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稻鸭共作综合种养模式生产技术初探

2017-02-01 19:07王冬明仲嘉顾宗福唐青杨丽红江苏省常熟市古里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5533江苏省常熟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5500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常熟市种养鸭子

王冬明仲 嘉顾宗福唐 青杨丽红(江苏省常熟市古里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5533;江苏省常熟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 5500)

常熟市稻鸭共作综合种养模式生产技术初探

王冬明1仲 嘉2顾宗福2唐 青1杨丽红2(1江苏省常熟市古里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15533;2江苏省常熟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 215500)

稻鸭共作是以生产绿色优质稻米为主,同时生产绿色食品肉鸭的综合种养技术模式,能发挥出水田的种植、养殖及生态功能。为促进稻鸭共作综合种养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对该模式在常熟市的示范情况、取得的成效及稻鸭共作生产技术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稻鸭共作;示范情况;成效;生产技术;常熟市

稻鸭共作是目前新形势下以生产绿色优质稻米为主,同时生产绿色食品肉鸭的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它将水稻和鸭子构成了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型生态农业体系[1]。该种养模式是对中国传统稻田养鸭的继承、创新和发展,能发挥出水田的种植、养殖及生态功能,使原来单一的、依靠化肥和农药而进行的水稻生产,转变为利用水田的综合功能、发展种养结合的现代新型农业生产。

常熟市于2000年左右,在沙家浜、古里镇进行了一定规模的稻田养鸭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6年常熟市根据江苏省农委《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实施指导意见》,围绕绿色生态环保、资源高效利用、生产效能提升等方面,积极组织实施了稻田综合种养(稻鸭共作)示范试点(基地面积13.33 hm2),通过近一年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促进稻鸭共作综合种养模式的进一步推广,现将该模式在常熟市的示范情况、取得的成效及稻鸭共作生产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稻鸭共作种养模式示范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1.1 示范情况

在常熟市古里镇康博村实施稻鸭共作试点示范,土地承租方为常熟市小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示范面积13.33 hm2。水稻种植品种以优质食味粳稻“南粳46”为主,搭配种植“苏香粳100”,采用机械化流水线集中育秧、毯苗机插栽培方式;鸭子品种为役用鸭,平均每667 m2放养15只,以每3 335 m2左右为一组,总放养3 000只。第1批放养时间是7月5日,放养1 600只;第2批放养时间是7月10日,放养1 400只。

1.2 取得的成效

1.2.1 增加了产值与经济效益

役用鸭于9月底至10月上旬陆续收获上市,实际收获鸭子2 562只,平均每只鸭子重约1.6 kg。收获的鸭子宰杀后采用保鲜包装,部分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销售,售价68元/只;部分委托马永斋食品公司加工成酱鸭,开发成预包装熟食进行销售,售价128元/只,每667 m2产值约1 200元。水稻收获期为11月上中旬,于11月2日经苏州市农委组织专家实产验收,平均每667 m2产量为599.9 kg,完成了每667 m2产量500 kg的指标。稻鸭共作所产稻谷加工成大米,主要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销售,售价10元/kg,每667 m2产值超4 000元。二项合计实现每667 m2总产值超5 000元,扣除鸭子养殖加工、销售及稻米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的成本,每667 m2净效益在2 100元以上。

1.2.2 提升了社会效益

实施稻鸭共作综合种养模式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1)通过实施稻鸭共作综合种养模式,探索了稻田综合种养新模式的生产技术,开辟了水稻、水禽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2)丰富和提高了农产品质量。稻鸭共作生产的大米具有品质优、营养高、环保、安全性强等特点,能有效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大米的需求,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稻鸭共作生产的鸭子是生态草鸭,其肉质、口感大大优于普通肉用鸭,具有风味独特、鲜美可口、食用安全等优势,深受消费者青睐。(3)强化了规模经营户生产和销售优质农产品的意识,促进了农业生产观念的转变和提升。(4)加快了农产品深加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对产、加、销一条龙,种、养、加一体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作出了有益探索,使传统农业内部结构得到了调整,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1.2.3 促进了生态效益

稻鸭共作种养模式充分发挥了水田的种植、养殖、生态等功能,减少了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使用量。同时,稻鸭共作中鸭子的排泄物是养分含量较高、质量较好的有机肥,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据测算,1只鸭子排泄在水田里的粪便约10 kg,每667 m2放养15只鸭子,排泄的粪便所含的养分相当于尿素5~6 kg、过磷酸钙25~30 kg、氯化钾2~3 kg[2]。鸭子在稻田中产生的粪便随排泄、随搅拌、随吸收,肥料利用率高、肥效显著,同时减少了鸭子集中圈养后产生粪便对环境的影响。因此,该种养模式在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土壤质量保持和农田环境保护、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真正达到了绿色环保、高产高效的目的。

2 稻鸭共作综合种养模式生产技术

2.1 基地、田块选择

稻鸭共作种养模式要求具有良好的水源、水质、土壤条件和具备排灌系统等,土壤质地以较粘重为好,土壤养分含量要丰富,且保水、保肥性能较好。

水稻前茬最好种植绿肥紫云英,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从而能减少化肥使用量。紫云英一般在10月上中旬套种在稻田里,每667 m2播量为4 kg,水稻收获后以秸秆不切碎的方式离田,翌年春末紫云英盛花期时进行翻耕,每667 m2紫云英产量为3 000 kg左右,绿肥腐烂分解可释放养分约N 9.9 kg、P2O52.4 kg、K2O 6.9 kg。

2.2 稻、鸭品种(组合)选择

稻鸭共作种养模式不进行化学除草、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适量施用化肥,因此,水稻应选用米质较优、抗性较强、产量水平较高、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种植,如“南粳46”、“苏香粳100”等,以达到优质与高产高效的统一。鸭子应选用体型小、抗逆性强、生活力强、田间活动时间长、嗜食野生植物的品种,笔者通过到镇江等地考察,役用鸭具有灵活性、夜行性、抗病性、觅食性等习性较强,成活率高,容易养殖管理等特点,较适宜稻田养殖。

2.3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3.1 栽培方式及移栽基础

水稻采取毯苗机插栽培,移栽期一般在6月上中旬,移栽密度既要考虑水稻产量要求、又要考虑鸭子的活动空间和田间食料多少,一般移栽行距30 cm、株距14 cm左右,每667 m2移栽密度为1.4万~1.6万穴,每667 m2基本苗数6万苗左右,以保证有合理的移栽基础。

2.3.2 水浆管理

水稻移栽醒棵后一直进行浅水层灌溉,使鸭脚踩泥浑水,起到中耕松土、促进根蘖生长的作用。随着水稻生育进程的推进,田间水位宜适当加深,以便鸭子在田间活动与觅食。为防止水稻倒伏,在水稻生长中期应进行轻搁田,并分多次软搁田,搁田时间大约在7月下旬,并在鸭舍附近,每3 335 m2一组留好或开好一条宽50 cm、田面下深50 cm的排水沟。在搁田期保持沟内半沟水,既保证水稻轻搁田的需要,又满足鸭子饮水洗澡等需求。同时,结合防病治虫,在7~8月每667 m2用“春泉”矮壮丰生化制剂90 g对水喷雾1~2次,以增强水稻植株抗倒伏能力。之后的水浆管理同常规进行,干干湿湿,到9月下旬鸭子收回后,干湿交替,干的时间稍长些、湿的时间稍短些,以提高水稻根系活力,达到养根保叶、防倒伏的目的。

2.3.3 肥料运筹

由于鸭子排泄物具有一定的养分,因此水稻的肥料运筹可采用总用肥量减少、施足基肥、适量追肥的简易施肥方法,即基肥在大田耕翻前每667 m2撒施商品有机肥300 kg或45%高浓度复合肥30 kg,分蘖肥追施46%尿素12.5 kg,穗肥施有机复合肥25~30 kg或46%尿素7.5 kg[2]。

2.3.4 病虫草害控制技术

由于鸭子在稻田不间断地活动、觅食、践踏及浑水控草等,田间仅有少量稗草发生,除草效果十分明显,完全可代替各类化学除草剂[3]。同时,由于稻鸭共作水稻株行距大,群体通风透光性好,个体生长健壮,不仅增强了植株抗病能力,还不利于病菌的侵染和传播,有效遏制了病害的发生。此外,稻鸭共作水稻生产如需药剂防治,一般视病虫发生情况采用高效植物或生物农药,如用苦参碱、短稳杆菌防治螟虫,用印楝素防治飞虱类害虫,用井冈·蛇床素、井冈·三环唑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

2.4 鸭子养殖技术

2.4.1 驯养与放养

放入稻田的苗鸭一般以经过驯水7~10 d的育雏期苗鸭为宜,以水稻移栽日期向前推算35 d确定为种蛋入孵期,依此向企业或专业鸭场订购苗鸭。水稻移栽后10 d左右、水稻活棵后,将已经过驯水的雏鸭放入稻田,在晴天上午9:00~10:00放养,每667 m2稻田放养15只,以每3 335 m2为一组。在鸭子放养后的1周内,要注意观察鸭子的适应与反应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妥善处理。每天早晚各喂食碎米、米糠或饲料等1次,投喂量掌握在每只鸭子每天50 g左右,并在给鸭子喂食时采用电喇叭播放音乐或敲击铁桶等方式,对鸭子进行视觉、听觉的驯化、调教,养成鸭子“招之即来”的习性。之后逐步减少投喂量甚至停喂,使其主要采食昆虫、杂草。

2.4.2 防护网、鸭棚设置

以每3 335 m2为一组,在稻田周围用尼龙网进行隔离,网高1 m左右,网眼1.5指宽,网上、下端分别穿较粗一些的尼龙绳作为上纲与下纲,上下固定,每隔3 m左右用高1.5 m、粗2~3 cm的竹竿或长宽均为15 cm的水泥柱打一个桩,作为固定隔离网。同时,在稻田边的陆地上为鸭子搭建简易鸭舍,材料为竹竿、石棉瓦,竹竿靠田的一边高、背田的一边低,竹竿支好后顶上铺设石棉瓦,鸭棚长3~4 m、宽1 m左右,地面铺干燥的谷壳,以供鸭子憩息。

2.4.3 饲养管理

(1)做好鸭瘟、禽流感、禽霍乱、鸭巴氏杆菌病等的预防免疫接种工作,苗鸭应从有良好免疫记录的公司或孵化企业引进,确保雏鸭健康。(2)做好与周围田块的隔离工作,防止周围非稻鸭共作田块防治水稻病虫草害的农药流入稻鸭共作稻田,同时及时巡田,发现有死鸭、病鸭应及时拣出。(3)高温季节灌好深水,以有效防止鸭子中暑。(4)7~8月天气持续高温,田间食料减少,由于缺乏维生素D、维生素B2及钙质,鸭子容易发生两脚瘫痪、行走困难、消瘦等症状,故每日饲料中需及时补充谷类、鱼粉、钙粉、新鲜青绿饲料和其它合成维生素。

[1] 朱清妹.稻田养鸭的疾病防治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 27(4):60.

[2] 刘晓霞,殷琴,朱晓燕,等.稻鸭共作的种、养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2(3):161-162.

[3] 魏守辉,强胜,马波,等.长期稻鸭共作对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6,30(1):9-16.

2017-03-23

猜你喜欢
常熟市种养鸭子
江苏省常熟市报慈小学五(5)未来星中队
No Gain Without Pain
A Clever Rabbit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江苏省常熟市报慈小学三(6)炫彩中队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鸭子
一头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