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遗传承
——以《百鸟朝凤》为例

2017-01-28 10:43牛家静陕西科技大学710021
大众文艺 2017年19期
关键词:百鸟朝凤精髓唢呐

牛家静 (陕西科技大学 710021)

浅析非遗传承
——以《百鸟朝凤》为例

牛家静 (陕西科技大学 710021)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艺术精品也在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也逐渐交融,西方的文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以电影《百鸟朝凤》为例来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进行分析,以发现我国的传统精髓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找出出路,以让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

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百鸟朝凤;传承

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冲突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受到了各种思潮的冲击,因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传承的过程中也面临着非常多的冲突,需要人民群众的鼎力相助进行解决。

(一)消费社会与非遗文化的冲突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水平的翻天覆地变化,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更快,再加之人们所接触的事物也比以前大大增多,所以人们的思维也发生着变化,相比之前的传统社会,当代的人更愿意接受快消文化,因为从经济方面来说,这样的文化形式更能够创作出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比如:在流行歌曲的盛行中,制作人、歌手都能够通过这种快节奏的形式获取大笔的经济回报和名誉,为自我和社会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但是与之相比戏剧、皮影等文化形式却因为节奏比较慢,且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方能够有所成就,因此,这些传统的文化形式并不能够受到更多的人的欢迎。相对于新型的文化形式,传统文化的市场就显得非常狭窄。从《百鸟朝凤》这部影片来说,天鸣和蓝玉虽然在刚学习吹唢呐的时候是抱着成为一名唢呐匠,谋得一门手艺而去的,但是在焦三爷的教授下让这二人明白了唢呐不仅是吹给别人听的,更是吹给自己的,吹唢呐不仅是吹曲子,更应该是吹的人品,吹的德行,而焦三爷在选择唢呐接班人的时候又尤其注重了品行端庄、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寒之人。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非遗文化所强调的是一种精神,而这种精神的炼成并非一两天的事情,它需要人们在长时间的苦学勤练中去领悟,直到将这种精神深入到自己的骨血之中,这在《百鸟朝凤》这部电影中就表现为焦三爷所说的“唢呐离口不离手”。但是当今社会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显然已经属于消费社会,人们不断消费着自己身边的各种快餐文化。因为这些快餐文化一方面能够给人们对带来瞬时的快乐,同时还能够给人们带来非常丰厚的经济收入,而这些恰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不能够带来的。

(二)教育理念与传承方式的冲突

观看了《百鸟朝凤》这部影片之后,笔者发现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的另一大冲突是教育理念和传承方式的冲突。其一,唢呐学员招生的方式不符合现代的教育理念。焦家班的焦三爷在教授徒弟,传承吹唢呐的技能时一共只收了两名徒弟。这当然与人们的经济情况或者意识形态有一定的关系,实际上与焦三爷收徒弟的规矩也是有关系的,例如游天鸣之所以能够留下来学习吹唢呐,实际上和他父亲所演的“苦情戏”有关,可通过影片我们可以看出,焦三爷在收徒弟的时候有一定的考核,实际上这样的考核就真正能够考核出人才吗?笔者认为这样的考核方式显得太过无端,让一部分对唢呐有兴趣的人望而却步。这种传承方式与现代教育中的人人都是天才、人人都有天赋的教育理念完全不符。其二,焦三爷的唢呐教学方式不符合现代教学方法。在《百鸟朝凤》这部影片中,焦三爷对两名学生一直都是黑面示人,没有半点微笑,这固然是严师的形象无可厚非,但是这样的形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过程中却没有半点好处,只会让一些本身爱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在学习之处便提不起兴趣,也不能够好好地继续学习,或者不能够准确的发挥出想象力。这样的教育理念与当前的教育要让孩子们开心、健康学习的理念背道而驰。其三,焦三爷的传授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从《百鸟朝凤》中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焦三爷的传授方式是口口相传,他在教蓝玉和天鸣吹唢呐的时候是师傅吹一句,学生学一句,包括后面教授天鸣吹“百鸟朝凤”的时候也是这样的,这样的传承方式和现代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相去甚远。实际上在文明发展相当快的今天,这样的教学方式早已显得有些落后了,不但会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慢,老师教得也很卖力,但是在传承的过程中却并不能够保证代代相传。

(三)非遗文化传承与经济的冲突

《百鸟朝凤》这部电影中,焦三爷最后因为患了肺癌而不久于人世,游家班的游天鸣因为吹唢呐的收入极低满足不了一家人的基本开销,更不能够娶妻生子,她的母亲为了能够让他讨到老婆还让他的妹妹去给他换亲。说实话,影片到这里的时候真正将唢呐这门艺术在传承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让人觉得无奈与悲凉。焦三爷在得知自己得了肺癌之后,将自己家的牛给卖了,但他想的不是去用这笔资金来治病,想的是要给自己的徒弟游天鸣置办一生行头。这对不是父子,却胜似父子的师徒情此时所展示的是对唢呐的信念。影片从头到尾都非常接近生活,仿佛这些事情均是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从游天鸣和蓝玉在学习吹唢呐的时候要一边学习,一边帮助师傅干农活,从焦三爷觉得现在唢呐匠的地位变得低微,从游天鸣在当唢呐匠的过程中却不能够挣钱养家等具体的情节中都展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当前资金缺乏有着莫大的关系。

二、我国“非遗”困境的出路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需要我们后辈儿孙一直传承下去的宝贵财富。民间有许多的《百鸟朝凤》正在苦苦的挣扎着,希望能够有一天也能够走出困境,让祖国的文化精髓在华夏大地上继续传播下去。

(一)加大非遗文化宣传力度

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是促使我国非遗走出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当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在传承的过程中遭遇困难,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人们对这些文化的不了解,因为我国许多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常常采用了传男不传女,传长房不传其它房等类似的规矩,所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很大程度上都显得比较神秘,故而,其秘密在传承的过程中便逐渐因为传承人等方面的原因而越来越多,这样便会让非遗文化不能够走出家族、班组等小团体的约束,这样能够懂得非遗文化的人就很少,这种小范围的流传自然便不能够与当前的快消文化相提并论。针对这种情况,要想让我国的非遗文化被世人皆知,关键在于要加强其文化宣传力度,这样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的知识,此能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打好基础。

(二)加强非遗文化资金投入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的过程中关键在于资金的缺乏。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们总是要在满足了吃、穿、住、行等几个基本需要之后才会追求自我的实现。唢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的过程中因为资金的缺乏并不能够让其更好的传承下去,因此,在我国的非遗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应该加强非遗文化资金投入,让传承人能够不为生活所迫,能够专心致志,为非遗的发展做出贡献,让更多的非遗文化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投入。

(三)完善非遗文化传承方式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教育理念等也都不同于之前,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传统的传承方式固然在一定基础上保证了其技艺的精湛,但是从《百鸟朝凤》这部影片中我们也看出了这种传统的技艺传承方式实际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因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就应该在保留传统传承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化的传承理念,广收门徒、进行一定范围的教学,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培养专业的传承人选,这样才能够让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历史的淘洗中绽放出更独特的魅力。

三、结语

无论是电影《百鸟朝凤》还是《老腔》,它们所讲述的故事、所刻画的形象都是对我国即将失传的文化遗产的真实反映,随着社会消费文化的逐步形成,这些传统的,一时之间并不能够带来丰盛的财产,也不能够带来显赫的名声的技艺正在被历史的尘埃所掩埋,但是这些都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精髓、思想精髓、技艺精髓,中华民族儿女不应该将这些曾经给予我们精神粮食的技艺忘掉,因此,我们应该加大非遗文化宣传力度,加强非遗文化资金投入,完善传承方式来让这些文化的精品、思想道德的精髓永远地传承下去。

[1]王宇晴. 从《百鸟朝凤》看经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 新闻传播,2016,(24):37-38.

[2]谭敏. 从《百鸟朝凤》论“非遗”传承[J]. 电影文学,2016,(18):145-147.

[3]胡静. 民俗匠心的挽歌与传统文化的哀歌——论《百鸟朝凤》的电影改编[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09):102-103+109.

[4]宋晓辉. 任同祥唢呐名曲《百鸟朝凤》演奏艺术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

猜你喜欢
百鸟朝凤精髓唢呐
唢呐手
又听唢呐
汲取思想精髓 书写奋进新时代巾帼答卷
唢呐
藏在静宁“三宝”里的美食精髓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百鸟朝凤》的前世今生
《百鸟朝凤》对“西部电影”风格的坚守
莫让《百鸟朝凤》下跪重演
缝补Boro i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