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虽已甚其义无害
——谈文学作品中的夸张

2017-01-29 02:24王炜
中学语文 2017年4期
关键词:荆轲烈士手法

王炜

辞虽已甚其义无害
——谈文学作品中的夸张

王炜

在文学创作中,作者为了强调、突出事物的形象和特征,往往会把被描写的客观事物加以夸大或缩小。从表面上看,夸张好像不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有时甚至还违反逻辑;可事实上,人们并不会去追究经过夸张了的事物是否与事实相符,他们只会因为经过夸张处理后所描绘的形象非常生动、所反映的特征格外鲜明、所包含的道理异常深刻而觉得“辞虽已甚,其义无害也”(刘勰《文心雕龙·夸饰》)。也就是说,作者虽然有过甚之词,但对于所要表达的基本意义并没有妨害。

夸张作为一种表现方法,在文学作品中是屡见不鲜而且丰富多彩的。不同的文体对夸张的不同运用,也各具个性色彩。

寓言运用夸张,使其蕴含的道理更加显豁而具有说服力;神话运用夸张,使“神”更加神通广大。例如我国古代寓言故事中的“匠石运斤”“纪昌学射”“愚公移山”“揠苗助长”“叶公好龙”“守株待兔”等等,就明显地借助了夸张手法,帮助读者更好地领悟了生活中的道理。我国古代神话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牛郎织女”等等也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使作品的情节更加离奇扣人,人物更具有气吞山河改天换地的神奇威力。

骈体文和赋,极尽铺叙、夸张之能事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有酣畅淋漓之妙。例如:

其中腾波触天,高浪灌日,吞吐百川,写泄万壑。轻烟不流,华鼎振涾。弱草朱靡,洪涟陇蹙。散涣长惊,电透箭疾。穹溘崩聚,坻飞岭复。

(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

作者在给妹妹的家书中,用奇崛的语言,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浩瀚的长江流水——翻腾的波浪碰到天穹,高高的浪花灌进红日,吸进吐出百川,奔泻腾泄于千岩万壑。波上轻烟水雾凝聚而不流动,下面波涛滚滚,如华丽的鼎中的水在沸腾。弱草茎叶随波披靡,排浪相比形似垄蹙。巨浪崩散常常令人惊恐,像闪电般穿越、飞箭般迅疾。浪峰一会儿聚起一会儿跌碎,简直要把河岸冲走,使山岭颠覆。

在这里,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铺陈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长江的磅礴气势,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要想写出这种气势恐怕是其他手法难以企及的。

在“骈、赋”这两种文体中,运用夸张写法的情形比比皆是,这是这类文体重在铺陈的特点所致。这类文体往往是激浊入骨三分,扬清锦上添花,写景美不胜收,状物目尽毫厘,令人感到痛快淋漓。

古典传记文学也常运用这一手法,来渲染人物情绪,表达人物内心的感情。运用这一手法,有时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达到呼之欲出的地步。例如:

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

此段文字写荆轲离开燕国去刺秦王,燕太子丹等人为荆轲送行的情景。“发尽上指冠”显然是不可能的,然而我们读起来却感到它是那么自然,那么生动地描绘了人物形象,传达出了人物愤慨激昂的情绪。这是由于此时,气氛已经十分凝重,情绪已经十分激昂,不以过甚之辞言之,不足以表现。

诗歌中运用夸张,可以淋漓尽致地抒发作者的感情,可以大大启发读者的想象力。例如: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写了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的忠魂进入月宫之后,月宫仙人为了表达对人间烈士的敬意,纷纷盛情款待的情景:为欢迎烈士英魂的到来,吴刚捧出桂花酒,嫦娥轻舒广袖在万里长空翩翩起舞。然而两位烈士的忠魂虽在九天之上,仍关注人间的革命斗争,因而当忽然传来中国革命胜利的喜讯时,都欢欣到了极点,顿时热泪夺眶而出,化作倾盆大雨。这显然是艺术夸张,却又合情合理。诗句生动地表现了烈士们对革命事业至死不渝的精神,读来令人思绪翻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在古诗中,运用夸张手法的更是俯拾皆是。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写出了自然景物的壮观,反映出诗人奔腾豪放的感情;“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出了蜀道的雄壮奇险,包含了诗人的隐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大气磅礴的诗句写出了诗人的愁绪;“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高度概括了诗人的人生感受。杜甫的“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写出了他爱憎分明的感情和与恶势力毫不妥协的战斗精神;“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反映出他在离乱中对家人的思念。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透露出诗人被囚后对国破家亡的无尽愁绪。

在小说中,常用夸张手法来描写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例如《水浒传》中,鲁智深到东京大相国寺降服众泼皮后,在一处吃酒,席间有乌鸦哇哇乱叫,众人有要搬梯子拆的,有要爬上去捣毁的,只见:

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作者通过艺术夸张,把鲁智深力大无穷的特点揭示出来。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豪杰形象顿时立在了读者面前。

再如《三国演义》“大战长坂桥”一回中,写张飞独自一人横矛立马,连喝三声,如雷霆霹雳,“夏侯杰惊得肝胆俱裂,倒撞于马下”,曹军“一时弃枪落盔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曹操更是吓得“骤马望西而走,冠簪尽落,披发逃奔”,他被部将张辽、许褚赶上,扯住辔环时,还仓皇失措,惊恐万状。大吼三声,果有如此威力?然而就是这种高度夸张的描写,突出地表现了张飞的勇猛形象和不可战胜的英雄气概。相比之下,在那漫画式的夸张描写中,曹操却丑态百出了。

另外,在戏剧、影视艺术中运用夸张,对渲染环境气氛、突出人物性格,也都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恰当地运用夸张,有如下作用:

1.便于揭示主观感受,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2.可以把感情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3.可以启发读者的想象力,加深印象;4.可以更有效地塑造人物形象,渲染环境气氛等等。

运用夸张,并不困难,但要运用得恰到好处,既“言过其实”而又切合情理,做到“夸而有节,饰而不诬”,还要增强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使作品闪现出艺术的光彩,这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了。夸张,必须基于思想认识的高度和感情的浓烈程度。否则,单从表面上和形式上着眼,说一些大话空话,把蚊子说成飞机,把蚂蚁说成大象,就会弄巧成拙,贻人笑柄。我们在运用夸张这一手法时,必须注意“辞虽已甚,其义无害”。

[作者通联:安徽砀山县民族中学]

猜你喜欢
荆轲烈士手法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文言实词小课堂
荆轲刺秦王
向烈士致敬
两代守墓人:一样的烈士情怀
荆轲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