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角下龙江农民画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2017-01-28 18:48闫雪全香春
山西档案 2017年6期
关键词:农民画龙江

文 / 闫雪 全香春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边陲,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独特,经过漫长的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勤劳质朴的人们在这白山黑水间创造了独特的民间艺术——龙江农民画。龙江农民画最早在绥棱发展形成,然后以绥棱为中心辐射周边,在宾县、肇东、绥化、青冈、通河等地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绥棱和宾县在1993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8年和2011年复评,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绥棱农民画于2009年入选黑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举办了“田野丹青乡土风—首届龙江农民画双年展”,成立了“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农民画创作基地”。同时龙江农民画在国内外屡获大奖,作品被国内外专家收藏。近年来,农民画“过时论”、“消亡论”的声音不绝于耳,龙江农民画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如何传承和发展龙江农民画,使龙江农民画产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起来,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龙江农民画艺术资料概况

(一)龙江农民画的发展历程与瓶颈

龙江农民画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绥棱农民画的诞生。绥棱县地处半山林区,使用木材方便,家家户户在打造箱柜后,会请来当地的箱柜画匠,在箱柜上刻上木纹、花卉、福字和吉利话,后来又在立柜、土炕、碗架子等添加了山水、花鸟、节庆、劳作场面等复杂图案。这些箱柜画匠就是早期的农民画作者,箱柜画成为绥棱农民画的雏形。1971年,箱柜画匠已经发展到400多人的规模,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龙江农民画创作群体。宾县农民画发展较早,在1980年代形成了宾县农民画创作群体,创作队伍达到了100多人,遍布全镇。他们农忙时下地干农活、农闲时作画,当时组建有“宾县农民画社”,创作带头人有曹玉成、阎树全等[1]。龙江农民画吸收了东北民间箱柜画、木板年画、刺绣、剪纸、皮影、门神等民间艺术表现技法,融合了现代装饰画的特点,表现东北地区农民的内心审美世界,乡土气息浓重,风格质朴纯真,是我国东北地区农民画发展较早、较快、规模较大,地域鲜明的民间艺术流派。改革开放以来,农民进城打工,龙江农民画创作队伍萎缩,后继乏人,再加上经营不善,没有很好地进行调整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昔日繁荣的龙江农民画开始陷入困境,甚至濒临消亡。

(二)龙江农民画的地域艺术特色与文化价值

龙江农民画表现手法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以写实为主,构图饱满风趣,色彩对比强烈、拙中见巧、土中露真、粗犷豪放,乡土气息浓重,展现了丰富的视觉语言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兼具浓郁的北大荒优秀传统文化底蕴。龙江农民画家把传统的审美情趣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以大红大绿的色彩、夸张的描述、寓意深刻的主题、简洁明快的风格而闻名。龙江农民画在内容题材上,勾画出白山黑水、冰天雪地的北大荒原始风光、栩栩如生的农家生活、气氛火热的劳动场面和欢天喜地的节日庆典,表现了东北农民的生活体验、情感、审美趣味;在构图上,平视与俯视相结合,直觉与概念交错,讲究观念和情感的真实而非视觉的真实,构图饱满,侧视、透视多种组合,多视点地把所视之物平面展开,把不同角度的视点表现在一个平面之中,同时注重夸张变形来表现真实物象;在处理空间关系上,不是通过明暗、虚实、大小来表现,而是通过平面距离来表现,其独有的北大荒乡土、乡情、乡愁,成为了黑龙江省独有的文化艺术名片。

二、传承和发展龙江农民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画画家的消减与后继乏人

龙江农民画作为传统民间美术中的一种,虽然只有短短数十年历史,但是面临跟其他地区农民画一样的问题。首先,后备力量不足,地域内的年轻人能够或愿意从事农民画创作者越来越少。其次,作者群体出现消减或异化。他们擅长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生活习惯和生活体验消失,与地域民俗伦理嫁接的“民俗基因”也渐入濒临绝境。因此,龙江农民画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拟定成了首要问题。这对于龙江农民画的传承和发展非常重要。绥棱农民画传承人孙铁成长期致力于农民画的教育事业,多次举办农民画培训班,培养了大批农民画人才, 2011年其麾下共有农民画画家40多人,创作作品上千幅,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作品畅销海内外,成为了龙江农民画的领军人物。但是龙江农民画在黑龙江省其他地区发展良莠不齐,有的地区已经到了濒临消失的境地。

(二)市场机制不成熟与复制品的粗制滥造

由于政府关注和扶持的力度不够,龙江农民画文化品牌形象薄弱,市场机制不成熟,很多农民画画家或画商会自己复制或雇佣他人来复制农民画,质量极差并在市场上大量流通。画商为了谋取商业利润,采取压价、批货的销售手段,导致了龙江农民画作品质量直线下降,农民画画家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农民画艺术作品和画家越来越少。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了龙江农民画失去了艺术品的本真价值,大众的接受度和认可度跌至谷底。

三、龙江农民画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主要路径

农民画的“过时论”、“消亡论”声音不绝于耳,同时“传承手艺”、“旅游产品开发”、“大力扶植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等呼声升高[2],如何从根本上去抢救和保护龙江民间画,乃重中之重。

(一)研发、建立龙江农民画数字化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及移动APP

我们要通过资源整合,收集整理龙江农民画作品、农民画家简历、国内外参展、获奖情况、龙江农民画市场运营数据、专业著作、论文、报刊报道、互联网资料、政府宣传文稿、多媒体动画、农民画创作基地(画院、画坊、工作室)影像等相关内容;将上述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利用照相机或扫描仪将艺术作品(标注该作品历史来源、大小尺寸、风格背景)等相关资料备案存档分类,分别录入龙江农民画数字化档案库,同时以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为基础,实现全面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信息化,满足文化跨越式发展的需要[3]。惠州学院任浪等承担的“惠州龙门农民画数据库”项目,通过收集惠州龙门农民画的相关文献并加工整理,共包含惠州龙门农民画文字资料50万字,作品4000余幅,多媒体动画影像12个,形成了一个集名家档案、作品鉴赏、人才培养、产业化发展、文化创意品牌营销、作品市场展示销售、公众服务为一体的地方特色型数据库[4]。龙江农民画完全可以在借鉴与遵循“惠州龙门农民画数据库”的基础上,结合北大荒特色地域文化,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的“东北龙江农民画数据库”。这对于龙江农民画的传承、品牌的营销和传播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建立龙江农民画数字化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基础上,我们可进行龙江农民画移动APP产品研发,内容包含龙江农民画热点新闻、名画欣赏、新作展示、龙江农民画百科、动画影像、网络直播、作画体验、公众信息交流等。它大致可分为三大版块“看农民画—思农民画—绘农民画”[5]。“看农民画”是指观看了解龙江农民画的历史演变进程,实时了解农民画的热点新闻,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网络直播,观看龙江农民画的绘制过程与龙江农民画为风格题材的动画片;“思农民画”是指通过观看龙江农民画,了解东北农民的生活、劳作、节庆、民间习俗,用农民画讲故事、讲生活,思考农民画背后所体现的文化价值;“绘农民画”是指利用APP提供的绘图界面,代表性线条、笔刷、画面、色彩等,进行随性的龙江农民画创作体验,绘制结束后,可以保存、分享给他人。这样,移动APP不仅可以再现龙江农民画形象,宣传与传播龙江农民画,也可以移情易性,陶冶大众情操,起到积极正面的教育作用。

(二)模拟与构建龙江农民画数字交互艺术情景

龙江农民画具有造型稚拙、色彩饱满艳丽、气氛热烈等特点,这种类卡通画的民间艺术,是绝佳的数字交互艺术题材。观众可以通过体感互动等电子设施,全息投影、3D投影、虚拟现实等技术,感受龙江农民画艺术情景带来的沉浸式互动体验[6]。例如,绥棱农民画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孙铁成创作的《雨来了》,描绘了在东北秋收时,突然下雨,农民为了避雨慌忙逃离高梁田的场面。设计者完全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出类卡通画的情景,观众带上VR眼镜和相应的体感装置,可以感受到雨滴打在身上、风迎面吹来的咸湿感觉,带来在一望无垠的高梁田中奔跑、避雨的新奇体验。通过龙江农民画的交互式展馆、电影博物馆等设计,人们可以体验东北特有的民间生活、地域色彩浓郁的梦幻神话故事。

(三)结合旅游塑造龙江农民画文化创意品牌

在相关部门组织下,塑造龙江农民画文化创意品牌,改变以往市场复制品泛滥的局面,研发具有黑龙江地域特色的农民画作品,将农民画作品与黑龙江旅游产品开发相结合,全面打造具有寒地黑土特色的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宾县农民画创作基地二龙山农民画艺术村,属于风景秀丽的国家4A级景区,就可以将宾县农民画文化创意品牌与二龙村旅游相结合,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创意品牌。依靠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当地农民画市场,除了以往的农民画作品,还可以印制具有名家农民画的杯子、T恤、靠垫、钥匙链等旅游工艺品,使旅游进入农民画产业,农民画作品成为旅游产品。

(四)多方联动促进龙江农民画产业化快速发展

如何使龙江农民画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链条,关键点在于多方联动,相互配合,政府在其中应当起到重要的作用。在龙江农民画的创作团队上,政府应大力加强资金扶持,培养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和创作队伍,定期以政府的名义举办农民画培训班,并且派出精英去其他地区进行农民画创作的学习,博取众家之长;聘请律师成为龙江农民画的法律顾问,保护农民画家的知识产权,避免复制的农民画在市场上流通;沟通协调农民画家、画商、旅游产品厂商等的相互关系,监督农民画市场的运作流程,为传统的销售方式提供场地,统一进行规范化管理,避免恶意竞争的出现。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上销售已经成为了新兴销售渠道,政府可以聘请团队研发龙江农民画网上销售平台,或者牵头与成熟的艺术品网络销售平台签约,为农民画寻找销售的新出路。只有这样,龙江农民画才能形成集产学研为一体的龙江农民画产业链。

[1]宾县农民画官网[EB/OL].http://www.bxnmh.com/.

[2]文化部群众文化局.中国农民画 1983[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3]闫雪,苏明哲.赫哲与那乃跨界民族造型艺术档案的数字化[J].山西档案,2017(4).

[4]惠州龙门农民画数据库[EB/OL].http://www.hzlmnmh.com.

[5]赵丹琳,苏旭,秦亮.当代农民画移动博物馆 APP 模块设计[J].包装工程,2017(7).

[6]杨红.关于当代农民画文创与数字传播可行性的若干思考[J].艺术百家,2016(1).

猜你喜欢
农民画龙江
龙江少年爱冰
垛田农民画 画苑一“奇葩”
推进龙江“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
南京六合:农民画绘出“国际范儿”
代县成立农民画促进会
金山农民画
勇于担当 主动作为 积极打造龙江人民调解工作升级版
向着幸福,一路走来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龙江历史文化论坛·2017”征文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