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毯子功”的实践研究与思考
——以“翻”为例

2017-01-28 07:59马倩倩
黄河之声 2017年18期
关键词:毯子古典舞练习者

马倩倩

(忻州师范学院,山西 忻州 034000)

舞蹈“毯子功”的实践研究与思考
——以“翻”为例

马倩倩

(忻州师范学院,山西 忻州 034000)

毯子功是戏曲的基本功之一,后被舞蹈艺术所吸收借鉴。原始舞蹈与古代乐舞的发展为戏曲事业奠定了牢固的基础,经过几代杂技艺人与戏曲艺人的研究创造,逐渐发展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毯子功。毯子功的历史悠久,发展过程独具魅力。毯子功需要合理的训练,和智慧的思考。通过研究毯子功的文化内涵及训练,从而提高训练质量,丰富舞蹈文化知识、弘扬民族技艺。

毯子功;训练;内涵;思考

一、毯子功与舞蹈的渊源

(一)戏曲的起源与毯子功

“以歌舞演故事”——《宋元戏曲史》。舞蹈艺术与戏曲艺术密布可分的关系被王国维先生描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充份表明了乐舞艺术与戏曲艺术的相辅相成。在原始时期,人们有更多的精力来美化自己的生活,从而为原始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舞蹈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乐舞体系,而这也是奠定戏曲艺术发展的根基。戏曲艺术随着时代的进程,其自身的发展形式也日趋完善。经过历代戏曲艺人和杂技艺人的创造和发展,独具特色的“翻”、“滚”、“腾”、“扑”等技巧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戏曲与古代舞蹈表演当中,并起到了很好的表演效果。

(二)毯子功与舞蹈的融合

说到毯子功与舞蹈的融合,首先要提到的就是中国古典舞。欧阳予倩先生(第一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1950年提出要整理中国古典舞——“中国古典舞”的概念由此而来。具体的话是:“中国的舞蹈演员应当学习戏曲中的片段和基本功,同时还要从戏曲中保留下来的舞蹈入手研究整理中国古典舞。”我认为,戏曲来源于舞蹈,他一定是由舞蹈来的,从有了人类开始,因为人类要表达自己的情绪,一个歌、一个舞之后才会产生对色彩的认识对图形的剥离以及情绪上的表达。舞蹈从戏曲之中来借鉴和剥离,借鉴的工作相对来说要简单,但是剥离的工作需要非常深厚的文化功底和文化积淀,而且需要对各门艺术都有非常踏实的学习和研究,而且是站在美学的高度上去进行剥离,不是说简单的站在技术上去进行剥离。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对戏曲舞蹈的整理规划如下时间:(1954年-1966年)对戏曲舞蹈的整理、规范、分类、组合时期。1964年开始吸收“武术”,形成身体语言雏形。(1954年-1966年)对戏曲舞蹈的整理、规范、分类、组合时期。身体训练课程:基本功、毯子功、把子功、身段等。毯子功与舞蹈的融合大体过程就是如此。

二、毯子功的实践训练——以“翻”为例

毯子功的内容大体包含有“翻”、“腾”、“扑”、“跌”、“滚”、“摔”等技术技巧基本功。因为这些技巧的难度大,训练存在一定危险性,所以需要在毯子上联系,所以称之为“毯子功”。下面我们以毯子功中“翻”的一部分技巧为例进行实践研究。

空翻是指在空中完成翻腾旋转的艺术技巧,是毯子功中不可或许的一部分,这里我们以比较常见的几类空翻为例。

(一)侧空翻的实践训练

侧空翻是建立在虎跳的基础上完成的腾空技巧。因其在翻转过程中双手完全离地,给观众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而广受欢迎。虎跳的基础上,屈步的时候增加发力力度,发力方向是往上走,使其爆发力更大。双手脱离地面,使身体在空中完成翻腾。具体步奏与虎跳大体相同,但在练习初期相对困难,所以自然的延生出一种练习方式,大体如下:一、双臂向上伸直,贴住耳朵伸出左脚。二、双手向身后同时摆动,右脚踏前一步。三、双手带动双臂向上发力,同时换左脚屈步登地,完成腾空。(左右习惯不同动作相反,这里以右手习惯者为例)在这个练习时要注意双手双脚的协调性,同时在屈步脚落地时注意前脚掌的爆发力,如果后脚掌发力,容易造成力量不足,根据质量相同受力面越小压强越大的物理定理,屈步后用前脚掌对于整个动作的腾空高度,以及翻转速度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在练习侧空翻的时候要注意有完善的保护措施,比如垫子等。同时为了增加发力后的腾空高度,在前期可以依靠踏板的弹性,使身体在腾空时得到充足的舒展空间。侧空翻的练习最难找的就是一股向上“提”的力量,同常为了锻炼“提”的这股巧劲,练习者要学会“吊”侧空翻。所谓的“吊”就是腰上发力让身体更高的腾空,因为翻腾旋转速度的不够,不能完整的完成侧空翻,所以在落地的时侯用手撑一下地。在“吊”的过程中,落地手扶地面的力度越来越小,直到双手能完全的离开地面。

(二)小翻的实践训练

小翻的腾空高度小,旋转速度快。连续的小翻动作配合有节奏性的音乐极具艺术感染力。小翻的起范也是由“抄把”开始,把位与后空翻相同,不同的在于更着重于“下把”的带动力量。初期练习者需要先下腰,后由“抄把”者“下把”用力使其完成翻转,在翻转过程中双手贴耳扶地,膀子不能弯。直到练习者可以熟练完成,后续就是“抄”把,与后空翻“抄把”过程相同。小翻的连接难点在于小翻踺子与小翻的连接上,后空翻踺子是落地弹起,而小翻踺子是依靠落地后的惯性由后脚掌搓的力量来带动小翻的完成,在练习小翻的时候,一定要勤加练习小翻踺子,俗话有“七分踺子三分筋斗”,孰能生巧,领悟其中力量的运用,配合上腰部,腿部,双臂的发力来完成小翻动作。在可以独立完成之后,可以进行连续的小翻练习,这就需要“抄把”者的手眼要快,能够跟上练习者的速度,并且能够准确的“抄”到正确的位置。

(三)前空翻的实践训练

前空翻也叫作“前趴”。初学前空翻的时候师父说“三年一个前空翻”,当前空翻完成的时候师父又说”十年一个前空翻”由此足见完成前空翻的难度。前空翻的“把位”也是“抄把”者站与练习者两侧,“正把”抓住练习者腰部正中往下一掌的位置,大体在两个屁股蛋的中间往下部位,“副把”手位于练习者的肚挤部位。与后空翻“把位”不同的是,前空翻的“把位”都是由“正、副把”各放一手来”抄把”。“正把”一般是惯性手抓屁股蛋位置的“把位”,这个把位称做“下把”,位于肚挤的“把位称做“上把”。在练习过程中,“上把”着重于高度的把握,“下把”着重于速度的把握。练习者在腾空后,双手抱膝(膝盖往下,脚腕往上部位),双腿蜷缩,头朝下紧贴身体。也是在最高点完成翻转动作。前空翻的连接最难的就是虎跳后转身发力的这一下,要点在于虎跳后转身弹起,并且双臂伸直带到身体腾空并旋转。

三、由毯子功中的“翻”对舞蹈引发的思考

毯子功对于舞蹈,我觉得是有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重要性,但绝不是可有可无,为什么国内外大多数的演员追求苦练千日终得一瞬间的腾空爆发。舞蹈的毯子功是借鉴戏曲而来的,但我们不应该仅仅说把功夫学到手作为最高要求。我们应该仔细想想更深的对艺术的打磨,以及关乎到艺术生命的问题。关乎生命艺术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两点。一是受众,观众爱不爱看,能不能看懂,艺术取材于生活高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这一点很重要。从1950年提出中国古典舞的概念,到后来渐渐对戏曲艺术的借鉴、吸取、融合。毯子功作为戏曲中的重要部分,从一开始的被推崇,到后来的慢慢被“淡化”,再到现在从新被“找回”,(比如,研究生考试中加入技巧组合、很多民间舞从新回去找“原生态,民间舞里面如鼓子秧歌、花鼓灯有很多毯子功的展示。)也说明了毯子功在舞蹈中存在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同样我们民族的文化也是离不开这个的。

从舞蹈发展史上看,中国古典舞自诞生以来,由简单模仿戏曲舞蹈动作,到摸索、探寻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直到成为一门日臻完美的独立的舞蹈艺术,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中不足故蹉叹之;蹉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西汉学者毛亨。大言无声,大美舞蹈。这份来源于人民大众又回馈以大众的无声之美,正是奉献精神的价值体现,也正是属于我们每一位热爱舞蹈的人们的“中国梦”。■

[1]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商务印书馆,1915.

[2]隆荫培,徐赛尔.舞蹈艺术概念[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3]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车延芬.中国古典舞发生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2006.

猜你喜欢
毯子古典舞练习者
小学生初学跳长绳小妙招
贝叶挂毯是挂满树叶的毯子吗?等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浅析当前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困境及对策
毯子做的
浅析古典舞对传统舞蹈的继承和演变
健美操训练中舞蹈意识的培养方法探析①
小米找毯子
小小读书人/ 《阿文的小毯子》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