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保《惟清斋全集》序跋研究

2017-01-28 18:48黄文
山西档案 2017年6期
关键词:序跋全集诗歌

文 / 黄文

铁保(1752—1824),字冶亭,号梅庵,满洲正黄旗人。他是位高权重的清廷重臣,也是文采斐然的文人。他以先进的创作理念、思想追求、处事原则成为时人争相追捧的对象。戴钧评论其“文名清望朝野同声”[1]443。铁保一生的著作颇丰,主要保存在《惟清斋全集》中。其中序跋与文学作品互为表里,别具一格。虽然相关序跋已经为世人知晓,但其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掘。本文拟以其序跋为研究对象探讨之。

一、《惟清斋全集》序跋的概况

《惟清斋全集》由铁保亲自编订,保存的作品数量多且质量佳,其中序跋能够以小见大,从更广泛的范围获取铁保的生活阅历、性格特点、思维方式以及创作追求。这些序跋有以下特点:

首先,从类型上看,自序他序均有。铁保诗文集中有序16篇,跋6篇,其中自序4篇,他序18篇。铁保自己所作之序跋,受到的关注较多,如《梅庵诗钞自序》就是研究乾嘉时期诗学思想的重要文献。他序多系受铁保请托之作,包括他的亲友、同门以及门人,数量多,涉及的内容广。汪廷珍表示自己是受邀作序:“命廷珍为之序其端。”[2]139阮元也称,铁保出示《自编年谱》及诗文全集供其阅读之后作序。英和表示自己受命作序言。这些与铁保有密切交往的人作序,为我们研究铁保其人其作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其次,从质量上看,品级颇高。铁保一生足迹遍布各地,交游范围广,十九岁之前随父前往甘肃、陕西任职,二十一岁开始步入仕途,辗转京城、江南、山东、浙江、江西等多地为官,晚年贬谪,到新疆和吉林。丰富的人生阅历,让他结识了各个领域颇有作为之人。为其作序者多为名人,如作家、刊刻家、思想家阮元;藏书家王芑孙;学者汪廷珍、徐端、吴鼒;史学家刘凤诰;书法家英和、冯元锡;画家金湘;诗人曾燠等。这些人的文学素养高、理论意识强。他们在熟读铁保作品之后,经过精心构思成文,撰写出品质上乘的序文。

再次,从篇幅上看,短小精干。诗文集所有序跋的字数都在1000字以内,篇幅最长的冯元锡《梅庵全集序》,也不过922个字,篇幅最短的是庆格所作《玉门诗钞跋》,仅175个字,却能对铁保的人品作出评价、对其作品进行介绍。这种篇幅符合序跋写作的基本要求,正如王先霈所言:“序跋在艺术上的第一位要求是简——简严、简劲、简峭、简拔。”[3]8连续用四个“简”字来表达这种特征,掷地有声,足见简要对于这种文体写作的重要性。《惟清斋全集》中序跋作者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或点明要旨,或辨彰学术,凝聚作者对于政治、文学、文化等领域的深刻思考,也蕴含着他们对于铁保思想的理解,具有概括性、集中性和透彻性的特质。

二、《惟清斋全集》序跋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铁保的人物评价

多则序跋对铁保进行介绍,撰写人目睹过真人风采,记载可靠。

首先,叙述了铁保奇特的经历。铁保人生阅历丰富,颇具传奇色彩。汪廷珍《梅庵全集序》云:“先生早辍科第通籍,以后由曹司陟词垣,登卿贰师封疆,行河转漕,历试艰巨。”[4]139三言两语将铁保早年仕途顺遂,晚年贬谪新疆的经历进行概括,“艰巨”二字饱含作者对恩师的关切之感。刘凤诰在《梅庵全集序》中言:“进为翰林学士,更进拜尚书,皆塞外所迁官。遭遇之奇,古所绝无。”[5]141他以简洁流畅的文笔遍述铁保曾经担任过的职务,尤其以谪戍西域最为奇特。

其次,高度评价铁保的人品。铁保以知识渊博、性格博大、宽容待人得到时人赞许。他非凡的人格魅力,成为后生晚辈纷纷膜拜的对象。阮元就在序文中谈到恩师铁保,说他与人接物和易推诚,慷慨敦气。阮元被尊为“一代文宗”,与铁保之间的交谊时间长,交情深厚,对铁保的为人极其了解,对其作品必定熟读之后才予以评价。刘凤诰也在《梅庵全集序》中作出同样的点评:“师性博达,当事敢为,无少顾忌,与人交和易可亲。”[6]141他以质朴的语言勾勒出和善、直率且豁达的儒雅导师形象。

最后,肯定了铁保在为官期间作出的贡献。铁保为官几十载,在任期间恪尽职守,为当地作出诸多贡献,时人对他的政绩有所赞叹,如阮元云:“凡河防、财赋、兵诰、禁察吏,惠民诸善,政靡不毕举。”[7]141这说明铁保从政以来,对国计民生高度关注,使当地百姓获益不少。魏成宪在《梅庵全集序》中细数铁保的功绩:“济东兖曹之灾区,赈恤半载,无一道殣,竟事无一诉牒。”[8]144从这篇序文可以知道,铁保在山东任职期间,整顿纲纪,疏通运道,赈灾济民,为百姓排忧解难,成绩突出。

(二)关于铁保的诗学思想

首先,诗文要力主性情。铁保在《续刻梅庵诗抄自序》中有详细阐释,一针见血地指出当时诗歌创作境界变窄的原因。他认为,作诗的门道是假藉,然而这种方式经过众多诗家演绎,就会造成:“诗境益窄,一经假藉,便落窠臼,拾前人牙慧,忘自己性情”[9]233-234的局面,为了遏制这种弊端,需要推陈出新,独抒性情。他自己在进行诗文创作时,也注重抒写性情,如吴鼒在《梅庵诗钞序》中谈及铁保的创作特点是以性情为本,兼顾忠孝。笪立枢为铁保的西域诗歌集《玉门诗钞》作跋时认为,铁保论诗以真意为宗。这种“真意”就是铁保诗歌创作理论的核心[10]147。

其次,反对拟古,追求自然。铁保认为,创作不能将情感拘束在前人构建的框架里,不能一味模拟古人,需要跳出固定思维。他指出,无论何时,都需要记录真实,用自然万物之奇特,来铺陈文章的波澜壮阔,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不雷同。他强调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这种诗歌创作的门道就是要将生活中的事物入诗。他在另一篇《自编诗文集序》中抨击诗坛弊病,直指如果不从古人的语境了解作品全貌,而是断章取义地选择一些词章进行模仿,就失去了自然的本真。

最后,诗歌创作的境界与环境变化有关。铁保认为,不同的作品体现不同时期的心境变化,正如《梅庵诗钞自序》所提出的观点:“诗随境变,境变则诗亦迁。”[11]275创作的环境变化了,诗歌创作的境界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为了阐释诗歌创作与诗人境遇的关联性,他结合自身创作情况进行分类说明,将诗歌创作按照人生阶段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少壮时“诗出于性情流露者”;通籍后“志气发扬”;入世后“意气初敛,诗格亦为之稍变”;以及擢升后“感荷殊荣,自惭非分”,不同时期创作的诗歌有不同境界。

(三)关于铁保的文学成就

铁保全集中不少序跋对于他的文学成就予以盛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认为铁保作品中诗歌成就最高,赞其自成一家。铁保诗歌上承风骚、汉魏风骨、宋代诗风,又能有所新变,形成独特的风格。阮元《梅庵诗钞序》就从诗歌流变的过程中,为铁保诗歌追溯历史渊源,言及宋代大书法家、文学家黄山谷、苏东坡以及王龟龄的作品之后,评铁保诗歌特色:“陶写性灵。”[12]272徐端也在序言中说,铁保以诗若干卷令其阅读,经过精读后,撰写序文,从诗歌中可以“见其薄风骚,窥汉魏,沉浸浓郁,卓荦纾余”[13]276,并且用“美哉”二字感慨梅庵诗歌之至精至良,拥有过人才华。

其次,认为铁保作品诸体皆备。《惟清斋全集》共19卷,收表1篇、疏20篇、赋10篇、传6篇、序14篇、记10篇、说7篇、杂文9篇。而诗歌篇目最多,包括应制诗49首、古乐府14首、五言古65首、七言古48首、五言律149首、七言律144首、五言排律8首、五言绝句8首、七言绝句80首、西域诗112首,另有词为余卷共32首。冯元锡《梅庵全集序》总述铁保文学方面的成绩:篇帙之中,诸体尽善。这可谓评价客观中肯。英和的《梅庵全集序》还指出,铁保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功能:“读之而可以见公体国公忠之诚,则有奏议。读之而可以见公学术之正,才识之大,则有古文集。其他自赓飏明盛以及交友怀人、感时触物、荣瘁欣戚,咸寄诸有韵之文。”[14]276这不仅涉及到对各种文体的介绍,更涉及到生平、性格、学识等方面的评价,同时阐明阅读诗文作品的路径,评价精到,可谓经典。

再次,对铁保作品风格进行评析。铁保全集序跋盛赞其文章,把他的诗文成就推举到极高的地位。魏成宪《梅庵全集序》评:“公之诗古文词,驾愚山先生而上之。”[15]143愚山先生为施闰章,文章纯雅,尤工于诗,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文评铁保之作品凌驾于这位著名诗人之上,足见成就之高。百龄《梅庵诗钞序》开篇即总结冶亭先生诗名满天下,说明铁保诗歌在当时产生的影响之大。金湘作跋谈论铁保不同文体的诗歌有不同的特色,成就斐然,认为他的五七古诗歌浑灏沉郁,七律诗歌为唐十子遗音,而五律则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三、《惟清斋全集》序跋的价值

(一)文献价值

《惟清斋全集》中序跋成为研究铁保作品最直接、最原始的文献资料。祝尚书认为,序跋可以“述身世,陈友情,考版本,感时事,无施而不可”[16]2。铁保诗文集序跋对于考证生平经历、创作心态以及创作意图都有重要作用。庆格提到:“先生以硕德重望,出镇疏勒抚驭,余闲寄情歌咏,著《玉门诗钞》二卷。”[17]361这部诗集是铁保贬谪到西域之后的力作,表现了西域之风土人情、地理地貌、气候环境等。这篇序文交待了诗集创作背景。铁保长子瑞元为《梅庵年谱》作跋曰:“大人褫职谪戍吉林,到戍后闭门思过日,惟以学书自遣。”[18]146其论述铁保晚年遭遇贬谪之后,在谪居地进行文学创作,为进行贬谪时期文学作品分析提供了线索。以上几则序跋文都介绍了铁保文学创作的背景,成为考察其创作动机的直接材料。

(二)文学价值

序跋文以精炼的文字抒发作者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个人的真知灼见,文笔优美,颇具文学研究的价值。笪立枢所作《玉门诗钞跋》,不到两百字的篇目却写得生动传神。他提到铁保晚年的身体状况,牙齿已经松动,双目逐渐昏暗,流露出对恩师铁保深切的关心,读来感人至深,潸然泪下。有些序跋或说明,或论证,或考究,把理性的分析和感性的理解结合得天衣无缝,如徐端的《梅庵诗钞序》从书家、诗家、选家之间的区别着眼,以褚遂良、欧阳询、杜审言、虞永兴、颜平原、张旭、苏轼、黄庭坚等名人所取得的成就为引入展开论述,表达清晰,文采斐然。

(三)学术价值

把铁保作品结合一生之经历进行评论,起到既评文又评人的作用,深度、厚度、力度皆备,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吴锡麒的《梅庵诗钞序》论述西域诗歌的创作与贬谪经历的关系,对于铁保诗境拓展与人生阅历关系密切的论述,都极有艺术见地。序跋的学术性还体现在作者对学习与实践的问题的独到见解,金湘的《梅庵诗钞跋》中言:“书神与之化要,皆自万卷中来甚矣”[19]344。这种关于创作理论方面的论述,与古人倡导的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相契合。这些文人在评价铁保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观点浸透到序跋当中,值得进一步推敲与研究。

《惟清斋全集》中保留的序跋,创作者不乏学术大家或某一领域有所开拓创新的人物。他们所作序跋虽篇什短小,但能探幽析微,不乏见解高妙之言。这些序跋除少数包涵溢美之词,大多有感而发,或直抒胸臆,或委婉曲折,观点突出,佐证充足,评点多面,为进行全面深入的铁保研究开启了一扇探析之门。

[1]戴钧.国朝书人辑略[C]//周骏富.清代传记丛刊.台北:明文书局,1985.

[2][4][5][6][7][8][9][11][12][13][14][15][17][18][19]铁保.惟清斋全集[G].续修四库全书本:第147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王先霈.古代小说序跋漫话[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10]张菊玲.清代满族作家文学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

[16]祝尚书.宋集序跋汇编: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0.

猜你喜欢
序跋全集诗歌
诗歌不除外
《潜夫論》版本考述及其序跋題識輯錄
明清戏曲序跋研究笔谈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趙孟頫書畫全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
邹著序跋两题
竺可桢学——《竺可桢全集》催生的一轮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