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柳腔艺术流派述略

2017-01-28 07:59
黄河之声 2017年18期
关键词:行腔平度青岛

常 莉

(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即墨柳腔艺术流派述略

常 莉

(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即墨柳腔是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在距今二百多年的流传时间内,经过戏曲家的不断传承与创造,形成了带有区域色彩的不同流派,但学术界对柳腔艺术流派的研究涉足并不深,基于此,笔者将对即墨柳腔的艺术流派做一个简单梳理,以期对今后对柳腔艺术的研究与传承发展提供参考。

柳腔;艺术流派

中国的戏曲流派指的是以艺术家为核心,集其他艺术家的创造性成果之大成并形成的具有鲜明艺术特色、优秀代表作以及得以广为流传并深受大众喜爱的派别,而一个戏曲流派的产生所产生的主要条件包括: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三、具有优秀的代表作;四、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的特定区域流传并深受人们欢迎。就其京剧来说,因其地域差异形成了京派(北京)和梅派(上海),还有南骐(周信芳)北马(马连良)之说。因创造秉性和艺术风格形成的艺术流派则更加鲜明,比如,讲求以优美华丽、精致大方为风格特点的梅派(梅兰芳)艺术;以悲怆、沉郁为风格特点的程派(程砚秋)艺术;以刚健、豪爽为风格特点的尚派(尚小云)艺术;以自然生动、活泼灵巧为风格特点的荀派(荀慧生)艺术。柳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艺术流派虽不像京剧那样鲜明但也确存在艺术流派,就其地域性而言,柳腔就分为青岛柳腔、即墨柳腔、平度柳腔。

青岛柳腔(重点指原青岛市金星柳腔剧团),主要代表人物张秀云、宋洵光、袁秀莲、于京水、张喜云等,青岛柳腔行腔圆润、细腻、华美,讲究精致做功。一九四九年青岛解放后,与一九五零年成立了金星柳腔剧团,至文化大革命前是青岛柳腔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期间,曾两次在中南海怀仁堂为中央领导人演出,代表剧目有《孔雀东南飞》、《月墙》、《寻功夫》等,并在中央戏曲研究部门的有关指导下,对柳腔进行了改革,大力的发展了柳腔艺术。

青岛柳腔的代表人物张秀云,其唱腔起伏适度、刚柔相济、韵味清纯,大小嗓运用自然,并在音乐从事者的帮助下,借鉴了京剧行腔艺术,在高花腔的基础上又创造了三花腔,突破了传统柳腔不能延伸的局限。张秀云的演唱,与传统柳腔相比有清新之气,在城市观众中更容易令人接受,一些原不屑于听地方小戏的青岛观众也开始听柳腔,可以说,张秀云在柳腔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柳腔艺术流派的形成,受地域影响比较明显,其不同地域的地理位置、风俗以及其他人文环境等条件都在其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即墨柳腔行腔圆润、刚健、尾音归音清晰、讲究韵致。主要代表人物“四刘”包括刘作廉(艺名“刘森”)、刘洪石(艺名“刘小”)、刘邦君(艺名“刘伶”)、刘德昌(艺名“刘嫚”)、毛秀美以及袁玲等。在即墨,人们只要谈起柳腔,首先想起的就是刘森,甚至根本不提及刘森的真实姓名,作为柳腔“戏母子”,刘森是推动和发展柳腔艺术的奠基人之一。他注重唱功、行腔圆润、委婉,高低适宜,并按照戏曲十三辙的咬字归音,纠正了柳腔传统唱法,素有“刘森唱的强,刘小唱的浪”之说。刘森的舞台艺术可谓是百变,他工旦角,精通花旦,能演唱青衣、花旦、小生、老生等角色,善于表演《越墙》中的王美蓉、《井台会》中的蓝瑞莲等角色。它的表演细腻,唱念俱佳,观众称赞为“唱的好,浪(做戏)得强”。他所塑造和刻画的舞台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袁玲作为后起之秀,在北京演出时,受到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的好评,并被收为“关门弟子”,虽然学习了评剧的表演精华,但艺术是相同的,这对她提高艺术水平有很大的作用。袁玲行腔甜美、细腻,主要擅长青衣、花旦,尤其善攻花旦,她的嗓音圆润细腻,唱腔甜美,表演娴熟大气善于表现人物内心性格和情感,袁玲作为第五代柳腔剧团的团长,是“胶东之花”柳腔的传承人,她在柳腔传统戏的继承以及柳腔现代戏的改编方面做出了贡献。

青岛柳腔行腔华美、细腻,即墨柳腔行腔刚健、圆润,那么相比较来说,平度柳腔则是敦厚、朴实。关于柳腔的起源地一说,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说起源于即墨西部的的大沽河流域,即墨的移风、七级、南泉等地,这种推测不无道理。在五十年代,柳腔在各村各镇都是很流行的,这些乡镇村村有业余柳腔剧团,人人能唱上几段,当时有人开玩笑:“连狗叫起来都带着几分柳腔味”,足可见,柳腔对人们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平度市的乡镇,街坊领居在街上闲来无事拉呱时,一谈起柳腔他们立刻精神大振,即兴唱上几段,韵味淳朴,句里行间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平度柳腔一直保持着这种淳朴的韵味,在柳腔的表演艺人中,有许多来自平度,柳腔“四刘”中的刘德昌(艺名“刘嫚”)就是平度人士。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精神追求,是我们灿烂的华夏文化中的瑰宝。2008年,即墨柳腔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柳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柳腔艺术在华夏文明的长河中跋涉了两百多年,经过柳腔研究者和艺术家的不断实践与创新,形成了带有区域色彩的不同柳腔艺术流派。研究柳腔流派,杨各家之长,避各家之短,对于全面提高柳腔艺术至关重要,我们坚信,这朵饱经沧桑的“胶东之花”定会以绚烂多姿的姿态展现在戏曲百花苑中!■

[1]吉佳佳.豫剧艺术流派和人物唱腔特色[J].戏剧艺术大舞台,2014,06.

[2]王耀华.戏曲艺术流派的形成、现状及其启示[J].当代戏剧,2009,01.

[3]王晓东.花鼓灯艺术流派的继承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4,13.

[4]仲立斌.京剧梅派唱腔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行腔平度青岛
平度马兰油桃美名扬
夏夜喜脱贫
探索女高音在演唱山西民歌作品的咬字行腔
南路山东琴书的“曲、文、腔”艺术特征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发现平度之美
平度:开启养生美食之门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
民族唱法中咬字与行腔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