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圣桑《天鹅》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现

2017-01-28 07:59王喻敏
黄河之声 2017年18期
关键词:全曲狂欢节乐句

王喻敏

(聊城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浅析圣桑《天鹅》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现

王喻敏

(聊城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天鹅》是圣桑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一首,钢琴旋律声部优美流畅,低音声部轻盈跳跃,实现了二者完美的结合,全曲浑然天成,宛如天籁,充分地刻画出了作者心中那纯洁无暇的天鹅,更加表达了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赞美。在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现代社会,寻求内心的宁静和找回最初的自己成为每个人心中的渴望,让我们通过感受《天鹅》,体会天鹅纯洁的美,从而在这喧嚣的世界中能暂且的放空自己,走进圣桑心中那只浪漫的天鹅,回到自己出发的地方。本文将从《天鹅》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现方面进行全面探究,进而增加对乐曲的理解,从而对演奏作品有所帮助。

圣桑;天鹅;演奏技巧;情感表现;浪漫

一、作品的创作背景

(一)作者背景

夏尔·卡米尔·圣桑,1835年出生于法国巴黎,是著名的管风琴演奏家,也是一位作曲家,一生创作作品数量达170余部,86岁时离开人世,经历了西方音乐史上多种艺术流派,对法国音乐界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最大的特点是创作速度很快,作曲时信手拈来,但在他一生的创作经历中,音乐风格一直没有改变——虽不已内涵丰富著称,但曲风华丽,优美动人,为此常用“唯美主义者”来定位圣桑。

(二)作品背景

1886年,圣桑在奥地利演出时因音乐会受到阻碍而心情郁闷,之后在克尔蒂姆小镇观看了一场狂欢节,使他产生了创作灵感,而《动物狂欢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动物狂欢节》由十三首小曲和《终曲》共同组成,组曲里一首描写一种动物,有公鸡母鸡,长耳朵,乌龟,袋鼠等多种动物。这部管弦乐组曲中大部分曲子是由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以及他本人的作品进行夸张、改编而成,通过熟悉的旋律表现了动物们既滑稽又可爱的形象,并借此对某些社会现象进行嘲讽,有些实在太过分,为了不对别人造成伤害,所以作品并没有发表,而《天鹅》除外,这首乐曲不是嘲笑,从内容到表现方法都不同于组曲其他作品,而是严肃认真的表达了圣桑对天鹅的真实情感。

二、作品的曲式分析

全曲为G大调,是A—B—A的单三部曲式,共分为八个乐句,即a+a'+(b+b'+c+c')+a+d,曲式比较简单,A段先呈示主题,B段进而发展,C再现主题,随后乐曲进入尾声d主题乐句:将增四度转折后落在主和弦上,不协和至协和结束全曲。从开始的主题乐句引入至尾声的圆满结束,全曲表现的都非常规整。

A段从第1小节到第9小节,左手清澈的琶音引入主题。a主题乐句:G大调是主调,e小调是副调,a变化主题乐句:这句结束在D音上,是G大调的属音,出现调性还原。A段分为上下两句(除第一小节以外),乐句偏长,所以在演奏时要运用好呼吸,比如第三小节高声部的二分音符C音将这个小节与后一小节隔开了一拍,但是呼吸应该把句子持续到第二乐句的开始,直至下一乐句。

B段从第10小节到17小节,是全曲的高潮部分。b主题乐句:第一个音是D,G大调的属音,全曲的最高音,b变化主题乐句:随后转至F大调,乐句结构相同,只是调性不同,所以乐曲感情表现最为丰富,力度最强,段中多次使用临时变化记号,使旋律别具一格,与A(或C)段成对比。

C段从第18小节开始至结束,a主题乐句:回到主旋律,d主题乐句;在结尾处用不协和的增四度音程,似天鹅最后的一丝精彩表现,到最后主和弦的结束,终于缓一口气,旋律渐慢、渐弱,直到天鹅慢慢离去。全曲紧扣听者心弦,最后以弱的主和弦结束,整首曲子看似自由随意,其实速度强弱很明显,将天鹅表达的淋漓尽致。

三、《天鹅》的演奏技巧

大致了解了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和曲式分析,接下来就要从更专业的角度进行演奏,具体到演奏方面的一些技巧,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别叙述。

(一)旋律线条

首先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乐曲,即旋律的框架:这首乐曲是G大调,旋律线条起伏明显,富有歌唱性,有明显的旋律独立性,正是因为这样,它才能得以被各种各样的乐器演奏,通过不同的音色、音响效果,向世人展现出有多种风貌的天鹅。由于舞蹈中天鹅翩翩起舞的动作和此曲的旋律能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后来,俄国舞蹈大师福金将这首乐曲改编成芭蕾独舞——《天鹅之死》,营造出优雅的艺术氛围,给人以美妙的视听享受。在钢琴演奏中,为了使旋律线条更清晰连贯,延音踏板的使用很重要,每三拍换一下,转换踏板时连接速度要快,使乐曲有明显的旋律起伏,线条保持连贯。

(二)速度、力度

该曲采用6/4拍子,小行板,优雅地,整体上力度偏弱。引子部分用干净流畅的琶音表现出水波荡漾的湖面,在此铺垫下奏出优美的主题,以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为主,在演奏时随呼吸运用力度强弱。优美如歌的旋律和渐进式的强弱变化使人们仿佛看见淡蓝色月光下,一只雪白的天鹅在湖面上自由自在的游荡,无拘无束,画面极为优美,富有情调。乐曲的中间部分力度要稍强一些,将高潮部分不断展开,描绘天鹅在湖面浮游的各种情境。最后随着旋律的逐渐下行,力度也要逐渐减弱,让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置身于静谧的湖面,感受到天鹅渐渐向远处飞去的景象,再配合钢琴伴奏贯穿全曲,画面慢慢隐去。

(三)音色

好的音色在演奏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要让弹出的声音传的远,每个音都准确无误的传达给听众很关键,由于《天鹅》旋律的流畅性,在演奏时,就要一个音一个音弹到位,通过具体弹奏我们知道,良好的音色需要正确的弹法,这就要求在演奏中手指不宜过高过猛,以免造成砸琴的声音效果,也不宜过低,以免造成吃音,无声的音乐效果,这样才能和天鹅的一举一动相似,自然而然融于情境之中,所以一定要省略多余的动作,要触的深,弹的清,充分让音乐表达天鹅那优雅高贵的品质,根据音色的变化去寻求所表达的情感。

四、《动物狂欢节》中《天鹅》的情感表现

《天鹅》虽然短小,但它的情感表现却十分丰富。作品中圣桑将他的动物们以模仿声音或动作进行淋漓尽致的刻画,在相比之下,可以明显感受到一首不一样的作品,那就是《天鹅》,它不仅有天鹅湖面浮游的外在形象,而且也包含着温柔、优雅的内在表情,这一点恰是圣桑音乐的独到之处,在离狂欢最遥远的地方展现着隐匿的孤独,不禁让人们记忆犹新,因此此曲在音乐形象、感情表现方面与其他小曲不尽相同。

(一)音乐形象

音乐形象,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感觉。一方面,从声音来说,圣桑的《天鹅》旋律优美高雅,感情至诚至深,确实,在这首乐曲中,清澈流动的琶音象征着平静的水波,柔美干净的单音代表着美丽的天鹅,形象的描绘了天鹅在湖中自由自在的浮游。另一方面从我们的客观感觉来说,《动物狂欢节》中组曲都采用的是标题乐,一看标题就能联想到天鹅的形态和气质,形象性很强。

(二)情感表现

《天鹅》是整部组曲中最特别的一首,它优雅温柔不同与其他组曲的讽刺意义,这也是它最大的特点,它的主题旋律几乎没什么装饰,就是几个单音,勾画出天鹅唯美的神态。乐曲第一部分,左手用清澈的琶音奏出水波荡漾的引子,静静地闭上眼睛,顿时在眼前浮现出一片富饶而美丽的湖泊,然后右手主旋律进入,一只美丽的白天鹅飞了过来,乐句大致相同,但每个乐句的表现又稍有不同,层层递进表现出丰富的意境;第二部分主旋律为全曲最高音,旋律更为明亮,力度更强,情感表达也更为丰富,进一步描写了天鹅在湖面的优美姿态,安安静静,与世无争,好一幅浪漫的画面;第三部分主题再现,结尾略有不同,旋律强度由强变弱,渐弱连续的琶音仿佛天鹅慢慢远去,湖面上只留下天鹅起飞时留下的点点涟漪,慢慢消失。

五、结语

因此,《天鹅》这首作品无论在乐曲本身还是研究价值方面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该作品的旋律声部优美流畅,低音声部轻盈跳跃,两者完美结合使全曲的主题更完整的展现在人们面前,充分地刻画出了作者心中那浪漫的天鹅。这就要求我们有良好的演奏技巧、丰富的情感表现,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从而更完整的把握作品,使演奏触动人心。■

[1]齐易,扬子江.走进交响音乐圣殿[M].北京:人们出版社,2005.

[2]李达.试从《天鹅》走进圣桑[J].大舞台,2010.

[3]岳英放.外国音乐鉴赏[M].河南:人们出版社,2005.

[4]丁相杰.圣桑《天鹅》旋律中的浪漫主义色彩[N].山东艺术学院校报,2011,3.

[5]张浩,圣桑《天鹅》析评[J].民族音乐,2010.

[6]黄伟平.圣桑的《动物狂欢节》[J].儿童音乐,2002,6:28.

[7]罗静.浅析圣桑作品《动物狂欢节》中的器乐演奏[D].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2011.

猜你喜欢
全曲狂欢节乐句
动物狂欢节
萨拉萨蒂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艺术特征分析
《九宫大成》所收【番鼓儿】曲牌旋律研究
茹泣吞悲
——《陈杏元和番》音乐分析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购物狂欢节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巴西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
动物狂欢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