作,努力缩小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知识产权通识教育还面临诸多挑战,还需要后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找到符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强国之路。

[1]崔国斌.中国知识产权热点评论[J].清华法治论衡,2005(02):96-116.

[2]莫亮金,刘少雪.从通识课程改革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J].中国高等教育,2010(02):48-50.

[3]胡明波.略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与市场环境[J].管理观察,2012(26):179-181.

[4]田万程.高校知识产权文化培育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

[5]中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二十年论坛 高校知识产权教育中的热点问题探讨[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7(11):29-34.

[6]张猛.论地方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07):96-98+104.

[7]袁媛.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下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开展探索——以安阳工学院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4(31):235-236+242.

[8]王宇红,周音,陈玲.“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实现路径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7(01):104-108.

ResearchontheNecessityandPerfectPathofUniversityGeneralEducationonIntellectualProperty

FAN Meng

Hubei Automotive Industrial Institute, Hubei, Shiyan 442002, China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the launch of 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 the need of national strategy.I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creation of a fine intellectual property environment,the cultivation found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fessional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upply-side quality improvement.In view of the problems such as simplicity of education form,lack of pertinence and weakness of teachers’ group,this paper present some rational proposals including the combination of gener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the focus on practice teaching and various education forms,an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teachers’ knowledge and abilities,etc.

Intellectual property;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Perfect;Cultivation of talents

G648.4

A

2095-4379-(2017)31-0001-03

范萌(1990-),女,湖北荆门人,法律硕士,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助教,主要从事知识产权制度研究。

猜你喜欢
通识知识产权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