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三湘才子”易君左谒武侯祠
——读《锦城七日记》

2017-01-29 19:05
山西青年 2017年11期
关键词:武侯祠锦城日记

罗 萍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8



抗战时期“三湘才子”易君左谒武侯祠
——读《锦城七日记》

罗 萍*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8

1939年1月28日,易君左从重庆初入成都,历时七天的成都之旅,让他目睹了独特的锦城风貌。次年著《锦城七日记》,笔墨或淡雅或浓厚,叙述或描绘或考证,形式或引诗或亲创,再现抗战时期成都面貌的同时亦将忧国爱国之民族情感融于其中,景中有情,情中生景,且全篇尤见其史料考证之功底。

易君左;武侯祠;川康游踪

易君左被称为“民国游记写作第一人”,《锦城七日记》是易君左《川康游踪》[1]里的第17篇游记,探析他在抗战的特殊时期,入城谒拜武侯祠之行为,不仅有助于更全面的了解抗战时期成都的城市风貌及旅游状况,亦有利于分析他当时游城之复杂心情。此外他对武侯祠历史的精密考证,以及优美的写作风格凸显出了武侯祠的旅游价值与文化积淀,一定程度上促进成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一、易君左锦城之初印象

易君左,湖南汉寿县人,早年留学日本,参加过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及抗日活动,1939年1月28日下午四时许,他踏入成都,开始了为期一周的锦城之旅。初入成都,便被这所城市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朴实安定的社会风气所吸引。城外“矮小朴实的房子”、“灰哺哺的屋瓦”、“街道两旁的树木”、“盛开的红梅”,像极了“北平”和“西安”。进到城内,“流水的小桥”、“清莲的河水”、“斜阳下的垂柳”、“绽放的梅花”等,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成都的伟大便是集聚“北平”的“刚美”和“江南”的“柔美”于一体,这与“陪都”重庆的建筑风格和压抑环境着实不同,且恰巧入城之日正是“淞沪会战”7周年纪念日,可见他选择在如此静穆的氛围中走入相对安平的成都,或是在来蓉前,便已于战乱中寄托着对这座城市的某种期许。他期盼“中华民族的固有德性”终能熄灭“万方烽火”,还中国人民之安平生活。

二、易君左谒武侯祠之经历

1月30日下午一时左右,易君左在一位镇江同事老友薛翘东及亲戚左干臣的带领下,坐人力车,出南门,过万里桥,经一段扬灰尘路后,直趋武侯祠。无需走近便可望见古柏森森的武侯祠被一道红墙从外围住,杜甫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恰是道出了这“潜伏在许多人意识里而未被许多人共同道出”的共鸣与感慨。易君左亲见此景,亦对这两句杜诗赞不绝口。甚至他还另引杜工部之诗:“巫山巫峡气萧森”,巧妙地对“古柏森森”作一番深入解释。易君左谙熟诗与诗之间的联动性,通过连引杜诗两首,直抒他对武侯祠的初印象;以彼诗论证此诗,引诗抒情的叙述技巧,也无不体现了他扎实的文学功底与深厚的文学素养。

走入祠堂,内虽有驻兵,但并不阻止游人入内观瞻。可见武侯祠此时仍然是对外开放的,况且游记中也叙述到了易君左游杜甫草堂、望江楼等地。这反映出即使处于抗战的特殊时期,成都的旅游景点受到战争以及人为的破坏和干涉较小,旅游业在大的社会背景下,总体上受损但是成都的旅游资源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保护。进入武侯祠,通道两旁分别供奉了文官与武官的神位、刻碑及雕像。奇怪的是正中大殿内昭烈帝神位旁有一神龛专供北地王,却不是阿斗,易君左分析这大概是由于阿斗是亡国之君,无身为君王之气节所致。随后,易君左一行来到诸葛像叩拜,并求签以询问国事,易君左求得第59上吉签:“冷落中自有生意”。乃上签。

三、易君左游祠中之史料考据与诗歌创作

通过对《锦城七日记》的分析,发现易君左在叙述中注重对史料的考证。首先便是对万里桥由来的考证。万里桥是去往武侯祠所经过的地方。易君左原文道:“万里桥一名笃泉桥,因最南有泉名笃泉。”经考证这是他引《华阳县志》[2]。又道:“蜀使费祎聘吴……‘万里之行,始于今日’,故曰万里桥。”这是引自唐朝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3]卷三十一,剑南道上。最后又引岑参诗《万里桥》,从多方面论证了成都万里桥命名之由来,使文章言之有据,言合其实。其次,是对武侯祠由来之考证。易君左原文道:“孔明初亡……薄田十顷,桑八百株便指此地。”经考证这是他引自宋朝祝穆《方舆胜览》[4]卷五十一。最后是考证汉昭烈神像旁边为何无刘禅的问题。易君左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紧接着又进行更全面的考证:“蜀先主祠在成都锦官门外……蜀语曰:‘任是两王难当二堂’”。这来自宋朝吴曾《能改斋漫录》[5]的卷十二。最后又考蜀志[6]。易君左通过对历史史料的精细考证,有力地增强了他观点的说服力。

《锦城七日记》在写作技巧上也颇具特色。记叙中采用以多次引用诗句为主,以利用原创诗句为辅的写作方法。如引杜甫《蜀相》以及作赋——《谒武侯祠》一首,以作吊古怀今之寄托,表达出他对诸葛孔明的尊崇与褒扬以及对国家前途与命运的关心与担忧。由此可见,易君左访成都,并非单纯游玩,而是带有一种对战争的厌倦与和平的渴望,一种对现实的担忧与未来的期许的复杂心情。文章的整体叙事形象生动,语句富画面感却又不浮夸,这或许就是他选择表达自我内心情感的方式。

四、易君左的锦城游对成都现代旅游的影响

易君左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就《锦城七日记》而言,他不单对游览对象进行描摹,而且他在叙述中还注重对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的揭露。不仅对景点进行精彩的陈述,也力求做到对每一个重要景点或实物进行考证,这正是以一双“文学”的眼睛去窥探“史学”的美,将历史文化的“美”通过文学叙述而表现出来。这种写作方法,不仅体现了记事的生动性和考证的精密性;实际上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尊重与保护,当历史形成文本而不断流传,便是对这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一旦这种文化不断被人们所了解与接受后,那它作为旅游产品所具备的游览价值便会有所提高,从而影响这一地区现代旅游的发展。历史文化作为过去历史经历的见证,单对于旅游景点的品牌打造而言便至关重要,历史文化底蕴不仅会让景点增色,也会加大景点对外省人士的吸引力。因此《锦城七日记》一定程度上可作为了解成都的武侯祠、望江楼、杜甫草堂等景点的一扇小“窗口”。

[1]易君左.川康游踪[M].中华旅行社,1943(9):177-210.

[2]吴巩,董淳.华阳县志[M].刻本,1892.

[3][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M].卷三十一.剑南道上.中华书局出版,1983(6):768.

[4][宋]祝穆撰.方舆胜览[M].北京:中华书局,2003(6):914.

[5][宋]吴曾.能改斋漫录2[M].卷十二.商务印书馆,1939(12):304.

[6][西晋]陈寿,撰,周殿富,编.三国志人物全传3[M].卷三十三.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1):808-817.

罗萍(1993-),女,汉族,四川遂宁人,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I

A

1006-0049-(2017)11-0117-01

猜你喜欢
武侯祠锦城日记
过武侯祠
长江银兴影城西安御锦城凯德广场店
武侯祠
锦江春色
五律·诗朋春宴锦城
贺志烈兄八秩大寿
谒成都武侯祠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