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人格档案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2017-01-28 18:48饶芳程术兵
山西档案 2017年6期
关键词:人格心理健康心理

文 / 饶芳 程术兵

我国教育部门于2007年出台的《关于强化我国学生人格档案构建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现阶段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辅导,让学生不断强化对自我的认知,培养健全人格,增强适应环境和承受困难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与思政课程相融合,全面落实到学校教学的全过程。

广义的人格档案指的是个人(尤其是在校生以及企业职工)建立人格特征评价的档案文件。而本文所研究的人格档案指的是心理学层面的独特性、典型性的心理模式及规律,涵盖了道德意义上的品行操守,是针对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定集结模式而构建的评价文件,是区别于他人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综合特征。唯有准确把握学生变幻莫测的外部特征,才可以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进而构建真实有效的人格档案。

一、学生人格档案构建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各级学校相继开展了人格档案的构建工作。近年来,人格档案的构建逐渐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热点问题。人格档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发挥了许多积极作用,让学生开始深入了解自我,全面发展自我,有效提升了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

现阶段,绝大部分学校的学生人格档案构建工作都在有序进行,档案建设也取得了许多优质成果,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当前我国很多学校依旧是沿用人格测试的方式来构建学生人格档案,人格档案的内容主要涵盖了人口学资料、人格测试结果以及心理咨询记录等。在人格档案当中,有许多学生的基本情况是从教务处的学生信息登记表中获取的,还有一些来源于科学的人格测试,这些资料都过于简单,并且完整性有待提升,心理咨询老师查阅时不够便利。

当前各学校每年组织的大规模人格测试都仅仅是针对新生,因而学生人格档案的人格测试记录很多都滞留在刚入学的阶段,后续数量很少。这难以对学生的发展性心理辅导提供更多实质性的帮助。我国现阶段只有北京、上海以及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学校采用了咨询室咨询和网络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大部分学校的人格档案中没有涵盖平时心理咨询的记录。档案构建活动离不开相关理论的科学指导,只有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才能有效地达到档案构建的目标,而目前学生人格档案构建的理论依据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1]。

二、学生人格档案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内容未及时更新

生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人格档案是对人一生中各个阶段人格状态的真实记录。学生的人格与心理状况会随着年龄的提升而不断变化。但是在当前的人格档案构建工作中,很多档案工作者并没有对学生的人格档案展开持续的跟踪以及动态化管理,未在第一时间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变化,人格档案的内容和形式一成不变,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而且很多档案工作者都是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师或是心理辅导员,缺乏教育学、心理学及档案学专业的专门人才,不懂得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所获取的有效信息过少,无法为人格档案注入新鲜血液[2]。

(二)学生人格档案内容分散且保密性较差

人格分析多侧重于通过心理测验来寻找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碍,并且将心理测验结果作为矫正和干预的根据。在大众眼中,人格档案正在逐渐变成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工具。这进一步使得人格档案的内容杂乱无章,毫无条理性可言。这样纷繁复杂的内容结构不仅提升了研究者整理及分析的难度,而且让学生本人对人格档案的实用性也产生了怀疑。所以,很多学生在填写信息或进行人格测试时都是敷衍了事,给研究人员和研究对象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人格档案中的信息通常都会涉及到学生的个人隐私,但由于人格档案的保密性不足,没有对查阅人员进行严格把关,导致部分存在人格障碍的学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伤害。

(三)档案内容收集渠道狭窄且未充分利用

现阶段学校人格档案内容的收集渠道过于单一,大多是进行人格测试来获取学生的人格信息;通常选用国外的一些人格测量工具,如症状自评量表以及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等。这些量表的设置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学生,所以收获结果的信度、效度均会下降。此外,人格档案也没有得到高效的利用,育人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很多人格档案在建立完成之后,便被束之高阁,没有被运用于心理教育工作中,沦为了形式和摆设[3]。

三、构建学生人格档案的主要指标

(一)察言观色指标

近代心理学认为,人的面部表情、神态作为通往内心世界的第一道门,会将个人的情绪和心理充分展现出来。实际上,学生内心的所思所想均会不同程度地在面部得以展现。比方说,脸红耳赤以及毛孔出汗是心理变化在生理上的展现,满面愁容、眉开眼笑是心态在面部表情上的展现。在学生人格档案的构建过程之中,教师切不可忽视学生的面部表情,应当学会察言观色,通过观察面部神态去寻找信息,进而实现对学生心理的准确揣摩。教师应当将每位学生常常出现的表情及神态记录在案,以人格档案的形式保存下来,以便日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随着学生年龄的持续增长和生活阅历的不断丰富,他们所展现出来的一面往往并非他们的真正内心。为了隐藏心理活动,他们往往会带上虚伪的面具,让人无法一眼辨别出好坏。察言观色可以帮助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解读学生的内心想法,但是很难走进高年级学生的内心世界[4]。

(二)辨声析音指标

随着年级的逐渐升高,学生就愈发喜欢隐藏自己的所思所想,其内心世界也就越发复杂,甚至有可能完全以假乱真。但是学生的心理机制还是不够成熟的,知识、经验以及能力等多个方面还存在明显缺憾。虽然他们在潜意识中调节和控制自己,压抑自身,但还是会用某种特殊方式让自己释怀。因为校内多种规章制度的限制及约束,许多心理活动丰富的学生开始用日记的形式抒发自身的情感。教师必须注意辨析学生的语言,不仅要密切关注学生说话时的神态、语气以及节奏快慢,而且应当对学生语言的核心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把每一位学生常常使用的语气、说话方式以及声音记录下来,以档案的形式进行存储,为日后构建全面、完善的人格档案奠定基础。教师还要灵活运用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勇于讲真心话,并且及时地捕捉存在于言谈之中的有效信息。

(三)行为举止观察指标

学生的面部神情以及语言仅仅是其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然而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情绪情感的不稳定性,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及诱惑,并且展现在行为举止上,常常会产生一些幅度较大或者是过激的动作,自制能力差的学生表现得更为明显。所以,教师必须多多关注那些行踪神秘且举止粗暴的学生,从他们的行为举止之中发掘动作所隐含的意义,从而全面提升心理教育工作的预见性,对那些公然违纪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处罚。其实,许多教师在生活之中都会犯大大小小的错误,更何况是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的学生。所以,教师应当把每一位学生的行为举止记录下来,以档案的形式进行保存,方便日后了解对应类型学生的内心世界[5]。

四、学生人格档案的构建策略

(一)及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并更新档案内容

随着学生心理状况的持续发展,学生的声音、神情以及言行举止均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广大档案管理者必须对学生的人格档案进行持续的跟踪以及动态管理,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定期丰富档案的内容,在第一时间补充或完善档案中的资料和信息。此外,学校的档案馆还应当组织专业的人格档案管理者,利用充足的时间做好档案形式的更新工作,若有条件,需每半年或每一年对学生人格档案进行相应的补充和完善,平时要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的心理辅导情况进行追踪,及时更新人格档案中的信息内容。在全面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同时,将全新的人格信息记录存档,以提升学生人格档案的实际作用[6]。

(二)完善档案内容并进行严格保密

首先,我们应当对归档的内容进行严格把关,一些与学生人格不甚相关的内容无需纳入档案之中,并且强化学生对人格档案实用性的认可,让他们更加配合人格档案的构建工作。其次,我们要对档案内容进行严格保密,因为学生人格档案的内容,有的是学生的个人隐私,有的存在暗示效应或牵涉到人际关系,甚至包含学生人格障碍以及心理疾病的记录。所以,若学生本人不愿意公开于众,或者违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及心理辅导工作总则的人格档案内容,就一定要进行严格的保密。面对各种各样的档案查阅人员,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让其进行阅览,对查阅人员的身份必须进行严格校验与核对。学生个人可以查阅自己的人格档案,教师可以对负责管理的学生的人格档案进行查阅。对于查阅学生人格档案的人员必须做好保密工作,切不可随意将档案中的信息散播出去或公之于众,避免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或精神困扰。

(三)多渠道收集学生人格信息并提升档案利用率

一方面,我们应当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学生的人格信息;不仅要使用科学的人格测验量表,还要对学生个人进行细致的观察、诊断以及评估,从而全面地获取学生的人格信息,丰富人格档案的内容。对已建立的人格档案展开动态化管理,把持续充实、丰富人格档案内容作为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持续跟踪并在第一时间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及时发现隐藏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当提高人格档案的育人功能。学校应当充分利用人格档案这一重要教学资源,开发其育人功能,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进行相应的科学引导[7]。

[1]李淑娜,刘海燕.浅析大学生网络化心理档案的动态分层管理模型构建[J].山西档案,2016(2):127-129.

[2]付达,胡文东.常用人格测验在军校大一新生心理档案中的应用及结果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4):2679-2684+2726.

[3]陈阳.毕生发展观视角下的健全人格心理档案构建模式[J].兰台世界,2015(17):61-62.

[4]梁伟杰.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养教育和培养研究[J].兰台世界,2017(8):47-50.

[5]窦广会.网络的负面作用对大学生人格和学业的影响[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92-196.

[6]李鹏,朱德全.建立中职学生心理档案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4):93-96.

[7]李淑娜,刘海燕.浅析大学生网络化心理档案的动态分层管理模型构建[J].山西档案,2016(2):127-129.

猜你喜欢
人格心理健康心理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