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洞庭湖区稻虾共生种养技术

2017-02-02 22:31秦勇南县畜牧水产局
当代水产 2017年12期
关键词:幼虾亲虾全池

■ 秦勇 (南县畜牧水产局)

稻虾共生是指利用稻田种一季稻,全程养”三季虾”的综合种养模式。将”稻虾轮作”中的稻沟由原来的1 m宽、0.8 m深小沟,改挖成2~5 m宽、1.5~2 m深大沟,这样一来,第一年的3月至5月投放虾苗(或6~8月投放亲虾、或10~11月投放虾苗),4月中旬至6月上旬收获食用虾,同时补投幼虾,5月中旬或6月初整田、插秧,8、9、1 0月收获亲虾或商品虾,第二年3、4月收获虾苗或商品虾,如此循环轮替。这种模式有效提高了稻田的综合利用率,每亩田可产2 0 0斤左右的虾苗、3 0 0斤左右成虾。

1 稻田改造

稻田应是生态环境良好,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没。不含沙土(含沙比例低于20%),保水性能好的稻田(注:红、黄壤土的山区稻田谨慎投资)。

稻田改造包括围沟开挖、田埂加固、进排水口和田四周的防逃设施、田间沟、遮荫棚等。一个稻田矮围,开挖田间沟坚持四个基本原则,一是田间沟面积控制在1 0%左右;二是靠水源位置保证一段田间沟长2 0~5 0 m,宽3.0~5.0 m,深1.5 m,并在其上搭建遮荫棚;三是田间沟外侧田埂高度应高出田面4 0~6 0 c m,宽1.5 m;四是田间沟内侧田埂高2 0~4 0 c m,宽4 0 c m。至于是否为环形沟、十字沟、井字沟、一字沟、7字沟,视田块形状和挖土机取土方便而定。

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进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进水口用2 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环形沟的低处。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保证水灌得进,排得出。

稻田进、排水口和田埂上应设防逃网。排水口的防逃网应为8孔/c m(相当于20目)的网片,田埂上的防逃网应用水泥瓦作材料,防逃网高4 0 c m。

2 幼虾(或亲虾)放养

幼虾初次放养的时间一般3月中旬,亲虾初次放养的时间一般6~8月中旬。在放养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点。

2.1 消毒与除野

稻田中的野杂鱼、黄鳝及其他敌害不但会危害虾苗,而且抢夺其食源,必须加以清除。放虾前1 0~1 5 d,在田间沟泼洒1 2 0 g/m³生石灰外,也可采用泼洒茶粕(也称茶麸、茶枯、茶籽饼)浸出液,使水体的药物浓度分别达到2 0~4 0 g/m³,进行彻底清沟消毒,杀灭野杂鱼类、敌害生物和致病菌。

2.2 施足基肥

每亩施发酵的畜禽粪肥5 0 0 k g,埋入稻田和田间沟中,埋入深度1 0~2 0 c m。施入的肥料可作为水草的基肥,利于水草的快速生长,同时培育的浮游生物作为幼虾的饵料。因稻田的水浅,水量小,水温易受气温的影响发生变化,施肥应该在1 0~1 2月完成。

2.3 稻田注水

稻田完成施肥5~7 d后即可注水。前期注水1 0~2 0 c m,以利于水草种植和生长,后期随着水草的生长逐渐加高水位至4 0~6 0 c m。

2.4 水草栽培

水草种植应在1 2月至翌年1月底之前完成。水草栽培前应先在池边搁置1 h,使水草上携带的生物脱水死亡方可移栽。田间沟和田面上所移栽的水草以3~5株为一簇,每簇水草间距为1 m左右,这样有利于田间沟内水流畅通无阻,也利于虾的活动。要控制水草的面积,—般水草占田间沟面积的2 0%~2 5%。目前,推荐栽培伊乐藻、轮叶黑藻两种沉水性水生植物,它们无需带根栽插。5月下旬~6月上旬,随着水温升高,在中稻种植前,移植一些水葫芦、水花生,以降低水温和吸咐一些水体有害物质。

2.5 投放有益生物

在虾种投放前后,沟内再投放一些有益生物,如水蚯蚓(投0.3~0.5kg/㎡)、田螺(投8~10个/㎡),河蚌(放3~4个/㎡)等。既可净化水质,又能为小龙虾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2.6 过滤及防逃

进、排水口要安装竹箔、铁丝网及网片等防逃、过滤设施,严防敌害生物进入。

2.7 幼虾(或亲虾)放养

一是在3月中下旬,投放克氏原螯虾幼虾,规格为1~2钱,投放数量为每亩5,0 0 0~8,0 0 0尾。克氏原螯虾在放养时,要注意幼虾的质量,同一田块放养规格要尽可能整齐,放养时一次放足。克氏原螯虾虾苗虾种在放养时要试水,试水安全后,才可投放幼虾。二是投放亲虾。6~8月中旬,将克氏原螯虾的亲虾直接放养在稻田田间沟内,让其自行繁殖,根据稻田养殖的实际情况,一般每亩放养4 0 g以上的克氏原螯虾2 0 k g,雌雄性比3:1。

放养前必须用池水(或稻田水)浇淋1 0 mi n,以降低应激反应,然后用2 0 mg/L浓度的高锰酸钾或聚维酮碘溶液浸泡消毒5~1 0 mi n,以杀灭虾体表的寄生虫。

2.8 投饲管理

投放的幼虾、亲虾除自行摄食稻田中的有机碎屑、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周丛生物及水草等天然饵料外,宜少量投喂动物性饲料,每日投喂量为亲虾总重的1%。1 2月前每月宜投一次水草,水草用量为1 5 0 k g/亩。按”四定原则”,即定点、定时、定质、定量,每周宜在田埂边的平台浅水处投喂一次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一般以虾总重量的2%~5%为宜,具体投喂量应根据气候和虾的摄食情况调整。

当水温低于1 2℃时,可不投喂。翌年3月份,当水温上升到1 6℃以上,每个月投二次水草,水草用量为1 0 0 k g/亩~1 5 0 k g/亩,每周投喂一次动物性饲料,用量为0.5 k g/亩~1.0 k g/亩。每日傍晚还应投喂1次人工饲料,投喂量为稻田存虾重量的1%~4%。可用的饲料有黄豆、饼粕、麸皮、米糠、豆渣等。

2.9 巡查与调控水深

1 1~1 2月保持田面水深3 0~5 0 c m,随着气温的下降,逐渐加深水位至4 0~6 0 c m。第二年的3月份水温回升时用调节水深的办法来控制水温,促使水温更适合小龙虾的生长。调控的方法是:睛天有太阳时,水可浅些,让太阳晒水以便水温尽快回升;阴雨天或寒冷天气,水应深些,以免水温下降。

2.10 虾病防治

2.10.1 黑鳃病

在持续阴雨或强暴雨后,由于池塘水浅易混浊,水体污染、光照不足霉菌感染等原因,一些小龙虾病虾鳃部由起初的红色变为褐色,直至完全变黑,病鳃逐渐失去滤水给氧功能,慢慢地鳃就萎缩了。

防治方法:保持饲养水体清洁,溶氧充足,水体定期泼洒一定浓度的生石灰进行水质调节。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 g全池泼洒,或每立方米水体用臭氧复合制剂0.6 g全池泼洒,施药2次,1 d 1次。隔3 d后每立方米水体用光合细菌5 g全池泼洒;把患病虾放在每立方水体3%~5%的食盐中浸洗2~3次。每次3~5 mi n。饲料内添加0.2%稳定型v c,连续投喂1周即可。

2.10.2 烂鳃病(瘟疫病)

保持饲养水体清新,并维持正常的水色和透明度是防治龙虾瘟疫病的有效方法。经常清除虾池中的残饵、污物,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安全,保持水体中溶氧在4 m g/L以上,避免水质被污染。用每立方水体2 g的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2.10.3 软壳病

病虾外壳较软,两螯足举而不坚,体色暗淡,行动迟缓,食欲差,生长缓慢,避害能力弱。其主要原因是长期阴雨,池内缺少光照,p H值长期偏酸性,有的养殖户池底淤泥留的过多,放养密度过大和饲料养分不均等都会造成此类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每立方米水体用2 0 g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饲料投喂”荤素搭配”均衡,适当增加青饲料和骨粉的投喂量;在饲料中添加0.1%的v c,鱼肝油、葡萄糖、中草药和生物制剂等。

2.10.4 甲壳溃烂

运输和投放虾苗虾种时,不要堆压和损伤虾体。饲养期间饲料要投足,投均匀,防止虾因饵料不足相互争食或残杀。发生此病,用每立方水体1 5~2 0 g的茶粕浸泡液全池泼洒。④每亩用5~6 k g的生石灰全池泼洒,或用每立方水体2~3 g的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生石灰与漂白粉不能同时使用。

2.10.5 纤毛虫病

彻底清塘,杀灭池中的病原,对该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用3%~5%的食盐水浸泡,3~5 d为一个疗程。用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浓度0.3 mg/L,全池泼洒。经常换新水,保持水质清新。

3 田间管理

在稻田中饲养克氏原螯虾,除要上足底肥外,不要求投喂人工饲料。可在田间沟内投一些水草,在螯虾的生长旺季可适当的投喂一些动物性饲料如锤碎的螺、蚌及屠宰厂的下脚料等。每天早、晚坚持巡田,观察沟内水色变化和虾活动、吃食、生长情况。田间管理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水稻保水、晒田、施肥、用药及克氏原螯虾的防逃、防害等工作。

3.1 晒田

稻谷晒田宜轻烤,不能完全将田水排干。水位降低到田面露出即可,而且时间要短,发现克氏原螯虾有异常反应时,则要立即注水。

3.2 稻田施肥

稻田基肥要足,应以施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在插秧前一次施入耕作层内,达到肥力持久长效的目的。迫肥一般每月一次,尿素5 k g/亩,复合肥1 0 k g/亩,或用人、畜粪堆制的有机肥,对克氏原螫虾无不良影响。禁用对克氏原螯虾有害的化肥如氨水和碳酸氢铵。施追肥时最好先排浅田水,让虾集中到环沟、田间沟之中,然后施肥,使化肥迅速沉积于底层田泥中,并为田泥和水稻吸收,随即加深田水至正常深度。

3.3 稻田施药

稻虾田的病虫防治一定要注意对龙虾的绝对安全,经我县实践,建议使用以下药剂:螟虫,先正达福戈8 g/亩(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或杜邦康宽1 0 ml/亩(20%氯虫苯甲酰胺);稻飞虱,先正达顶峰1 0 g/亩(50%吡蚜酮);纹枯病病害,用爱苗,3 0%爱苗乳油是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广谱内吸治疗性杀菌剂,由1 5%敌力脱(丙环唑)和1 5%世高(苯醚甲环唑)组成,在水稻上防治纹枯病;草害,用五氟磺草胺加氰氟草酯合剂。五氟磺草胺和氰氟草酯复配剂对稻田的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均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有效成分用量9 0~1 8 0 g/h m2的综合防效可达9 5%以上,降低了稗、鸭舌草种群对田间n、p、k养分的吸收,保持了土壤肥力。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有效成分用量9 0~1 2 0 g/h m2苗后茎叶处理对水稻安全。

3.4 种草

在环沟、田间沟移栽水草,如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水葫芦等水生植物,稻田克氏原螯虾饲养沟水草覆盖面以2 0%~2 5%为宜,且以零星、分散为好。

3.5 防逃、防病害

每天巡田时检查进出水口筛网是否牢固,防逃设施是否损坏。汛期防止漫田,发生逃虾的事故。

3.6 清除田内敌害生物

稻田饲养克氏原螯虾,其敌害较多,如蛙、水蛇、泥鳅、黄鳝、水鼠等,除放养前彻底用药物清除外,进水口时要用2 0~4 0目纱网过滤;平时要注意清除田内敌害生物。

4 捕捞

稻田饲养克氏原螯虾,只要一次放足虾种,经过2个月左右的饲养,大部分克氏原螯虾能够达到商品规格。长期捕捞、捕大留小是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将达到商品规格的克氏原螯虾捕捞上市出售,未达到规格的继续留在稻田内养殖,降低稻田中克氏原螯虾的密度,促进小规格的螯虾快速生长。在稻田捕捞克氏原螯虾的方法很多,可采用虾笼、地笼网及抄网等工具进行捕捞,最后可采取干田捕捞的方法。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采用虾笼、地笼网起捕,效果较好。傍晚将虾笼和地笼网置于稻田田间沟内,每天清晨起笼收虾。或者一个人用一定密度网眼的抄网在田间沟中来回抄捕,规格较小的虾从网眼逃逸,符合规格的虾被捕捉,效果很好。最后在稻田割谷前排干田水,将虾全部捕获。

猜你喜欢
幼虾亲虾全池
不同环境因素对克氏原螯虾后代幼虾生长状况的影响
凡纳滨亲虾暂养流程与管理技术
饵料类型、遮蔽比例与养殖密度对红螯螯虾幼虾生长的影响
湖北地区温棚养殖与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生长特性研究
不同隐蔽物环境下红螯螯虾幼虾的生长研究
健康养殖问答(25)
小龙虾健康养殖问答(6)
健康养殖问答(5)
小龙虾常见病防治措施
中国对虾亲虾培育应注意的问题