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哭嫁歌音乐艺术特征研究

2017-01-28 07:59麻晔斐
黄河之声 2017年18期
关键词:娘家铜仁亲友

麻晔斐

(铜仁学院艺术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苗族哭嫁歌音乐艺术特征研究

麻晔斐

(铜仁学院艺术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哭嫁歌是苗族青年婚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苗族人祖祖辈辈的劳动智慧体现,同时也表现出了地方民族文化独有的韵味和特征。本文主要从苗族哭嫁歌在演唱内容方面与其在演唱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音乐艺术特征两个方面进行展开,对苗族哭嫁歌的音乐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进行了概要的分析论述,以供参考。

苗族;哭嫁歌;艺术特征

苗族民歌具有内容丰富翔实,体裁形式多样,演唱风格抒情自然等音乐艺术特点。哭嫁歌作为苗族民歌的重要表现内容之一,既是苗族独特婚俗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体现苗族人民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苗族哭嫁歌在演唱的过程当中,必须通过一种旋律平直,曲调清丽婉转的“韶萨”进行展示,因此具有十分独特的民族音乐艺术魅力。

一、苗族哭嫁歌在演唱内容方面的音乐艺术特征

(一)苗族哭嫁歌的音乐起伏特征。苗族哭嫁歌的旋律起伏主特征要是通过每小节重复多次的,由高音持续下降的演唱形式进行展现的,其音程一般控制在一个八度中的三度至五度之间,音调不高,且起伏平稳。由于苗族哭嫁歌主要住通过类属于朗诵调的“韶萨”进行演唱,因此演唱过程中的旋律起伏波动相对平缓,与日常生活对话的声调起伏更为接近,因此能够更好的将哭嫁歌的歌词内容与情感表达展现出来,加深观者印象。

(二)苗族哭嫁歌的音调特征。苗族哭嫁歌的音调特征主要为传统民族唱法中的五声宫调式,其演唱音节主要为do、re、mi、sol、la五声音阶排列,其音程的跳动幅度偏向柔缓,主要以531或者321的和弦分解形式交互出现表达,且多数以三度或者二度级进为主,结束音往往落在音调的主音上,因此风格稳定,形式结构独特,具有一定的朗诵性和规律性特点,柔美抒情,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三)苗族哭嫁歌的节奏节拍特征。在“韶萨”唱法的影响下,苗族哭嫁歌的节奏节拍特征更接近于演唱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声调,而演唱过程中的节奏节拍特征体现,则根据演唱者的情绪不同而有所区别,因此在表现形式方面和节奏节拍把握方面相对自由,往往会出现自由延长或者紧缩等表现特征。其中,演唱过程中的长声哭泣一般在乐句或小节的皆为部分出现,节拍较为分散且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特点,通常以小节为单位反复出现,节奏形式相对单一平缓,贯穿歌曲表现的始终,更容易为观者所接受欣赏。

(四)苗族哭嫁歌的歌词特征。首先,苗族哭嫁歌主要通过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演唱,歌词内容与演唱者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口语化特征,因此简单易懂,淳朴生动,朗朗上口,乡土气息浓厚,更能体现出待嫁新娘真实的情感体验与内心写照。例如,“我的妹(啊),姐姐就要出嫁了(哎),从此难顾这(呀)个家,带我孝敬爹和妈”所使用的唱词就是苗族人民生活中常见的口语,所表达的内容也是新娘在出嫁前对娘家恋恋不舍的真实情绪。

其次,苗族哭嫁歌中类似于“啊”、“哎”、“哈”、“哎嗨”、“啊哈”等一类的语气衬词,在歌曲表达过程当中,同样具有表达情绪的重要作用。苗族哭嫁歌中衬词的表现形式主要为变换较少的多次重复,常常作为歌曲中的短暂停顿哭泣以及小节末端的长声哭叹为主,其具体演唱形式,同样主要以演唱者的情绪表达为主。

二、苗族哭嫁歌在演唱过程中的音乐艺术特征

苗族哭嫁歌在演唱过程中的音乐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苗族哭嫁歌的主要演唱形式。苗族哭嫁歌的演唱形式丰富多样,其中主要包括一人单哭的独唱形式、两人对哭的对唱形式以及新娘与其他亲戚多人共同哭唱的对唱或者轮唱等具体演唱形式。苗族哭嫁歌在演唱过程中并无半点乐器伴奏,以一人或多人清唱为主,且其演唱者皆为娘家的女性亲友。例如苗族哭嫁歌中较为常见的,以对唱为主的《陪姊妹哭》,集中演唱形式交替出现的《娘哭女》等等。

(二)苗族哭嫁歌哭腔化的演唱音调。一方面,苗族哭嫁歌中的哭腔化演唱音调主要是通过小节开始字头上的抖音、唱词中的拖腔颤音与吸气抽气,以及小节末尾的长声哭腔所共同构成的,演唱起来尽显亲人别离时的悲痛之情。另一方面,苗族哭嫁歌在演唱过程中,多采用真声清唱,哭腔之中多有浊音和抖音,乐音起伏相对较大,因而使得哭唱之声低沉婉转,如泣如诉,重复叠唱,声音柔美同时又富有极强的情绪感染能力,且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演唱技巧难度。

(三)苗族哭嫁歌的主要演唱场合。一般来说,苗族哭嫁歌的演唱地点多位于新娘的家中,演唱场合多呈现出室内化的特点。在苗族哭嫁歌的演唱过程中,多由新娘的娘家亲友围坐在新娘闺房的床前,或者是新娘家中设有“神龛”的堂屋中围坐进行。演唱时,新娘及娘家女性亲友往往手持绣帕,绣帕在拭泪之余,还会充当一份表现哭唱情感张力的“道具”,进一步抒发新娘与娘家亲友依依不舍的内心情感。另外,哭唱的不同地点也能够表现出待嫁新娘的内心情感变化,例如,在新娘闺房床前哭嫁,一般是表现新娘即将要结束自己的少女时代,嫁为人妇;在堂屋的“佛龛”前跪哭,则主要表现的是新娘即将离开娘家,拜别娘家的不舍之情。在新娘哭嫁的过程当中,只有娘家的女性亲友可以参加,而男性亲友则要止步于堂屋门前,旨在为即将嫁为人妇的新娘及其他女性亲友留出一个能够自由表达和抒发内心情感的具体空间。

三、结语

综上所述,苗族哭嫁歌是地方民族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所体现出的,是祖祖辈辈苗族人民所共同积累下来的一种较高的精神文化追求和审美方式,反映出了苗族人民所特有的精神文化意识体现。对于苗族哭嫁歌音乐艺术特征的不断研究探讨,就是对于苗族哭嫁歌独有艺术魅力的一种深入发掘和传承,对于保护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1]田夏琼.“双视角”观照下的湘西苗族哭嫁歌研究[J].黄河之声,2015,22:83.

[2]刘明珠.从艺术特征角度对湘西凤凰苗族哭嫁歌的分析研究[J].戏剧之家,2015,13:91.

[3]刘洁.湘西凤凰苗族哭嫁歌音乐艺术特征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4:55-56.

麻晔斐(1979-),女,苗族,贵州铜仁人,铜仁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民间音乐。

猜你喜欢
娘家铜仁亲友
非法集资类案件中亲友认定问题探析
娘家欠你的,别到婆家来讨要
诗书画苑
婚姻好不好,回趟娘家就知道
寻味贵州——铜仁
七绝·岁末染恙恰遇除夕以记之
天地大美——铜仁梵净山
韩国:娘家出力婆家受益
看雪——铜仁梵净山
限于亲友“低吸高贷”行为的司法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