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尊严的生活源于诚信

2017-01-28 04:01本刊评论员
红土地 2017年11期
关键词:烽火商鞅体面

本刊评论员

有尊严的生活源于诚信

本刊评论员

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上至社会精英,下至乡村老农,毕生都在追求一种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那么,这种体面尊严的生活靠什么来支撑呢?有人说是知识权力,有人说是财务自由;有人追求子孙满堂,有人信奉基督安拉。其实,真正支撑一个人体面而有尊严生活的,只有两个字,那就是“诚信”。

近些年来,诚信缺失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核心价值观的定位模糊,社会关系的调整滞后,使得一些人追名逐利,腐化堕落。有的身居要职,大搞权钱交易,贪赃枉法;有的疯狂追逐金钱,不惜铤而走险;平民百姓,也处处可见造假卖假,短斤少两,骗子横行,老幼失序。究其原因,信仰丢失固然是主因,但基本的道德底线被突破,则是产生这些问题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要生存发展,就必须生产劳动,就必须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人类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形成而存在和发展的,每个人都是作为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存在和发展的。因此,无论是原始社会的协作狩猎,还是现代社会的流水生产,都离不开诚实守信和相互默契。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也不论你身处高位还是乡村草民,你都是这个社会的一粒砂,一滴水,一颗螺丝钉,都必须遵守社会关系约定俗成的规则。否则,你就会成为说谎者、被遗弃者和罪犯,毫无尊严可言。孔子说,民无信不立。大仲马说,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说明东西方文明对诚信的看法是相同的。

春秋战国时,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他在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10两。老百姓都不相信,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两。终于有人站出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兑现诺言赏了他50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推广开了,使秦国日渐强盛。而在商鞅“立木为信”的400年前,在同样的地方,却曾发生过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幽王为博取宠妃褒姒一笑,下令在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等诸侯们率兵匆匆赶到,弄明白并无外族入侵,只是君王为博宠妃一笑,便愤然离去。后来,犬戎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诸侯谁也不愿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杀、褒姒被掳。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家是这样,个人也是这样。把一个自然人单独放到一个荒岛上去,你可以在自然环境许可下,为所欲为。而作为一个社会人,就离不开社会关系和规则,就必须遵守国家、族群、社区的所有道德底线,离不开为人诚信。只有这样,你在社区、工作单位、朋友圈里,才能体面地、有尊严的生活。言而无信,朝三暮四,你官当得再大,钱赚得再多,也要遭人鄙视。《郁离子》里有个故事:济阳富翁船沉落水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至,富翁急忙喊:“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黄金。”待被救上岸后,富翁却只肯出10两。不料,后来富翁又一次翻船了,谁也不愿意救这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两次翻船是偶然的,但富翁言而无信、不得好报却是必然的。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西赛罗曾经说过,没有诚实,何来尊严?国家的强盛,个人的尊严,都绝对离不开诚信。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诚信位列其中,提纲挈领,确实抓住了要害。

(大理 执笔)

猜你喜欢
烽火商鞅体面
烽火瞬息
烽火豪情:初光先照映初心
离婚时,请体面一点
商鞅方升:一升量天下!
商鞅: 史上酬劳最高的搬运工
输比赢更需要尊严和体面
树敌太多商鞅
狗熊讲体面
烽火戏诸侯
难忘烽火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