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2017-01-29 17:10覃卫荣
黄河之声 2017年6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情感音乐

覃卫荣

(来宾市第一中学,广西 来宾 546100)

音乐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覃卫荣

(来宾市第一中学,广西 来宾 546100)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其中一种,美育和德育相德益彰。前者注重感性,后者注重理性。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在德育工作中对个人精神气质的熏陶感染作用,对人心灵的净化与升华的作用,这些功能作用都必须通过感受理解美才能建立起来。一旦建立,既对德智诸育教育有促进作用。

情感;教育;认知;功能

中国教育部编写的《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所述:音乐欣赏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基本、提高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及音乐修养为目的的素质教育。

教育、认知、娱乐是音乐的三大基本功能。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认识比较深的是教育和娱乐功能。对于认知功能确还不太明确。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音乐教育的其他功能和感受。

一、音乐教育也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早期俄国哲学家别林斯基曾经说过,认识世界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是科学方面,二是艺术方面。两者是独立的,相互间不存在附属或互补。

从艺术成就这个角度能明显的看出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的程度。在人类生活和生存过程中,艺术是体现人们幸福指数的一种态度和方法。2014年,中国探月工程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成功着陆。全部搭载物品顺利取出。其中一件就是中国梦音乐芯片,里面存储了歌唱家彭丽媛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国三高”戴玉强、魏松、莫华伦的《我像雪花天上来》等。早在1977年,美国发射了一枚名为“航行者”号宇宙飞船。为了让外星人了解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在飞船上,携有人类科学发展状态的资料和一张金铜唱片,其中包括中国古曲《流水》。

二、音乐教育是美育而不是技术教育

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以感受,理解、热爱音乐为教育目的。乐理知识和各种音乐技能在教学中的融入和比重尤需注意。在我多次观摩的全区优质音乐课赛中,有一些参赛的教师就在课堂设计上,在教学生识谱、训练方法上做了很多的构思,利用各种动漫的课件来充分的传导识谱的重要性和精确性。还有在高中的音乐欣赏教材上,也编入了一些曲式分析的结构图解。识谱是要识的,歌曲的欣赏是需要稍稍上升到一个层次来剖析。但需要把握的是它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尺度,不能把识谱、曲式结构当成一项必须完成的基本技能去教学,把本来就非常有限的音乐课搞得很专业化,令学生害怕,对学校课堂上的音乐产生厌恶心理。

三、音乐教育重在感受

在欣赏教学中,由于学生对教材当中的一些内容了解得太少,从而造成了对欣赏课产生一种失望情绪。例如:学生普遍不喜欢音乐教材中传统的民族音乐或古典音乐等欣赏曲目,就是因为对这些内容不了解,更没有参与进去的体验。现在国家开始倡议戏曲进校园,其目的之一除了传承民族文化之外,其二就是让国人从小对这些传统的文化瑰宝有所了解,创作了戏曲课间操,校园设立丝弦民乐团等等。让大家都有机会参与进去。感受民族戏曲的美。在亲身体验和了解了这方面的艺术作品,有了一定的印象后,情况就不同了。兴趣会大大提高,被动学习会转变为主动学习。通常人们的欣赏活动是建立在对艺术作品再创造的理解与感受上,很少有对创作手段进行直接解剖分析的,那是属于更高一个层次的专业行为了。音乐作品给人的感受要比创作本身重要和优先。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必要对学生进行过高的技能培养和传授,音乐作品所特有的本质使它完全可以跃过技能这一环节而直接进入学生头脑并留下独特的印象。中小学生在欣赏作品过程中,如果对一些相对复杂的音乐知识技能没能完全掌握,但只要对欣赏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有所共鸣,有所感动和展开想像,我们仍可以说是成功的学习。

四、音乐教育应以情感介入为主要

作曲家们在创作一首音乐作品的时候,是受内心情感涌动来激发创作的。欣赏者只有对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有了自己的体验,才能使音乐作品具有存在价值。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基础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音乐作品,把现代音乐与传统本真的民族音乐放到同一平台,抛砖引玉,让学生对比来倾听,去品味其实很多优秀艺术作品的诞生,都跟感性的情绪有关。激发这个情绪的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历史事件,一段个人经历,或者是一种怀念等等。由学生自己把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挖掘出来,教师再给以启发,肯定。目前,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最常见的就是把音乐太理性化,这点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尤为突出。把音乐课上成了德育课。特别是在欣赏课中,生硬地向学生讲授曲子的时代背景,表现的思想感情,然后又教导学生该如何去理解曲子等等。这种过于理性又带有强加的灌输失去了音乐本身感性的特质,容易让学生反感,对欣赏课产生厌恶的情绪。因此,本人认为,在欣赏教学中,应该多鼓励学生随着音乐旋律,大胆的展开想象,毫无约束的进入到自己的情感氛围中去。这点很重要。在作品的情感理解上,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应该允许有一定的差别。

五、结语

醉人的音乐可以柔软我们的心灵。做为音乐教育工作者,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见证到音乐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是我们应该努力去做的事情。以上为本人在音乐教学中的一些看法,谨请各位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1] 中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

[2] 王群卫,李菊.关于音乐教育的几个认识问题.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情感音乐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申雨鹭最新音乐作品《缘飞》正式上线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