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地区民俗舞蹈舞台化特色的研究*

2017-01-28 07:59
黄河之声 2017年18期
关键词:苏北民俗舞蹈

张 瑶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徐州 221000)

苏北地区民俗舞蹈舞台化特色的研究*

张 瑶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徐州 221000)

苏北,则是江苏北部地区的简称。这里环境优美,土地优渥,是长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之一。借助江苏省经济发展的高速通道,苏北地区在近些年的经济、民生以及文化方面发展迅速。在苏北这片广阔的平原上,诞生了很多非常传统的民俗舞蹈,比较著名的民俗舞蹈有歆缘舞蹈、采茶灯、打莲湘、采莲船等等。本文以苏北地区的民俗舞蹈为主要内容,探讨苏北民俗舞蹈在舞台表演中的民族和地域特色,为苏北地区民俗舞蹈舞台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苏北;民俗舞蹈;舞台化

民俗舞蹈是华夏五千年发展长河里,人们在日常的生产和劳动中逐渐发展和丰富起来的。民俗舞蹈不仅仅是反应从古至今人们风俗习惯的一种艺术体现,也是丰富不同地域人民精神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民俗舞蹈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同地域乃至中国的艺术瑰宝。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历史的发展,民俗舞蹈也在满足不同时代的人们的需要而进行改变和创新,以便满足人们越来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本文通过对苏北地区民俗舞蹈的研究和阐述,在研究民俗舞蹈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渊源的同时,结合目前时代发展的现状,对苏北地区民俗舞蹈的相关情况进行详细阐述,以便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苏北地区民俗舞蹈的文化。

一、苏北地区著名的舞蹈分类及特征

苏北地区位于江苏省北部,简称苏北。苏北在行政规划上包括南通,扬州,泰州、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8个省辖市。在每一个不同的城市中,也发展了有地域和民风特色的民俗舞蹈。

(一)徐州市邳州的跑竹马、落子舞,新沂市的七巧灯、云彩灯

首先著名的是落子舞。“落子”又称“莲花落”、“莲花乐”。源于唐五代的散花乐。最早为僧侣募化时所唱的宣传佛教教义的警世歌曲。到宋代时流行于民间,为乞丐乞讨时所唱。元明以来渐有写景叙事之作。清嘉庆后,出现彩扮莲花乐。由于结构的变革,引起了形式上的变化,“落子舞”也就开始繁衍开来。近几年仅邳县三十六个乡,就有四百九十一个春会。其中‘落子舞”占百分之十七点六。

在新沂市流传着一种颇具特色的彩灯舞,名曰“七巧灯”。它是由七名儿童各执一具不同形状的彩灯,在歌舞中变化各种图案的舞蹈。此舞大都在春节期间于“乡会”(民间花会)中轮回演出。淮海地区流行着深受人民喜爱的“花鼓舞”。

(二)南通的荷花盘子舞、跳马夫、放社火、海安花鼓

跳马夫流行于南通的如东、掘港和朝桥等地区,以跳马夫为代表的这类舞蹈主要是用于祭祀场合,舞蹈内容多以祈求神灵赐降福报、消灾保佑等为主,加入了一定的宗教色彩。荷花盘子舞则是表现的一种生产劳作的风采。海安花鼓则是以一种艺术手段表现出来的,更加贴近舞台表演。

(三)扬州的狮舞、龙舞、板凳龙、花鼓舞

狮舞在扬州地方流传范围较广。表演时,以一人手持既能转动又有响声的“绣球”,和两人1狮,或4人双狮登场(台)演出。在高昂热烈的锣鼓和唢呐吹奏声中,持“绣球”者响球走动,双狮则紧紧叮球,跌爬跳跃,滚翻舞动,形成“双狮盘球”的精彩场面。在扬州地区流行的狮舞形式较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有狮盘和小狮子舞。

龙舞亦称“舞龙灯”、“龙灯”,流传广泛。每到春节、元宵节日,各地便自发地集资扎龙,组织排练和演出。龙舞除在广场表演外,有时也登上剧院舞台。登台演出的龙舞,制作更加精美,艺术要更高。苏北农村广为流传的《花香鼓》舞蹈,则是来自于民间的祭祀活动“春供秋祭”,即清代的“香火会”。在我国其他地区的民俗舞蹈中,这种“香火会”是非常常见的,一般是在祭祀活动中出现,但是表现方式和习俗各有差异。

(四)泰州的泰兴花鼓舞、姜堰打莲湘舞蹈

泰兴花鼓和姜堰的莲湘是泰州舞蹈中最出名的两种。泰州花鼓起源之初,是民间舞蹈艺人通过民间的自发组合,在春节期间进行每家每户的舞蹈表演。除了春节,其余时间就会在庙会、集会上进行演出。泰兴花鼓主要以红灯为主要特色,增加了喜庆的色彩,是一种祝福和春节祝福的一种舞蹈形势。

(五)连云港的挑花担子

挑花担的是一位俏丽姑娘,肩膀挑着一副装满鲜花(多为纸花)的花篮,晃晃悠悠,踏着轻盈的脚步,和着音乐的节拍,快走慢跑。在前进后退之中,换肩不用手扶,能巧妙地保持平衡,动作十分优美,唱曲亦很悦耳。有时两副花担一起上场,相互交叉,不断变换角度,错落有致,使人赏心悦目,让观众喜笑颜开。挑花担子主要以师传的方式传承下来。

(六)淮安的洪泽湖渔鼓舞

洪泽湖渔鼓舞是早期洪泽湖流域湖区神头(神汉)为渔民烧大纸还愿或神坛祈祷用的一种祭祀舞蹈形式。分布于江苏省泗洪、泗阳、洪泽、盱眙等地。其表演时主要曲调有“嚷神咒”和“念佛记”等,因敲的渔鼓总是由一串“咚咚”的迭音字组成,故渔民又呼之为“咚咚腔”、“娘娘腔”。它是洪泽湖民俗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民间表演形式,有着浓郁的渔家风格,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流布范围。

(七)宿迁的舞狮、舞龙、走北山

“苗庄狮子马窑龙”,这是在晓店镇以及周边乡镇流传极广的一句民谚。说得是苗庄居委会的舞狮和宿豫区井头乡马窑村舞龙两项传统民俗。舞狮和舞龙是中国民间舞蹈最广泛的两种,也是最常见的。

宿迁城里的老百姓有个风俗习惯,每逢正月十六晚上,都要挑着灯笼、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出城往北山走上一段,人们称之为“走北山”,也叫“走北边”。“正月十六走北边,腰不疼腿不酸。”这句话一直在城里传承着。

(八)盐城的界沟龙舞、北沙彩球舞

界沟龙舞主要流行于今盐城市郊区便仓乡界沟村、新发庄一带,约有100多年的历史。该舞多逢年终岁首、节庆佳日时进行,其规模甚大,远近闻名。它具有打法解结、分阵斗法、造型组合等特点。

北沙彩球舞又称北沙戏彩球,主要流行于今阜宁县北沙乡一带,彩球舞形成于一种神话传说,即龙母、龙子、龙女做的一种游戏。整套舞蹈由引奏、舞球、逗球、戏球、弹球5个部分组成。旧时,每逢农历的正月二十日,今北沙乡一带庙会中的彩球舞是名闻乡里。1984年,经整理后的彩球舞曾参加过江苏省苏北片的民间舞蹈调演。

二、苏北地区民俗舞蹈舞台化特色

(一)地域特色

苏北地区民俗舞蹈的产生,有其独特的自然和气候条件。苏北地区存在着气候湿热、丘陵和平原交叉分布、水系发达,多雨的特征。因此在苏北地带,耕作条件好,鱼类捕捞也独具优势。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祭祀活动或者是嫁娶中,人们为了纪念这种活动,通常以艺术的形式进行展现。

(二)表演特色

苏北地区民俗舞蹈在现代的舞台化特色展现,主要是通过对传统民俗舞蹈的继承和对舞蹈的创新和发展。首先在继承的基础上,苏北地区的民俗舞蹈还保留了原本舞蹈的底蕴,舞蹈所呈现的内容和主题也是一致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民俗舞蹈的形式也更加的丰富和充实,或者传统的舞蹈形式得到了创新,与其他舞蹈形式进行结合表演,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以及舞台需要。比如说民俗舞蹈花鼓舞,结合苏南的民歌进行舞台表现,声音和动作的优美结合,让观众感叹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三)技巧特色

以往的民俗舞蹈更多的是为了一种现实的需要,表现技巧上要求并不高,只要达到一种形式上的需要就可以。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精神生活的逐渐丰富,人们对待艺术的要求就更加完善了。因此为了达到一定的艺术标准,民俗舞蹈通常要进行改进,结合现代先进的舞台表现形式和舞台技术,将民俗舞蹈进行创新,达到现代人的审美水准。

三、结语

苏北地区的民俗舞蹈是江苏的瑰宝、中国的文化瑰宝。我们在传承艺术文化的时候,一方面要创造条件继承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对于舞蹈中一些不符合现代审美要求和层次的,是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创新和改进,将传统的民俗艺术更好的发扬出去。■

[1]郭罗乐.民俗文化背景下的朝鲜族舞蹈创作走向思考-以《长歌月夜行》韩贤杰导师工作坊为例[J].舞蹈,2016,10:34-37.

[2]薛峰.走向文化自觉-岭南民间大型道具舞蹈舞台化探析[J].舞蹈,2015,10:60-61.

[3]马文静,张麟.美在真实 贵在独特: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的舞台魅力[J].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2011.

[4]吴姗姗.闽南民间舞蹈“拍胸舞”舞台化实践研究-以拍胸舞《醉酒汉子》创作实践为例[J].金田,2015,06.

[5]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6]柯玲.中国民俗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苏北地区民俗舞蹈舞台化发展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2017SJB1989)

猜你喜欢
苏北民俗舞蹈
民俗中的“牛”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民俗节
漫画民俗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秦吉鸟,只为懂爱的人传情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
爱你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