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太极拳传承与保护分析

2017-01-28 10:43王一鸣河南理工大学太极拳学院454150
大众文艺 2017年19期
关键词:视域太极拳文化遗产

王一鸣 (河南理工大学太极拳学院 454150)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太极拳传承与保护分析

王一鸣 (河南理工大学太极拳学院 454150)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太极拳文化的内涵正在逐渐地被弱化。然而,太极拳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的平稳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要全面重视起对太极拳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本文首先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太极拳文化传承的概念,继而探讨了太极拳文化传承的各种形式,然后就现阶段太极拳传承的状况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几条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太极拳文化的保护对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传承;保护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潮流下,文化遗产的发扬与流传不断地向商业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得太极拳文化价值难以真正的发挥。同时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太极拳的价值取向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扭曲。虽然,我国一直在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太极拳文化遗传的传承,但是在如今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太极拳的全方位的传承依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就要采取进一步的针对性措施,从而更好地实现太极拳文化的传承。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太极拳文化传承的概述

太极拳不但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太极拳文化蕴含了我国阴阳五行的优秀传统文化理论,同时涵盖了中医学以及哲学等各个学科的精髓,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特色的运动形式。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对太极拳文化的传承更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太极拳文化的传承不单单是技能方面的传承,更是文化内涵的发扬与延续。由此可见,对于太极拳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对于其文化的传承。

二、太极拳文化传承的形式

(一)太极拳技术层次的传承方式

对于太极拳技术层次的传承方式,一种是在体校以及体工队范围的流传和传承,一种是在民间流派之间进行传承,还有一种以健身为目的在普通群众之间的流传1。在体校以及体工队范围的流传,大多是以竞技的方式流传,一般是为比赛所用。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更多的是注重动作的技巧与美感,从形式上来看越来越趋向于体操以及舞蹈方向进行发展。各流派传人所传承的太极拳属于最贴近传统的太极拳,不但在动作技巧方面有所传承,而且对于其内在的文化涵义也有所继承和发扬。其不但是中国功夫的一种发扬,而且也是集中国养生文化与道家文化为一体的传承与延续。太极拳在群众之间以健身为目的流传大多是侧重于其养身健体的理念,缺乏在竞技格斗方面的传承。这类练习这更注重的达到养生以及强身健体的目的,对于其内涵以及系统化的掌握不太注重。

(二)太极拳文化层次的传承方式

太极拳的文化传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其中分别是中国传统的太极文化、道教的吐纳之术、明朝的武术以及我国传统的中医经络学说。由于太极拳的文化性质比较浓厚,因此,太极拳素来有“哲拳”的美称,以此来显示其丰厚的文化底蕴2。太极拳的整体演绎应该既包括其传统的技艺,又包括传统的文化,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太极拳。而就目前现阶段的状况来看,太极拳的传承方面总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例如竞技太极拳更注重了太极拳技艺方面的发挥,而忽略了文化方面的方面的传承。而健身太极拳又过于注重养生方面的发挥,而忽略了其技艺方面的传承。因此,相对来说两者都不够完善,只是以一种具有侧重性的方式进行传承。

(三)太极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方式

太极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以载体式实物为传承方式,一种是以活动过程而进行的传承,还有一种是精神价值的一种体现3。对于第一种,可以从有关太极拳的各种器械进行见证,包括有代表性的故居遗址,有关太极拳的刀枪剑戟以及太极拳的拳谱等等。这些实物都是太极拳文化的物化形态,是太极拳文化遗产的载体。第二种通常是通过开展一些教学、祭祀以及拜师等等民俗活动从而实现对太极拳的流传和发展。这些活动也是太极拳文化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的重要保障。第三种是太极拳文化层次的最高体现,太极拳以一种文化精神的存在,是其最核心的价值所在。

三、现阶段太极拳传承的状况分析

(一)在如今的太极拳传承之中,由于过度地在意形式而忽略内涵,导致太极拳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弱。有些人因为盲目地追逐利益,利用太极拳的名义巧立名目,分支出了许多有关太极拳的运动项目。但是这些项目虽然挂着太极拳的名号,却实质上与太极拳相去甚远。还有很多人,只顾单纯的追名逐利,而忽略了太极拳真正的文化内涵,使太极拳的传承简单地流于形式,这样对太极拳文化的传承很不利。

(二)如今的太极拳的练习,更多地是为了实现强身健体,而忽略了其技击实战的本质,从而使其“拳”的含义无法真正的发挥4。在现实中,太极拳被简单地拼凑和编排,而没有真正发挥其阴阳互换的效用,从而难以真正打通人体经络,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三)目前很多太极拳文化的相关载体正在慢慢遗失。由于各种保护条件不足的制约,使得许多有关太极拳的器具与历史资料正在慢慢地遗失。有的永远消失不见了,而有的虽然存留下来,但是依然残缺不全,例如有关太极拳的书籍、牌匾、石碑等等。而如今仅存的为数不多的老拳师,虽然各方面经验都比较丰富老练,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文化传承意识,从而使相对成熟系统化的太极拳没有得以保全地传承下来。

(四)虽然我国一直不断加强对太极拳文化传承的重视,但是目前对于太极拳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还没有做到位。由于信息时代与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得太极拳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我国该尚未形成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使得太极拳文化在某种程度上遭到滥用,并且在一步步地流失。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太极拳保护对策分析

(一)做好传承人的保护工作

一些经验丰厚的老拳师是太极拳文化的活态载体,其身上承载着丰厚的太极拳文化与技艺,一旦这个人逝世,则就相当于丰厚的太极拳文化载体的消失。因此,对于传承人的保护工作要全面重视起来。通过指定传人的方式,更好地保障太极拳文化向下一代的传承5。另外,扶持各个流派开展太极拳相关活动的支持,从而提高社会的关注度和重视度。另外,还要更多地去培养新的太极拳继承人,通过一定的物资或荣誉奖励,给予其一定的荣誉感,从而更好地促进太极拳的传承。除了对要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其次还要加强对其他太极拳文化载体的保护,例如拳谱、器械等等。对其进行完善的整理、记录、保存和收藏,从而更好地维持太极拳文化的原汁原味,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二)建立和完善太极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就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太极拳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依然建立的不够完善。知识产权的确立能够从根本上起到对太极拳文化的保护作用,从而有效地避免太极拳文化的流失和滥用。尤其是对于传承人知识产权的保护,要全面重视起来。通过全面地完善太极拳知识产权制度,从而更好地保护太极拳文化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三)做好太极拳文化内涵的研究工作

太极拳的文化内涵、高深的精神境界以及特有的思维模式是其价值的最高体现,是太极拳文化的精髓6。与此同时,太极拳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还涵盖着道德观念与伦理思想,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意义。为了实现太极拳文化的更好传承,需要国家继续加大对太极拳文化传承工作的支持,进一步加大这一方面的经费投入,组织相关专家学者以及各类院校和文化单位,加强对太极拳文化的研究,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挖掘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而实现太极拳文化的更好传承。

综上所述,加强对太极拳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流传以及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我国目前太极拳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做得还不够完善,因此要采取进一步措施加以改进,从而促进太极拳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相关论述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抛砖引玉的作用。

注释:

1.牛英群,谢永广.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太极拳传承与保护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6):121-122.

2.邱伟.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太极拳的传承[J].搏击•武术科学,2010,07(9):31-32,58.

3.李瑜,郭荣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以河南少林武术、陈氏太极拳为例[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27(12):99-102.

4.蔡传喜,汤立许.非遗视域下陈式太极拳的荣耀之身与尴尬之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32(6):37-40.

5.崔周.试析非物质文化视角下的太极拳与身心健康关系[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200-203.

6.赵冬刚.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陕西民俗体育保护研究——以华山太极拳(剑)为例[J].价值工程,2012,31(14):290-291.

王一鸣(1989.4- ),男,河南焦作人,硕士,河南理工大学太极拳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

猜你喜欢
视域太极拳文化遗产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Tough Nut to Crack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