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教学中对学生美感的培养策略分析

2017-01-28 07:59刘莉莉
黄河之声 2017年18期
关键词:琵琶美感乐曲

刘莉莉 王 伟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琵琶教学中对学生美感的培养策略分析

刘莉莉 王 伟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教育行业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高校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越来越重视。琵琶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民族乐器,组织琵琶教学活动,对于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但高校传统琵琶教学模式过于重视技巧的运用而忽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演奏琵琶时表达不出美感,无法引起听者产生共鸣。本文立足于现实分析当前琵琶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此提出培养学生美感的切实可行策略,以期促进高校的琵琶教学活动。

琵琶教学;学生美感;策略

近年来,伴随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校教学开始改变传统的以理论知识的重点的教学目标,改而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是丰富学生内心世界和放松心灵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把焦点聚集在学生对音乐美感和情感抒发的表达上,以提升学生的美感修养好强烈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琵琶教学,其蕴含丰富的音乐元素,不仅不够推动音乐教学改革的需要,还可以传播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使学生在演奏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但从目前的高校教学现状来看,琵琶教学还远远达不到美感教学的高度,基于此,笔者展开研究。

一、高校琵琶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首先,应试教育下教师更关注的是学生在琵琶演奏时的技巧,而没有对学生学习琵琶的兴趣进行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对学习琵琶产生兴趣,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很有可能转移注意力,教师很难开展教学活动。其次,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讲究的是教师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但琵琶教学普遍采取的是传统教学的讲授法,没有注意课堂学生的引导活动,学生的演奏没有得到有效指导意见,自然也没有启发教学的基础。再者高校音乐班级基数大,对于所有的学生教师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无法形成有效思考。最后,教师琵琶教学全部按照课本教材顺序开展,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在演奏过程中缺少美感,注重演奏理论的讲解,从而降低了演奏的效果,这是目前教学的最大问题。

二、琵琶教学中培养学生美感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演奏情感培养,体会琵琶乐曲内涵

由于琵琶在演奏过程中要求学生指法灵活,掌握丰富的技巧,所以学生必须坚持琵琶演奏学习,以加强自己的基本功训练。尤其是想要成功演奏出琵琶乐曲,不仅有过硬的基本功,还需体会琵琶乐曲表达出的音乐内涵,理解其所传达出的情感,从而将其演奏出来,让听者产生共鸣。这一训练的过程就是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美感的过程,大多数琵琶乐曲都是从当地流传开来或者是改编而成的,其中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色彩,这会给学生的理解领悟造成障碍,因为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学生并不能全部了解所有琵琶乐曲地方的民族风情,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对琵琶乐曲的来源地以及发展演变史讲授给学生听,以便学生了解乐曲所传达出来的情感,从而在演奏中展示给听众,清晰掌握各种乐曲的风格,有利于培养出学生的美感。

(二)注重学生内心情感的培养

琵琶演奏的目的是让观众聆听演奏曲目,领悟演奏者在演奏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从而两者产生双向共鸣,充分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因此,教师在琵琶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在演奏中对情感的表达,增强对音乐曲目的感性理解,并且带有个人的情感演奏蕴含其中,达到演奏与美感的完美结合。由于琵琶形制很扁,发音孔比较小,呈现出的音色硬薄,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总结琵琶的演奏技巧,以免演奏时出现杂音,导致演奏失误,另外还要学习琵琶的悠久发展史,增加个人的内在文化底蕴。演奏琵琶展现出的美感不仅是情感技巧的表达,更重要的是演奏者本身的内在气质符合琵琶的文化修养。因此教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在此前提下,注重追求琵琶音色和音美的结合,只有学生内心听到琵琶美感才会在学习中有意识培养音乐美感。

(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想要培养学生在琵琶学习中的美感,首先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传统的单一讲授法不适于现代教学的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将学生的音乐美感落到实处,也会对不同接受知识的学生激发兴趣。比如“体验教学”“实践教学“探索教学”这些都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从中感受音乐美感的存在。比如实施体验教学时,可以结合科学探索精神的知识在里面,从学生的体验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去引导学生对音乐美感的领悟。体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大胆表现出创作热情,对学生的美感体验可以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更好地融入到教师教学中。“实践教学”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不再是教师在讲台上空讲理论,而是对于学生的实践活动给予有效指导,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最终提高学生演奏琵琶中的美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琵琶作为一种悠久的传统民族乐器,对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高校琵琶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演奏技巧的讲授,还要对琵琶的发展史以及蕴含的美感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音乐美感,是新课程下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琵琶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音乐人才,最终实现学生的美育教育目标。■

[1]王欣洁.论琵琶教学中学生美感的培养[J].戏剧之家,2017,01:199-200.

[2]栾晓蕾.初探琵琶教学的美感修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20):212,219.

[3]李梓瑄.琵琶教学中学生美感修养的培养路径探讨[J].黄河之声,2016,21:42.

[4]张娅.浅议高校琵琶教学中的美感培养[J].北方音乐,2016,36(17):200-201.

猜你喜欢
琵琶美感乐曲
琵琶老店琵琶声
几何映射
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父与子
一两江湖之 琵琶误[连载七]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琵琶仙·寒窗
悲伤的乐曲
让语文充满生机充满美感
我的“反弹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