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信公众平台教辅功能的几点思考

2017-01-27 19:04孙晓润钱卫国张晓璐张建平李翠轻王瑞玲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7年6期
关键词:教辅公众微信

孙晓润,钱卫国,林 悦,张晓璐,张建平,张 伟,李翠轻,王瑞玲,张 璇

1河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石家庄 050200;2河北省胸科医院,石家庄 050000

关于微信公众平台教辅功能的几点思考

孙晓润1,钱卫国2,林 悦1,张晓璐1,张建平1,张 伟1,李翠轻1,王瑞玲1,张 璇1

1河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石家庄 050200;2河北省胸科医院,石家庄 050000

近年来,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教辅工具在高校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笔者结合药理学课程教学实践,介绍了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功能及应用概况,重点阐述将其应用于辅助教学的思考,包括应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的意义,并就更好应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提出一些建议.相信随着微信公众平台技术的日益成熟,它在高校教育领域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更多创新空间.

微信公众平台;教学;应用;建议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教辅工具在高校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1-4]。构建教辅微信公众平台所需硬件设施非常简单,教师通过个人微信号在微信公众平台官网申请订阅号等微信公众号,并使用一台能够上网的普通电脑进行维护,学生使用安装微信的智能手机关注公众号后即可实现移动学习。我们从2015年开始尝试应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药理学教学,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两年来,在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关于微信公众平台教辅功能的思考与同行分享,以期共同利用新媒体不断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1 应用概况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其研究思路和方法对其他生命相关学科也至关重要。本科阶段的药理学教学内容较为繁杂,需要学生理解记忆大量药物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初学者易产生厌学情绪,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十分关键。药理学教学通常是大班授课,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有限,平时课业评价依据不足,针对性辅导更无从实施。而且仅靠课本和课堂讲授信息量十分有限。过去,我们会把课件、视频等大量学习资料拷贝到教室电脑中,但发现很多学生因为上机不方便基本放弃对拓展内容的学习。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最新药物资讯分享给学生,也一直是困扰我们的痛点。微信公众平台的很多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此问题的解决方案。

1.1 预存信息设计

预存信息是我们在平台的重要应用之一。我们设计了开课寄语、课程相关和知识链接三个自定义菜单,分门别类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存储信息,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教育三个维度辅助完成教学目标。“开课寄语”以情感教育为主,真诚阐述药物研究和药理学学习对未来临床工作和学业深造的重要性,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伦理学等内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为课程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课程相关”提供了课程安排、习题、课件和视频学习资料等丰富内容,是课堂内容的有益补充,学生可以利用网络随时打开学习;“知识链接”则选择最具价值的科研方向和药物资讯推送给学生,拓宽专业领域见解,培养提升科研和思维能力。

1.2 即时信息推送

利用即时信息推送实现以下教辅功能:课前群发引导材料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阅读或查阅资料等相关准备,给学生足够思考时间并带着问题去听课;课后群发习题和学习资料,习题分为回顾性的练习题和提升层次的思考题,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开放性的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训练学术研究思路。有目的地推送学习资料可以为学生节约盲目搜索学习资源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另外,课程地点和内容等临时调整也可通过群发即时消息方便地通知到每位学生,避免疏漏,提高教学沟通效率。

1.3 其他功能

根据微信公众平台数据统计功能中的“图文转化率”,了解每条消息的阅读人数,判断学生对知识点的大致知晓度,并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强化。遇有疑问时学生可随时在客户端发消息,教师在后台一一作答提供个性化辅导。学生通过平台反馈回来的思路、活跃度和习题正确率也可作为其课业评价参考依据,使平时成绩能更为客观地反映学习程度,对学习状态不很理想的学生会着重予以辅导。另外,我们也曾尝试将其应用于难点领会度调研和授课评价等形成性评价之中,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会进一步细化这部分内容,使其能够更好地提供教学反馈以改进教学。另外,拍摄学习课程特别是实验课的一些精彩瞬间,编写图文消息发到平台,使学生在课程中感到被关注、被重视。也会在平台发送一些其他兴趣类资讯,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这种良好的师生互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课程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反响。

1.4 效果评价

自2015年初开始在部分班级试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到现在已是第五个学期,累计覆盖学生1 000余人次。定性观察发现,试用班级学习兴趣普遍浓厚,师生关系良好,考试优秀率和及格率整体优于未使用班级。学生问卷调查显示,100%的学生认为课前和课后推送的资料有助于课堂教学中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95.7%的学生觉得这种方式很新颖,能够激发学习兴趣,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并接受在其他课程中也采用类似的辅助教学方式;68.8%的学生认为通过微信公众号拓宽了知识面,优于自己寻找学习资料;45.6%的学生认为通过微信平台和教师进行交流方便、受益。接下来我们计划开展为期两年的对照试验,在形成性评价功能方面进一步完善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并通过数据定量评价微信公众平台教辅效果。

2 教辅意义

我们认为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可胜任很多医学学科的教学辅助功能,可有效提高课程教育质量,其应用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辅助实施各类教学方法

有意义接受理论指出,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的知识是有限的,大多数基础理论和技能知识需要通过接受式学习掌握。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就必须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将所谓的课本知识变成有意义可接受的个人知识和能力,让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大化[5]。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很多功能可成为讲授法、讨论式教学法、自主性教学法和PBL教学法等各类教学方法实施的得力工具。

传统的讲授法具有知识传递高效率和系统性的显著优点,而课前、课中和课后恰当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推送、反馈和答疑等功能,能使传统的讲授法如虎添翼,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借助微信公众平台,给学生提供前置学习资源进行讨论式教学法,能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精神[6]。教师确定适合自主性学习的课题,并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自主性学习资源和对学生进行指导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7]。在PBL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实现课前设计和课后反馈,在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去学习所需求的新知识与技能,并在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等[8]。翻转课堂是一种伴随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教学模式[9-10],课前教师制作微视频,提出启发和引导性问题,学生观看视频并且思考,课上学生和教师一起讨论在视频学习中的疑问,通过交流来解决疑惑,翻转课堂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观看视频和课堂讨论,是学习的两次内化过程,均可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功能实现。

2.2 为自主学习提供资源支持

大学阶段自主学习分量加重,知识涉猎的时间不应只局限于课堂,内容也不只局限于课本。自主学习不意味着学生有能力自己担负起学习规划、学习安排以及评定学习结果的任务。教师要肩负着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任务执行监督、学习成果的评定、学习方式的培训以及引导其学习动机的重任[11]。

微信公众平台建立在移动网络终端基础上,为自主学习方式提供资源支持,也为碎片化学习方式创造条件。微信可以支持多种载体形式的信息呈现,内置浏览器可以利用网上所有开放资源。借助平台将课堂拓展到授课时间之外,为学生的知识拓展和自主学习提供了渠道。自主学习效果需要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来保障,很多精品资源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却受限于载体无法提供给学生。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容纳内容丰富、数量巨大的教学资源,教师以预存或即时消息的方式发送给学生,有效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资源的共享度,使为数众多的学生在课堂之外的碎片化时间里,能够利用手机和网络共享学习资源,实现移动自主学习。

2.3 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和认知环境

师生互动是广义教学形式的一种,它泛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基于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和任务,运用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技术),在合理设计的问题解决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言行举动[12]。师生互动能够体现教学主体的平等性,遵循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具有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重要意义[13]。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实施与学生不同形式的互动,通过不同互动形式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充分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课程的趣味性,有助于三维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外部环境,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和促进能力生成的外部条件[14]。有效的学习环境应能充分利用已有熟悉环境,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协作、评估等学习活动的需求。微信的实时通信和良好的使用体验使其在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使用率和黏着度,奠定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基础。新媒体手段的运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科兴趣、吸引学生积极思考以及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在这种认知环境下,教师还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运作和管理展示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使教学方法具有情感性和审美性。互动教学使得师生情感充分交流,双方关系融洽,寓学于乐,教书育人,教师有机会向医学生传输正能量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尊严感,很多理念可能影响学生一生,甚至决定着未来一批医师的职业素养。

2.4 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手段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及时评价,是为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是教师收集教学反馈、改进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可以强化教学的过程管理,教师得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个人需求,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材料和学习活动,对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调整,更好地实施教学。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形成性评价目的达成至关重要。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课程评价、网络互动教学评价等不同维度,使之有利于促进教学互动,又有利于改进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素质[15-16]。

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有效引导并控制教学过程,完成部分形成性评价工作。课中,学生微信端向平台获取问题并发送答案,互动过程在平台及学生微信端均有记录;交互记录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课堂的活跃程度与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课后,面对面问题教学中学生与平台的交互记录,可以为课堂教学评价和改进提供依据;平台的投票功能等模块也为学生学习的形成性评价等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持。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不断提高微信公众平台在形成性评价中的利用率和评价的科学性。

3 建议

3.1 平台只是工具,不可过度依赖

在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实施教学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微信公众平台只是教学辅助工具,它不能包揽教学的全部,而作为教学双方的师生才是有效实施教学的关键。教师发挥的是主导性作用,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库,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人格魅力,才能通过平台传达到学生,对学生的成长带来积极影响。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必须是主动的才是有意义的。学生是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认识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独立个体和群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主动探索并掌握特定的学习过程,形成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达到最优学习效果。

3.2 界面宜简洁友好,切忌过于复杂

微信公众平台的界面宜简洁友好,功能不需要过于繁复。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师希望的交互模式,微信公众平台的架构设计满足需求即可。过于复杂的界面和功能会耗费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维护,影响学生用户感受,降低粘着度,影响其教辅作用的发挥。我们认为,教师应着重把精力放在两个方面:一是提升资源内涵,使通过这个平台传递给学生的知识具有真正的教育价值;二是互动的真诚度,这是微信公众平台教辅功能很重要的方面,教师要用大爱之心持之以恒,不能三分钟热度,使之流于形式。

3.3 提升资源内涵,内容是其核心和精髓

内容是微信公众平台的核心和精髓。教师需要认真整理、编辑本学科的学习资源,以适合的程度和形式提供给学生。只有不断提升资源内涵,才能最大化实现平台的教辅功能。我们的体会是:一是态度慎重严谨。尤其是即时群发信息,一旦发出,受众是全体目标学生,因而一定要在发送之前反复推敲,这本身也是教师严谨治学精神的体现;二是形式宜直接不宜链接。插入链接固然会减少很多整理、编辑的工作量,但是建议推送的学习材料尽量图片与文字直接出现在消息界面上,我们发现大量出现插入文档或链接的形式会降低学生的阅读率;三是难度适中。推送的学习内容难度过大,会引发学生的畏难情绪,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课前学习内容应容易理解,例如案例或概念原理等知识的学习,以引起兴趣和引发思考为主要目的,深层次的学习及重难点讲解还应放在课堂面对面教学中。

3.4 课上不宜过多应用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是一种教辅手段,从功能上讲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可以适当应用。课中应用还可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的效果,受到学生和年轻教师喜爱。但我们的经验是,微信公众平台更多是教学的有效拓展和延伸,课前、课后恰当应用最为理想,不建议课中过多应用。因为大学生并非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学生,而高校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应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师生面对面的充分交流。过多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占用太多时间,有哗众取宠、喧宾夺主之嫌,教学效果反而会受到影响。

3.5 避免平台的商业化行为

在明确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定位前提下,教师可以通过平台推送一些内容活泼、学生喜爱的精选时讯内容,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放松心情、拓展知识面,增加学生对公众号的粘性。但是,区别于商业性质的微信公众号,教学公众号应潜心教学,专注学术,坚决杜绝广告和其他商业化行为,这样才能充分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对学生的未来职业素养也是一种无形的培育和熏陶。

变革的时代技术日新月异。每一项新技术的产生都会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学习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辅助教学目前还处于尝试阶段,需进一步总结经验和摸索规律,开展更深入的评估和研究,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要开展的工作和研究方向。相信随着微信公众平台技术的日益成熟,它在高校教学领域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带来更多创新空间。

[1]孙斌,罗畅伟.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公体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4(33):113-114

[2]朱一亮,俞佳,胡珏,等.微信公众平台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2015(4):63-64

[3]朱婷婷,邵阳,赵强.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6):620-623

[4]纪家涛,韩庆奇,刘安安,等.论微信在动物外科教学中的作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3(2):367-370

[5]聂玉风.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5):60-61

[6]苏菊香,蔡连顺,陈光,等.讨论式教学法在医学寄生虫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6(5):473-475

[7]屈波,程哲,马忠.基于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的本科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4):85-87

[8]陈之朋,习保民.PBL教学法在高等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7(3):179-181

[9]杨进,陆友金.基于翻转课堂的医学教学模式探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7,22(5):946-947

[10]苏晨,姚艳丹,叶玲.基于MOOC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7,31(2):148-151

[11]李晓璇.教师的干预程度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5(2):101-103

[12]张紫屏.师生互动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发展研究,2015(6):44-52

[13]熊匡汉.论师生互动与教学价值实现[J].中国大学教学,2009(4):21-23

[14]吴功海.现代教学理念下的高校教学方法探究[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62-64

[15]聂永梅,姚巧玲,李俊红,等.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技视界,2016(20):148-149

[16]葛李,顾立,章卓,等.药学本科生《药理学》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67-68

Reflections on the WeChat public platform as a supplementary tool to teaching

Sun Xiaorun1,Qian Weiguo2,Lin Yue2,Zhang Xiaolu1,
Zhang Jianping1,Zhang Wei1,Li Cuiqing1,Wang Ruiling1,Zhang Xuan1
1School of Basic Medicine,He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Shijiazhuang 050200;
2Hebei Chest Hospital,Shijiazhuang 050000,China

In recent years,we-media in the WeChat public platform has been widely used as a supplementary tool in college teaching.We have tried to use the WeChat public platform in pharmacology teaching and

satisfying results.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function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WeChat public platform,and expounds on some thinking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WeChat public platform in teaching,including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platform as a teaching aid.Finally,some useful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on how to use the WeChat public platform to assist teaching.We believe that with the growing maturity of WeChat public platform technology,it will be gradually widely applied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bring more space for educators'innovation.

WeChat public platform;teaching;application;suggestion

G434

A

1004-5287(2017)06-0681-04

: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1706017

2017-04-12

孙晓润(1973-),女,河北衡水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分子药理学,医学教育技术。

张璇(1983-),女,河北廊坊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分子药理学,医学教育技术。

电话:0311-8992658;E-mail:xuan_zhang@hotmail.com

猜你喜欢
教辅公众微信
公众号3月热榜
非法劣质教辅须严打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微信
我待教辅如初恋
众里寻他千百度
教辅虐我千百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