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对策

2017-02-01 19:07吕迟华张炳亚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农业局211300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高淳投入品标准化

吕迟华 张炳亚 周 雯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农业局 211300)

南京市高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对策

吕迟华 张炳亚 周 雯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农业局 211300)

为促进南京市高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现介绍了高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成效,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农产品质量监测、依法监管和农业标准化生产与品牌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问题;对策;高淳区

南京市高淳区位于江苏省西南端,是国家商品粮、商品油基地县(区)和国家生态示范县(区),是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之一。全区总面积807 km2,耕地面积40 600 hm2;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约19 780 hm2、水产养殖面积13 187 hm2(含池塘养殖面积3 513 hm2)、油菜种植面积约9 267 hm2、蔬菜播种面积约5 873 hm2;螃蟹、茶叶、早园竹、经济林果、食用菌是当地农业特色产业。近年来,全区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以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质量监测、“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品牌建设等为重点,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笔者经调查研究,对高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依此提出相关对策。

1 高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不断加强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从组织领导、监管网络、考核制度等方面加强建设。一是建立外部联动机制,合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2015年高淳区政府成立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目标考核中的农业现代化建设项。建立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形成合力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的局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二是建立内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制,抓落实。区农业局成立了由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生态环境监督科、蔬菜园艺科、水产科、兽医站、动物卫生监督所、农林执法大队等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成员单位职责任务。每年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意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方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工作方案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等,并按照方案、意见要求,分工协作,逐项落实,整体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1.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不断完善

一是提升镇(街道)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能力。2012年正式成立镇(街道)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经过5年的建设与完善,建立了农业投入品监管、日常巡查、产地证明、产品追溯、检测等系列制度,监管站均具有独立的办公室与农残检测室,且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其中有2个镇实现了移动信息化监管。二是建立了稳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全区现有镇(街道)级农产品监管员36人、村级协管员134人、农产品企业内检员144人;各镇还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图,实行“网格化”监管,落实了“三定一考核”制度。

1.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初步建立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开展重点产品、重点时段抽检,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一是建立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检测机构。2012年,高淳区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中心于2014年建成并开展定量检测,常年抽检蔬菜园艺产品300个以上。二是建立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定性检测室,2012年全区8个镇(街道)建成了农产品快速检测室,建立了农产品检测信息传输平台,并与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联网,实时上传检测数据,每年每个镇(街道)上传数据1 300条以上。同时,蔬菜园艺“三品”基地和农业企业建立自律性农产品质量监测点20个。截至目前,全区初步形成了以区质检站为中心骨干,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检测室为辅,企业自律性检测点为补充的区、镇(街道)、村三级检验检测体系,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流通环节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1.4 农业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

制定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行标准化生产。一是制订和修订标准。制定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77项,其中制定了中华绒螯蟹养殖、双孢蘑菇生产国家标准2项,双低油菜生产江苏地方标准1项,提高了农业生产规模化和组织化水平,螃蟹标准化养殖基地面积达12 000 hm2,蔬菜园艺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4 500 hm2,以基地带动标准化生产。二是建设标准化示范园区。按照“生态、绿色、安全”的要求,全区建成了省级现代农业(渔业)产业园2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7个,重点推广了水肥一体化、智能温控、生态养殖、绿色防控等一批集成技术,推行产地证明、产地准出、二维码质量追溯等制度,实行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三是提高标准化生产的普及率。对于分散种植(养殖)户,农业部门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分阶段制定出技术简报分发到户,指导农户推广应用,促使良种应用、因种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1.5 农产品品牌建设有了明显进展

积极鼓励和扶持农业企业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创建品牌农产品。一是发展“三品一标”。截至2016年,全区有68个企业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认定面积23 687 hm2,有绿色食品生产基地4 428 hm2,有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487 hm2,有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A级企业9家。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144个,地理标志产品1个。二是培育名牌。从产品质量内涵上做强“固城湖”螃蟹这一地理标志产品,“固城湖”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2 高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小规模分散经营难以实现标准化生产

目前,全区规模化经营的农业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示范带动作用不强,农业生产上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再加上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导致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难以实行,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牌推进也较困难。

2.2 公众对“三品”认知度不清晰

公众对“三品”的认知度比较模糊,尤其对“三品”中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有生产标准和投入成本的差异不了解,反映到农产品市场销售中,不能优质优价,无公害农产品与绿色食品价格相差无几,影响了农产品生产企业认证“三品”的积极性。

2.3 品牌多而散,不能形成竞争优势,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向深层次发展

目前,农产品生产企业都有各自的品牌,品牌多而散,大多数农业生产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在市场竞争中,投入资金进行品牌宣传、产品提档升级的能力不足,生产经营效益不理想,竞争中处于劣势,从而给企业深化内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制约了农产品田间检测室、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产品准出等工作的稳定发展。

2.4 农业投入品不规范经销和使用

从农资经销者来看,多数经营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不了解,不能按要求推介农业投入品,少数经销者为追求利益,甚至违法经销假冒伪劣农资;从农产品生产环节上看,不合理、不规范使用农药、兽药、化肥、激素等农业投入品现象也时有发生。

3 加强高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全社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通过举办职业农民培训、技术讲座、现场示范等各种活动,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并用舆论导向和市场手段培养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提高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认知度,推进优质优价市场机制的形成。同时,按照抓生产必须抓安全的要求,强化在农业系统内部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明确各行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标任务,把农产品质量安全落实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

3.2 加强监管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完善监管队伍,构建网格化监管体系。落实“三定一考核”(定人员、定对象、定目标和年终考核)的网格化监管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完善区、镇(街道)、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同时,加强培训,提升镇级监管队伍的业务水平,重点完善村级协管员的考核机制,建立流动管理模式,及时调整充实协管人员,建立一支业务工作能力强的村级协管员队伍,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向基地延伸、向面上扩展提供保证。此外,实施“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提升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镇(村)监管(协管)员农产品监管工作实现移动终端监管,将区农产品监管系统与移动终端整合,实现监管工作联机联网、自动上传、数据共享,实时掌握各地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和经验,相互借鉴,以推进镇(街道)级监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提升监管工作效率和水平。

3.3 建设诚信体系,实行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规范生产经营者行为,示范带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一是建立诚信档案。“三品一标”农业企业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档案。二是应用信用评价。在建立信用档案的基础上,加强日常监管,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用评价、信用惩戒等制度,将信用评价作为农产品“创牌立信”示范单位的重要依据,引导农产品生产者不断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三是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逐步实现产品来源可追踪、去向可查询、责任可追究。四是实行产地证明制度。强化与市场对接,在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实施与市场准入相衔接的农产品产地证明制度,发挥市场倒逼作用,促使生产者规范生产行为。

3.4 严格依法监管,深化突出问题治理

一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加强农业投入品经营资格审核,及时清理不符合条件的经营企业;建立区级农业投入品信息化监管平台,逐步将主要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纳入信息化监管范围,要求其将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等信息实时上传到区投入品信息化监管平台,提高监管效率,规范投入品生产经营行为;加大对禁限用药物的查处力度,严厉查处生产、销售和使用禁限用农业投入品的违法行为。二是开展专项整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组,根据农业生产结构特点,在重要时段、重点领域、重大节日,开展农药使用及残留、禽畜水产品抗生素和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畜禽私屠滥宰、农资打假等的专项整治。三是加大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强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建立与刑事司法衔接的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线索发现和通报、案件查处、联合办案、案件移送等机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3.5 强化检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与监督抽检。全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监督抽样分别确保在660、100个以上,摸清危害因子种类、范围和危害程度,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技术依据。二是加强镇(街道)、生产基地检测。镇(街道)在加强对规模化生产基地抽检的同时,将未建自检室的小规模生产基地纳入定期抽检范围,扩大抽检品种,实现蔬菜园艺产品、水产品全覆盖,并将快检结果联网上传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同时,各规模化生产基地建立的农产品质量自检室与镇(街道)农产品安全监管平台联网,在产品上市前必须进行自检,并将自检结果实时上传至镇(街道)农产品安全监管平台,自觉接受监管。

3.6 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品牌

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地建设和品牌认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把农业标准化生产与农产品品牌建设结合起来,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品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培训与推广,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二是推进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并加快土地流转,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示范带动标准化生产。

2017-03-13

猜你喜欢
高淳投入品标准化
成立20余载,水产投入品3.0时代,这家动保企业凭何成为养殖户的“首选热爱”?
深化“统、荐、联、树”四字诀 打造服务归国留学人员返乡创业高淳模式
本溪市开展水产养殖用投入品专项整治监督检查工作
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进一步加强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监管
高淳区人大常委会调研侨务“进三区”工作
标准化简述
试谈水产养殖投入品制售企业应该如何面对农业农村部的监管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