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袖舞”的思想本源研究

2017-01-28 05:07
北方音乐 2017年8期
关键词:长袖衣袖图腾

李 朵 蒋 浩

(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汉代“袖舞”的思想本源研究

李 朵 蒋 浩

(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每一件文物都凝结着那个特定时期的社会文化、审美取向、政治哲学和生活信仰等,反之又从这些文物中显现出来,从汉代遗留下来的汉画像石、铜器等文物中研究其舞蹈形象,几乎无舞不舞袖。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有起源,舞蹈顺文化而动,袖舞的出现及发展,不仅来源于自然,更有社会历史宗教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鸟图腾崇拜、社会思潮与汉代袖舞的关系进行分析,阐述汉代人们为何会舞长袖,探寻其思想来源及发展过程。

汉代袖舞;图腾崇拜;社会思潮

一、汉代之“袖舞”

在汉代,舞袖已经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审美倾向,在人们赏舞时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袅袅长袖,纤纤细腰飘绕萦回的舞姿变幻莫测,如浮云,似流波,给人以虚化飘逸之美”。

随着社会的发展,到汉代纺织业开始盛行,从古代的丝、麻服饰变成了轻盈的丝绸,袖是汉代舞蹈中人们最常用的道具,舞蹈必舞袖。通过人们的认可与广泛使用,从而出现了汉代乐舞中舞袖的繁荣景象,袖舞也成为了汉代乐舞中最著名的舞蹈。

袖舞的种类繁多,主要有长袖、蝶袖、筒袖、半袖等,衣袖的多样化也丰富了舞蹈服饰的种类,同时也推动着袖舞的发展。其中长袖舞是最常见的舞蹈形式,袖长及地,主要是以阴柔妩媚为主,配以细腰,舞姿灵动,在当时宫廷中备受瞩目,发展也最为繁华;筒袖,袖长比长袖略短,因在舞蹈过程中易于运用,所以动作造型也较多,是当时歌舞伎人的专有服饰;蝶袖的特点是宽大,双臂展开时像蝴蝶的翅膀,故称蝶袖,这种衣袖多用于男子舞蹈,表现男子阳刚之气的同时又不缺乏舞袖的柔美;而半袖主要出现在建鼓舞中,为表演者方便击鼓而制,由此可见,因不同的衣袖而产生了不同种类的“袖舞”,表现出人们对舞袖的不同审美需求。

既有舞袖,就必定会有其不同的固定动作造型来表达舞蹈风格样式,袖舞的舞蹈动作主要以扬、甩、撩、绞、拖为主,运用这些身体动作将袖子在空中起舞,形成各式各样的舞蹈姿态,让观赏者目光应接不暇,叹为观止,舞者在表演时将自己的手臂与衣袖融为一体,达到将衣袖拉长手臂线条的效果,以此借用长袖来表达心中的情感,同时也表达舞者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长轻的衣袖有利于舞蹈动作的表现,带来的美感也更能打动人心,深为达官贵人们所喜爱。但人们为什么会想用长衣袖来起舞呢?其想法产生的根源在哪,又是受哪些影响袖舞在汉代如此盛行?

二、心之所向,寓之于形

图腾文化是人类最早的宗教形式,也是人类最古老、最奇异的文化现象之一,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存在过图腾文化,它不仅在古文化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与现代文化也有着渊源关系。

鸟图腾是我国重要的图腾崇拜之一,在远古的图腾崇拜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崇鸟、敬鸟、化鸟为神的民族信仰。在《尧典》中有记载,尧是一个整治洪水的英王,在当时最大的灾难是洪灾,而在恐怖的水灾中只有鸟类能够躲过灾难,于是鸟类就在人们的心中神化,成为他们心中崇拜的神灵;另外东夷族对鸟图腾的崇拜,在《中国汉代舞蹈概论》中有写到,在东夷族的文化始源中,一直保存对鸟的图腾崇拜,到后来演变成“凤”而风靡全国,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在《诗经·商颂》中也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记载;其中对鸟的图腾崇拜,东夷族是延续最久也是最深的民族,乃至近年广西的大型原创歌舞剧《百鸟衣》,也是对以前鸟图腾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对祖先崇拜鸟图腾的一种敬仰与延续。

而对古时鸟图腾的根源追溯离不开天,古时候人们都是靠天生活,日常生活、农耕生产等一切都离不开对阳光和雨露的依赖,这也导致了人们对天的崇拜敬仰,并加之以神话色彩,在当时,鸟是飞得最高最远也是最接近天的动物,可以与万物和谐相处,人之所不能及,古人认为鸟可以为他们向天传情达意,所以先民们便对鸟萌生了一种情感,让鸟来做他们与天的使者,与上天对话,于是对鸟类产生了敬意,并且到后来还发展成了羽化鸟人的现象。袖的兴起,与对鸟的崇拜无不息息相关,因为崇鸟、敬鸟、化鸟为神,所以人们去追寻,利用服饰上的长袖来延伸人的双臂,与模仿鸟,代替鸟的翅膀,希望自己能够像鸟一样在天空飞翔,人们企图通过舞袖的方式来与天通话,通过舞蹈动作来表达与天合一的情感。

在《说文》中写到:“女能事无形,象人两舞形”,可以看出,袖是一种与神相通的工具,从记载可以推断出,人们通过舞袖来达到与神相通,与天相应的理想境界,利用衣袖来寄托“通天”这一思想。用衣袖来模仿鸟的翅膀,赋予鸟飞翔的能力,可以在天空自由翱翔,同时拉近与天的距离,能够触及到天。在西周《六小舞》中也有写到,有“拟鸟舞”,鸟生羽,羽可助飞,飞即可达天,舞者执羽而舞,与天通话,以达到祭祀求神的目的。除了“拟鸟舞”外,还有《人舞》:“不执持舞具,以袖为容,宗庙祭祀所用”,这是鸟图腾舞的一种演化,人们不再持羽而舞,而是通过衣袖来代替手中的道具;此外还有羽舞等都是鸟图腾舞蹈的一种演化,并且这种舞蹈在汉画像之中也有迹可寻,如江苏邹县有一幅汉化像长袖对舞,二人的舞袖作鸟翼状,比翼双飞;还有男子博袍宽袖的《队舞》见安邱汉化像石,双臂翘起像鸟翼将举而未展开,身体扭曲,衣袖飘飞。人们通过想象寻找自己身体与鸟相似部位,来达到与天相通的目的。可以说,从“鸟图腾”到执羽舞,转变为“拟鸟舞”再到舞袖,是一个漫长演变、发展的重要过程。

三、思想凝结,舞袖成仙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舞蹈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的发展必定离不开社会的发展,需要通过历史文化与社会思想积累的支撑,才能得以形成和发展。对于汉代乐舞中大量舞袖的现象,与当时人们的思想、社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而这种社会思想不可能一夜形成,必定要经过长久的孕育时期,进而渗入舞蹈发展演变。

(一)“天”、“神”之信仰

对神的信仰源自于远古先民对自然宇宙世界的未知无法解释,于是想象有神的世界存在,并且把这个充满幻想的神圣世界当成一种客观存在的表象,与之世代相传,久而久之,在每个人身上都留下来神的烙印。但神仙信仰思想的真正萌芽是在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时期,人类开始认识到生命存在的价值,想要去追寻长生以求生命意义最大化的思想,于是就开始向“神”靠拢。而据研究,舞袖早在两千多年的战国时期就有出现,所以追踪舞袖的起源,还得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广东、山东、山西等地出土的战国时期玉佩舞人和陶俑中,就有各种长袖舞俑。由此可见,长袖在舞蹈服饰上已有了初步的定型,并且在当时的乐舞中,也已显现出舞蹈写实与浪漫的艺术特色,为汉代袖舞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汉初,为了缓解战争遗留下来社会矛盾与经济危机,汉高祖采用“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强调对精神与心性的修养,让人们相信天上有神仙存在,利用对神仙的信仰与崇拜来达到统治者平复天下、安抚人心的目的,从此,“神仙”思想渐渐深入人心。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儒学登上历史舞台,“天人感应”是其的核心思想,统治者告诉人们,是“天帝”创造了人,并且有意识地创造了帝王来统治万民,还立下统治秩序,认为世间的秩序法则都由天决定,“天”有着无穷的力量,所以,崇拜“天”、“神”的思想开始盛行,而关于飞天的思想,在北凉、魏、周时期就已出现了“伎乐飞天”,反映出人们对步入天国的渴望,也为在后世的发展奠定基础,社会思潮在改变的同时也在交融、传承与发展,飞天思想经过流传,最后在汉代到达鼎盛。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依赖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风貌会直接在艺术中反应出来,为了表达对天、神的崇敬,人们在舞蹈中运用长袖延长双臂,以此来更靠近天,同时运用舞袖可以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汉代的歌舞伎大都是农民阶层出生,他们社会地位卑微,没有人身自由,只有通过舞蹈对世界充满幻想: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神仙世界,舞者将自己与袖合二为一,与神仙对话,想象神仙的生活,当时的很多作品都被遗存了下来,如《总会仙唱》、《鱼龙曼延》、《东海黄公》、《盘鼓舞》等,作品中有渗入神化意识,比如怪兽成负底座,装饰象征神仙的流苏、鹭鸟等,这些舞蹈形式,一方面是汉代舞蹈艺术的象征,另一方面也是汉代哲学思想在舞蹈艺术中的体现。

(二)“飞升”之向往

有了对天的崇敬和对神的信仰,对于人们产生“飞升”的理想也就不难理解了,与上文说的鸟图腾崇拜一样,人们想要飞翔,就必须借助外界的力量,运用长袖来增长人们的手臂让自己拥有飞的力量,想象自己能够飞翔,因此袖的兴起与飞升的思想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

想要到达神仙的世界,当然只能借助某些动物的特殊本领来寄托自己的思想,于是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下,根据古人的幻想引申出了“龙凤”两种有飞天神力的虚幻动物,它们便成为了引导人飞升的选择,乘龙御风、飞升天国的浪漫思想由此产生。而龙凤飞天上升、弯曲的形态也成为当时的审美倾向,在舞蹈中,人们运用长袖与肢体动作的结合,飞扬于空、飘绕萦回,动作变化莫测,如龙凤升天般飘然欲仙,舞者凭借长袖横飞纵舞表达内心飞升的急切欲望,表达了汉代人们的浪漫主义精神。

除了浪漫主义色彩充实着人们的大脑外,汉代人们还讲究务实精神,龙凤皆为想象并不真实存在,那么怎样在现实生活中也能享受到神仙的世界呢?人们通过现实的方法——墓葬,来实现自己的愿望。汉代延续了楚国祭祀星辰的习俗,形成了一个丰富活跃的思想世界,人们的思维都是巫术思想,这种神秘的巫术氛围紧紧围绕汉代社会,弥漫着浓厚的神秘色彩。在人们的脑海里有着向往的、死后可以去的美好世界,并将这一思想放入了葬礼之中,形成了汉代盛行的厚葬之风。“如洛阳烧沟汉墓,其中M61墓室的整体结构和墓中四壁绘图都模仿天穹和人世,梯形斜坡顶的墓顶上彩绘着日月星辰等天象,两侧还绘制了神仙世界中龙、虎、天马、羽人等形象,四壁则都是人间的生活场景。可见这样的景象说明了古墓主人想要成仙的强烈欲望,而这样的古墓不仅仅这一座,还有西汉的卜千秋墓、东汉时期山东武梁祠墓葬群等”。

这浓重的时代特色,影响并渗入到包括舞蹈在内的各个艺术中,飞升的思想在当时生活中随处可见,而汉代舞蹈艺术最终形成了“以手袖为容”的繁荣景象。

四、结语

汉代乐舞舞袖的思想本源,可追溯至远古时期鸟的图腾崇拜以及从人类开始寻求自我价值的社会思潮,从对鸟的崇拜到执羽舞、拟鸟舞,再发展到舞袖;从信仰神仙的浪漫思想至追求飞升的务实思想,再运用舞袖表现出来,这些都是舞蹈漫长的发展过程,袖舞的发生和繁荣,与人们的思想、社会的发展无不息息相关,是一种螺旋式的发展。

[1]孙颖.中国汉代舞蹈概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04).

[2]王克芬.中国古代舞蹈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02).

[3]刘青弋.中国舞蹈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12).

[4]王宁宁.“长袖善舞”的历史流变[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03).

[5]梁宇.袖舞来源于历史嬗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03,52(02).

[6]李玉煜.汉代舞蹈和魏晋南北朝的思想内蕴以及艺术风格[J].艺汇文苑,2014:184-185.

J616

A

猜你喜欢
长袖衣袖图腾
《这条比较傻》等
再来一瓶
衣袖飘飘真好看
关注食品安全
他的词语 如同独臂男孩的衣袖
衣袖
试论我国古代长袖舞蹈的发展历史
衣袖
First Look
周代与汉代长袖舞之异同及两者关系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