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丰傩舞的音乐特色研究

2017-01-28 08:11马克实
北方音乐 2017年13期
关键词:傩舞南丰锣鼓

马克实

(南昌师范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江西南丰傩舞的音乐特色研究

马克实

(南昌师范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南丰傩舞历史悠久,积累了几千年优良传统文化,有着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不仅舞姿值得我们去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它丰富的伴奏音乐也是值得我们投入精力和时间去研究探索。随着历史发展和背景地域的不同,南丰傩舞的伴奏音乐也不断发生着改变。关注傩舞音乐的变迁,对我们深入研究南丰傩舞起到重要的作用。

南丰傩舞;音乐特色;分析研究

一、南丰傩舞音乐的民俗性

南丰傩舞的音乐大多是以锣鼓组、鼓吹乐、吹打乐、丝竹乐等形式组成的伴奏主体,风格原始、具有乡土气息。傩舞的伴奏音乐分为两个部分:主场音乐和伴奏音乐。这两部分都是以古老的打击方式为主,它的伴奏乐器通常以半面鼓、大锣为主,烘托了傩舞古朴、神秘的风格,也表现出傩舞民俗性的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傩舞不再是以前祭祀神灵的仪式,已成为民间庆祝佳节的一种方式,傩舞的伴奏音乐也不再是庄严肃穆的单一风格,而是充满了幽默诙谐,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

锣鼓的打击感不再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开始体现傩舞的娱神娱人的功能。傩舞的伴奏音乐节奏简单,通常带有一些即兴的感觉,随着舞蹈动作速度的变化,傩舞伴奏音乐的节奏快慢及强弱也会发生变化,呈现出自由的节奏韵律。以石邮傩舞《开山》为例,伴奏音乐中出现了单拍子节奏和复拍子节奏的交替使用,并且锣鼓打击的速度是不固定的,时快时慢,时而节奏紧促,时而轻慢悠长。使整个伴奏音乐变得丰富起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傩舞的伴奏音乐中除了器乐的伴奏以外还有人声的伴奏,往往人声所唱的歌词都具有生活的气息,体现了当地人对神灵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以及祈求傩神保佑民众平安幸福的世俗心理。在南丰的一些乡镇,那里的人们每逢遇到喜事,都喜欢请傩舞班子到场庆贺,有的是结婚生子、有的是祝寿搬迁,反映了当地人对傩舞的民俗信仰。南丰一些傩舞班子还会在锣鼓类器乐的基础上还还加入吹管乐,有时是一只唢呐一只笛子、有时是两只唢呐。这时乐队就会以唢呐和鼓作为主要乐器,丰富音乐的表现形式。唢呐与锣的配合,使得场面热闹非凡、富有极强的民俗特色。

南丰傩舞的表演时间都是集中在春节到元宵之间或者是农作物收获的时节,这与南丰傩舞表演在时间、农历节气上的要求以及人们的习俗和生活习惯是分不开的。新年开始,人们会通过傩舞来表达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期待,祈求傩神能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合家平安。傩舞与民俗的结合,表现出它的实用性和内容丰富。南丰傩舞音乐由以前古老的锣鼓打击乐的方式到后来借鉴其他戏曲的方式再到现代新型的、充满民俗感的伴奏音乐,吸收了生活中的各种元素,使得南丰傩舞的伴奏音乐不断丰富。

二、南丰傩舞音乐的多样性

傩舞是南丰“跳傩”的主要表现形式,原为一种仪式舞蹈,用于祭祀祛灾,后发展成为一种娱神娱人的舞稻。南丰傩舞的品种繁多,有驱鬼逐疫、世俗生活、武打技巧、祈福纳吉和传奇舞剧系列节目及傩戏。以“跳傩”娱乐舞数量最多,现保留82个,其中单人舞有《开山》、《钟馗》等,多人舞和群舞有《白纸》、《钟馗醉酒》等,技巧舞《演罗汉》、《观音坐莲》等,舞剧系列节目有《封神榜》、《白蛇精》《西游记》等,其中《西游记》中包括《孙悟空出世》、《花果山》等,竹马舞与和合舞只表演一个节目八仙舞有《跳八仙》、《跳十仙》、《八仙祝寿》、《下凡出世》四个节目。

南丰傩舞从表演人数上来区分有单人舞和多人舞两种。单人舞是由一位演员表演完成,通常是表达一位人物的内心情感和经历过的故事。多人舞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演员表演完成,通常是有独立的故事主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

从时间上来区分有“老傩”和“新傩”两种。老傩的伴奏音乐一般为清锣鼓,展现出传统傩舞的古朴和豪放,具有很高的历史性。使用的乐器通常有大锣、堂鼓、钹、板鼓、碗锣等等,伴奏的时候通常是由两到四个乐手,配合舞者的舞蹈动作打击乐器,这种伴奏形式相对较为即兴。新傩的伴奏音乐吸收了许多丝竹乐器的吹奏,在老傩使用的伴奏音乐的基础上加上一些曲牌,音乐节奏相对以前更为规律,音乐的风格相对以前也更为轻松活泼。

从表演的特色上来区分有文傩和武傩两种。文傩大多数时候指的就是老傩,历史比较悠久,舞蹈的规矩礼仪比较多,音乐的特点和老傩也是一样的,节奏简练,风格古老。武傩,大多是吸收民间传说和民间戏曲的元素,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编,使傩舞本身更有故事性和多样性,保留傩舞原本的古朴粗矿和原始感的同时,加入了民间戏曲中的造型和武术中的动作,伴奏音乐也变的更加丰富多样。

从舞蹈种类来区分有“跳傩”“跳竹马”“跳八仙”“跳和合”“跳狮子”五种。“跳傩”是南丰傩舞主要品种,以表演众多节目和系列节目为主要特色,清末以前组成的“跳傩”班有专祀傩神庙和驱疫仪式,民国后组成的“跳傩”班多借用福主殿为神庙,多无驱疫仪式。 “跳竹马”专表演花索故事的舞蹈,因主要将领腹前系有小马头或小狮头,身后用竹片弓开战袍作马后身,故称“竹马”别于“马灯戏”和外地的一些“竹马灯”。 “跳和合”则是表演和合二仙的双人舞, “跳八仙”是一种表演八仙传说的多人舞。“跳狮子”是狮舞表演,部分狮班头戴面具,加上场内外对白,形成独具特色的“打大狮”。

从功能意义上来说傩舞包括仪式性傩舞和娱乐性傩舞两种。仪式性的傩舞保持古老、刚劲的风格,伴奏音乐主要为打击器乐,风格简单、节奏简练。娱乐性傩舞是在仪式性傩舞的基础上,由从前以祭祀为主的表演形式慢慢演变成现在娱人娱神的表演形式。随着世界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傩舞吸收了来自各方面的优良元素,融入了戏曲、民间故事、武术等各方面的元素。原本傩舞驱鬼祭祀的意义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淡化,从而成为一种民间的艺术活动。南丰傩舞具有的喜庆热闹、诙谐娱乐的表演风格,成功的把仪式性的傩舞变成了具有戏剧性的娱乐性傩舞,在音乐伴奏的风格也变得越来越多。

三、南丰傩舞音乐的边缘性

所谓的边缘性指的是在城镇和农村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通常无权无势,也没接受过过多的教育,经济上是落后又不发达的。南丰傩舞所具有的边缘性表现在一方面它正处于现代社会的边缘地带,在一些相对偏远的乡村,那里交通不便,信息也相对的比较闭塞。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南丰傩舞本身在现代城市中缺乏了文化文明对话中的话语权。所以南丰傩舞在现在社会中处于一种弱势的地位。然而,南丰傩舞也并不是一开始就处于这种边缘的状态,它曾经也是百姓生活、宫廷庆典、祭神拜佛的一种重要且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当时的一种主流艺术。早在原始社会的时候,舞蹈和音乐就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南丰傩舞的音乐在乐器的选择上也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如高安的傩舞音乐在乐器选用上除打击乐器外还会另外选用唢呐等吹奏乐器,而南丰傩舞音乐一般只选用两件打击乐器来 伴奏,一件乐器是半面鼓,它的鼓面是由牛皮做成的,演奏的时候是由演奏者拿在手上,用一种特制的鼓槌敲击,它能发出咚咚咚的声音,清脆明亮。另一件乐器则是大筛锣,它的音色浑厚又深沉,余音悠长。大筛锣常被挂在扁担的一端,用锣槌敲击,发出哐哐哐的声音,声音能传遍十里之内的所有的村庄,傩队所到之处都能听到这浑厚悠长的音乐。南丰傩舞音乐随着表示内容的不同,它重音的位置也大有不同,例如《开山锣鼓》为了表现盘古勇于拼搏,粗犷刚劲的形象,它采用了渐强的重音表现形式,使得三拍子的第一拍变成了弱拍,第三拍则变成了强拍,形成了明显的重音移位。

随着世世代代的传承,傩舞已经成为南丰石邮村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生活需求的一种表达形式。它向外界传达了石邮村的生活、故事,它古朴、纯净并且完整,吸引了学者们一批又一批前来欣赏、观摩。石邮傩舞也成为了南丰傩舞的主流,但与石邮傩舞的轰轰烈烈不同,朱坊村傩舞并没进入大众的视野,它似乎特别的安静,与这个村庄一样,远离了喧嚣,处在城市的边缘区,然而正是这种边缘性使得朱坊的傩舞吸收了许多的外来文化,具有很强的兼容性。而有这种兼容性的原因就在于它远离了中心文化,当地的人们受地域的影响,会按照自身的需求选择更加适合当地生活的文化形式。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再欣赏到朱坊村傩舞绚烂多姿的傩舞和那悠扬的丝竹乐。

[1]曾志巩.江西南丰傩文化[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2]杨菁.江西宜黄戏曲音乐特点分析与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04).

[3]姜松荣.论装饰艺术的文化性[J].装饰,2003(05).

J607

A

猜你喜欢
傩舞南丰锣鼓
来了南丰不思归
省音协赴鄱阳、南丰参加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小学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民族音乐“如何教”VS“怎么学”——以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一课的教学为例
试论潮州大锣鼓的艺术特色
南丰傩舞传承与发展研究
浅谈桂林市秀峰区张家村傩舞的音乐及功能
刍议赣傩
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