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重塑

2017-02-01 16:45黄珊珊
山西青年 2017年23期
关键词:师者道德修养高校教师

黄珊珊

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浅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重塑

黄珊珊

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本文从角色定位、形势分析和提升对策等三个方面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塑进行了详细分析,是对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塑造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的简要阐述,对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塑造和提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教师道德;修养塑造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似乎一直是社会讨论的热点问题,各类声音和看法层出不穷,对于高校教师这一被广泛认为是高素质人才的群体同时又被扣上“道德缺失”的帽子,矛盾冲突之下依然是问题重重,待发现、待明白、待解决。

一、角色定位知初心

就如同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对自己的经典名剧《哈姆雷特》的评价“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一个人对于高校老师与高校学生之间的角色关系的都有着从自己角度出发、站在自己角度展开的思考,最终的结论与观点也必然是五花八门,且各者皆可说出自己的理由。不过,只当一说起唐代名家韩愈的《师说》中关于师者的定位金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则大多数必然都赞同。在笔者看来,搞清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理解高校教师这份职业,培养高校教师的道德修养,透彻这份“初心”即是解答。那么,什么是“传道、授业、解惑”?

首先,学术中所指的“道”,指的是自然界中的一切规律。这种偏向于哲学解释的“道”,不仅仅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客观存在的道理及规律,韩愈所指的传道就是指为人师者传授学生自然界已存在的以及在中国社会历史中长久沉淀下的一系列已内化为中国人思维模式与行为准则的社会肌体中的一切规律。其次,“业”多可以理解为学生的学业,就是学生在学习生涯中依照相应的教学大纲所需要掌握的课程知识。“授业”在此基础上可以理解为教师想学生传授所对应的各门类学科设置内含的知识,就是教给学生在某一个学习的方向或者生活前进的方向以及这在这个方向上前进需要掌握的方法与技巧。第三,“惑”,最简单最直接的解释就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疑问、疑惑。“解惑”,就是指老师给学生释疑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这些困惑,即是发挥师者作为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上的指路明灯的作用,引导、指导学生的学业进步和人生成长。

二、认清形势明初心

当前社会特别是学术界对于高校教师的道德修养现状普遍存在的是一种偏向于“悲观化”或者“恶化”的趋向,各种发表于公开的刊物上的文章对于当下高校教师的道德修养水准状况进行了各种“点名”。周口师范学院的陈喜玲老师在其发表在《职业与教育》2006年第23期的文章《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中就明确提出了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存在问题:其一,个别青年教师价值取向日趋表现为个人化和“拜金化”;其二,部分刚进校的年轻教师未能接受到完整和严格的师资教育培训,进而发生职业行为不规范、为人师表不到位的现象;其三,重视业务发展、轻视育人教育,对于科研、教学工作相对较为重视,而轻视学生的思想工作;其四,青年教师没有坚定地为高等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决心和志向;其五,受当代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较大,在价值评判、个性追求方面的定力不足。[1]另外,也有人指出,当前的高校教师还存在业务能力不够精深,缺乏科学的求实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在更新教学内容以及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不去进行潜心研究,而是抱着图简单、图省事的心态墨守成规、照本宣科,随意马马虎虎应付自己的工作,导致教学效果很难达到应有的水准。[2]还有人认为部分高校教师有急功近利、缺乏写作精神的状况,由于教师工作性质的区别导致了在学生的教育中出现了“各自为战”、“各行各法”的局面,工作内容的差异而缺乏交流与沟通导致缺少配合与写作,教育合力的有效形成难以持久。[3]

对于上述高校教师的道德修养的指责也好、批评也罢,悲观色彩与批评倾向泛滥。但是回过头来看,现今中国高校的教师队伍的道德修养水准真的有这么差吗?或许不尽然。在对于上述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具体形成原因进行探讨时就有学者从多个方面指出了以上问题是在一个社会转型期产生的,具有其特殊性,影响的因素也是多方面而非单一的。

长江师范大学的邱有华就曾在其文中指出,社会转型期的高校教师的道德建设出现“失范”是诸多的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综合性结果:第一,社会环境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第二,学校在扩大规模、更新设施的同时在管理方面存在忽视教师道德修养的提升培养、忽视相关制度建设乃至对教师管理的政策导向出现偏差;第三,高校教师自身对于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化与外化并未给予高度的重视,自觉性不足。这种从三个层面分析而非紧紧揪住一个点、一个方向、一个责任对象进行触底批判的全局性眼光正是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在当今高校教师出现诸多的被人们所诟病的道德修养问题是如何形成,这样才能找准方向、找对症结,进而下药治症。

三、对症下药践初心

针对上文所分析的当前高校教师道德修养问题的成因,笔者对此进行了相应的思考,尝试对以上问题做出一些自己的理解以及对应之策。具体思考如下:

第一,完善整体性教师培训机制的顶层设计。这一整体性的顶层设计不是一校、一市、一省可完成,必须由教育部等中央部委进行全局性、全国性的设计。将全国的高校教师道德修养水平提升放在一个大框架下进行考量,全国人大制定并通过经过法定程序、具有法律效力的相关法律法规,使高校教师的道德修养培养制度化,也是符合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趋势之举。

第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高校在中央划定的大框架之下,依据各地区及各学校的自身特色制定对应的培养计划及内容。

第三,建立高校教师道德建设的约束、考评、监督和激励机制。将约束、考评、监督和激励几者结合,实现松紧有度,同时调动教师的主观积极性。

[1]陈喜玲.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23):60-61.

[2]孙碣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在思考[J].当代经济,2012,1(下):102-103.

[3]张汛,林大永.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的失范与重塑[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科学).

D

A

1006-0049-(2017)23-0203-01

猜你喜欢
师者道德修养高校教师
师者,值得人间敬爱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我只说给月光
陈俊玲 师者应有“常流水”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师者风范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基于主观幸福感的高校教师工作绩效提升策略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