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专业后期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17-01-27 19:04杜娟娇钟远鸣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7年6期
关键词:科室监控教学质量

杜娟娇,钟远鸣,黄 彬,区 锏,林 勇,黄 中,黄 潇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学部,南宁 530023

中医学专业后期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杜娟娇,钟远鸣,黄 彬,区 锏,林 勇,黄 中,黄 潇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学部,南宁 530023

后期实践教学是中医药院校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后期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才能保证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文章从教学质量监控评估组织机构、规范临床见习和实习、引入形成性评价理念、改革学生成绩评定体系等方面,对中医专业后期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中医学专业;后期实践教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后期实践教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和拓展,旨在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后期实践教学时间长、任务重,教学地点分散,教学管理有其特殊性,各教学点能否贯彻落实教学计划,关系到教学质量能否得到保证、专业设置目标以及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后期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中医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1]。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学校中医学专业的主要建设单位,承担着中医学专业建设、理论授课、临床见习带教以及实习带教等教学任务,在2015年“中医学专业认证”以及2016年“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契机下,医院积极开展了后期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1 构建合理教学质量监控评估组织机构,保证质量监控体系有效运行

1.1 实行“二级”教学督导管理制度,成立教学质量监控评估督导组

第一级督导为院级层面,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教学部及相关科室人员组成;第二级为教研室及科室层面,由教研室主任、秘书及科室主任组成。

1.2 工作职责

1.2.1 第一级,全面负责院级教学质量的监督与管理深入课堂参加听课、教学查房、教学实践,等。根据教学情况,及时反馈各个方面的教学信息,把握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情况,讨论并制定有关保证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政策和制度。

1.2.2 第二级,负责执行、落实和完成教研室及科室的各项教学工作,确保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各项措施、制度、办法的实施教研室及科室层面的教学质量监控是一线的质量监控,是整个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具体组织该教研室及科室对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环节进行监控,对主要教学文件进行检查、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促进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提高。

1.3 执行情况

医院制定和完善相关教学管理制度及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使教学管理有章可循,有效推进教学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序运行。第一级督导听课采取随堂听课,时间定在每学期教学周的单周周三下午统一进行;第二级督导为本教研室间、不同教研室间相互开展听课评教,每位教师至少被4位同行听课评教。通过深入课堂一线听课,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授课者,督促其改正,以促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2 以学生为中心,提升理论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的主要部分。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对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享受智慧的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根本。该院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研读进行分析,包括:学生认知规律的分析、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分析、学生认知期待的分析、学生需要我们教什么和我们应该怎样教的分析,等[2]。为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运行,确保课堂教学效果与授课质量,该院重新改革教学设计版本,并在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基础上明确规定了该院授课教师在理论授课时须带齐以下8项教学材料:教学设计、讲稿、教学进度表、授课计划、学生名单、教材、教学课件、授课班级形成性评价方案及该堂实施情况。

教师是课堂教学工作的主导力量,是管理、控制教学过程的第一责任人,对于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安排、教学秩序、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以及相关的教学工作具有管辖权。教师应全面把握课堂教学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保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学习,选择适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如PBL、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促进教与学的互动,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强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多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和帮助[3]。

在开展评教工作方面,一方面定期开展教师间评教,每位教师至少被4位同行听课评教;另一方面为学生评教,学生对每位授课教师均开展理论课堂评教。通过教师及学生的共同评教,及时将收集、整理的意见反馈给授课教师本人,为教师改进自身的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3 规范临床见习,引入形成性评价理念

临床见习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为规范临床见习教学管理,保证临床见习教学质量,该院特作如下规定:

3.1 临床见习内容

见习教学内容应包括临床病史采集、查体示范、相关医学资料展示、病史综合分析讨论、学生分组练习及教师组织病例讨论。见习目的以巩固学生“三基”,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与技能为主[4]。临床见习带教为高年资住院医师或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一名教师一次见习带教学生不超过15名。

带教时教师应合理运用启发、引导、提问式等教学方法,积极组织讨论、归纳和小结,加强师生互动、教师答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5]。

3.2 《见习报告卡》的书写

该院规定见习结束时,学生要根据临床见习要求书写《见习报告卡》,每次见习最后40 min为学生填写《见习报告卡》的时间。《见习报告卡》在学生当场填写完毕后交给带教教师,带教教师须批阅、评分并反馈给学生。

3.3 临床见习成绩记录

见习报告卡的成绩评定采取自评分、小组评分和教师评分三种形式,评分采用百分制;并将见习报告卡的成绩纳入学生平时成绩中,作为形成性评价的内容之一。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效果和学习者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将课堂提问、作业、出勤率、见习报告卡成绩等纳入学生平时成绩中,作为形成性评价的内容之一,不仅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还能给教师提供反馈。

4 规范临床实习管理,定时开展临床教学活动,严格出科考试

为保证医学类实习生的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做好后期临床教学工作,该院制定了相关管理规定,实习生进入医院后,医院举行实习生岗前教育,介绍医院情况、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注意事项等内容;开展职业道德、医德医风、组织纪律等方面的培训工作[6-7];并对实习生入科后的教学活动明确规定如下:

①实习生入科后的第一天,科室应安排专人对实习生进行入科教育,包括该科室的教师队伍介绍、主要收治病种、科室特色介绍、治疗组的分组情况、医教研管理制度介绍、特殊管理要求、健康宣教、感控管理、学习纪律及学习安排,等。

②每周三下午为固定的教学活动日,各科必须安排进行PBL教学或教学查房或教学小讲课等教学活动,PBL教学的最后一幕结束时可就相关内容进行一次小讲课。此外,科室还灵活安排其他时间进行必要的教学活动。

③学生入科后的三周内,各科均应安排有PBL教学活动及一次以上的教学查房活动,两种教学活动在科室的教学活动记录本中应有记录,同时应填写学生形成性评价记录表。开展教学查房,科室主任或教学质控员应填写“教学查房质控评分表”,此材料为教学质控的支撑材料。

④学生在出科时必须进行严格的出科考核,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及临床能力考核等。每个临床科室均建设有试题库500题,要求科室定期更新试题库。实习生出科考核统一时间、统一地点进行,从试题库随机抽取,考试不合格、考勤不及格者不予出科鉴定,严把出科质量关。

5 改革学生成绩评定体系,重视个性化反馈和结构性反馈

在学校“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背景下,该院积极改革学生的成绩评定体系。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理论、实验、实训和临床实习各教学环节以及毕业综合能力考核等学生学业全过程评定学生成绩[8]。

5.1 学生方面

形成性测试的结果可以表明学生在掌握教材中存在的缺陷和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难点[9]。当教师将批改过的作业、试卷等发给学生并由学生对照正确答案自我检查时,学生就能了解这些缺陷和难点,并根据教师的批语进行改正。形成性评价的结果还可以对学生起积极的强化作用。一方面通过学生的情感反应加强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或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另一方面,注重评价过程而不是评价结果,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通过学生的认知反应加固了对正确答案(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等)的认识[10-11]。

5.2 教师方面

通过对形成性测试结果的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到自己对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否明确,讲授是否清晰并引导了学生的思路,使用的教学手段是否恰当,等。这些信息的获得,将有助于教师重新设计并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12-13]。

6 奖罚分明、奖惩措施到位,激励教师投入中医教育事业

6.1 奖励方面

通过教学奖励,提高教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促进该院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14]。

6.1.1 模范教师评选每年开展模范教师评选活动,评选对象包括“十佳教师”“最受学生喜爱的临床带教教师”“教学标兵”及“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各10名,其中“十佳教师”为最高荣誉。通过评选活动,树立教学榜样,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中医教育事业。

6.1.2 教学奖励为鼓励临床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质量工程、教改课题申报与教学论文发表等教学工作中,该院制定了相关的教学工作奖励文件,每年均开展教学工作奖的评选工作。

6.2 惩罚方面

教学部每月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纳入医院每月的《临床科室医疗质量考核评分标准》《医技科室医疗质量考核评分标准》中,比重占总分5%,如有违反,视情形扣分,并扣罚相应劳务费。

7 成效

7.1 提高了教师参与教学积极性

近3年该院获得省级教改立项项目56项;校级教改立项95项,资助经费129.9万元,奖励经费70多万元,发表教学论文271篇,获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2013年该院教师参加第一届“中医药社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获一等奖;2015年、2016年该院教师参加第三、四届“中医药社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获三等奖;2013年、2014年该院教师参加第十三、十四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获多媒体课件一等奖。

7.2 促进了学生临床能力提高

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基本技能均有较大提高,近3年来该院培养的中医学专业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超过广西平均水平,执业医师通过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该院选派的学生分别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参加泛珠三角区域(9+2)中医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获团体二等奖、一等奖和三等奖。

实践证明[15-16],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后期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仅可以有效促进教学基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还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保证学生在后期阶段获得高质量的教学。该院通过中医学专业后期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与实践,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该院的临床教学管理体系,强化了教学工作在医院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对该院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黄爱军.中医院校后期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5):542-543

[2]孙荪.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学业指导体系探究[J].江苏高教,2017(2):70-72

[3]欧阳学认,许华,李颖,等.PBL培养实习生医学素养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6):24-26

[4]李婕,周虹.提高临床见习带教质量探讨[J].医药前沿,2015,5,(32):395-396

[5]王路宏.如何提高见习医学生临床带教的教学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8):74-75

[6]杨福寿,张爱云,吉丽娟,等.医学院校实习生二级管理机构互联互通工作机制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15(2):209-212

[7]梁攀,朱伟群,王丽君.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中医临床教学改革思路[J].才智,2015(20):90

[8]罗婷,冯秋瑜,罗伟生.医学教育认证背景下壮医学专业学生评价体系改革思路[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9(1):122-123

[9]张涛,李敏.形成性考核评价在医学专业课程中应用的探索与实践[J].继续医学教育,2015(3):40-41

[10]程波,闵苏,熊秋菊,等.形成性评价应用于临床麻醉实习教学中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15(1):922-926

[11]刘玉梅,刘云儒,于德娥.以形成性评价为基础,加强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改革[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15(9):922-926

[12]吴高莉,刘西霞.形成性评价在医学课程考核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22

[13]韩勇,郭立荣.以形成性评价为基础的课程综合素质考核改革探讨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1):1746-1748

[14]向秋菊,刘杰,金玥,等.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5(6):547-552

[15]吴德坤,梁健,陈日兰,等.临床医学专业后期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5(1):115-116

[16]刘月,马晓燕,张宁苏.本硕七年制中医内科临床后期教学的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0):131-132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for late-stage practice teaching of Chinese Medicine

Du Juanjiao,Zhong Yuanming,Huang Bin,Ou Jian,Lin Yong,Huang Zhong,Huang Xiao
Department of Teaching,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530023,China

Late-stage practic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activi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Chinese medicine.Only by constructing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of late-stage practice teaching can we ensur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training of qualified medical personnel.This article introduces our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nstruct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of late-stage TCM practice regarding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standardization of clinical practice and practice,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ion of formative assessment,and reform in the student achievement assessment system.

progra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ractice teaching;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G642.0

A

1004-5287(2017)06-0706-04

: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1706025

2015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5JGZ135、2015JGB269)

2017-05-05

杜娟娇(1979-),女,南宁人,副主任医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医外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

黄彬(1967-),男,广西玉林人,副主任医师,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医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

电话:0771-5853661;E-mail:279310952@qq.com

猜你喜欢
科室监控教学质量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爱紧张的猫大夫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